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sod基因核心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多种鳞翅目昆虫NPV sod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了柞蚕NPV的sod基因中300个核苷酸的核心区序列.通过同源性比较发现,柞蚕NPV的sod基因与云杉卷叶蛾(Choristioneure fumiferana)和黄杉毒蛾(Orgyia pseudotsugata)NPV的sod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80.1%和76.6%,而与家蚕NPV和苜蓿尺蠖NPV的同源性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4.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是一种野外饲养的经济昆虫,它以蛹滞育越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山区。我国柞蚕年产茧量6万t左右,占世界柞蚕产量的90%以上。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属杆状病毒科A亚组,是柞蚕脓病的病原体,对柞蚕蛹十分敏感。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以柞蚕蛹为宿主昆虫进行外源基因的大量表达生产,具有成本低、安全、易管理,可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本文概述作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其中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研究了柞蚕核多角体病毒的分离、纯化、纯化后的病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Pat Ⅰ、Hind Ⅲ、BamH Ⅰ、XhoⅠ、SalⅠ、EcoRⅠ及EcoRⅠ+BamHⅠ等酶解后电泳分别形成31、26、6、15、24、5及7条区带。据内切酶图谱测算柞蚕核多角体病毒的分子量为75.16±2.3×10~6道尔顿。并比较了柞蚕、蓖麻蚕及家蚕等核多角体病毒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ptp-2基因特性,根据ApNPV PstⅠ-C片段核酸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了ApNPV ptp-2基因;将ptp-2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构建重组质粒pQE-ptp-2,并在大肠杆菌M15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量达菌体总蛋白的38.7%,经His标签杂交鉴定证明表达产物为His融合蛋白.以原核表达的His-PTP-2蛋白作为抗原,制作兔多克隆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表明:PTP-2蛋白不参与ApNPV包涵体的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8.
从豆天蛾幼虫虫体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型的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bNPV),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一个与杆状病毒F蛋白基因同源性很高的读码框序列,该长度为2 109 bp,编码70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CbNPV F蛋白与II类NPV和I类NPV F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32.9%~61.8%和8.0%~16.1%,并且将它与多种I类NPV杆状病毒同功能蛋白GP64进行分析,同源性在9.1%~11.4%,表明CbNPV F蛋白与I类NPV的F及GP64蛋白的同源性很低,因此认为CbNPV属于II类NPV。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CbNPV ubiquitin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已知全基因组序列的杆状病毒的泛素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从豆天蛾幼虫尸体中分离纯化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bNPV),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基因组测序。序列分析发现一个长度为252 bp的读码框序列与泛素基因同源性很高,该基因编码8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CbNPV泛素的氨基酸序列与20种杆状病毒泛素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66.3%~82.1%,并且维持泛素功能所必需的氨基酸序列,在大部分杆状病毒中也都保守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bNPV)的gp41同源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基因组的结构打下基础。【方法】从豆天蛾幼虫尸体中分离纯化了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提取其基因组DNA,用shotgun法构建了DNA片段的文库,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CbNPV的gp41同源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CbNPV的gp41同源基因长度为933 bp,编码31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CbNPV GP41与I类NPV及II类NPV GP41的同源性分别为53%~61%和56%~73%。【结论】初步推测,CbNPV与II类NPV的亲缘关系可能更近。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毛虫(Dendroljmus superans)核型多角体为不规则形或四角形,大小为1.21—2.33μm;病毒束含病毒粒子数为1或多个;病毒粒子大小为29.1—60.5nm×244.2—325.6nm。  相似文献   

12.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酶切分析及质粒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法,估算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大小为131.09kb;通过随机克隆,将EpNPV基因组8条BamH I酶切片段中的6条,13条Pst I酶切片段中的7条,26条EcoR I酶切片段中的7条,21条HindⅢ酶切片段中的7条,14条Xba I酶切片段中的9条分别克隆至载体PTZ19R,构建了EpNPV基因组的部分质粒文库。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绶尺蠖(ZetheniarufescentariaMotshulsky)核型多角体病毒(ZrNPV)是一株对落叶松绶尺蠖幼虫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病毒。本文主要对多角体进行了电镜扫描及超薄切片观察,对该病毒的致病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多角体大小为0.8~2.3μm,形状为三角形、四角形至不规则形;病毒粒子为杆状、多粒包埋,大小为180~230×30um。该病毒在自然界发病率为75%以上;室内用1.26×106PIB/mL~1.216×108PIB/mL;接毒试验其校正死亡率1龄幼虫为74.83%~96.23%;2龄幼虫为65.96%~96.81%;3龄幼虫为61.72%~91.55%;4龄幼虫为55.73%~93.56%。  相似文献   

14.
