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试验以6年生露地栽培的‘红地球’葡萄植株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葡大灵和利果美(600倍液)配施对‘红地球’葡萄膨大期生理生化特性和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葡大灵浓度的增加,葡萄叶片的SOD、POD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其中200倍液葡大灵和600倍液利果美处理的‘红地球’葡萄SOD、POD活性最高,分别高出CK 35.03%和45.28%,MDA含量最低,较CK低32.18%.果实品质方面,200倍液葡大灵和600倍液利果美处理果实的纵径、横径、穗质量、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较CK高出14.84%、10.19%、34.91%、16.54%和20.25%,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低于CK 23.44%.  相似文献   

2.
以日光温室延后栽培‘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氨基酸叶面肥利果美处理对其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利果美处理,能增强‘红地球’葡萄的光合能力,增大果粒、果粒质量和果穗质量,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升葡萄品质.其中600倍利果美处理效果最佳,果粒横径、果粒质量、果穗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09%、24.09%、23.99%和7.08%,可滴定酸含量较对照降低了37.68%.葡萄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光合午休主要是气孔限制所致,而转色期光合午休兼具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大棚栽培6年生葡萄(Vitis vinifera)‘早紫’品种为材料,从盛花期开始用"沃尔沃"叶面用生物灵之素喷施,研究了不同次数和不同浓度的灵之素对‘早紫’葡萄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盛花期开始用550倍灵之素对‘早紫’葡萄喷施3次,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达32.33%;用550倍灵之素喷施2次,果实最大单穗重最大,达245.55 g,固酸比最大,为20.0,且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用550倍灵之素进行叶面喷施,不仅能提高‘早紫’葡萄的叶绿素含量,而且能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固酸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矮壮素(CCC)浓度在不同时期喷施对日光温室红地球葡萄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喷施矮壮素后,叶面积、枝条节间距和长度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叶厚和枝条粗度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处理浓度在花前的处理效果优于花后处理。在所有浓度中花前用矮壮素500倍液处理葡萄后,葡萄穗重、单粒重、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建议在日光温室红地球葡萄栽培中花前采用矮壮素500倍液来调控葡萄枝条生长。  相似文献   

5.
选用优质EM菌种,经菌种活化、发酵制成发酵原液,于葡萄生长季节分别叶面喷施稀释100、200、400、600、800倍的发酵液,以喷清水为对照(CK),分别测定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产量、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稀释倍数的EM菌发酵液,具有提高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SOD、POD、CAT活性,提高果实单粒质量及穗质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固酸比,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喷施200、400倍EM菌发酵液效果相对较好,与CK相比,葡萄叶片叶绿素总量分别提高19. 2%、16. 9%,400倍液处理的葡萄叶片POD、SOD活性相对较高,分别是CK的7. 67、1. 27倍,200倍液处理的CAT活性较高,是CK的2. 46倍;喷水200、400倍液在提高葡萄果实单粒质量、穗质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固酸比等方面好于其他处理;各稀释发酵液处理的葡萄单粒质量、穗质量及固酸比增加效果高低顺序为200倍 400倍 100倍 600倍 800倍 CK。  相似文献   

6.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氯吡脲及保美灵对夏黑、阳光玫瑰、绍兴一号、金手指四种不同葡萄品种的花序拉长、叶绿素含量、果实外观品质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使用浓度为5mg/L的赤霉酸、15mg/L赤霉酸和2mg/L氯吡脲、25mg/L赤霉酸和3mg/L氯吡脲加5000倍保美灵对不同葡萄品种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处理,其明显促进葡萄花序、果穗的伸长、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促进果实膨大,提高产量,对内在品质影响不太,对夏黑葡萄品种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省葡萄主栽品种甬优1号为试材,分别用保康灵1号(BKL1)、化学农药和清水处理后测定葡萄叶片面积、厚度、叶绿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果实重量和总糖含量以及葡萄霜霉病和炭疽病的发病率等指标。结果表明,相比清水对照,BKL1处理能增加葡萄叶片面积和厚度,提高叶绿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增加葡萄果实重量,并能提高葡萄果实总糖含量,减少葡萄霜霉病和炭疽病的发病率。除叶片面积、霜霉病和炭疽病的发病率外,BKL1处理在其他指标上均优于化学农药。总之,BKL1能改善葡萄的生长系统,促进葡萄增产和品质改善,并能激活葡萄的免疫系统,增强葡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4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栽植于体积比为1∶1∶1的蛭石、珍珠岩、草炭基质中,设置常规、0.5倍、2.0倍3个浓度的改良Hoagland营养液,探讨了不同浓度营养液对赤霞珠葡萄N、P、K吸收量以及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在0.5倍浓度营养液下干物质量最高,2.0倍浓度下叶片N和P含量最高,常规浓度下叶片K含量最高,且果实总酚、单宁、花色苷含量较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9.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宝丰灵乳油600、700、800倍液在苹果品种富士、秦冠、元帅初花期、初花期+幼果期、幼果期喷施对苹果品质、商品性及座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宝丰灵能显提高苹果的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各处理间在平均单果重、果实偏斜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数以及座果率等方面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10.
