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牛乳为主要原料,配以大豆、绿豆、鸡蛋等高蛋白动植物原料做为辅料来生产发酵乳饮料,使纯乳制品的限制性营养成分得以平衡和补充。为了避免成品由于辅料的添加而导致的沉淀和口感粗糙、风味不良现象的出现,采用了碱浸泡、热处理、研磨、过滤等手段,对大豆或绿豆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原料的最佳配和适当添加稳定剂即可得到组织状态、风味、口感等方面较为理想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以绿豆[Vigna radiata(Linn.)Wilczek]和糯米为原料,研制一种新型的具有特殊风味的绿豆糯米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通过感官评定及理化指标确定绿豆糯米酒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绿豆糯米酒最佳配方为酒曲添加量0.5%、绿豆添加量25%、发酵时间92 h、发酵温度30℃。利用此配方研制的绿豆糯米酒产品呈浅绿色,具有淡淡的绿豆风味,口感较甜,具有酒香味,酒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添加部分鲜牛奶,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出营养丰富,口感、风味独特的凝固型酸豆奶。  相似文献   

4.
花生香米冰淇淋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花生、香米和鲜牛奶为原料,配以多种有保健作用的辅料,调整氨基酸含量及组成,采用超微粉碎、两次均质加工工艺,制成口感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花生香米冰淇淋。  相似文献   

5.
油炸风味鱼浆猪肉复合香肠的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猪肉和全鱼浆为原料,大豆分离蛋白、马铃薯淀粉等为辅料,通过空气炸锅来制备具有油炸风味的鱼浆猪肉复合香肠,并对其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全鱼浆中的鱼骨在高温热空气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定的骨香味,但添加过多,产品会出现沙粒感,且其凝胶性能随着鱼浆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适量添加猪肥肉可明显改善产品口感,使复合香肠产生油炸制品的风味;大豆分离蛋白和马铃薯淀粉可以提高复合香肠的破断强度和凹陷深度,但添加过多会使感官品质下降;复合磷酸盐的加入可显著提高香肠的破断强度,使产品质地更加均匀;考虑到产品的凝胶性能和口感,加水量不宜过多。在按配料占猪瘦肉质量百分比计量的情况下,鱼浆、猪肥肉、大豆分离蛋白、马铃薯淀粉、复合磷酸盐和水分的添加量分别为20%、20%、10%、14%、0.5%、60%时,油炸风味鱼浆猪肉复合香肠的品质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6.
花生果茶以花生为原料,配以山楂、胡萝卜等辅料,经加工而成。既有花生蛋白的丰富营养,又含有山楂、胡萝卜等特有的丰富维生素。风味独特,有花生蛋白的浓郁口感和山楂鲜果浓郁的香味,是老少皆宜的优质天然饮料。其制作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7.
梁静 《农村新技术》2011,(10):73-74
花生果茶以花生为原料,配以山楂、胡萝卜等辅料,经加工而成。既有花生蛋白的丰富营养,又含有山楂、胡萝卜等特有的丰富维生素。风味独特,有花生蛋白的浓郁口感和山楂鲜果浓郁的香味,是老少皆宜的优质天然饮料。其制作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8.
曹庆穗  严俊文  褚芳  顾和平  陈新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290-291,330
以黑皮绿豆苦荞、苦荞为主要原料,经过制粉、挤压膨化、粉碎、混合调配、包装等工艺,研制出黄酮含量高、口感舒适、可直接冲调食用的黑皮绿豆苦荞复合营养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产品的工艺配方:黑皮绿豆、苦荞配比3:2,植脂末添加量20%,白砂糖20%.该条件下制得的黑皮绿豆苦荞复合营养保健粉成品感官优良,冲调性好,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黑豆、红豆、绿豆、花生、燕麦为主要原料配制中性乳饮料的生产工艺,对影响产品的风味口感、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选择并确定了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栽培的枇杷灵芝为主要原料,配以枇杷花、红枣、枸杞等辅料,添加适量的稳定剂研制而成枇杷灵芝复方口服液。结果表明:紫芝为生产口服液的适宜品种,口服液配方最优组合为灵芝用量2.5%、辅料用量2%、冰糖用量1%。0.01%β-CD可消除灵芝的苦涩味,改善口服液风味同时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吕杨  陈龙胜  蔡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16-14017
[目的]比较研究豆科植物中的D-松醇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黄皮黄豆、绿皮黄豆、大豌豆、黑豆、红豆、豆角、荷兰豆、豌豆、毛豆、刀豆的D-松醇含量。[结果]D-松醇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1.421 1X+6.276 4,r=0.826 5,其进样质量线性范围为0.377~1.844μg。青豌豆荚的D-松醇含量为0.084%,青豌豆子实的D-松醇含量为0.339%,青荷兰豆子的D-松醇含量为0.190%,青荷兰豆子实的D-松醇含量为0.342%,青毛豆荚的D-松醇含量为0.760%,青毛豆籽实的D-松醇含量为1.135%,青长豆角的D-松醇含量为0.203%,荷兰豆的D-松醇含量为0.342%,黄皮大豆的D-松醇含量为0.198%,绿皮大豆的D-松醇含量为0.229%,黑皮大豆的D-松醇含量为0.319%,赤豆、豌豆和刀豆中未检出D-松醇。[结论]D-松醇在豆科植物中广泛存在,不同生长期其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2.
