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向日葵杂交育种中花期不遇或远距离杂交等问题,探寻适合向日葵花粉长期贮藏的条件,以3个向日葵品种的花粉为试材,均在室温(20℃)、低温(4℃)、冷冻(液氮处理后-80℃保存)、超低温(-196℃的液氮中保存)4种温度条件下保存360 d,采用离体培养的方法,定期测定了不同贮藏时间后的花粉活力,以探索适宜向日葵花粉贮藏的温度条件。结果表明:20℃室温贮藏,花粉活力下降很快,贮藏1 d后花粉活力降至50%以下,第7 d时已基本失活,不适宜花粉贮藏;4℃低温贮藏,第10 d时花粉活力维持在50%以上,超过10 d后花粉活力快速下降,适宜花粉10 d内的短期贮藏;-80℃冷冻和-196℃超低温贮藏,至360 d时花粉活力与贮藏前相比均变化不大,适宜向日葵花粉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体外4℃保存对猪精子活力参数及蛋白修饰的影响,使用猪精液保存稀释液体外4℃保存猪精子7d,利用计算机辅助精子活力分析仪(CASA)分析测定新鲜精液和保存7d后精液的精子活力指标;使用相应试剂盒检测精子中ATP水平及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活性;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B)技术,比较新鲜精液在4℃保存7d后蛋白翻译后修饰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猪精液体外4℃保存7d后,精子活力参数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运动力(MOT)、快速前进性运动速率(PRO)、平均路径速度(VAP)、平均直线运动速率(VSL)与新鲜精液相比分别降低59.99%、37.03%、12.34%、18.97%,且差异显著(P0.05);发现精子中ATP水平和GAPDH酶活性在4℃保存7d后显著降低(P0.05),即随着体外保存时间的延长,精子细胞内的能量供应不足,代谢水平降低;猪精液4℃保存7d后精子蛋白的磷酸化和酰化修饰明显减弱,这一结果与精子活力、代谢酶活性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研究结果证实,在体外4℃保存条件下,可能因精子细胞内能量代谢受阻而影响了精子活力及蛋白修饰水平。因此,本研究无论对于丰富精子的能量代谢基础理论,还是对于延长猪精液低温保存时间,提高人工授精效率,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解水的保存特性及杀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电解水的保存特性及杀菌效果,该研究将4种电解水分别保存在(-18±2)℃和室温下,测定其主要理化特性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以及有效氯含量(ACC)随保存时间延长(7~30 d)的变化,比较4种电解水保存前和在(-18±2)℃、室温保存30 d对虾的杀菌效果,并检测电解水浸泡虾后浸泡液中的残留菌。结果显示:在保存过程中绝大多数电解水的pH值呈上升趋势,ORP和ACC有下降趋势;电解水冰[(-18±2)℃保存]的pH值和ACC高于室温保存的电解水,ORP低于室温保存的电解水;保存30 d后,电解水对虾的杀菌效果比保存前差,且电解水冰对虾的杀菌效果优于室温保存的电解水。表明电解水以固态冰的形式保存有利于ACC的保持,能提高电解水对虾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种子保存是当前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之一,快速、微量、准确检测种子库中种子活力的变化是当前植物种质设施保存技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本文利用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电位(EGSSG/2GSH)、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电子自旋共振(EPR)和非损伤微检测(NMT)4种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研究柠条种子在人工老化下的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柠条种子在50 ℃、相对湿度(RH)为50%的老化条件下,其活力指数的下降速率要快于发芽率的下降速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发现,在检测发芽率变化方面,4种检测方法的优越性依次为EPRNMTDSCEGSSG/2GSH;在检测活力指数变化方面,4种检测方法的优越性依次为NMTEGSSG/2GSH=EPRDSC。综合对检测柠条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拟合度情况,以及对种子非损伤的性质, 认为NMT最适合用来跟踪监测贮藏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以2个扦插生根能力不同的菊花品种雨花星辰和天坠玉露为材料,测定了扦插过程中叶片和茎的碳氮营养含量变化和插穗皮部内源激素IAA、ABA、GA3和iP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形态解剖观察,雨花星辰和天坠玉露根原基形成时间不同,分别在扦插6 d和14 d后观察到根原基原始细胞,并于12 d和20 d后开始生根.扦插生根前2个品种叶片和茎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生根后再度下降,而氮素含量呈较稳定的下降趋势;2个品种相比,易生根品种插穗有较高的糖/氮;扦插过程中,光合产物优先在茎积累,C/N在茎中先回升,生根后茎中C/N显著高于叶片.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也存在显著变化:IAA和ABA含量在根原基形成期均出现上升,但生根过程中IAA/ABA变化不显著,易生根品种IAA/ABA较高;扦插过程GA3/ABA先上升后在根原基形成期下降,iPA含量在整个生根过程中不断下降引起IAA/iPA上升.