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蜇加工     
海蜇的含水量在95%以上,又加上产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不及时处理,很易发生腐烂变质,加工方法不妥,也会造成质差和出成率低。海蜇的加工方法沿海各地不一,这里介  相似文献   

2.
3.
盛夏已到,海蜇生产的旺季已经来临了。  相似文献   

4.
即食海蜇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蜇为江苏、山东、福建等省沿海地区较为丰富的海产资源之一,它含有多量蛋白质、糖类、无机盐、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表1),并且口感清淡素净、肉质韧而松脆。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一定的药效作用,深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由于沿海资源保护较好,捕捞产量增长很快,仅江苏省每年捕捞总产量就可达20~30万吨.形成了强大的供货市场。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海蜇的食用均以家居临时清洗拌调料作凉菜为多,既费工费时,又易因清洗杀菌不彻底而致污染,引起胃肠道中毒症状,从而抑制了海蜇的总体消费量。为进一步开拓消费市场,海蜇的深加…  相似文献   

5.
海蜇加工新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了海蜇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份及药用功效,提出在传统的海蜇三矾加工工艺上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如软包装的调味海蜇丝、海蜇纯粉、海蜇口服液等,为充分利用珍贵的海洋资源提供新的加工途径。  相似文献   

6.
水产品加工一般都用食盐腌渍,以此防腐。其原因是由于渗透脱水作用,致使细菌失去繁殖和生存的条件。但由于海蜇体内含有水量特别多,而且海蜇生产季节气温高,细菌繁殖生长速度快,其本身的分解腐败速度要比食盐的渗透过程快得多。故只用食盐腌渍海蜇起不到有效防腐和保持产品质量的作用。因此,必须用一种脱水和凝固蛋白质作用比食盐更强的物质与食盐混合使用。明矾(硫酸钾铝)就是一种既有很强脱水和凝固力,而又廉价、无毒的理想物质。  相似文献   

7.
“海水加工海蜇法”的过程如下:第一工序:把新鲜海蜇整个装进网目大四至五寸的网袋,要装得满,缚好袋口,放到海边水深五至六尺的地方(系到桩上),浸一天两夜,捞起来后,沥去水份,卽完成平常所说的“头矾加工”过程。第二工序:将经过第一工序之后的海蜇放进加工池(桶)中,一层层加食盐和明矾,每百斤海蜇加食盐三斤、  相似文献   

8.
陈昌茂 《海洋渔业》1998,20(2):84-84,75
<正> 海蜇是一种大型食用水母,是苏北沿海的重要水产资源之一。盛产期为7~9月份,主要作业方式为三重流网生产,近几年资源量大幅回升,捕捞产量连年超历史,1996年加工(包括半成品)近3万t,1997年在4.5万t以上。认真搞好海蜇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对于发展渔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渔民收入、增加出口创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抓好原料处理。这是提高质量和出成率的关键,因海蜇渔期正值夏季,原料不及时处理,极易造成变质腐烂,所以捕上船的新鲜海蜇应快速用竹刀沿海蜇伞体腹面将颈部与头部割下,头、皮分割后分别放置,要避免蜇  相似文献   

9.
海蜇的加工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年的8~10月是海蜇的收获加工季节。由于海蜇体内含有水量特别多,而且海蜇生产季节气温高,如果只用食盐腌渍海蜇,其本身的分解腐败速度要比食盐的渗透过程快得多,故起不到有效防腐和保持产品质量的作用。因此,必须用一种脱水和凝固蛋白质作用比食盐  相似文献   

10.
海蜇是生长在海洋中营浮游生活的大型暖水性水母类,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海蜇属。据初步调查,广西沿海盛产海蜇,资源丰富,有花蜇、红蜇、菠萝钉蜇、扒头蜇等品种,以花蜇为主。海蜇是渔民“大敌”,蜇汛旺季,海蜇经常阻塞网目,  相似文献   

11.
<正> 乐亭县西海村,不仅是海蜇生产专业村,而且矾蜇技术也高人一筹,其矾成的海蜇成品率高,脆而可口,以1000kg鲜蜇为例,传统的加工方法仅出成蜇150kg,而他们却能矾成175kg。今年,全村产成品蜇25万kg,产值达110万元。由于矾蜇技术先进,提高经济效益23万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挖矾蜇池河北渔业1992年第2期(总第63期)  相似文献   