灵芝菌丝体大豆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豆、紫云豆、扁豆、白豌豆、青豆、黑豆、青豌豆、绿豆、花云豆、红云豆、白云豆等11种豆类作为灵芝发酵的天然固态培养基,通过接种灵芝进行发酵,对这些天然豆类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并且对培养基厚度、接种量、培养时间以及培养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所有豆类中,以大豆作为培养基进行灵芝固态发酵时,所获得的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最高,达1 695.5μg/g;灵芝菌丝体降解大豆产游离氨基酸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装量50 g/250mL、接种量10%、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6 d.  相似文献   

13.
通过2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渭北旱塬地区夏闲期插播并翻压不同豆科绿肥(长武怀豆、大豆和绿豆)以及小麦生长季不同施氮量(0,108,135,162 kg/hm2)对麦田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旱地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种植豆科绿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没有显著影响;(2)绿豆还田量高于长武怀豆和大豆,然而土壤培肥效果逊于长武怀豆和大豆;(3)夏闲期种植绿肥明显消耗了土壤水分,导致绿肥翻压前、小麦播前直至收获后,0-200 cm土壤贮水量显著低于休闲处理,但耗水量与休闲没有明显差异,由于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因此豆科绿肥显著提高了水分生产效率;(4)与不施氮相比,小麦生长季施用氮肥能显著增加土壤水分生产效率,却对土壤各肥力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夏闲期种植并翻压豆科绿肥是旱地培肥土壤、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大豆产业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为广西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2018—2020年对广西全区14个地级市的大豆产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重点调研对象为大豆种植及加工相关合作社、企业及地方农业局,主要调查广西大豆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区域分布、加工情况及原料来源等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分析广西大豆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广西各地栽种大豆较普遍,以夏大豆和秋大豆为主(约占72%)、春大豆次之(约占28%)。自2000年以来,广西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整体上呈不断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桂林、河池、百色、南宁及崇左等5个市,2017和2018年5个市的大豆产量分别占广西总产量的68.31%和69.77%。广西大豆多为山区旱地零星种植,且以玉米套种、果园间种或田埂豆的方式种植为主;生产上新品种更新速度较慢,春大豆品种仍以桂春8号和桂早2号等品种及地方农家种为主,夏大豆则以桂夏1号和桂夏3号等品种为主。1992—2020年广西共选育审定大豆品种45个,其中春大豆29个、夏大豆16个;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有41个,通过国家(南方)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有9个。广西传统豆制品加工以腐竹、豆腐、豆豉、腐乳、酱油和豆酱等为主,其加工原料主要来自我国东北地区;进入21世纪后新增大豆压榨(主要产品为油脂和豆粕)加工,其加工原料100%为进口转基因大豆。广西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豆种植效益低且自给率低,品种同质化现象较严重,豆制品加工副产品利用率低,科企联合攻关少,大豆生产优势发掘不足。【建议】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多学科联合攻关解决大豆产业发展中机械化程度低、品种产量低及专用型品种少等瓶颈问题;强化科学布局,重点支持大豆优势区域和重点品种,促进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打造桂字号品牌;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共同开发东盟大豆种植市场,进而促进广西大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2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渭北旱塬地区夏闲期插播并翻压不同豆科绿肥(长武怀豆、大豆和绿豆,夏休闲为对照)和施氮量(0、108、135、162 kg·hm-2)对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休闲相比,连续2 a夏闲期种植并翻压豆科绿肥不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分蘖数、总茎数、产量、植株氮磷钾养分质量分数和吸收量,而且还能提高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夏季休闲时,连续2a不施氮肥与施用氮肥(108、135、162kg·hm-2)相比,冬小麦产量显著降低.然而,夏闲期种植并翻压长武怀豆和大豆时,连续2 a不施氮肥与施用氮肥(108、135、162 kg·hm-2)相比,冬小麦并没有明显减产;此外,施氮量108、135和162 kg·hm-2处理间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试验设置N 472.5 kg/hm2(N1)、N 236.3 kg/hm2 (N2)两个施氮水平和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压青、甘蔗/绿豆间作压青三种种植模式,研究减量施氮间作豆科绿肥压青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氮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减量施氮对甘蔗生长及产量没有影响,相反,氮肥减量处理甘蔗平均产量比常规施氮量处理增产13590 kg/hm2 。氮肥减量可提高甘蔗蔗糖分含量,氮肥减量处理平均蔗糖分含量比常规施氮量处理提高1.02个百分点。甘蔗间作绿豆压青可促进甘蔗生长,甘蔗产量比甘蔗单作增产10.27 %,而甘蔗间作大豆压青对甘蔗生长有一定影响,甘蔗产量比甘蔗单作甘蔗减产1.45 %。甘蔗间作豆科绿肥压青有利于甘蔗蔗糖分积累,间作绿豆压青比甘蔗单作蔗糖分含量提高0.89个百分点,间作大豆压青比甘蔗单作蔗糖分含量提高0.59个百分点。综合甘蔗农艺性状、产量、甘蔗蔗糖分含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本研究以甘蔗/绿豆-N2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7.
