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酸奶发酵剂是影响整个酸奶生产和保证发酵乳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因素,因而选择优良高效的乳酸菌发酵剂是酸奶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发酵剂的发酵特性和品质直接影响发酵酸奶的风味和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酸奶发酵剂的发展历史和分类,然后对酸奶发酵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和综述。  相似文献   

2.
以冷冻干燥的黄秋葵粉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生产黄秋葵酸奶。以酸奶的持水率和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黄秋葵酸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确定黄秋葵酸奶生产的最优工艺参数为黄秋葵粉添加量0.37%、接种量4.1%、发酵时间5.3 h和发酵温度41.8℃。在此条件下黄秋葵酸奶的综合评分为0.989 5,理论值0.999 1与试验值的相对偏差为0.97%。所制得的黄秋葵酸奶口感细腻、香气淡雅、风味独特,且基本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用香菇菌糠作基料,加入适当的原料可以使发酵堆体快速升温,提高堆料温度,缩短发酵时间;经堆制发酵后,香菇菌糠速效磷、碱解氮含量均比未发酵的香菇菌糠有非常明显的提高。香菇菌糠经堆制发酵后可以作为生物有机肥、育苗基质等。  相似文献   

4.
发酵型植物酸奶成本低、营养丰富,可成为动物基乳饮料的替代品,但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为开发一种发酵型植物酸奶,本研究以双重植物(柚子汁、豆奶粉)为基底原料,采用乳酸菌进行发酵,以掩盖豆腥味,考察了发酵剂种类、稳定剂种类及添加量、柚子汁/水比例、发酵时间等因素,以产品的滴定酸、硬度和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柚子汁豆奶粉发酵型植物酸奶的配方。结果表明,柚子汁豆奶粉发酵型植物酸奶的最佳配方为柚子汁和水比例1∶9(mL/mL),柚子汁和水的总体积为200 mL,黄原胶0.4 g,维维豆奶粉25 g,发酵剂为0.2 g川秀发酵菌,在42℃下发酵7 h,可研制出色泽均匀、组织状态良好、香气协调的复合型植物酸奶。  相似文献   

5.
发酵型香菇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胜敖 《食用菌》2006,28(4):57-57,58,59
研究了以香菇、鲜奶为原料生产发酵型香菇奶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各添加剂用量的工艺参数,从而制得具有独特风味、营养丰富的香菇食品。  相似文献   

6.
利用香菇菌糠作基料,加入0.2%的具有高效快速降解能力的复合菌剂,可以使发酵堆体快速升温,提高堆料温度,缩短发酵时间;经堆制发酵后,香菇菌糠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均比没有处理的香菇菌糠有非常明显的提高,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香菇菌糠经堆制发酵后可以作为生物有机肥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豆渣液体发酵香菇菌丝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渣为主要原料,应用正交试验法对香菇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菇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MgSO4 0.05%,豆渣9%,KH2PO4 0.10%,并用洗渣水替代水配料;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6d,装液量80mL/250mL三角瓶,发酵温度25℃。  相似文献   

8.
《北方园艺》2013,(2):115
酸奶发酵过程使奶中的糖、蛋白质有20%左右被分解成为小的分子(如半乳糖和乳酸、小的肽链和氨基酸等)。这些变化使酸奶更易消化和吸收,各种营养素的利用率得以提高。酸奶由纯牛奶发酵而成,除保留了鲜牛奶的全部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9,(6)
以木糖醇为甜味剂,添加残次金针菇汁液和乳酸菌菌种来发酵酸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金针菇汁液、木糖醇、乳酸菌发酵剂添加量3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通过模糊数学法进行感官评定,得出木糖醇金针菇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如下:以纯牛乳为原料,加入0.3%的稳定剂,添加6%的金针菇汁液、4%的木糖醇、2%的乳酸菌发酵剂,温度为42℃发酵8 h,酸奶凝乳均匀、口感细腻、酸甜适宜,具有金针菇的清香,整体协调性好。  相似文献   

