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武夷岩茶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大红袍、水仙、肉桂、雀舌、金毛猴和矮脚乌龙等6个品种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6个品种武夷岩茶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为75.82~107.12 mg/g;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武夷岩茶的氨基酸中含有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比例均衡;必需氨基酸总量占30.47%~40.46%,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61.29%~63.90%;呈鲜味的氨基酸含量也占氨基酸总量的23.80%~28.63%,因此,武夷岩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2.
杂交稻与亲本稻米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8个三系杂交稻F1稻米与其相应的5个恢复系和3个不育系及其相应的3个保持系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17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各组合(系)的蛋白质含量与其氨基酸的绝对含量正相关;杂交稻F1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高于其相应的恢复系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不育系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高于其相应保持系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由此认为,杂交稻稻米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受其细胞质基因影响;杂交稻F1与其三系亲本的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可能是杂交稻表现杂种优势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选取4个不育系、6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水稻籽粒中重金属Q(Cd)和砷(As)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水稻的糙米Cd和As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不育系和恢复系Cd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及二者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选育籽粒低Cd含量的组合,双亲的遗传改良和组合的评价筛选都很重要;不育系和恢复系As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不显著,而特殊配合力效应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低As含量组合的选育关键在于组合的评价筛选;培育Cd低吸收的杂交稻组合,不育系遗传改良的效果最好,恢复系改良和组合评价筛选的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与产本稻米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庆国  黄丰 《杂交水稻》1998,13(5):21-25
分析了8个三系杂交稻F1稻米与其相应的5个恢复系和3个不育系及其相应的3个保持系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17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各组合系的蛋白质含量与其氨基酸的绝对含理正相关;杂交稻F1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高于其相应的恢复系稻米的蛋白质与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不育系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高于其相应保持系稻米的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由此认为,杂交稻稻米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受其细胞基因影响;杂  相似文献   

5.
以4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及其所配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杂交粳稻的食味品质相关性状与其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亲本间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糊化特性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从平均值来看,恢复系的整精米率高于不育系,而食味及其相关性状不如不育系,杂交组合的各项指标偏向于恢复系;整精米率、垩白米率、碎米率、蛋白质含量、食味评分、最高粘度、最低粘度、崩解值以及米饭的粘度、味道综合评价值等性状在恢复系与杂交组合间以及双亲均值与杂交组合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各性状在不育系与杂交组合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要提高杂交粳稻的食味品质,应重点选育蛋白质含量低、糊化特性好和食味优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6.
鲜食甜糯玉米子粒氨基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异隐纯合体杂交法培育的9个甜糯玉米杂交组合及其15个隐性纯合体亲本自交系为材料,在适宜鲜食期测定子粒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TN43-4的赖氨酸、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最高。不同甜糯玉米组合间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必需氨基酸的相对含量并没有大的差别。多数甜糯玉米组合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介于双亲之间或高于双亲。秋种、春种两次试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不同,春种试验的氨基酸含量普遍高于秋种试验,表明存在环境的影响。7种必需氨基酸间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表明,苏氨酸与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与苯丙氨酸、异亮氨酸间存在真实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小麦DH群体氨基酸含量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小麦营养品质改良提供依据,以花培3号/豫麦57构建的小麦DH群体的168个株系为材料,利用该群体两年的表型数据,对小麦籽粒所含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的遗传变异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组成不平衡,谷氨酸在籽粒总氨基酸中所占比例最高,达25.81%;亮氨酸和脯氨酸次之;赖氨酸和组氨酸在籽粒总氨基酸中所占比例最低,仅2.27%和2.10%。所有氨基酸含量在两个年份中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大于7%),半胱氨酸含量在两个环境中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为23.16%;天冬氨酸含量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为7.62%。除赖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在两个年份中均不存在相关性外,其余氨基酸含量之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多数氨基酸含量在两个年份中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同时两年数据略有差异,说明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受气候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梅果实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个品种的杨梅果实为材料,以鸡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为标准,利用WHO/FAO的必需氨基酸模式,应用氨基酸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了杨梅果实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杨梅果实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8.2%~35.2%;赖氨酸是EAA中含量最高的,占EAA总量的25.2%~26.7%;其次为亮氨酸,占EAA总量的20.8%~21.4%;甲硫氨酸是EAA中含量最低的,占EAA总量的2%以下.通过氨基酸模糊识别法评价,二色杨梅和晚稻杨梅在氨基酸平衡方面与标准氨基酸最接近,营养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泉州市铁观音茶树花资源,开展不同时期茶树花的氨基酸组成与营养价值,利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氨基酸组分含量,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茶树花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铁观音茶树花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不同时期茶树花氨基酸总量为41.48~42.94 mg/g,人体必需氨基酸占33.34%~39.08%,药用氨基酸含量占60.15%~61.12%,鲜味氨基酸含量占24.02%~27.97%。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80.75~84.89,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和胱氨酸。茶树花氨基酸均以甜味氨基酸比例为最高,鲜味氨基酸含量随着开花程度而逐渐升高,而苦味氨基酸含量则以花蕾期为最高,开花期最低。因此,铁观音茶树花氨基酸种类多、营养价值高,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扩大甘蓝型油菜保持系与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以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白菜型亲本保持系Ageva、甘蓝型亲本保持系105B及相应不育系105A、8个新型甘蓝型保持系B1~B8(105B×Ageva的种间杂种回交后代)及相应不育系A1~A8、4个甘蓝型恢复系R1~R4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分析保持系与恢复系材料间的遗传差异,用R1~R4与甘蓝型保持系进行NCⅡ双列杂交,测定其杂种表现,并对甘蓝型保持系相应不育系进行花瓣张开度和结实性调查。结果表明:保持系B1、B2、B3、B4、B5和B8与恢复系R1~R4的遗传距离均大于105B与这些恢复系的遗传距离;新型甘蓝型保持系与恢复系所配组合中,有22个组合(占总组合数的68.8%)的单株产量均高于甘蓝型亲本保持系105B与恢复系R1~R4所配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新型不育系A1、A3的花瓣张开度和结实性与105A接近,存在花瓣张开度大、结实性较好的新不育系材料。结论认为,导入白菜型油菜遗传成分的新甘蓝型油菜保持系应用潜力大,表现在保持系和恢复系的遗传差异大,所配组合产量高,所对应的不育系结实性好。  相似文献   