核桃鲜叶挥发油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核桃鲜叶挥发油为化感物质,对小麦、绿豆、黄瓜、萝卜4种作物种子进行了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挥发油抑制小麦、黄瓜种子的萌发,且随挥发油浓度的增大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但对绿豆种子的化感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现随挥发油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增强的趋势.研究还表明,除绿豆幼苗外,挥发油对黄瓜、小麦、萝卜幼苗的生长在总体上均呈现高浓度抑制的趋势.在浓度<0.8时,挥发油对两种蔬菜作物地下部分的抑制小于地上部分,对两种粮食作物地下部分的抑制大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嘧菌酯和丙环唑复配农药在大豆作物上的残留分布及降解动态,分别在北京和安徽两地对大豆作物进行田间施药,得到了青豆与大豆(干豆)不同生长阶段的果实、茎、叶的样品,并通过QuEChERS方法提取、液质联用色谱仪检测对各样品进行了农药残留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青豆与大豆上农药残留规律近似,不同部位的残留浓度表现为叶>茎>果实,其中鲜叶上嘧菌酯和丙环唑最大残留量为0.709 mg·kg-1和1.300 mg·kg-1,鲜茎上分别为0.032 mg·kg-1和0.059 mg·kg-1,青豆上分别为0.025 mg·kg-1和0.029 mg·kg-1,干叶上分别为0.546 mg·kg-1和0.581 mg·kg-1,干茎上分别为0.024 mg·kg-1和0.050 mg·kg-1,大豆上分别为0.026 mg·kg-1和<0.01 mg·kg-1。根据降解动态公式拟合,嘧菌酯和丙环唑在鲜叶上的消解速率均大于其在干叶和干茎上的消解速率。嘧菌酯和丙环唑的复配剂按推荐方式施用时,不会带来潜在的残留风险,但由于茎和叶上的残留浓度远大于大豆果实,在饲料选择时需要关注农药残留问题,可通过适当的加工处理降低饲料中农药残留对家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5XD-2.0型带式清选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摩擦分离清选机理,设计了适用于大豆、红小豆、绿豆等作物清选作业的5XD-2.0型带式清选机,对分选带的清选能力和运动特性方面作了详细的计算,确定了主要工作部件的结构和性能参数。经性能测试与生产试验证明,5XD-2.0型带选机符合设计要求,对豆类中的碎半豆,虫蚀严重粒清选效果极佳,一次清选净度可达99%以上,机具传动平稳,低噪音,高效且性能稳定。为清选机械的产业化进程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日照大豆、菜豆根瘤菌的16S rDNA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日照地区同时采集大豆[Glycine max(L.)Merr]、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根瘤,分离纯化,保藏根瘤菌共54株,通过提取DNA,PCR recA基因,通过Blast比对及recA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研究日照地区大豆与菜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90%以上的相似水平上,日照大豆中的根瘤菌分布于根瘤菌属、慢生根瘤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3大属,圆明慢生根瘤菌、大豆慢生根瘤菌、菜豆根瘤菌、豌豆根瘤菌4个种,3个未定种。日照菜豆中的根瘤菌全部分布于根瘤菌属,菜豆根瘤菌、豌豆根瘤菌、赤小豆根瘤菌3个种,2个未定种,其中一个进化距离较远,可能为潜在新种。证明了日照大豆、菜豆根瘤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日照大豆根瘤菌多样性大于日照菜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