10.
以黔产刺梨原汁、鲜牛乳为主要原料研制刺梨酸奶,考察刺梨原汁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复合菌添加量及发酵时长对刺梨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刺梨酸奶研制工艺。以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制备酸奶,对比发酵前后标志性成分的变化,比较分析刺梨酸奶与原味酸奶(未添加刺梨原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刺梨酸奶研制的最佳工艺为刺梨原汁添加量7.5%、蔗糖添加量70 mg/mL、发酵时长8 h、复合菌添加量1.0 mg/mL,此工艺制备的刺梨酸奶感官得分为90.67。标志性成分分析表明发酵前后维生素C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单宁含量降低了68.99%。总抗氧化能力和自由基清除率分析表明,添加7.5%的刺梨原汁能极显著提高原味酸奶的抗氧化作用(P<0.01),说明刺梨风味酸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世界香菇生产和消费大国,其栽培规模与种植技术对香菇的生产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免割保水膜袋新型香菇栽培技术,很多菇农持犹豫、观望态度.根据荆门、襄阳等地的袋料香菇种植情况,将免割保水膜袋栽培与传统2种栽培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免割保水袋栽培省工、省时,品质安全,成品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代料花菇与段木花菇的品质分析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木屑代料和段木栽培花菇的可溶性蛋白组分、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核酸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在木屑花菇中的含量为6.09%,电泳图谱显示有11条谱带;在段木花菇中含量为5.75%,有10条谱带。氨基酸总量在木屑花菇中为18.56%,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4.16%;而在段木花菇中二者分别为14.51%和32.59%。核酸含量在木屑花菇中为3.92%;在段木花菇中为3.61%。粗纤维在木屑花菇中的含量为13.13%;而在段木花菇中仅为7.82%。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木屑花菇中分别为1.12%和42.77%;在段木花菇中为4.53%和62.01%。维生素B_1、B_2、尼克酸、麦角甾醇及微量元素铁(Fe)、磷(P)、钙(Ca)、锌(Zn)等在木屑花菇中的含量也均高于段木花菇。  相似文献   

13.
以交配型基因为主要标记的香菇菌种鉴定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香菇交配型基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交配型基因为主要标记的香菇菌种鉴定新方法。这一方法以香菇性亲合性理论为基础,以交配型基因的等位性和多型性为依据,以标准菌株原生质体单核体的两种亲本交配型为遗传标记,以待测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为材料。该方法中使用的原生质体方法和交配型测定方法都是相当成熟的技术,操作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14.
香菇胶囊菌种具有省工、省力和成活率高的优势,十分适合规模生产。近年来,胶囊菌种应用量成倍增长,深受广大菇农朋友欢迎。然而在菇农生产使用的过程中,偶尔会遇到菌棒接种后菌种不萌发的问题,主要从菌棒温度、含水量、酸碱度、环境温度和操作习惯等方面对香菇胶囊菌种在代料栽培中不发菌原因及解决方案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不切根处理香菇为对照,研究切根处理香菇在商品性、采后呼吸、感官指标、蛋白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方面与对照的差异,从理论上说明香菇采后应进行切根处理以提高其贮藏品质和商品性,同时结合实践从经济效益方面说明切根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mRNA差异显示法分析冷刺激对香菇菌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菇为低温变温结实型真菌,适宜的冷刺激能诱发香菇的子实体发生。应用mRNA差异显示的方法初步分析了冷刺激前后菌丝体内基因表达的变化,发现冷刺激6h到12h是香菌丝应答冷刺激的关键时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从基因表达角度揭示出冷刺激与香菇子实体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香菇遗传研究和菌种选育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回顾香菇菌种选育的四个历史阶段,阐述了在原生质体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育种技术,全面分析了国内外遗传研究和菌种选育的现状,指出我国香菇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菌种退化、菌种混乱和菌种选育滞后,剖析了解决菌种问题的技术方法,提出了香菇遗传研究和菌种选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香菇(Lentinula edodes)种源菌种低温保存期对香菇栽培效果的影响,对不同保存期的香菇种源L808母种,进行代料层架式栽培出菇试验,发现不同保存期种源菌种对香菇出菇的影响,为香菇种源菌种保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香菇发育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等主要环境因子对香菇子实体发生和发育的影响,类脂物、蛋白酶抑制剂和子实体形成诱导物等外源添加物与子实体形成的关系以及与子实体形成相关的酶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香菇发育生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培养基对香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香菇菌丝体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会导致香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酶谱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