生物菌肥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种生物菌肥在轻度板结土壤葡萄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菌肥对葡萄叶片营养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不一,高活性全营养微生物肥处理组葡萄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为最高,所有菌肥处理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均显著高于正常管理葡萄园对照,且以生物酵素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1.
梁剑  刘小文  唐琳  徐莺  王胜华  陈放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0):31-34,封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和铅(Pb2+)对麻疯树幼苗生长及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细胞超微结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重金属处理后,麻疯树幼苗的株高、根长、根重和地上鲜重抑制作用较为明显;随着Cd2+、Pb2+浓度的增大,叶片叶绿素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SOD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Pb2+胁迫下,POD活性随浓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AT活性则逐渐上升,叶绿体双层膜分辨不清,基质大量溢出;Cd2+胁迫下,POD活性随浓度缓慢上升,CAT活性则是先上升后下降,叶绿体结构轻微变形,呈圆形且有肿胀现象,基质少量溢出。  相似文献   

12.
以橡胶草叶片为试材,喷施不同质量浓度[0 mg/L(CK)、50 mg/L(T1)、100 mg/L(T2)、150mg/L(T3)、200 mg/L(T4)、300 mg/L(T5)、600 mg/L(T6)]赤霉素(GA3),研究其对橡胶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酶活性、开花及主要开花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喷施GA3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小,且CK最高;GA3处理均使叶片SOD、POD、CAT活性下降,其中,T3的酶活性较其他处理低,T3叶片SOD活性在处理后10 d与CK相差最大,活性下降25.39%,活性最低峰时较CK下降11.81%;T3叶片CAT活性处理后10 d与CK相差最大,活性下降77.66%,活性最高峰时较CK下降44.00%;T3叶片POD活性在处理后20 d与CK相差最大,活性下降75.17%,处理后60 d与CK相差最小,POD活性下降32.13%。随着GA3质量浓度的增加,各处理营养生长期时间延长,开花推迟,花期缩短;花葶高度和花葶粗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开花数则呈下降趋势;而花直径差异不显著,但均与CK差异显著。综上,外施一定质量浓度的GA3对橡胶草花葶高、花葶粗、花直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皮莉  梁宗锁  张跃进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3):196-199,218
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高水)、70%(对照)和55%(中度干旱)的条件下,研究半夏的生长、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度干旱抑制了半夏株高、叶长和叶宽的生长.MDA含量和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MDA和CAT先降后升,而SOD表现为先升而后降,但POD一直呈现上升的变化动态.土壤中度干旱下的半夏叶片中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在清除活性氧的过程中,CAT的作用不明显,SOD和POD协同起作用,且SOD活性与MDA含量呈负相关,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人工污染土壤的方法进行阿苯达唑的蚯蚓毒性试验,设计阿苯达唑的暴露浓度为0、50、100、200、400、600 mg·kg-1,暴露实验进行3、7、14、28 d后,分别检测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蚯蚓体内各生化指标对污染物暴露指示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敏感性大小为:MDAGSTSOD≈CATPOD。400 mg·kg-1和600 mg·kg-1浓度下,阿苯达唑能够引起蚯蚓机体的氧化应激响应。这些敏感的生化指标可以用作阿苯达唑生态毒理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Pb2+,Cd2+胁迫对棉花保护酶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别用离子浓度为0 mol/L(ck),6 mol/L,10 mol/L,20 mol/L,30 mol/L,50 mol/L,100mol/L的Pb2+,Cd2+溶液处理经过珍珠岩栽培后又在1/2 Hoagland培养液进行培养的棉花幼苗,14 d后对其叶片的保护酶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MD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低浓度Pb2+,Cd2+胁迫下,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均高于对照。当Cd2+浓度达到30 mol/L时,SOD,POD及CAT活性最高,随着Cd2+浓度继续升高,SOD,POD及CAT活性随之降低。当Pb2+浓度达到50 mol/L时,SOD,POD及CAT活性最高,随着Pb2+浓度继续升高,SOD,POD及CAT活性随之降低。MDA含量随着Pb2+,Cd2+浓度逐渐升高呈升高的趋势。棉花幼苗对Pb2+胁迫的耐受力大于对Cd2+胁迫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6.
