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植物炭疽菌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对有关炭疽菌研究的文献评述,确认ClooetotrichumCorda是现代唯一合法的碳疽菌属名,Arx为炭疽菌属的分类奠定了基础,Sutton的分类系统已被广泛的应用。同时从症状、高原、传播及侵染途径,侵染来源及潜伏侵染、病害的流行防治等方面对发生要在本植物上的炭疽菌进行了综述论述。  相似文献   

2.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为草莓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深受人们喜爱。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草莓栽培面积达到173 333 hm2。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国目前成为世界主要的草莓生产国和出口国。草莓产业发展迅速,草莓栽培生产具有附加值高的特点,在我国被誉为“小草莓、大产业”。但草莓在设施栽培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真菌病害的感染,造成减产,这一问题限制了草莓产业的发展。常见的危害草莓的真菌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其中,由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草莓炭疽病是危害草莓生产的主要病害,其能够感染草莓的根、叶柄、叶片、花、果实和匍匐茎等各个器官,造成根腐,叶斑,果实腐烂和繁殖力下降等一系列的症状。由于草莓炭疽菌是一种土壤传播病害,因此在生产中防治相对困难。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已经分离出的23个不同的Colletotr...  相似文献   

3.
对应用各种分子手段检测和鉴定柑橘(Citrus spp.)炭疽病原菌(Colletotrichum spp.)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些分子技术与常规方法相比较的优势及在该病病原菌鉴定上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今后柑橘炭疽病病原菌鉴定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蓝莓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鉴定辽宁省部分地区疑似炭疽病的蓝莓病株的病原,为蓝莓病害的防控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辽宁省兴城市和庄河市的疑似炭疽病的蓝莓发病枝条及叶片进行组织分离、培养,从所分离获得的两类菌株中选择形态学不同的代表菌株LNSW1和B-Cg1进行后续试验和分析。观察两个代表分离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的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对代表菌株LNSW1和B-Cg1的真菌核糖体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采用Mega5.1软件中邻位加入法(neighbor-joining,NJ)进行基于病原菌rDNA-ITS基因序列和GenBank中已有相关炭疽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利用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和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的特异性引物对CgInt2/ITS4和CgInt/ITS4对代表菌株进行特异性扩增,采用菌丝块叶片接种法对8个蓝莓品种进行代表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从辽宁省部分蓝莓产区罹病植株上共分离纯化得到36个菌株,根据各菌株的形态学差异将其分成两个类别,两类别中代表菌株LNSW1和B-Cg1在菌落颜色及分生孢子形态上具有较大差异,且与已报道的炭疽菌属当中的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形态特征相似;两个代表分离株的rDNA-ITS序列实际长度为557和547 bp,通过基于真菌核糖体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LNSW1与GenBank中尖孢炭疽菌菌株AB729126、KF698729、EU886755聚在同一分支,B-Cg1与胶孢炭疽菌菌株JF923828、KF516931、GU174547聚在同一分支,相似度分别为99%-100%;两对炭疽菌特异性引物扩增结果再次证明所获代表菌株分别为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 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菌丝块接种8个蓝莓品种的叶片及枝条均可致病,两类病菌回接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较为相似,尖孢炭疽菌对蓝莓的致病稍强于胶孢炭疽菌。【结论】通过对辽宁省蓝莓主产区的蓝莓发病枝条及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基本明确辽宁省部分地区的蓝莓炭疽病是由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5.
植物寄生线虫DNA指纹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DNA指纹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植物寄生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广东咖啡炭疽病病原菌初步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引起广东咖啡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防治药剂.[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到的疑似炭疽病咖啡叶片进行分离,单孢纯化后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ITS、TUB2、GAPDH、CHS、ACT和GS)的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常用杀菌剂对病原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DNA指纹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植物寄生线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来自广东、海南和云南3个省的16株橡胶树炭疽病病原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在生物学性状、致病力、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3个方面的差异,初步研究了该菌的变异程度.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范围为0.5~1.6 cm*d-1,差异极显著;在培养过程中,菌落的颜色、产孢量、黑色素量、菌丝的疏密度等形态特征差异明显,有的菌株不产生粉红色孢子堆,有的则不产生黑色素;其对苗圃幼树的致病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2个菌株的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相似系数为52%~88%,并在65%的相似水平上分成2类.  相似文献   

9.
病毒分类是其鉴定和诊断的基础,近年来,世界上已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和分类系统,但还不十分完备。所以,在确定一个新分离到的病毒时,到底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难以和世界范围内实验结果比较,这个新分离物是已知病毒,还是一个新株系或者新病毒,有时难以定论,造成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本文将简述植物病毒分类、分类特征评估及鉴定指南。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引起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炭疽病的病原,根据Koch′s法则,对从两面针炭疽病病部组织分离的致病菌株L-2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观察,并对该菌株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进行PCR扩增,运用MEGA7.0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该菌株的形态特征与喀斯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karstii)相似,并在GAPDH系统发育树中与喀斯特炭疽菌聚在同一分支.根据形态特征及GAPDH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菌株L-2鉴定为喀斯特炭疽菌.  相似文献   