11.
两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根系生理活性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沈波  王熹 《中国水稻科学》2002,16(2):146-150
以亚种间杂交组合Ⅱ优2070及恢复系2070、Ⅱ优419及恢复系中419为材料,分析测定了在不同生育期水稻的根系生长、伤流液量及根源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组合具有根系生长优势和较强的伤流强度,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及细胞分裂素总量高于恢复系,杂交组合根系活力强,与玉米素及细胞分裂素总量下降缓慢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核质互作杂交种不同性状间的遗传变异规律和杂种优势,用8种小麦同核异质、同质异核雄性不育系分别与恢复系R5174、R2726组配获得16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及亲本的11个农艺性状和6个籽粒物理性状进行遗传变异、杂种优势、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F1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00%~32.72%,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籽粒性状;(2)不同性状间杂种优势差异显著,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别为0.22%~12.50%和-13.51%~3.61%,其中正中亲优势组合最低比例为50%,正超亲优势组合最高比例可达81.25%;(3)粒形与旗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4)从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F1代综合得分看, P型和Y型细胞质背景下的AK58不育系与R2726的杂交组合F1表现最好;(5)通过聚类分析可将F1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二大类包含除AS细胞质背景的AK58异质不育系与恢复系R2726组配的杂交组合,其共同的特征是籽粒表面积大、千粒重高及旗叶性状较好,表型性状的综合表现优于第Ⅰ类群,说明杂交种的性状受恢复系和不育系核背景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是决定稻米碾磨品质的重要性状,在育种中对其进行有效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9个不育系与9个恢复系及其所配制的81个双列水稻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有多态性的174对SSR标记筛选与F1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相关的阳性位点和增效位点,分别用二组法和三组法对F1碾磨品质性状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采用二组法,利用增效位点对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的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553(P<0.01)、0613(P<0.01)和0.772(P<001),预测效果明显优于阳性位点;2)利用增效位点,固定不育系进行预测,3个碾磨品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与显著性水平明显高于固定恢复系的结果,表明不育系对碾磨品质的影响大于恢复系;3)固定不育系时三组法预测杂交稻米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杂种优势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466(P<0.05)、0.564(P<001)与0.688(P<0.01),比二组法分别降低了177%、8.0%和10.9%,固定恢复系时两种方法预测效果基本一致;4)对于水稻碾磨品质的分子预测,固定不育系的预测效果最佳,二组法的预测效果显著优于三组法。在3个碾磨品质指标中,整精米率预测效果最好,其次为精米率,糙米率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出优良的恢复系父本,能够与春油菜区优良的春性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 CMS)配制出强优势杂交组合,先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SLAF-seq)开发3个不育系和118个恢复系的SNP标记,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父母本花期相遇原则,从每一类选取数量不等的恢复系,共40个恢复系,分别与3个不育系采用NCⅡ设计配制120个杂交组合,分别进行配合力效应、杂种优势及双亲遗传距离与杂种表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遗传聚类将121份甘蓝型油菜资源分为5大类,大多数相同类型的品系被聚在了同一类,3份不育系均被聚在了第Ⅴ类;43份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的变化范围为-20.78~30.42,恢复系R83、R107和R13的GCA较大,不育系GCA较大的为S3(105A),特殊配合力较大的组合有S3×R13、S1×R48、S3×R11、S2×R89;组合S3×R13的产量超标优势和超亲优势最大,分别为37.12%和42.52%。遗传距离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90。与3个不育系组配的杂交组合中,产量排名前20位的亲本恢复系大部分来自和不育系遗传距离较大的Ⅰ类,并且在春油菜区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如青杂2号、青杂7号、青杂9号、青杂12号,均为被聚在Ⅰ类的恢复系与不育系S3(105A)组配的杂交种。因此认为,(S×Ⅰ类恢复系)组配模式可以获得强优势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组合。该研究不仅为后续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选育提供了亲本选择的分子依据,也将促进春油菜区的杂交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5.
 由夜公和野败的两个异质同核不育系分别与两个恢复系杂交,配制8个组合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相同核背景下比较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夜公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水稻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优于野败,是一个可以开发利用的雄性不育细胞质。  相似文献   

