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述了"十二五"期间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三五"在饲料桑、生态桑、蚕沙等方面的研究思路,旨在加快山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步伐,促进山西蚕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蚕沙资源的利用价值及其开发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粪与蚕食桑后剩下来的桑渣叫蚕沙,是蚕桑生产中的副产物。我国每年产生于蚕沙40万t。由于蚕沙含有许多病原菌,不能直接利用,大多数仍处于浅层次农用状态,有的蚕农甚至随处堆放任雨水冲刷,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为了让蚕沙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必须开拓综合利用蚕沙的途径。蚕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药用成分,可做饲料,做肥料,制沼气,还可以提纯制药,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的农业副产物。  相似文献   

3.
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新内涵和新思路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是蚕桑绢丝产业的延伸与拓展。全文以新的思路与理念讨论了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新技术及该学科与产业的发展方向:将蚕桑产业相关的物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开发利用,以达到物尽其用和资源效益最优化的目的;从蚕桑资源的加工特性、功能评价、多功能品种选育、原料标准化生产、加工工艺优化等方面系统构建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学科和技术体系;从桑枝、蚕蛹、蚕沙等大宗资源入手,开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并开拓蚕桑资源的生态和文化功能,实现蚕桑资源的全方位开发,打造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新产业。  相似文献   

4.
正1桑叶食用开发利用意义"栽桑-养蚕-结茧-售茧-缫丝-丝绸"是我国传统的蚕桑经营模式。但随着近年来茧丝绸市场长期在低位徘徊,加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成本却逐年上升,导致传统栽桑养蚕的模式经济效益越来越低。在很多蚕区,桑园抛荒失管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因此,打破这种传统的蚕桑经营模式,提高蚕桑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是开拓蚕桑产业转型发展的新途径。近年来,各地蚕区积极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广西蚕桑产业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叙述了蚕桑生产、茧丝绸加工业、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和茧丝贸易的现状;分析了广西蚕桑产业链发展存在资金投入少、蚕业专业人才匮乏、产业化程度低、茧丝绸加工业滞后、综合利用规模化程度低和蚕茧收购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发展龙头企业和蚕农合作组织、加快加工业发展、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蚕茧收购管理、建立和完善茧丝绸市场流通贸易体系等发展广西蚕桑产业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沈蔚 《江苏蚕业》2011,(4):29-3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生物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重视,蚕桑资源特别是大宗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和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在桑枝栽培食用菌、蚕沙提取叶绿素、桑叶制茶、桑果酿酒、蚕蛹虫草开发、蚕蛾制酒等方面取得了技术性突破并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发展,成为了蚕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功典型。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主要开展蚕桑、经济昆虫、茧丝绸资源多功能应用技术研究与培训,桑、蚕、蜂等种苗以及茧丝绸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技术服务与推广。下设:家蚕育种、桑树栽培、桑蚕病理、资源综合利用、经济昆虫、成果转化应用研究室和行政办公室。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与安徽省蚕桑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  相似文献   

8.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是传统蚕业的延伸与拓展,是当前促进蚕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广西在桑、蚕、丝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重大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期对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吉华  孙书云 《江苏蚕业》2008,30(1):43-44
长期以来,我国的蚕业发展速度缓慢,新技术推广覆盖率普遍较低,各地的蚕桑资源不能共享,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蚕业产业信息化,提升蚕业产业化水平,加速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的转变。1海安蚕业信息化的现状海安是著名的“中国茧丝绸  相似文献   