提示: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生根部位内源激素变化与生根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淀粉酶活力、纤维素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研究饥饿与再投喂期间菲律宾蛤仔消化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饥饿与再投喂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其消化能力;蛤仔淀粉酶、纤维素酶活力呈现随饥饿时间延长而下降的趋势,饥饿阶段各组消化酶活力在第3 d开始迅速大幅下降;恢复投喂后各组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在3 d内分别恢复到饥饿第1 d和第2 d的水平;试验期间各组蛤仔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7.
饥饿对黄颡鱼血液中几种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颡鱼分别饥饿0(对照)、6、12、18、24、30 d后再恢复投喂18 d,测定了饥饿时和恢复投喂后各组黄颡鱼血液中具有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数、血清中溶菌酶活力、溶血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黄颡鱼经短期饥饿(6 d),其血液中具有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数和血清中溶菌酶的活力较对照组略有增加,其它2种指标略有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延长饥饿时间后,其它4组鱼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溶菌酶活力(饥饿12 d组除外)及溶血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中SOD的活性在饥饿时间<18 d内没有显著变化(P>0.05)。恢复投喂18 d后,以上4种指标都明显上升,且饥饿时间为6、12、18 d 3组鱼可以或基本恢复至对照组的水平;饥饿超过24 d,黄颡鱼的4种指标不能完全恢复,说明黄颡鱼饥饿一定时间后,其免疫机能明显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三七种子不同贮存条件下活力变化情况,了解三七种子的生理特性,为生产中三七种子保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TTC法测定不同温度保存种子的活力,同时定期分析水分含量、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三七种子在后熟期间的活力变化因贮藏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室温层积较其它贮藏条件更适合保持三七种子在后熟期间的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七种子不同贮存条件下活力变化情况,了解三七种子的生理特性,为生产中三七种子保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TTC法测定不同温度保存种子的活力,同时定期分析水分含量、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三七种子在后熟期间的活力变化因贮藏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室温层积较其它贮藏条件更适合保持三七种子在后熟期间的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样品的保存对其生理指标测定的影响,以秋石斛088叶片为材料,分别测定叶片和提取液在4、-20、-70℃条件下保存1、2、3d时的可溶性蛋白、叶绿素、MDA(丙二醛)及Fpro(游离脯氨酸)等4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不同生理指标测定适合的样品保存条件和时间。结果表明:叶片样品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中-70℃保存1d时含量与鲜叶相近;叶绿素含量则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然后趋于稳定,各温度条件下叶片和提取液的叶绿素含量均在保存2d后与对鲜叶相近;MDA的含量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保存处理间存在轻微的波动,但差异不显著;FPro的含量在不同温度下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均呈现骤然上升然后下降并趋于稳定,其中以提取液-20℃保存2d时与鲜叶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分对鱼腥草生长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对鱼腥草萌发、生长、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鱼腥草种茎萌发的土壤相对持水量(RH)为90%以上;土壤RH高有利于茎的伸长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封行期保持土壤RH 85%,花果期保持土壤RH 80%有利于保证鱼腥草产量和较高的营养物质含量;过低的土壤RH使鱼腥草产量下降,营养物质含量略偏低,较高的含水量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但营养物质含量则略有偏低.  相似文献   

12.
