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芝麻种质资源抗茎点枯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1990年,以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3108份为材料,通过田间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进行抗茎点枯病鉴定。结果表明,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32份,高耐品种112份,抗病品种885份,感病品种1756份,高感品种323份。江淮一年两熟夏芝麻区的抗源材料最多,其次为华北春芝麻区。国外资源中抗性材料所占比例较国内高。单秆型芝麻较分枝型芝麻的抗性强。白芝麻抗源材料最多,其次为黄芝麻、褐芝麻,而灰芝麻、黑芝麻抗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中国芝麻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90年代中期,搜集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5200余份。其中,中国资源5000余份,分别来自全国除宁夏、青海、台湾外的29个省、市、区;国外引进资源208份,主要来自亚、非、欧、南美、北美五大洲24个国家。对5200余份芝麻种质资源分期进行了整理归并,编写出版了《中国芝麻品种资源目录》三册,入编品种共计4251份。编写出版了《中国芝麻品种志》,入选品种290份,其中国内280份,国外引进品种10份。在整理编目的基础上,对中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生态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分类。  相似文献   

3.
中国芝麻种质资源研究Ⅰ. 搜集、编目与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至90年代中期,搜集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5200余份。其中,中国资源5000余份,分别来自全国除宁夏、青海、台湾外的29个省、市、区;国外引进资源208份,主要来自亚、非、欧、南美、北美五大洲24个国家。对5200余份芝麻种质资源分期进行了整理归并,编写出版了《中国芝麻品种资源目录》三册,入编品种共计4251份。编写出版了《中国芝麻品种志》,入选品种290份,其中国内280份,国外引进品种10份。在整理编目的基础上,对中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生态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1987—1988年对国内外2040份芝麻品种资源进行了芝麻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未发现免疫类型,高抗类型的材料29份,抗病材料92份。  相似文献   

5.
1986、1990—1992年4年,采用田间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方法共鉴定212份芝麻品种(系)对花生条纹病毒的抗性。结果表明,品种(系)间抗性差异显著,发现3个高抗品种,2个发病较轻的品系,参试10个芝麻推广品种均不抗病。  相似文献   

6.
引种是育种工作中把优良品种迅速用于生产或研究需要的一种好方法。我国一些油料作物如甘兰型油菜、油用向日葵、油用红花等主要是靠引进资源发展起来的。近些年来,我国引入的油料作物品种不断增加。1971—1980年十年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共引入各种油料作物品种1037份,其中大豆413份,油菜279份,花生116份,向日葵163份,芝麻54份,油用红花12份。这些国外引进的油料作物品种在我国油料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起了一定作用,有的已在生产上推广,有的在育种中成为重要亲本,育成了一些新品种。现把几种油料作物的引种利用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挽救和保护三峡库区宝贵的芝麻种质资源,对库区芝麻种质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及主要农艺性状和特征特性鉴定,调查了该区芝麻的地域分布、生产和品种利用现状。经过近10年的整理、归并、分离、提纯和鉴定、筛选,从采集到的50余份混合材料中,筛选出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的材料166份,这些资源中蛋白质含量在27%以上的材料有3份,高度耐渍和耐渍的有46份,高度耐旱和耐旱材料103份,高抗和抗枯萎病的64份,高抗和抗茎点枯病的材料18份。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芝麻种质资源搜集整理与特征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挽救和保护三峡库区宝贵的芝麻种质资源,对库区芝麻种质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及主要农艺性状和特征特性鉴定,调查了该区芝麻的地域分布、生产和品种利用现状。经过近10年的整理、归并、分离、提纯和鉴定、筛选,从采集到的50余份混合材料中,筛选出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的材料166份,这些资源中蛋白质含量在27%以上的材料有3份,高度耐渍和耐渍的有46份,高度耐旱和耐旱材料103份,高抗和抗枯萎病的64份,高抗和抗茎点枯病的材料18份。  相似文献   

9.
芝麻种质资源抗茎点枯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4年,通过人工接种,在田间对“七五”期间初筛出的抗茎点现材料32份进行抗茎点枯病的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和高感品种占比例低,抗病和感病品种占比例大。鹫丹山-3,发芝麻和狼尾巴抗性比较稳定,迟芝麻抗性较好,并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给芝麻亲本选配和育种提供有益借鉴,对1960-2013年间我国芝麻育成品种的系谱资料、亲本组成及亲本选配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中国公开报道(或记载)育成品种共145个,其中常规种136个,杂交种9个。自1993年育成第一个杂交种后,育成的杂交种品种数量呈加快发展趋势,表明芝麻杂种优势利用开始得到重视。这些品种中,白芝麻品种121个(占83.4%),黑芝麻品种17个(占11.7%),黄褐芝麻品种7个(占4.8%)。育成品种的类型已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分析134个品种的亲本组成发现,它们来源于98个亲本,可追溯到45个中国地方种和9个国外引进品种,说明我国芝麻育种以利用地方品种资源为主,国外资源利用力度相对较小;我国最主要的芝麻骨干亲本包括豫芝4号、鄂芝1号(老)和宜阳白,分别选育出衍生品种29个、18个和10个。系谱分析发现,选择地理来源差异大、植物学性状差异大的亲本进行组配,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更容易选育出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芝麻种子木质素组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我国芝麻育成品种及高代品系共48份种子的主要品质成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及芝麻特有成分木质素(Lignan)组分芝麻明(Sesamin)、芝麻酚(Sesamol)和芝麻林酚(Sesamolin)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平均值为57.78%;木质素总量均值为0.829%,变幅为0.266%~1.278%,其中主要组分是芝麻明,平均含量为0.593%,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粗脂肪与粗蛋白质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芝麻明呈显著正相关,芝麻明与芝麻林酚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质与芝麻酚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芝麻是淮北平原传统的经济作物,面积约280万亩,占全国芝麻生产面积的五分之一,对发展我国芝麻商品生产颇为重要。为此,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1983—1984年在安徽省临泉县设科研基点,针对本地区芝麻生产中主要问题,如旱涝频繁、土壤瘠薄、品种混  相似文献   