10.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蚕缫丝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传统蚕桑生产的主产品是蚕茧、生丝和丝绸,我们的祖先虽然很早就认识到蚕与桑的其他用途,但真正较系统开展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与开发是20世纪30年代,而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取得长足的发展是近二十多年。蚕桑业除主产品外,还有大量的副产物,如蚕沙、蚕蛹、桑叶、桑枝、桑果、桑根、蚕蛾、蚕卵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开发,是蚕桑业发展的闪光点,可延长蚕业的产业链,并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蚕沙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邢萱(重庆工业管理学院)我国素有丝绸之国之称,养蚕业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养蚕的副产品——蚕沙(即蚕粪)资源十分丰富,仅全国五大蚕区干蚕沙的年产量就达百万吨以上。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废弃物,进行深度加工,从而开发出各种有用产品,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发展蚕桑产业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成就了繁荣的经济民生,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使原本废弃的副产物变废为宝,拓宽了蚕桑产业的发展途径。其中,用来源丰富的蚕沙生产叶绿素是技术领先、产业化发展较好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典型项目之一,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蚕沙除用于生产叶绿素外,其产品还涉及医药、食品、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化妆品的主要原料。例如,从蚕沙中提取获得合成维生素K和维生素E的重要原料——植物醇,使我国成为维生素K和维生素E的主要生产基地;从蚕沙中提取的三十烷醇是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水稻、蔬菜等增产;从蚕沙中提取的果胶、膳食纤维及类胡萝卜素等是有广泛用途的天然原料。国内已有成立近50年的全球最大的蚕沙产品生产与供应商,产品出口创汇取得佳绩。产、学、研携手合作是推动蚕沙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以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阐述了蚕桑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发展乡村工业、开发文化科普旅游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等模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蚕桑功能食品、桑枝实用菌、蚕丝被、蚕桑动物饲料、蚕沙制品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发展新兴的乡村工业;以开发蚕桑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创办包括蚕丝文化科普教育、养蚕体验与美食品尝的蚕家乐等休闲游乐,带动蚕区农村文化科普旅游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以上模式及项目的实施,逐渐建立起适应我国蚕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蚕桑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习总书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茧丝绸行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国家八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我国茧丝绸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川省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年)为我省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勾画了路线图,四川省南充蚕种场紧紧抓住机遇努力实现向科研推广型转变,走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道路。一是着力发挥国家桑蚕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平台效应,筑巢引凤,产学研相结合,目前已形成同西南大学、中国蚕业研究所、四川省蚕业研究所横向联合良好局面,重点在蚕桑品种资源保存和利用、品种改良、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方面展开合  相似文献   

15.
蚕沙、蚕蛾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雪峰 《广西蚕业》2010,47(2):31-35
本文阐述了蚕沙、蚕蛾等蚕桑副产物未经无害化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蚕桑生产的影响;概述了国内目前对蚕沙、蚕蛾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和综合利用开发情况;认为蚕桑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对提高蚕桑产业的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蚕桑可持续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蚕桑综合利用是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江苏省是蚕桑生产大省,桑、蚕及其附属物和衍生物资源丰富,综合利用的潜能很大.文章结合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实际,分析蚕桑综合利用几种发展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了当前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蚕桑综合利用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广西蚕业研究院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不足,并从桑树资源在动物饲料、生态治理、食药用产业研究与开发以及木薯蚕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与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思路,旨在加快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进程,促进蚕桑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蚕沙保健药枕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闻名世界的蚕业大国,中国的蚕桑资源属世界之首,约占全世界的80%。实践证明,蚕、桑浑身都是宝,但是,由于我们过去仅限于对衣着的追求,只重视缫丝织绸,而大量的蚕桑副产品如蚕沙、雄蚕蛾、蚕蛹、废丝、桑椹、桑枝等没有进行很好的综合利用,没有形成新的产业技术体系,造成许多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现代农业是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结合,其产前产后副产品价值往往高于产业本身。今天,蚕桑业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单一的以提高蚕茧价格来促进蚕业发展是缺乏生命力的。未来蚕业的发展,要在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  相似文献   

19.
“栽桑-养蚕-结茧-售茧-缫丝-丝绸”是我国传统的蚕桑经营模式,这种传统模式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大量的副产品如桑枝、蚕沙、蚕蛹、蚕蛾等大部分作为废物而被遗弃。因此,迫切需要打破这种传统的蚕桑经营模式,提高蚕桑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风险,才能保持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兴起的蚕桑综合利用改变了这种传统的蚕桑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了蚕桑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生产风险。为此,笔者对当前蚕桑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蚕桑综合利用的发展对策,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0.
1996年5月中国蚕学会与辽宁蚕学会在丹东市召开全国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交流展示会,对发展我国蚕业资源综合利用有推动作用。蚕沙综合利用发展形势好,山东青州市山东广通叶绿素有限公司,系中外合资企业,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品种众多的工厂,成为叶绿素及维生素类产品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