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施用氮肥和硫肥对水稻产量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施用氮肥和硫肥的试验结果显示:(1)仙居县下各镇下怀农场和埔滩乡板桥村发育于河流冲积物的培泥沙田施用硫肥平均稻谷产量分别为6.730和6.670t/hm^2,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1.9%和5.7%,施用硫肥的增产效应与土壤肥力水平有关;(2)仙居县博滩乡埔滩村发育于河流冲积物的培泥沙田,在不施用硫肥的条件下,施用氮肥增产稻谷3.6%-12.1%,而在篱用硫肥的条件下,施用氮肥增产稻谷仅为1.0%-5.4%,表明施用硫肥减弱了氮肥对单季晚稻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3.
4.
5.
开展水稻施用不同用量锌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锌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在施锌量为15kg/hm3时产量最高;施用锌肥,可促进氮素吸收,并通过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水稻产量;水稻籽粒锌含量随施锌量增加而增加,显示存在奢始吸锌可能。 相似文献
6.
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粳稻品种武运粳23号种植于大田,对农田进行了施用水葫芦(将晒干的水葫芦按4500 kg/hm2施入农田)和不施用水葫芦处理,施氮量为120、240 kg/hm2等处理.结果表明:施用水葫芦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施用水葫芦使水稻成熟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在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农田施用水葫芦使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增施氮肥,使水稻成熟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农田施用水葫芦与施氮处理的互作效应对水稻成熟期氮、磷、钾吸收量及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农田施用水葫芦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稻田土壤速效养分物质含量是水稻产量和成熟期养分物质吸收量显著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9.
10.
江淮某典型水稻产区,通过以不施肥、推荐施肥为对照,设置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不施钾肥处理研究该区水稻产量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在该地力条件下,土壤上氮、磷、钾的增产效果为氮>磷>钾。缺氮导致水稻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较推荐施肥显著下降,氮素是该区水稻生产的关键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3414"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对影响水稻产量的氮、磷、钾三要素进行试验,建立融安县中低产红泥田双季晚稻施肥函数模型:y=3811.92+24.48N+6.3P+6.86K-0.10N2-0.43P2-0.09K2+0.13NP+0.01NK+0.23PK。通过该模型推算最高和最佳产量施肥量,并进行仿真模拟寻优,探索出产量大于5 700kg/hm2的施肥方案:N 135.8~195.8kg/hm2、P2O549.5~74.8kg/hm2、K2O 94.6~145.4kg/hm2,N∶P2O5∶K2O=1∶0.36~0.38∶0.70~0.74。 相似文献
12.
逐年全量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逐年全量秸秆生物质炭化还田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在浙北一处中产单季稻田连续开展4年(2013—2016)的田间试验。试验包含三个处理:CK:对照(无任何水稻秸秆或生物质炭还田);RS:水稻秸秆全量还田(8 t·hm~(-2)·a~(-1));RSB:全量水稻秸秆炭化还田(2.8 t·hm~(-2)·a~(-1))。收获期测定水稻株高、籽粒产量、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总碳(TC)、总氮(TN)、有效态营养元素P、K、Ca、Mg、Zn、Al、Fe和Mn含量,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全量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RSB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和籽粒产量(P0.05),且增幅大于RS;RSB能明显提高土壤TC、TN、有效态P、K、Ca、Mg含量,降低过量有效态Al、Fe、Mn含量;RSB对土壤养分的提高更大程度上是由于秸秆生物质炭间接增强了土壤C、N元素及速效养分的累积;RSB增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TC、TN、有效态K、Mg含量的提高以及有效态Al含量的降低。逐年全量秸秆生物质炭化还田持续增产增肥效果显著,是稻田生态系统极具潜力的秸秆资源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有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应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施用氮、磷、钾、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通过株高、干物重、产量等指标的分析得出,氮肥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效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旨在研究等磷、钾量条件下,化肥减氮及有机肥不同用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T1∶80%N+20%有机肥;T2∶80%N+40%有机肥;T3∶70%N+60%有机肥;T4∶70%N+80%有机肥;T5∶60%化肥+100%有机肥;CK:100%N+0,对水稻生育期株高、群体动态、产量、构产因子以及秋季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化肥减氮20%时,不会对水稻造成明显减产,且当有机肥配施量为500kg·mu-2时,水稻籽粒产量最高,为775.19kg·mu-2,比CK增产17.20%;2有机肥的施用能提高水稻基本苗,对水稻穗长有显著提高效果,对空秕率影响较大,对枝梗数影响最小;3化肥减氮+有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硼配合对油菜品种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湖北省大别山南麓的马肝泥稻田条件下 ,3个不同类型油菜新品种田间试验结果 ,不施肥处理的公顷产量仅 187 5~ 2 6 2 5kg ,施用氮、磷、钾肥增产 7~ 10倍 ,达极显著水平 ;施肥的增产效果杂交双低中油杂 2号大于常规双低中双 4号。 6个不同类型品种盆栽试验结果显示 ,在氮、钾基础上施磷肥苗期干物重增加 8 33~ 14 79倍 ,单株粒重增加 16 5 6~ 6 8 0 0倍 ,不同品种增产率为中双 6号 >中油 82 1>中油杂 2号 >中油杂 1号 >中双 4号 >中双 7号。表明中油 82 1和中双 6号对磷肥反应敏感 ,而中双7号、中双 4号和中油杂 1号较耐低磷 ;不同类型油菜品种施用氮、磷、钾肥均比对照极显著增加植株高度、分枝数、角果数和生物学产量 ;施用氮、磷、钾肥提高菜子中的油脂含量 ,降低蛋白质含量 ,油酸、亚油酸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18.
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属于中国西部丘原山地,平均海拔1100m,岩溶地貌发育典型,土壤贫瘠且宜耕作性较差,耕作粗放,作物的产量一直不高。农民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大量施用无机肥料,肥料利用效率逐步降低,而且肥料的大量施用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合理运筹肥料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配比及氮用量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为了给水稻高蛋白、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问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及氮用量对水稻光合特性、养分吸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配比(N,P2O5,K2O的质量比为206.3:105:180)和氮低量配比(N,P2O5,K2O的质量比为186.3:105:180)两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乳熟前、后期功能叶净光合速率,促进叶肉细胞的羧化效率,提高CO2的同化速率,促进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早、晚稻产量高低依次均为推荐配比处理、氮低量配比处理、氮高量配比处理.和对照相比,早稻增产幅度为8.2%~12.0%,晚稻增产幅度为3.7%~12.1%.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培试验,对生菜(Lactuck sativ.crispa)在不同氮、磷、钾水平条件下的产量及其植株氮、磷、钾的质量分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对提高生菜的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在0、1/2、1剂量水平下,随着氮、磷、钾用量的增加,生菜产量也随之显著增加.氮、磷、钾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植株中磷和钾的质量分数及植株对磷和钾的吸收量也显著增加;磷素水平的增加也使植株中氮和钾的质量分数和植株对氮和钾的吸收量有所增加;而钾素水平的增加虽然也使植株对氮和磷的吸收量有所增加,但对植株中氮和磷的质量分数影响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氮、磷、钾三要素中任何一种元素的缺乏都会影响生菜的生长以及对其他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氮、磷的增产效果比钾素明显,生菜对钾素的需求量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