12.
广东台山县上川公社社员梁济林,络波丰等大胆创造,以穷办法利用山竹叶、咸酸叶、水母叶等十多种野生植物代替明矾加工海蜇,成品经鉴定效果良好:1.质量高,同用明矾加工海蜇一样鲜明;2.速度快,比用明矾加工海蜇提早四天制成产品;3.出成品率高,每100斤海蜇制成品10~12斤,最低8斤,比明矾加工海蜇多4斤;4.成本低,减少甩矾和盐,制成每100斤海蜇成本10.34元,比用明矾加工23元可节约  相似文献   

13.
去年辽东湾沙海蜇喜获丰收,产量达15233吨(成品)。但对这些大型水母如何加工,在技术上还存在薄弱环节,据统计,加工质量能达到出口标准的极小。如何提高沙海蜇的经济效益,加工出高质量的成品呢?下面就辽东湾加工沙海蜇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简述如下: 一、加工从捕获时就已开始。  相似文献   

14.
《水产科技情报》1972,(7):19-21
最近,我所水产加工研究室同志遵照毛主席关于“真正亲自的是天下实践潜的人”的教导。赴浙江平湖。黄岩等地参观、学习。先后走访了平湖县食品公司水产组。乍浦水产购销站及所属的渔业队海蜇加工场,  相似文献   

15.
一、要去掉沙子如用沙子加工,要先除去海蜇身上的一层薄膜,因为薄膜沾沙最多又最难去掉。去掉薄膜的办法,可用刀子或用手撕去,但操作麻烦,效率低,可采用微沙去膜法:把蜇头切开,清除内脏.然后把蜇皮倒置于沙滩,铺上一层微沙,用脚轻轻踢除,薄膜即随沙而去(如有少许未清除,则用手撕掉,使完全去掉薄膜),然后才用沙压。起沙后,用淡水洗净,再用矾水加工。这种办法效率高,费工少,不粘沙。如不去薄膜,又要用沙压,可把最低层的海蜇背向下,上面各层  相似文献   

16.
海蜇     
海蜇为海生的腔肠动物,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cm、最大可达1m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剌丝囊,能分泌毒液。  相似文献   

17.
海蜇     
《水产科技情报》1973,(7):16-16
海蜇,也叫水母。在动物学上,属腔肠动物门,真水母纲,根口水母目。它本身游动能力很弱,主要靠风力、潮流飘移。它是海洋里浮游生物中最大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海蜇     
华贵 《海洋渔业》1986,8(4):173-173
<正> 海蜇又称海蛇,是一种腔肠动物。它那浑圆的上身称为伞体,一般为30~50厘米,大的可达1米左右。伞体下面是口腕,口腕上又挂着众多的圆锥形的棒状体和丝状附属器,随海流漂流恰似一枚飘落在水中的降落伞。世界上海蜇仅有四种,其中海蜇、黄斑海蜇和棒状海蜇在我国均有分布。海蜇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是我国的主要水产品之一。海蜇的体色变化很大,多为青蓝色,也有呈暗红色或黄褐色的。海蜇的自泳能力很小,它在海中漂浮,是因为伞状体含有很厚的半透明的中胶层,其中95%是水份,这样大大地减轻了它的比重,另外伞体内面有一层绕伞一周的环状肌,受伞缘  相似文献   

19.
《水产科技情报》1976,(11):37-39
海蜇是海洋中常见的食用大型浮游生物,热带、温带海近陆阶区,都有它的踪迹。我国的黄渤海、东海、南海都有海蜇分布,沿岸广大渔民对海蜇的生产和加工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沿岸渔民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海蜇捕捞和加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浙江温洲和舟山,江苏的连云港和东台、辽宁的营口等地在生产和加工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海蜇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蜇属于腔肠动物 ,是海洋中分布广泛的近海动物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海蜇的了解局限在海蜇的食用方面 ,少量鲜食 ,大部分制备成海蜇皮或者蜇头干制品。因为海蜇个体较大 ,产量较高 ,目前海蜇产品价格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海蜇的附加值 ,我们研究了它的综合利用问题。首先利用蜇头分离海蜇毒素 ,研究其主要成分 ,为海蜇伤人中毒的救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动物实验探索毒液的药理毒理问题 ,为进一步将毒素制成抗肿瘤、降血压、戒毒等一系列功能产品做出铺垫 ,开发海蜇的药用价值。然后将海蜇再加工成蜇头或蜇皮 ,提供人们饮食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