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双面出菇 在床架上先铺20目的塑料筛网,然后铺料接种,使床底和料面同时出菇,缩短了生产周期,能增产20%以上. 2 添增温剂 堆料时,加入培养料干重1%的增温剂,使发菌加快.  相似文献   

2.
翟广华 《新农村》2010,(11):23-23
在床架上先铺20目的塑料筛网,然后铺料接种,使床底和料面同时出菇,缩短了生产周期,能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一、双面出菇.在床架上先铺20目的塑料筛网,然后铺料接种,使床底和料面同时出菇,缩短了生产周期,能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4.
波浪式栽培模式.是对床式栽培而言的.即在铺料播种时,将床面的培养料铺成起伏不平的波浪状。其最大优点:一是增加床面出菇面积,与床面平整的模式相比.出菇面积增加了30%以上:二是有效改善床面和料内的小气候环境.在通气供氧、排除料内有害气体、调控料温等方面均优于平面栽培法;三是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前提下。单位面积产量可提高20%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香菇省力高效新型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研究表明,培养料中使用中温灭菌增温剂后,在料温60—70℃状态下保持6—7h,即可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花菇菌棒脱袋后涂浸保水剂既能有效保持培养料水分。又能确保菇蕾正常生长;采用高棚层架栽培模式,当菇蕾长至1.5—2.5cm时将棚内相对湿度调至55%—65%状态,能培育成优质花厚菇。  相似文献   

6.
青海夏秋季双孢蘑菇生产不同用料量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省夏秋季双孢蘑菇生产菇床不同铺料厚度与产量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孢蘑菇产量与堆肥用量成正比关系,在一定铺料厚度栽培料密度相同的情况下,较厚的料层比较薄的料层单位面积能产更多重量的蘑菇;用栽培料重量相同的堆肥,薄料层可以铺较大的栽培面积,产量随铺料厚度增加而递减。菇床栽培料铺料厚度标准为20-30cm,采用标准质量的堆肥每平方米双孢蘑菇菇床用料(湿料)在80-110kg时,能达到较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了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对香菇发菌、出菇以及后期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料中添加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健壮,减少病菌感染,提早出菇和增加产量,降低病(畸)菇率,提高品质,添加量以0.2%最好。在香菇出菇后期通过在食用菌增产剂Ⅰ号中浸泡菌筒也可增加出菇数量,极显著提高产量,并缩短采菇期,浸泡时食用菌增产剂Ⅰ号的添加量以1:800(质量比)为宜。  相似文献   

8.
菇棚处理以往所用菇棚,大多为单坡斜面式简易大棚,或半地下简易棚,低温季节难以利用日光增温,故使得栽培生产进入11月份以后,棚温随气温下降,最低棚温达8℃时,不再出菇,只有等到翌年3月份气温再度回升后,才能重新出菇,这样势必延长了出菇期。将菇棚改建为仿冬暖式或日光增温(冬暖式)式后,可充分利用12月中旬至2月下旬两个多月的低温时间进行出菇,延长了出菇时间。  相似文献   

9.
1、菇棚处理。以往所用菇棚,大多为单坡斜面式简易大棚,或半地下简易棚,低温季节难以利用日光增温,故使得栽培生产进入11月份以后,棚温随气温下降,最低棚温达8℃时,不再出菇,只有等到翌年3月份气温再度回升后,才能重新出菇,这样势必延长了出菇期。将菇棚改建为仿冬暖式或日光增温(冬暖式)式后,可充分利用12月中旬至2月下旬两个多月的低温时间进行出菇。  相似文献   

10.
一、化学药物法防治 培养料用0.1%的敌敌畏熏蒸闷杀,喷药后密闭菇房一天可彻底杀死。(此法主要在出菇前使用)场地用0.3%的敌敌畏 0.1%敌杀死喷薰,料面或菇房用磷化铝10克/米~3熏蒸,用薄膜封闭菇房(料面)或关闭门窗。20℃左右时薰48小时,25℃以上时薰24小时,杀虫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波浪式栽培,即在铺料播种时,将床面的培养料设计成一种起伏不平的波峰和波谷,形似水面波浪。这种栽培模式的优点:一是增加了床面出菇的表面积,与平面栽培床面相比,出菇面积增加了50%以上;二是能有效调控床面和料内的小气候环境,在通气供氧、排除料内有害气体、调控料温等方  相似文献   

