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奶牛养殖及粪污处理现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新疆北部依据现状奶牛养殖的分布特点,分别在呼图壁、玛纳斯两个奶牛养殖大县进行奶牛养殖与粪污处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奶牛养殖主要有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和散户养殖三种模式,但仍以散户养殖为主;规模养殖只使用精饲料,而无任何自配料.小区养殖与散户养殖对牛犊和干奶牛却不使用精饲料,对产奶牛进行精饲料与自配料的搭配.小区养殖搭配比为1∶4~4.5.散户养殖搭配比为1∶2.2;养殖奶牛产生的粪污处理方式有三种,规模养殖以好氧处理为主,散户养殖采用厌氧处理,而小区养殖不做处理.粪污用途主要是还田施肥.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我国奶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奶牛养殖模式,本文从以农户家庭为经营主体、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经营、适度规模养殖等5个方面解析了家庭牧场的概念内涵,并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奶牛养殖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家庭牧场与散户饲养、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等其他奶牛养殖模式的优势与劣势,认为家庭式奶牛牧场将是我国未来奶牛养殖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帮助农户打通融资渠道等将对家庭牧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我国原料乳生产的4种组织模式中,散户模式是主要组织模式。我国除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外,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奶牛养殖都是以散户养殖为主。2010年《中国乳业年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散户养殖模式约占养殖总体的80.4%。散户模式在我国奶牛养殖业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也是原  相似文献   

4.
散户模式是我国奶牛养殖中最根本的组织模式,分析散户模式对研究我国奶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奶牛家庭养殖为基础,从养殖主体——养殖户在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的养殖行为出发界定散户模式,并将产品生命周期(PLC)理论引入到散户模式的历史追溯中,把我国建国后散户模式的发展历程划分为生存、成长、成熟和衰退4个阶段,重点研究了各阶段之间演进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研究了散户模式的演进规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散户模式衰退的内外驱动因素和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5.
生猪养殖规模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1991~2012年我国生猪散养和规模养殖的有关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分析后发现,生猪养殖的风险在不断加大,散户养殖的成本高于规模养殖,差距在不断扩大;散户养殖的收益低于规模养殖;虽然规模养殖的物质与服务成本高于散户养殖,但人工成本远低于散户养殖;规模养殖的单位用工量和平均饲养周期低于散户养殖。基于上述比较分析的结论,得出发展规模化养殖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据岳池县畜牧局局长唐小明介绍,小家禽实行现代化集中托养模式,与散户托养相比,一是可以让农户节约圈舍建设成本,使规模养殖的门槛大大降低,激发更多的农户参与规模养殖而快速致富;二是避免了散户托养因设备不完善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并大大降低病菌感染的可能性;三是让科技在规模养殖中充分发挥作用.从而示范带动更多农户走科技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奶牛的饲养管理模式主要以散户饲养为主,这种生产模式投入少,管理不规范,造成奶牛繁殖疾病增加,繁殖力下降,大大地影响了奶农的养殖收益和生产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奶牛业的投入,中型及中型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的数量逐年增加。为使高效的饲养管理模式得以推广,以此提高奶牛的繁殖水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河南省的奶业生产总体情况、奶牛规模养殖和散户养殖情况、生鲜乳收储和运输情况、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利益联结情况进行了介绍,剖析了养殖、加工、消费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奶牛养殖正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方式转变,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仍以奶牛饲养小区为主体(集中饲养地、集中挤奶、统一防疫、分户管理、分户结算),奶牛养殖小区农户养殖的奶牛总数占全国总存栏的70%以上,这对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暴露出很多问题,必须向现代养殖模式转型,转型的主要方向是适度规模的家庭式奶牛场或股份合作制奶牛场,与其他大中型奶牛场一起成为我国现代奶牛场养殖组织模式,用5年时间使我国成乳牛胎泌乳量达到7 000 kg/头,实现奶牛养殖业发展以质量型发展为主,通过奶牛养殖模式转型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与大中型奶牛养殖企业加以区别,习惯上将农户以家庭为单位且养殖规模在一到几头的奶牛养殖叫奶牛散养,散养的特点是分散规模小、随机性大、奶源质量无法保证,养殖户饲养水平参差不齐,进一步造成奶牛受胎率降低、产犊间隔延长,农户经济利益受损等,严重影响了农户养殖奶牛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该模式适用范围:奶牛养殖小区或者散户区域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近期奶价持续走低,从河北到广东、从青海到山东,各地奶农相继出现卖奶难甚至倒掉新鲜奶现象。在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倒奶现象,倒奶事件到底是谁之过?1是谁在倒掉新鲜牛奶?要想了解是谁在倒掉新鲜牛奶,首先需要了解中国奶牛的养殖模式。在中国主要有以下4种奶牛养殖模式:1)乳企自建牧场;2)社会资本建牧场;3)奶农散户散养;4)奶牛养殖合作社(散户组成,每家有奶牛几头到上百头不等)。在这4种模式中,乳企自建牧场和社会资  相似文献   