以2个在山东广泛种植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银杏种子发芽特性及其与含水量、贮藏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鲜龙眼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分别为81.7%、85.1%,新鲜梅核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均为90.5%;但随着种子干燥脱水,种仁硬化,种子发芽力和活力迅速降低,种子含水量降低到30%以下,发芽力基本丧失。与新收获的种子相比,沙藏半年后种子的发芽力、活力略有提高,种子含水量也有所提高;而在冰箱塑料袋中贮藏半年后,虽种子含水量降低不明显,但发芽力、活力均显著降低。2种贮藏方式都未降低种子无胚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美女樱种子进行超干处理之后研究其生活力及生理生化特征,从而为探寻美女樱种子适宜的贮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硅胶干燥法将美女樱种子含水量由6.7%分别降至4.6%、3.5%、3.0%、2.6%和2.3%5个梯度,用铝箔袋密封后在室温下保存1年,随后测定不同含水量超干种子经复水处理后的生活力及生理指标,包括发芽率、发芽势、电导率、TTC还原力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经过超干处理的美女樱种子在室温条件下贮藏1年后,发芽率、发芽势、电导率、TTC还原力以及POD活性均有所下降。含水量为4.6%和3.5%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TTC还原力以及POD活性与对照(含水量为6.7%,0℃贮藏)相比,差异较小。含水量为3.0%、2.6%和2.3%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TTC还原力以及POD活性降幅较大,电导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将美女樱种子经室温适度超干后在室温下贮藏可以取得与未超干种子在0℃条件下贮藏相似的效果,为探讨美女樱种子的适宜贮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3种药用植物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白术、黄芩和远志3种药用植物种子为材料,分别将含水量为3%、5%和15%的3种处理的种子在-10、0、20和36℃条件下贮藏1年,对3种药用植物种子在贮藏1年后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在温度和含水量2个控制因素中,含水量对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温度更为明显;3种药用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随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种子含水量控制在3%或5%时,温度的高低对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影响不明显,而含水量为15%的种子在0℃环境下的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对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邢勇  张小冰  李砧  侯雅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48-9449,9516
[目的]研究La(NO3)3浸种对高粱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设9个不同La(NO3)3浓度处理(0、10、20、30、40、50、60、65、70mg/L),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种子活力测定、膜透性试验及呼吸速率测定。[结果]用10~70 mg/L的La(NO3)3浸种处理48 h后,高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明显提高,呼吸作用增强,质膜相对透性降低,其中在50~65 mg/L La(NO3)3浓度范围内处理效果最好,当处理浓度超过65 mg/L时,这些指标又呈下降趋势。[结论]50~65 mg/L的La(NO3)3溶液可明显提高高粱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生活力及生理变化规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耐贮性做出客观评价,为玉米种子耐贮性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目前主栽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京科968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供试材料的初始含水量、活力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将供试材料的种子含水量回湿至14%,在种子含水量14%和贮藏温度35℃(14% & 35℃)的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贮藏一年时间,每月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MDA浓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脱氢酶活性。采用砂培法进行发芽试验,用DDS-ⅡA型电导率仪测定种子电导率,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利用蒽酮比色法,脱氢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氮蓝四唑(TTC)染色法。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活力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同一贮藏条件下,基因型是影响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参试玉米种子的初始含水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为7.39%-8.71%。在初始状态下,各基因型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贮藏一年后,京科968发芽率、发芽势为50%-60%,发芽指数为25%,种子活力指数为0.3;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发芽率、发芽势为15%-25%,发芽指数8%-25%,活力指数0-0.08;郑单958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贮藏1年后均下降为0。