16.
XU Bao-qin      LU Zuo-mei 《水稻科学》2009,16(1):51-57
Dormancy indices of hulled and dehulled seed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19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CMS) lines, 9 restorer lines and their 109 F1 hybrids of indica hybrid rice. The seeds of each F1 and the parents were harvested on 35 days after flowering. Combining ability was analyzed in 25 combinations made by 5 CMS lines and 5 restorer lines (North Carolina II mating design). The seed dormancy index of F1 was positively and high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their parents and mid-parent value. Out of the 109 combinations, 82 combinations showed mid-parent heterosis, and 43 heterobeltiosis. Seed dormancy indices of F1s and their parents declined dramatically in dehulled seeds compared with hulled seeds, indicating that the hull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eed dormancy. However, the trends were similar in hulled seeds and dehulled seeds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eed dormancy indicices in F1 and their parents. The influence of hull on seed dormancy mainly depended on F1 genotype, not on the hull from maternal parent. The variances of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in female and male parents occupied 59.2% and 31.1% of total variance, respectively. The variance of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SCA) in combinations occupied 9.7% of total variance, indicating that gene additive effects were principal. Among the 5 CMS lines, II112A had the highest GCA effect for seed dormancy, followed by D62A. Among the 5 restorer lines, IR112 had the highest GCA effect for seed dormancy, followed by 2786. These lines are elite parental materials for breeding F1 hybrid rice with stronger seed dormancy.  相似文献   

17.
由夜公和野败的两个异质同核不育系分别与两个恢复系杂交,配制8个组合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相同核背景下比较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夜公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水稻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优于野败,是一个可以开发利用的雄性不育细胞质。  相似文献   

18.
赵菊  朱旭东  严钦泉  彭灵佳  肖敏  朱子亮  周洲 《作物研究》2011,25(5):425-430,435
选用6种细胞质类型的10个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10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00个组合,对不同细胞质类型杂交稻产量等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和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同一细胞质类型(恢复系)和不同恢复系(母细胞质类型)所配系列组合间的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存在着较大差异;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穗长具有较强的正向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结实率具有较强的对照优势,产量性状也具有一定的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其它性状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都比较弱;6种细胞质类型中以冈型和D型所配系列组合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最强;10个恢复系中以R 388所配系列组合的超亲优势最强,密阳46次之,明恢63所配系列组合的对照优势最强,R 478次之。在大多数性状上恢复系对组合的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的影响大于细胞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