以3个甘蓝型黄籽油菜自交系L 2、L 4、L 6为材料,研究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抗氧化酶活性和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和2种色素黑色素、花色素含量都是前期低、后期高,其中SOD、POD和CAT于花后41~48d达峰值,黑色素于开花41d后突然升高,花色素于花后27d逐渐升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色素与SOD、POD达极显著负相关,与CAT达显著负相关;花色素与SOD、POD、CAT均呈显著负相关。在收获前7d用1 g/L V c处理大田植株,发现甘蓝型油菜种皮SOD、POD、CAT活性增强,而黑色素、花色素含量下降。由此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抗氧化酶活性可能影响种皮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17.
旱冬瓜水提液对云南松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旱冬瓜鲜叶不同浓度(20、10、5g/L)水浸提液处理云南松种子,研究了旱冬瓜鲜叶水浸液对云南松种子发芽后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用20、10g/L水提液处理的云南松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降低,O2-和丙二醛含量升高,根系活力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5g/L水提液可促进云南松幼苗的生长,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升高,O2-和丙二醛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增强,叶绿素含量增加.统计分析表明,20、5g/L水提液处理的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与对照间皆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生长指标中根长对化感作用最为敏感,生理指标中根系活力、SOD酶活性对化感作用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以3个甘蓝型黄籽油菜自交系L2、L4、L6为材料,研究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抗氧化酶活性和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和2种色素黑色紊、花色素含量都是前期低、后期高,其中SOD、POD和CAT于花后41~48d达峰值,黑色素于开花41d后突然升高,花色素于花后27d逐渐升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色素与SOD、POD达极显著负相关,与CAT达显著负相关;花色素与SOD、POD、CAT均呈显著负相关。在收获前7d用1g/L Vc处理大田植株,发现甘蓝型油菜种皮SOD、POD、CAT活性增强,而黑色索、花色素含量下降。由此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抗氧化酶活性可能影响种皮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整株红掌后,其叶片中几种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辐射后丙二醛(MDA)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增加,且最大值均出现于50Gy处理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于20Gy,90Gy,为对照的1.75倍、1.25倍; SOD活性与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丛枝菌根真菌对Cu、Pb处理下旱稻氧化胁迫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Cu、Pb处理下旱稻氧化胁迫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以旱稻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土壤Cu浓度(0、100、200 mg/kg)、Pb浓度(0、300、600 mg/kg)处理下旱稻地上部分生理抗性影响。[结果]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处理抑制100 mg/kg Cu、300 mg/kg Pb处理下POD、CAT以及SOD活性,但是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200 mg/kg Cu处理下,接种处理抑制SOD活性却提高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600 mg/kg Pb处理接种处理下SOD、POD活性与未接种处理无显著区别,但是显著抑制CAT活性以及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以上结果说明,在不同的Cu、Pb浓度处理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旱稻体内的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影响不同,因而对于重金属引起的旱稻地上部分氧化胁迫的影响程度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