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三种植技术在确定了造林方法和季节以后,还必须讲究种植技术。三种造林方法各自都有许多具体做法,如播种造林可有撒播(包括飞机播种)、条播、穴播(块播)等方法;植苗造林有穴植、缝植、靠壁栽植、带土栽植等方法;分殖造林也有插条、埋干、分根、分蘖、移母竹等方法。它们各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也各有不同的适用树种和条件,必须根据造林树种的特性及造林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的种植技术。在本讲仅就最常用的穴播和穴植的技术要求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辽西干旱地区油松造林适合的穴植方式,试验设计了单株、双株和3株3种不同的穴植方式,比较了其造林的效果及成本,结果表明:造林当年,3种穴植方式造林成活率差别不大,造林2~3年后,成活率有极显著差异,以3株穴植的保存率最高,达87.2%,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造林成本也以3株穴植的最低,为3750元·hm^-2。  相似文献   

3.
油松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 ,为高大乔木。油松根系发达 ,抗早性强 ,喜光 ,耐寒 ,我国北方干旱山区多用其造林或美化城镇道路、环境。油松造林常采用植苗方法 ,包括穴植、缝植和容器苗造林等多种方式。现将常用的几种栽植方法介绍如下 :1 穴植法油松喜簇生 ,每穴可植 2~ 3株 ,植苗位置靠穴内壁或穴中心均可 ,然后分层填土踩实 ,覆土略高于原土印 ,做到根系舒展 ,不窝根 ,不露根。干旱地区均采用此方法栽植。2 缝植法与穴植法不同的是 ,缝植法多用于雨水充足、土壤湿润的地区 ,方法是用植树锹垂直或倾斜插入土中15~ 2 0cm ,稍加摆动取出 ,…  相似文献   

4.
采用对毛竹苗所留 3~ 5盘侧枝进行修剪和将毛竹苗来鞭插入植穴侧壁土壤中的方法 ,能分别提高造林成活率16 9%和 2 8 5 % ;2种方法同时采用能提高造林成活率 35 4%。  相似文献   

5.
西南桦穴盘容器工厂化育苗造林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一年生穴盘容器工厂化育苗与常规化育苗的西南桦植株的树高、地径、冠幅、成活率和病虫害。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树高、地径、冠幅三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多重比较表明穴盘容器工厂化育苗与常规化育苗植株树高、地径表现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生长情况具体分析,表明穴盘工厂化育苗植株树高表现比常规化育苗植株表现优良,成活率也比常规化育苗高。说明穴盘容器工厂化育苗比常规化育苗造林表现优秀,以后西南桦造林应采用穴盘容器工厂化育苗的苗木。  相似文献   

6.
提高毛竹造林成活率方法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采用对毛竹苗所留3~5盘侧枝进行修剪和将毛竹苗来鞭插入植穴侧壁土壤中的方法,能分别提高造林成活率16.9%和28.5%;2种方法同时采用能提高造林成活率35.4%.  相似文献   

7.
舒马栎无性繁殖困难,以舒马栎优良无性系2号为接穗,采用舒马栎实生容器苗为砧木,研究比较嫁接后套袋处理对舒马栎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以及施用聚谷氨酸、磷酸二氢钾、芸苔素、生根剂等4种肥药对嫁接后生长衰弱植株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后套袋可使接穗萌发时间比对照(不套袋)提早7d左右;嫁接成活率达73.3%,是对照的2.4倍;当年苗高生长量72.1 cm,比对照增加9.9%.施药对嫁接后生长衰弱植株的成活率影响显著,其中浇施聚谷氨酸肥(200倍液)的效果最佳,嫁接成活率达85.7%,是对照(清水)的2.57倍;苗高和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00%和28.8%.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省吴县市西山低山丘陵稀疏的林分中插植杨梅 ,一般造林成活率仅有 50 %左右 ,而采用 30× 10 - 6 ABT 6号生根粉浸根 2 0min和每穴放入生物吸水胶 2g进行造林的方法 ,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绥中县网户乡沙质海岸脆弱生态区,对2014年和2015年采用传统方式栽植的油松和刺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平均造林成活率不足30%,而采用新型美植袋大容器苗造林技术结合深井潜水泵提水浇灌,平均造林成活率提高了近3倍,其中2016年秋季的造林成活率高于2016年春季;采用裸根苗营建辽宁杨和竹柳的成活率极低,成活率都不足30%,紫穗槐裸根苗造林的成活率在81.4%以上;在沙质海岸脆弱生态区造林成活率高低顺序是油松沙棘元宝槭刺槐白蜡白榆山杏。  相似文献   

10.
穴植方式对油松造林成活率与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幼苗采用单株、双株两栽植点、3株丛植3种不同穴植方式进行栽植,运用标准地调查法,调查并分析了其造林成活率与投入成本。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穴植的成活率主要与栽植技术和造林地有关,单株、双株两栽植点、3株丛植成活率都达到95%以上,三者基本没有差异。从造林成本来看,单株费用最少,效果较好。建议在今后大面积造林中,大力提倡每穴单株造林。  相似文献   

11.
对在土默川平原南部7个样地上生长的优势度较高的羊草、碱蓬、盐爪爪3个盐生植物种群进行了南北方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羊草均为聚集分布,碱蓬在永圣域乡满水井村、乃只盖乡新营子村、伍什家乡主力汗村为均匀分布,盐爪爪在伍什家乡主力汗村为随机分布,其他地区为聚集分布格局;羊草在伍什家乡主力汗村、碱蓬在永圣域乡满水井村、沙尔营乡甲尔旦村和乃只盖乡新营子村,样地格局规模方面曲线未形成有效峰,未出现聚块,其余样地有明显聚块;碱蓬格局强度高于羊草和盐爪爪。  相似文献   