13.
芝麻花期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110份芝麻栽培品种和5份野生资源种为研究材料,分析了芝麻花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野生芝麻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品种;各种材料叶绿素含量从初花期到终花期不断升高;不同阶段的叶绿素含量相关显著;叶绿素含量与株高、果轴长度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单株产量仅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在分组方差分析中,高叶绿素含量品种组与低叶绿素含量品种组之间的单株产量差异显著,表明通过选育高叶绿素含量的芝麻新品种来实现增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芝麻抗茎点枯病及枯萎病种质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7-1998年,对“八五”期间收集的芝麻种质资源初鉴获得的高抗茎点枯病和高抗枯萎病种质共85份及4个育种单位提供的8个新品系,在芝麻主产区三个生态试验点(病圃)进行了鉴定评价,均与当地优良品种进行比较,评价出抗性稳定、相对病情指数<15%的抗茎点枯病种质34份、抗枯萎病种质38份,其中兼抗两种病害的27份,并明确了不同基因型抗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抗性表现及利用价值、对抗、感品种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在A区检测出感病品种的相似性和抗、感品种间的带型差异。  相似文献   

15.
芝麻种质资源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调查186份国内外芝麻资源的21个表型性状,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对所 有性状进行聚类分析,186份材料可划分为7个类群。结果表明:选取单株蒴数多、千粒重高、花期适中的大蒴材料 作亲本能显著提高单株产量;不同地区间品种农艺性状整体变异差别较小,区域内变异较大且侧重的性状不同;聚 类结果显示,芝麻品种的遗传差异与地理远缘无明显相关性,说明培育高产优质品种时,亲本选配要以亲缘关系为 主要参考依据;同时推测国内芝麻的引种传播是由南向北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1979—1980年我所在院品种资源征集组统一领导下,征集了陕西省44个县的芝麻品种103份材料,于1981年5月10日在我院试验地播种,3月31—9月7日先后收获。现将观察初步结果综合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芝麻的生育特点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襄阳地区夏季气温高,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有利于芝麻生育,是我国芝麻主要产区之一。但是,当前芝麻产量不稳定,生产不平衡。为了探求高产途径,1978、79、80年我们对本地区推广品种“中芝7号”的某些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
襄樊地区是我国芝麻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该区芝麻病害种类多达13种,但最重要的是枯萎病和茎点枯病。这两种病害常年导致芝麻减产1—3成。因此,发掘抗源、培育抗病品种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于1983—1986年,在本区开展了以芝麻品种资源抗枯萎病和茎点枯病为主的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芝麻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分析2007-2017年全国(北方片)芝麻品种区域试验数据,探讨北方芝麻产区育种变化趋势。利用多元逐步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进行比较与分析,对通过鉴定的16个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和抗病性分析,剖析北方芝麻产区高产优质育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年间共有41个品种参加了全国(北方片)芝麻区域试验,16个品种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新育成的芝麻品种产量水平逐渐上升。随着年份的推移,参试品种和通过鉴定的品种株高、主茎果轴长、单株蒴数、生育期和产量持续增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主茎果轴长、单株蒴数、生育期对产量影响较大,其次为株高和千粒重、单株蒴数和每蒴粒数等性状。对已通过鉴定品种的品质性状及抗病性做分析,发现品质没有明显变化,抗病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因此认为,育种中在保证一定株高和生育期的前提下,更应注意提高品种的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和每蒴粒数。生育期延长、株高增加直接影响芝麻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应以中矮秆、节间短、抗裂蒴、抗倒伏、品质优、抗病性强为主要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芝麻生产国,芝麻生产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栽培技术落后,产量一直较低。要提高单产水平,研究芝麻营养生理是一项重要工作。1979—1980年,我们研究了芝麻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氮素营养的相互关系,品种类型间氮素营养的特点,产量与需氮量的关系以及施氮肥增产的其他生物学特性。这项试验研究的结果,关于氮肥的增产效应,同我们1974—1977年施肥技术研究所得的每斤纯氮增产芝麻种子5斤左右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