12.
马晓娣 《农家顾问》2009,(11):29-29
试验将不同类型(MP3005KM、MP3005KB、MP—KR、MP—KS)、不同浓度(0.1%、0.5%、1%、1.5%、2%)的保水剂吸水制成凝胶颗粒后进行拌料接种,观察平菇菌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等。结果表明:保水剂使用浓度为0.5%时效果最好,可使菌丝布满袋时间提前2-5天,出菇提前4-6天,产量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正>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人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2.保温出菇最适宜温度10-18℃,出菇前期气温较高,以遮荫通风降温为主。晚秋和初冬,室温适宜,保温降温相结合。进入冬季后,以保温增温为主,棚温低于5℃要人工增温。  相似文献   

14.
1.菇房保温出菇。2月份,正在出菇的菇房要采取保温或增温措施,使菇房温度维持在8℃以上。保温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厚房顶覆盖物,门上挂棉制门帘,早、晚关严门窗,晴天中午前后开启门窗通气。雨雪天气仅开背风通气  相似文献   

15.
广西桂东南地区林地多,利用林下空地栽培大球盖菇可以节省土地资源,延长在春秋季节的生产时间。本文通过利用林地优势环境条件进行林地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探索出广西桂东南地区种植大球盖菇适宜播种期、原料和栽培方式及场地要求,并从秸秆预湿、预堆发酵、铺料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间管理、采收方面入手,总结出大球盖菇林地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吴邦仁  夏建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10-110,112
介绍了利用茭白鞘叶进行大球盖菇栽培的各个技术环节,包括栽培季节与栽培场地选择、培养料处理、铺料与播种、发茵期管理、出菇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采收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球盖菇林下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前人对大球盖菇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从菌种选择、播期确定、林地选择、林地灭菌消毒、配料选择、建堆发酵、铺料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的大球盖菇林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1.二次接种。草菇菌丝生长太快,极易老化,生活力减弱,不能充分利用培养料中养分继续出菇。在采收第一潮后,撬松料面,用石灰水泼浇湿透,调整pH值为8~9,表面撒播菌种,菌种上面盖一薄层发酵过的培养料,常规管理(一般应用于棉籽壳、废棉培养料)。亦可在采收第一、二潮菇后,将料块翻过来,把底层培养料翻到表层,用1%石灰水喷洒、补水、调整酸碱度,再在表面二次接种,接种量为2%~3%,一般可增产30%左右。稻草栽培,可在堆草播种后3~4天,在草层空隙间塞入菌种,进行二次播种.菌种量为第一次用量的20%。这样当一次播种采完第一潮菇后,第二次播入的菌种又从草堆中分解,积累养分,继续出菇。  相似文献   

19.
见闻 《北京农业》2008,(3):26-26
在装袋的过程中,用预先准备好的17厘米&#215;35厘米的塑料袋筒,先用线绳把筒的一头扎好,然后筒内装料18~20厘米,再用线绳扎好筒口,成为两头封闭的料袋。灭菌后进行接种,接种时,分别解开料袋两头扎口,接入菌种,再用线绳把袋口扎好。接种量为5%。接种后的料袋按“井”字形堆积排放床架或地面上进行发菌培养。菌丝长满全袋后,见有少量菇蕾即可适时转入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20.
用沼渣育菇杂菌污染少,蘑菇品质好,比常规育菇提前10天左右出菇,产量高且减少成本近一半。出渣将沼气池内的结壳层、沉渣全部捞起,留下沼液。出料前一星期左右停止向池内投放新料。摊晒将捞起后的沉渣摊在干净的晒场上,晒干拍碎,同时将树枝、塑料和石块等杂物去除。堆料将截短的秸草用水浸透,铺在地上,厚度0.17米为宜,在秸草上均匀地铺撒沼渣干料,厚约33毫米。照此程序在第一层堆料上再继续铺放第二层、第三层。铺完第三层时,向料堆均匀地泼洒沼气水肥,至料均匀充分吸湿浸透为宜。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