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研究方法近年来,我省豫西山地引种了日本落叶松、并扩种了苹果等经济林树种,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但是,引种与扩种的范围受当地气侯资源的限制,盲目发展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为此,在卢氏县淇河林场、嵩县五马寺林场和王莽寨林场、卢氏县官道口等地设立小气候观测点,选取一、四、七、十月作为四季的代表,利用气候背景相同的气象站作为参考点,同时分别对落叶松、苹果产量与品质等进行了调查,在广泛查阅原产地气象资料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豫西山地气侯资源的分布特征,找出这些树种适宜发展的区域和应注意的气象问题.2 结果与分析2.1 落叶松日本落叶松为喜光树种,原产于海拔1000—2000米的日本本洲中部的山区,对气候条件适应性强,在年平均气温2.5—12.0℃ ,年降水量500—1400mm的地区均能生长,在气侯凉爽,空气湿度大,降水量较多的地方生长良好,但在大风、干旱和排水不畅的各地生长受阻.位于豫西伏牛山南侧的卢氏县淇河林场,是我省引进日本落叶松最早的地区之一,其海拔高度为1000—1800米,年平均气温8.5℃,年降水量800—1000mm,土层厚度30—80cm,排水透气性良好,与日本本洲虽不属相同气候类型,但其林业气候条件相似.所以,引种的日本落叶松长势喜人,经调查,造林后,4—6年即可郁闭,8年郁闭度可达  相似文献   

2.
在秦岭北坡沣峪林场海拔1850米处引种了8种落叶松,12年的试验表明:日本落叶松表现最好,朝鲜和华北落叶松次之,在发展它们时应注意风折和病虫危害。兴安、西北利亚、波氏和欧洲落叶松引种前途不大,长白落叶松待提高造林成活率后也可发展。  相似文献   

3.
岫岩县森林鼠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岫岩县森林鼠害发生总体情况 近几年来岫岩县森林鼠害每年都有发生,基本上维持在1万亩左右,主要危害3~7年生落叶松幼林,以轻度发生为主,局部地区呈中度发生,基本上集中在岫岩东部乡镇和林场。岫岩县位于辽宁东部山区,是全国重点生态公益林县之一,全县现有森林面积477.5万亩。  相似文献   

4.
日本落叶松优势木和平均木材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日本落叶松是我国东北地区引种和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为了比较日本落叶松优势木和平均木的材性差异,在辽宁桓仁国营黑沟林场17年生日本落叶松林分设置3个标准地,对每木进行调查,并采集试材。按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取样和测定,对测定数据作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引种的日本落叶松优势木的木材密度小于平均木的木材密度,两者的木材全干干缩率皆随木材密度增大而减小;平均木的基本密度,顺纹  相似文献   

5.
西北农学院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的落叶松引种于一九六一年,所用种子由原陕西省林业厅发给,均来自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当时统称朝鲜落叶松。一九六四年以后,又增加了华北落叶松引种试验。十七年来,林场在育苗、造林方面,每年都做了不少工作,落叶松已由小面积引种试验,进入较大面积的造林。现在,少数树木已开花结实,一般生长发育良好,初步显示出在秦岭林区一定范围内,颇有发展前途。本项研究尚未最后结束,现仅作一阶段总结。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枯梢病,是一种危险性传染病,为害极大,多发生于长白山落叶松和海林落叶松。近年来,随着生态林建设林分逐步进入幼林期,在山西国有林区人工华北落叶松纯林中,出现落叶松枯梢病害,在一些地区的局部区域发病较为严重。本文根据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病规律与症状特点,简要分析了其防治技术措施,在国有林区基层林场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日本落叶松树种在重庆市南川区乐村林场18 年的育苗、造林实践,日本落叶松是最适合我区,我市及我国南方山区发展的一个优良树种.同时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了日本落叶松在我国南方山区的育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吕梁林区引种日本落叶松苗期生长效应的初步研究,日本落叶松苗期生长良好,越冬顺利,可作为该区很有希望的引种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速生丰产林幼林抚育实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落叶松幼林抚育试验的基础上,从不同抚育措施和不同抚育年限两个方面研究对幼林成活率(或保存率)及树高、地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落叶松幼林抚育方式以采取2,2,1次连续3年的抚育为好。  相似文献   