11.
早在16世纪,植物学家就开始研究维管束植物的幼苗。1825年—1826年De Candolle就强调过幼苗形态对豆科分类的意义。由于幼苗形态在系统分类研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同时在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中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幼苗形态这一特征作为系统分类的一种工具已被愈来愈多的分类学家所重视。本文回顾了幼苗研究的简史,并就下列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①幼苗形态与正确鉴定植物;②幼苗形态与某些分类群再划分:③幼苗形态与某些亚科的合理区分;④幼苗形态与论证某些植物类群的系统位置。根据上述的讨论,笔者认为幼苗形态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上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植物病原菌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毒素是病原菌致病的因子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植物病理学家的重视。本文对植物病原细菌毒素及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种类、化学结构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指出了病原菌毒素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琼中绿橙炭疽病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为琼中绿橙炭疽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经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单孢分离,对分离纯化后所得孢子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单孢分离后共获得5个菌株,挑取其中的CA5用于测试。镜检孢子大小为25~35 μm×4~11 μm;以一定浓度病原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4 d后,接种叶上可产生褐色病斑;病原菌菌丝在10~35℃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pH为7时,菌丝体生长速率最快,偏碱性时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光照条件对菌丝体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是麦芽糖和L-鼠李糖,最适的氮源是乙酸铵和L-丙氨酸,而半乳糖、L-亮氨酸对病菌菌丝有抑制作用;病菌孢子致死温度为46~50℃。【结论】危害琼中绿橙果树的炭疽病病原菌为菌物界,真菌门,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琼中绿橙炭疽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琼中绿橙炭疽病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为琼中绿橙炭疽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经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单孢分离,对分离纯化后所得孢子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单孢分离后共获得5个菌株,挑取其中的CA,用于测试。镜检孢子大小为25~35μm×4~11μm;以一定浓度病原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4d后,接种叶上可产生褐色病斑;病原菌菌丝在10~35℃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pH为7时,菌丝体生长速率最快,偏碱性时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光照条件对菌丝体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是麦芽糖和L-鼠李糖,最适的氮源是乙酸铵和L-丙氨酸,而半乳糖、L-亮氨酸对病菌菌丝有抑制作用;病菌孢子致死温度为46~50℃。【结论】危害琼中绿橙果树的炭疽病病原菌为菌物界,真菌门,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琼中绿橙炭疽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辣椒炭疽病病原菌鉴定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南省辣椒炭疽病病原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海南省辣椒炭疽病由3个辣椒炭疽菌引致,其中以红色炭疽菌和黑色炭疽菌为优势种;不同辣椒产区的炭疽病则由不同的辣椒炭疽菌引致的;并对本地主栽辣椒11个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调查,以甜椒系的百利元品种、尖椒系的锦州矮杆和茂椒5号、泡椒类的湘研13号和洛椒等品种田间表现相对抗病性较好;防治策略上采用药剂种子消毒,大田防治则采用科博和施保功两药剂交替使用,可取得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6.
栗属植物起源于中国,我国境内有中国板栗、茅栗和锥栗3个种,在世界栗属植物种质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起源、演化、分类和保存4个方面,概述了中国栗属植物种质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提出一方面增加取样地点和数量,另一方面加强多国合作、多方法联合鉴定的方式,是澄清栗属植物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炭疽病是菜用大豆生产上发生的常见真菌性病害,破坏力强,发病时在豆荚表面形成黑色斑点,严重影响鲜荚外观商品性和品质,已成为我国菜用大豆生产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明确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本文对采集的菜用大豆炭疽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基于柯赫氏法则分离到引起菜用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并通过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造成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筛选可以用于防控菜用大豆炭疽病的杀菌剂,测定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平头炭疽菌Cts18和胶孢炭疽菌Cts22对生产中常用杀菌剂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发现多菌灵对Cts18、Cts22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13μg·mL-1和96.12μg·mL-1,戊唑醇对Cts18、Cts22的EC50分别为0.27μg·mL-1  相似文献   

18.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植物病原茵的抗药性监测、生物学特征和抗性遗传等几个方面,对植物抗药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植物病毒最新分类系统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木本植物炭疽菌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发生在陕西省木本植物上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orda3个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纪录种,即: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porioides(Penz)。Sacc,壳皮炭疽菌Colletotrichumcrassipes(Speg.)Arx和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acutatumSimmonds(中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