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脱氢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变化关系密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幅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因发芽速率不同发芽指数差异较大,而种子活力指数的降低总是先于种子发芽率的下降,可以真实体现种子的老化及劣变程度。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变差,种子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趋势及种子生活力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2=0.752),各基因型间细胞膜系统功能存在差异。在本试验中,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与丙二醛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2=-0.171--0.094),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脱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2=0.284-0.517),但各基因型间玉米种子生理变化机制复杂,差距较大。【结论】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对临界胁迫贮藏条件表现均较敏感,但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郑单958的活力下降最快,京科968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相对稳定,表现出较强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处理和低温胁迫对陆地棉种子萌发的影响,为陆地棉种子耐低温和耐贮藏性研究提供支持和种质资源。【方法】以12份陆地棉种子为材料,通过标准发芽条件、低温胁迫发芽和人工老化处理后发芽,统计并分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根长、苗鲜重和根鲜重等8个指标。【结果】各逆境对种子活力不同指标影响不同。发芽势为人工老化>标准>低温;苗长为标准>低温>人工老化;发芽率、根长和简化活力指数为标准>人工老化>低温;简化活力指数标准>人工老化>低温。标准发芽在相似系数为15分类2类,高活力和中活力。冷胁迫在相似系数为20分为3类,耐冷型、中间型和敏冷型。人工老化处理在相似系数为15分为3类,耐贮藏型,中间型和不耐贮藏型。综合3个环境在相似系数为20分为3类,不耐低温耐贮藏型,中间型和耐低温不耐贮藏型。【结论】低温胁迫与人工老化发芽处理下陆地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苗长、根长、苗鲜重和根鲜重都有所降低。人工老化处理加快了出苗速度,但降低了最终发芽率,易形成粗壮苗。低温胁迫既降低了出苗速率也降低了发芽率,易形成小叶粗根短苗。发芽势高的不一定发芽率高,发芽势低的不一定发芽率低。标准状态下高活力的不一定在逆境下也高活力,逆境下高活力的标准状态下活力一定高。高度耐低温不耐贮藏的材料只有新陆早7号。中度耐低温耐贮藏的材料有塔什干、新陆早72号和10615,耐贮藏不耐低温的材料有XND1586、KK1543、中棉49号、新陆早42号和关农1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疆制种基地早熟玉米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确定高活力种子的最佳收获期,为制种企业生产高质量种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新疆早熟玉米品种新玉29号、新玉35号和新玉54号3个杂交种制种生产,授粉后每隔3 d收获果穗1次,并测定籽粒水分,种子晾干后,通过标准发芽、冷试验、田间出苗鉴定和种子相对电导率测定,评价玉米种子活力。【结果】 不同收获期玉米种子籽粒含水量、标准发芽率、冷发芽、田间出苗率和相对电导率存在差异,3个玉米杂交种籽粒生理脱水速率表现为新玉35号>新玉29号>新玉54号,籽粒灌浆速率表现为新玉29号>新玉54号>新玉35号,早熟玉米新玉29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3.3%以上,冷发芽率在92.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0%以上。新玉35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3.3%以上,冷发芽率在90.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0%以上。新玉54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4.7%以上,冷发芽率在90.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3%以上。【结论】 在新疆早熟制种区可以用授粉后天数作为参考指标,指导杂交种子生产田收获,获得高活力的杂交种子,比常规收获时间提前7~12 d,有效避免早霜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赤霉素等对黄瓜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GA3、IAA、NAA和6-BA等处理黄瓜种子,结果表明:200 mg/L GA3,5 mg/L IAA,0.5 mg/L NAA和0.5 mg/L6-BA不仅可缩短黄瓜种子的发芽时间,而且可提高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还可增加幼苗的胚根鲜重、子叶鲜重、全株鲜重,其中200 mg/L GA3对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聚乙二醇对烟草种子活力及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烟草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浸种不同时间,测定了浸种后种子萌发过程中和萌发后幼苗中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PEG浸种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活力指数,增强萌发种子的呼吸强度和淀粉酶活性,以20% PEG-6000浸种48 h效果最好。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经20%PEG处理后,幼苗活力指数明显提高,叶片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升高,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O2-)含量及电解质外渗率显著低于对照。研究还发现,PEG处理能提高种子在低温下的萌发率,增强幼苗抗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