柞蚕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杀菌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肠杆菌(E.coli K12D31)诱导的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血淋巴,经加热处理后,进行CM-Sepharose阳离子交换层析,FPLC Pep RPC反相柱及HPLC Hi-Pore C18反相柱层析,纯化得到一类抗菌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400,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其富含赖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摩尔分数分别为18.6%、15.5%和13.6%,不含甲硫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抗菌谱表明该肽对多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大量增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影响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活体内产量的增殖条件研究表明.饲毒龄期是影响病毒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饲毒剂量,龄期与饲毒剂量的组合也影响病毒产量.以4.32×105PIB/幼虫的剂量饲喂4龄初幼虫,在25℃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病毒产量.幼虫死亡率达88.1%,病毒产量平均为4.71×109PIB/幼虫.以实际接种量为基准.PIB增加100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犬瘟热病毒OP株核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犬瘟热病毒OP株感染Vero细胞收获病毒提取的RNA为模板,根据已发表的犬瘟热病毒OP株序列设计两对引物,RT-PCR扩增出核蛋白基因的822、897bp片段。将PCR产物定向克隆进pGEX-6p-1载体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下游,再将重组质粒转化进宿主菌BL_(21)中,在37℃、1.0mmol·L~(-1)IPTG的诱导下,核蛋白基因分段获得了良好的表达,表达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确定其表达融合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2、54ku。将表达产物回收后混合免疫小鼠,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免疫小鼠的血清能与病毒感染的细胞呈现特异反应,表明体外表达核蛋白基因保留了天然蛋白部分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养条件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 Mb N P V) 在同源寄主细胞系 Mb931104 中增殖的研究。结果表明, 培养基种类、细胞密度和细胞龄期影响 M b N P V 在细胞系中的增殖, 引起细胞感染率和多角体产量显著的差异。使用 T C—100 昆虫组织培养基, 细胞密度为3×105cells/m L的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毒最适于 M b N P V 的增殖, 条件培养基对该病毒在细胞系中的增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东北农业大学昆虫学教研室分离出来的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V-Ms-4毒株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多角体呈近圆形、四角形、六角形和不规则形,大小在1.16~2.86μm之间,病毒粒子为389~467μm×40~68μm,为多粒包埋,病毒在粘虫消化液作用下,10min失去折光性,30min内完全被溶解,释放出病毒粒子;消化液能使释放出的病毒粒子在15min内失活;寄主的脂肪、气管基质及表皮组织为感染病毒的敏感组织,感染后脂肪和血淋巴蛋白的含量比健康幼虫明显降低,未见病毒侵染中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从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自然罹病死亡幼虫体分离出的多株核型多角体病毒(M_bNPV),选出毒力较强的 M_bNPV-80株,于1984年在哈尔滨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方差分析表明:1.2×10~2~1.2×10~8 PIB(多角体)/虫间,7种剂量感染3龄幼虫,不同剂量间的校正死亡率差异极显著。而各处理死亡均数差异显著性测定中,1.2×10~5~1.2×10~8 PIB/虫4个剂量差异不显著。剂量与死亡率回归方程为 y=2.819+0.416x;致死中剂量(LD_(50))为1.77×10~5 PIB/虫。每虫以1.2×10~4和1.2×10~5 PIB/虫分别处理3龄幼虫所得的致死中时(LT_(50))分别为6.59和4.31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