10.
日本落叶松遗传资源的引进和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近50a,先后5批日本落叶松的引种试验及以日本落叶松为亲本的杂交试验结果。讨论了引进日本落叶松遗传资源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华山松腐烂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山松腐烂病是近年来在云南省东北部华山松林区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以往有关华山松病害的资料中尚未见报导过。目前已在会泽县野马林场、镇雄县马厂林场和东川市法者林场内发现,并且都具有较大的发病面积。据作者1984年3月和1984年5月先后两次在野马林场进行调查的材料,该场从1958年以来人工营造的四万多亩华山松中、幼林内,腐烂病普遍发生。在严重发病的大水林区石子坡,株发病率高达90%以上,感染指  相似文献   

12.
对日本落叶松在舟曲林业局沙滩林场进行栽培试验表明,15年生高生长比同龄华北落叶松高2m,比波氏落叶松高近1倍;径生长比华北落叶松大2cm,比波氏落叶松大8cm。  相似文献   

13.
1985年7月2日受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的委托,由浙江林学院林学系郑勇平等同志承担的关于湿地松、火炬松、晚松的引种调查任务,已于8月20日如期完成。根据中国林科院林研所《1985年湿地松、火炬松引种总结调查提纲》要求,对长乐林场中甘、缸梅、馒头山、黄湖、西山等林区的6351亩国外松(其中湿地松3531亩,火炬松2204亩、晚松616亩)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龄级、不同经营类型下进行了系  相似文献   

14.
4种落叶松的引种效果与光合日进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黄土高原丘陵区,引种的4种落叶松生长正常,但受水分限制,生长缓慢,其生长量大小排序为: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平均光合速率大小排序为: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水分利用效率排序为: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可作为今后主要发展的树种.  相似文献   

15.
龙里林场具有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与火炬松原产地相比,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日照时数和雨量较少,年均温接近。龙里林场亦是国内除昆明外引种火炬松海拔最高的地点,引种结果表明;与乡土树种马尾松相比,生长表现较优,适应性较强,林分出材率较高,生物量构成较合理。第2代幼林较第1代更好,与国内各生物气候带的引种表现相比较,亦位居前列,文章从生长节律、光合特性,环境等方面讨论了火炬松生长表现优于马尾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八五"期间设置在河南省蒿县五马寺林场的日本落叶松整地与幼林抚育试验林,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纸浆材轮伐期内日本落叶松生长量和收获量的影响,并通过投入产出效益分析为南温带中山区确定最适的纸浆材整地与抚育技术措施。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造林次年成活率影响显著,以40cm×40cm×35cm的成活率为最好;不同整地方式对日本落叶松幼林生长影响较小,到日本落叶松6年生时对高生长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表现为树高随整地规格增大而增高,随后整地效应逐渐消失。抚育方式对日本落叶松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但造林后采用连续3a在7月上旬扩坑除草、8月中旬再全面割灌1次的抚育方式,在日本落叶松林龄达到17a时保存率最高。组合A2B3(穴径40cm、造林后连续3a在8月上旬全面割灌1次)的净现值、效益成本比和内部收益率最高,分别超过平均水平的12.8%、10.3%、6.7%。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采用日本落叶松苗木分级造林后,进行样本区间估计造林成活率及幼林质量评价研究,其结果能正确反映出更新后幼林生长状况,不仅减少经济浪费,更为今后培养优质、速生的林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日本落叶松幼林复合肥施肥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日本落叶松幼林进行复合肥施肥试验,4年定期观测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施肥对苗木生长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要地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量;肥效具有明显的后滞现象;不同施肥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整地与抚育对日本落叶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开原、宽甸、抚顺、清原,采用3种整地规格、2种抚育方式的2因子试验,随机区组设计日本落叶松试验林,5年研究结果:营造日本落叶松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的合理整地规格以40cm×40cm×30cm为佳,在幼林期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比25cm×25cm×30cm提高了12.6%、15.0%;在保证林分生长良好的条件下,投入经费比60cm×60cm×30cm节省了166~202元/hm2;抚育方式以造林后全面割灌第1、2年各2次,第3年1次为最好,即不影响幼林生长,又比前2年各多一次除草松土抚育方式节省投入经费150元/hm2,同时还能提高幼林保存率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的重要病害,流行广泛,危害严重,为我国政府规定的重点防治对象。在黑龙江省尚志县最早发生于1964年,其后逐年扩大蔓延,仅一面坡林场的被害面积已达二万余亩。 本病是由日本落叶松球腔菌[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 K. Ito et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