13.
宁夏地区奶牛不同饲养模式生鲜乳成分及收购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宁夏不同饲养模式生鲜乳成分及收购状况,研究针对宁夏荷斯坦奶牛养殖的3种饲养模式(分别是规模场、小区、散户养殖)在2008—2009年间的饲养状况、生鲜乳成分、收购情况、日粮饲喂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场、小区、散户养殖生鲜乳的乳蛋白率分别为3.073 7%、3.037 5%、2.858 3%;乳脂率为3.641 2%、3.568 8%、3.435 0%;乳糖率分别为4.796 3%、4.686 3%、4.715 0%;非脂乳固体分别为8.505 0%、8.645 0%、8.161 7%;生鲜乳的价格分别为2.943 7,2.395 0,2.366 7元/kg。规模养殖场生鲜乳的乳蛋白率、非脂乳固体均极显著高于散户(P<0.01),乳脂率显著高于散户(P<0.05),生鲜乳价格显著高于小区、散户养殖(P<0.05)。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畜牧大省,奶业已成为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经济的标志性产业。近年来,奶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使得奶源基地建设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研究对黑龙江省奶源基地建设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奶牛养殖组织化程度与奶牛养殖效益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而目前对于散户、小区、养殖场三种模式没有清晰的界定标准,这对于养殖模式的准确定位及其相应政策措施的制定造成了障碍。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黑龙江省奶牛养殖组织化程度综合评价指数,并对散户、小区、养殖场三种养殖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每种模式的组织化程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户散养的奶牛养殖模式在我国奶牛生产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而相比规模化养殖、养殖小区,农户散养方式的奶牛养殖水平较低,因此有必要推广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帮助散养农户进行技术更新,提高奶牛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奶牛养殖方式主要包括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养殖小区和农户散养模式。从营养角度分析,不同养殖方式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日粮模式,日粮模式的差异影响了奶牛的采食量、营养物质的摄入和消化代谢及饲料利用效率,从而影响奶牛产奶量、牛乳品质。综述了不同日粮模式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代谢机理。  相似文献   

17.
李胜利 《中国乳业》2007,(1):59-59,61
目前。我国奶源生产的主体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二是以农户为主体的养殖小区,三是家庭奶牛养殖。这三种奶源生产模式中以存栏规模在5—10头牛的农户占了大部分。由于这部分奶源是在小规模、分散饲养、粗饲料条件差、手工挤奶并缺乏冷链等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农户分散饲养奶牛的弊端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外的经验,农户养殖规模以50头左右为宜,如日本为50头.欧洲为70头。我国目前奶牛以小规模农户分散养殖为主,规模过小是我国奶牛饲养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据1997年对25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共有333187个生产单位,2729449头奶牛。其中,国营奶牛场989个,占全部生产单位的0.3%,,饲养奶牛306041  相似文献   

19.
经过几年的整顿和振兴,中国奶业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奶牛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生鲜乳质量和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现代奶业格局已初步形成。2012年,我国奶业生产稳中有升,产业水平继续提升。主要表现在:(1)奶牛存栏稳定和牛奶产量保持增长,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大幅上升。2012年全国奶牛存栏预计为1440万头,与2011年持平,牛奶产量3744万吨,同比增长2.3%。全国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预计达到35%,比2008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奶牛养殖户数(即散户)持续减少,部分散养户陆续退出奶牛养殖环节,奶牛养殖户所占比例持续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对2006—2015年全国4种规模奶牛养殖的生产要素配置现状、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技术损失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中规模奶牛(51~500头)养殖要素配置相对最优,大规模(500头以上)急需提高生产前沿面,散养(1~10头)和小规模(11~50头)的要素配置最差;目前技术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饲料的投入,但这种粗放、低效的养殖方式已不能持续为我国奶牛增产提供支持;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均为正值,说明我国奶牛产业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技术进步对于突破我国奶牛产值瓶颈有巨大的潜力。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推广中小规模奶牛养殖模式、加快奶牛养殖技术创新与进步、支持和引导农户养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