12.
在竹片载体湿软的砂壤泥上,以较细密的网状分布栽培侧枝匐灯藓老枝,并使其有机结合泥土。苔藓生长基本满盘后,在相同的地理环境,以相同的管理模式,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苔藓释放秋迁蚜,研究苔藓的种植年限对越冬角倍蚜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年种植的A组苔藓,其上蚜虫越冬成活率达45%;栽培时长一年多的B组苔藓,蚜虫越冬虫口数较A组有明显下降,越冬成活率为36%;栽培时长两年多的C组苔藓,蚜虫越冬成活率仅15%,同A组对比,下降了30%。  相似文献   

13.
选取广西田阳县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 天然林、油茶Camellia oleifera 人工林及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氯仿熏蒸浸提法对微生物生物量C、N 以及诸因素的垂直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 种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 均随着土层深度显著下降(P<0.05),其中不同林地0~10 cm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 差异最大,20~40 cm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 差异最大;0~10 cm 望天树天然林微生物生物量C 分别比油茶人工林、桉树人工林高1.41 倍、1.63 倍,20~40 cm 微生物生物量N分别比油茶人工林、桉树人工林高1.54 倍、2.87 倍。相关性分析表明,3 种林分微生物生物量C、N 均与土壤全氮、速效钾呈极显著(P<0.01) 的正相关。综上所述,目前,望天树天然林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 均保持在良好水平,土壤深度、土壤养分、林分组成等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两处不同营林抚育措施下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对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人工林分的危害调查,结果发现:造林前不炼山造林后不修枝、连续进行割草3年的营林抚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星天牛对光皮桦幼树的危害。光皮桦纯林、光皮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林均易遭受星天牛的危害,且以冲沟地段受害较为严重;光皮桦幼树被星天牛危害后枯死率极高,2年生幼树受害后枯死率达100%,3年生幼树受害后枯死率达的达75%。  相似文献   

15.
龙脑香科 (Dipterocarpaceae) 是我国濒危植物类群,目前野生群落数量急剧下降。人工混交林 模式是拯救濒危植物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有关龙脑香科混交林的技术手段尚不完善。文章以 4 种龙脑香 科树种——望天树 (Parashorea chinenesis)、青梅 (Hopea hainanensis)、坡垒 (Vatica mangachapoi)、具翼龙 脑香 (Dipterocarpus alatus) 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与红锥 (Castanoposis hystrix) 和桢楠 (Machilus chinensis) 在相同面积的试验地内进行 1:1 数量的混交种植并对两块试验地进行两年(2018-2019 年)相同的补苗、 人工抚育和追肥措施。研究发现与红锥混交种植的龙脑香科树种的树高和地径值显著高于与桢楠混合种 植的龙脑香科树种。此外,4 个龙脑香科树种的长势差异明显:望天树和青梅的树高和地径在红锥混交林 中皆高于桢楠混交林,而坡垒和具翼龙脑香的树高和地径在两块试验地中差异小。  相似文献   

16.
在橡胶林下种植望天树、羯布罗香、格木、铁力木、降香黄檀、高阿丁枫等雨林树种,进行7种配置模式的种植试验,通过调查不同配置模式的生物量和碳贮量与橡胶纯林对比,选择出最佳的配置模式,结果表明:橡胶林下种植以格木为最佳模式,同时可以适当配置羯布罗香、望天树和铁力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疏林灌丛中栽植的五味子进行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K及其组合施肥对五味子高生长产生影响,影响效应依次为N>P>K,二元肥料组合中,N、K组合>P、K组合>N、P组合,最佳三元肥料组合N、P、K分别为4.83、.47和6.59 g.株-1。  相似文献   

18.
对西双版纳景洪市景哈试验点团花与马占相思混交林4年生的统计分析证实,团花纯林树高年均生长量为2.73 m,是混交林树高的1.26倍,纯林胸径年生长量为3.24 cm,是混交林胸径的1.44倍.混交林伴生树种马占相思对团花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在岱山县海岛临海一面坡进行了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木荷(Schima superba)、女贞(Ligustrum lucidum)、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9个树种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平均保存率为64.78%,以木荷、女贞、青冈、黄连木的保存率较高,达80%以上;从3年生的保存林分生长情况比较,以黄连木、湿地松的生长速度最快;综合考察,黄连木、木荷、普陀樟是岱山临海一面坡造林可以优先选择的树种,而湿地松造林保存率低,但存活后生长迅速,又有一定的抗风性,可考虑在造林时适当加大造林密度以提高林地立木数量.  相似文献   

20.
在陈巴尔虎旗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选择自由放牧和围封样地,采用壕沟法进行野外取样,研究放牧和围封下的根系以及土壤的碳密度及碳贮量。结果表明:围封后羊草草原和草甸草原地下碳储量增加,差异显著;针茅草原地下碳储量增加,差异不显著。其中围封草甸草原根系固碳量和土壤碳储量最大,分别为79.74 g/m2和21 150.49 g/m2;其次为围封羊草草原,分别为53.12 g/m2和14 643.65 g/m2;针茅草原最小,分别为47.90 g/m2和11 273.52 g/m2。与放牧样地地下碳储量相比分别增长了35.89%、50.17%、3.74%。虽然根系固碳量只占土壤碳储量的极少部分,但根系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对增强碳源汇集和贮存、积累碳素具有重要的影响。自由放牧样地的根系碳密度和土壤碳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0.61)。围封样地根系生物量也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但根系碳密度和土壤碳储量显著相关(R=0.98)。根系生物量、根系固碳量、土壤碳储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