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园铺草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园行间铺草覆盖能保水、保土、保肥,稳定土层温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繁荣土壤微生物,抑制杂草滋生,是一项古今中外所公认的茶园管理有效措施,在茶区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对于铺草覆盖对茶园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尚少见报道.人们知道,由地表及土层内的土壤动物所构成的生物群落,是整个茶园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对保持生态平衡、生产无公害茶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进行了本项调查,旨在为建立茶叶绿色食品基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幼龄茶园和未封行茶园是杂草发生危害的主要时期.本试验通过覆盖一种新型材料——防草布,研究其对茶园杂草的防治效果,同时探究对茶园土壤温度、水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夏季覆盖防草布可以降低夏季茶园不同深层的土壤温度,同时可以提高0~20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覆盖防草布对茶园行间杂草防治效果可达100%,比黑色地膜的93.5%高6.5%;覆盖防草布的防草成本仅为清耕除草的56.9%.覆盖防草布可以改善茶园土壤温度和水分,促进茶树的生长,同时对杂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茶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类、研究方法和培肥、套种绿肥与食用菌及覆盖等农业措施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构建"茶-草-菌"耦合生态茶园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类、研究方法和培肥、套种绿肥与食用菌及覆盖等农业措施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构建"茶-草-菌"耦合生态茶园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5.
茶园行间进行生物质覆盖,是一项环境友好型的茶园栽培管理技术。该技术具有减少杂草生长、防止土壤流失、保蓄土壤水分、调控土壤温度、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优化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减轻冬季冻害等多种作用,是生态茶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北方茶园生物质覆盖技术的有关要求,包括生物质定义、种类与选择、前期处理、覆盖技术、覆盖后管理等,以期更好地指导茶园实施生物质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2009,(5):28-28
吴洵主编 金盾出版社出版 邮购价:17.30元 邮购代号:C097 该书根据近十几年来我国茶园土壤管理方面的研究结果及广大茶农生产实践,介绍了我国宜茶土壤资源及其分布规律,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特征及肥力指标、茶园杂草防治及生草利用、茶园耕作方法及效果、茶园土壤覆盖方法及效果,茶园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产茶园土壤选择和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省大量的高产茶园调查研究,提出高产茶园土壤选择4个主要方面的标准:立地条件、土壤结构、三相比例、土壤养分状况。和6项高产茶园土壤培育技术: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科学合理施肥、推广地表覆盖、排除渍水防止湿害、防止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8.
茶园铺草覆盖效应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园铺草覆盖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因而,国内《有机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有机茶培训教材中将茶园铺草覆盖措施列入其中。在茶园管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茶园管理者认识到茶园铺草覆盖的重要性,开始白发地采用这一生产措施。本文从土壤管理、茶树营养生理的角度.阐述了有机茶园铺草措施的增产效应,并从茶园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了利用该措施控制茶园有害生物的生态学机理,为生态茶园建设、绿色食品茶和有机食品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塑料大棚覆盖茶园的效果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春景  张连佳 《茶叶》1997,23(3):24-27
本文总结了十里丰农场于1993-1994年二年的塑料大棚覆盖茶园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塑料大棚覆盖茶园明显提高有效积温;提草芽叶采摘期;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提高经济效益。最后还简述了塑料大棚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来,高山茶园的种植面积逐年提高,但由于高山茶园的地理位置特殊,多植于台地和山坡地,不便管理,致大部分高山茶园杂草危害相当严重,成为影响茶叶生长的重要障碍。特别是对于新建的高山茶园,要加强人工除草,种植相关草类或豆科绿肥作物进行覆盖,也可将地表的树木植被或农作物的秸秆进行垄面敷盖,也可进行外圆半覆盖,做到园区水能排除、泥不外流。茶园覆盖与敷盖不仅可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温、保墒、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茶树生长,而且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结合茶园实际管理,将覆盖与敷盖物翻耕入土,可以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茶园土壤酸化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性土壤是茶树生长所必须的条件之一,但并非土壤酸性越强,越适宜茶树生长,其最适宜pH值为5.0~5.5,而当前茶园受到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茶园土壤酸化日趋严重.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来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分析了茶园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土壤酸化对茶树生长的危害;最后对酸化茶园和新建茶园给出了具体的改良措施.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了化学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是造成茶园土壤酸化最主要的原因;土壤酸化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一些重金属元素含量的上升,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施有机物料是改良和控制土壤酸化的理想途径.最后,作者就茶园土壤酸化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贵州中部山区茶园土壤进行生物质炭施用及覆盖的盆栽试验,探讨不同生物质炭施用方式对植茶土壤水分、养分、微量元素的影响及春茶生长的响应.试验设置对照(未施用炭)、炭全部覆盖、炭全部施用、1/2炭覆盖加1/2炭施用4个处理,测定春梢的着叶数、叶面积,土壤常规理化性质和有效铁、锰、铜、锌,且定期测定土壤体积含水率.结果表明:用生物质炭覆盖表土后,在春季和夏季降雨及干旱时段,植茶土壤含水率均显著增加,土壤保水能力的大小顺序为炭全部覆盖>1/2炭覆盖+1/2炭施用>炭全部施用.施用生物质炭降低土壤酸度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生物质炭全部施入土壤后较对照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3.61%、172.04%和48.23%.生物质炭覆盖表土增加土壤有效性氮、磷、钾含量.利用生物质炭覆盖表土或把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均能显著地增加茶树春梢的叶面积,利于提高春茶产量.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典型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湖北省61个典型茶园的土壤重金属Cu、Ph、As、Hg、Cd和Cr的含量测定,明确了湖北省典型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合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国家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湖北省典型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处于清洁和尚清洁级标准的茶园比例分别为85.25%和13.11%,仅有1个茶园出现中度污染.茶园土壤重金属Pb、As和Hg的含量均未超标,个别茶园土壤重金属Cu、Cd和Cr出现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茶园茭白叶覆盖及不同种类肥料相配合的效果,对土壤理化性质、茶叶的产量和产值、茶叶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6种处理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微生物菌肥配合茭白叶覆盖能改善土壤板结,提高土壤N元素和有机质,以及茶园产量与产值,并能降低茶叶中的酚氨比、提升茶叶品质。为茭白叶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坡地茶园免耕对水土保持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地茶园实行免耕、化学除草、间种覆盖作物,减少了水土流失,改良了土壤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湖北恩施高山地区茶园面积急剧上升,由于高山茶园的地理位置特殊,多栽植于台地和山坡地,加之当今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致使大部分高山茶园杂草为害相当严重,成为限制茶叶生长,降低茶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障碍。本试验分为茶园覆盖与敷盖两部分,主要是针对于新建的高山茶园或茶树老化经台刈后茶园杂草的管理。种植相关草类或豆科绿肥作物进行覆盖,也可将地表的农作物秸秆进行垄面敷盖,两者有机结合可以让园区水能排除、泥不外流、防治水土流失、保温、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茶树生长、更好地抑制杂草的生长,另外将覆盖与敷盖物耕翻入土,可以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下面就本试验的两个方面加以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17.
重视茶园土壤的急速酸化和改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立锋 《中国茶叶》2001,23(4):30-31
茶树是一种喜酸性经济作物,它对土壤pH值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认为在4.0~6.5之间都能生长,低于4.0时茶树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并且土壤理化性质将明显恶化,而目前土壤pH值小于4.0的茶园却越来越多.关于茶园土壤的酸化,国外早有报道,在20世纪70年代末,全日本土壤pH值在3.9以下的茶园占38.64%,而到80年代末,有一半以上的茶园土壤pH值在4.0以下.20世纪80年代末,斯里兰卡茶园土壤酸化现象就十分严重.国内也有不少文章报道我国茶园土壤的酸化情况,却没有引起广大茶叶生产者足够的重视.本文仅从我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及改良措施方面谈点个人看法,希望对茶叶生产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应用Le Bissonnais法研究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结果表明:(1)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5 mm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湿润扰动处理(81.05%~95.62%)>慢速湿润处理(64.18%~89.31%)>快速湿润处理(17.62%~24.26%),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均重直径(GWD)和偏倚系数(CS)值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表明茶园土壤团聚体的崩解机制主要是快速湿润时孔隙内封闭的空气压力作用,快速湿润处理更接近茶园土壤实际情况;(2)快速湿润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茶树连作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MWDGMDCS值先降低后升高,在植茶23 a时最低。表明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在植茶23 a时最弱;(3)在快速湿润处理下,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茶园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升高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增强。因此,在茶园管理中应加强铺草覆盖,减弱消散作用对团聚体的破坏,植茶16~23 a时需增施有机肥料,以提高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茶园生态健康的控草方式,设计除草布覆盖、套作绿肥2种处理方式,以常规管理为对照,分析其在抑草效果、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方面的差异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供试地茶园内的13科26种杂草,3种控草方式对杂草鲜重和平均株高影响都存在差异性,其中,以除草布覆盖的防治效果最好,套作绿肥对土壤养分影响较为显著,除草布处理对茶园5 cm、10 cm深处的土壤影响较为明显;从成本投入情况分析,套作绿肥的投入最低,只有常规管理的18%;从绿色、安全又经济的角度,套作绿肥为恩施州最为适应的控草方式。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霞浦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霞浦县柏洋、崇儒、水门3个茶叶主产乡镇221个茶园土样进行测定分析,明确茶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结果表明:霞浦县茶园土壤pH均值为4.2,其中pH值小于4.5占81%,土壤酸化严重;茶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3.1 g·kg-1,其中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达87.78%,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92.3 mg·kg-1、6.0 mg· kg-1、83 mg·kg-1,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比例分别为97.74%、6.33%、18.10%,土壤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