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心杉组培苗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心杉优良单株组培苗为材料,采用L4(23)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及其配比对红心杉组培苗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心杉组培苗的高生长及茎段的增殖生长均有促进作用,IBA 0.3mg/L、6-BA 0.8mg/L是有利于红心杉增殖培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当KT 1mg/L时有利于其苗高生长,KT 2mg/L时有利于其茎段增殖培养;IBA 0.2mg/L、6-BA 0.8mg/L、KT 1mg/L组合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内源IAA、GA、ZT、ABA含量、IAA/ZR比值均达到最大;IBA对苗高生长、叶绿素总含量及内源ZR含量的影响较大,6-BA对茎段增殖培养及内源ABA含量的影响较大,KT对内源IAA、GA含量影响较大。苗高与ABA/GA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茎段增殖系数与IAA/ZR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均不显著;叶绿素总含量与ABA/ZR间呈极显著负相关。ABA/GA比值的减少有利于苗高生长,而IAA/ZR比值的减少则有利于腋芽的诱导,ABA/ZR比值的减少能促进叶绿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以芍药品种‘种生粉'地下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IAA浓度、取材时间对启动培养的影响,不同6-BA浓度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不同生长素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及继代过程中玻璃化苗的复壮.结果表明:有利于地下芽的启动培养基为:1/2 MS(Ca2+加倍)+6-BA 1.0 mg·L-1+GA30.5 mg·L-1+IAA0.1 m...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蓝莓离体繁育技术方案及其生根的特点,以蓝莓‘夏普蓝’春梢茎段为外植体,就其初代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方案进行了筛选实验,对其生根时新梢基部愈伤组织进行了切片观察,并就生根期第0、2、4、6天幼芽中的内源激素IAA及ZR浓度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最适诱导培养基为CQWL+3 mg·L-1 ZT,以此培养基诱导的萌发率达45.2%;最佳增殖培养基为CQWL+1.5 mg·L-1 ZT,增殖系数达4.2倍以上,且增殖的不定芽长势健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CQWL+0.05 mg·L-1 IBA,以此培养基培养的单株长有4~5条根,生根率达73%。切片观察结果表明:生根幼苗基部愈伤组织细胞小,胞质含量多。测定结果表明:添加了0.05 mg·L-1 IBA处理的新梢在生根期间内源激素IAA的浓度升高但变化不明显;内源激素ZR的浓度先下降再升高;IAA/ZR比值稳定。文中认为,培养基CQWL可适用于蓝莓的组织培养;细胞分裂素ZT能促进蓝莓的诱导与增殖;生长素IBA能促进蓝莓的离体生根。  相似文献   

4.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油茶组培苗第1、5、8代继代苗和实生苗在移栽培育前3个月中IAA、GA3、ZR和ABA 4种植物主要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组培苗与实生苗各器官中GA3、ABA和IAA含量分布趋势一致,只有内源ZR分布水平有差异。组培苗刚移栽时各器官中IAA、GA3、ZR含量都远高于实生苗,而ABA则低于实生苗;移栽1个月后,组培苗各器官中IAA、GA3、ZR含量骤然下降;此后继续培养的2个月中,组培苗各器官激素水平略有回升或维持平稳,但都略高于实生苗。移栽后,实生苗和组培苗叶片组织中ABA/GA3(K值)和ABA/(GA3+IAA+ZR)比值变化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组培苗K值降低幅度大于实生苗,移栽培养3个月后K值与实生苗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尾巨桉组培育苗培养基主要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尾巨桉DH33-27组培育苗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和大量元素的浓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影响桉树组培育苗生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激素种类和浓度、大量元素浓度对组培苗生长有显著影响,母种继代培养阶段,培养基中6-BA、6-KT浓度在0.25~0.27 mg·L-11和NAA浓度0.10~0.15 mg·L-1范围内时增殖效率最好.继代壮苗阶段,6-BA、6-KT浓度在0.20~0.25mg·L-11和NAA浓度0.10~0.15 mg·L-1范围内时出苗率最好.生根培养阶段,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50%的大量元素、IBA和NAA的浓度为0.30 mg·L-1和0.10mg·L-1时生根效率和苗个体高度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和开花特性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方式、提高种子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3年生南方红豆杉雌株为研究材料,连续3次叶面喷施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生长调节剂,通过测定叶片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和统计标准枝上生殖枝比例和大孢子叶球数量,分析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的影响规律。【结果】叶面喷施1 500 mg·L~(-1)多效唑、450 mg·L~(-1)矮壮素和2 000 mg·L~(-1)复硝酚钠均能有效促进南方红豆杉的大孢子叶球数量(P 0.05)。三者降低了叶片中GA3含量(除9月上旬的450 mg·L~(-1)矮壮素处理外),提升了9月上旬ZR含量,同时降低了IAA含量,且均达显著水平。另外,1 500 mg·L~(-1)多效唑升高了8月上下旬、9月上旬叶片中ABA/IAA、ABA/GA3、ZR/IAA、ZR/GA3比值;450 mg·L~(-1)矮壮素则增加了9月上下旬ABA/IAA、ZR/IAA和ZR/GA3以及8月、9月的ABA/GA3比值;2 000 mg·L~(-1)复硝酚钠提升了8月下旬、9月上旬的ABA/IAA、ZR/GA3,9月上旬的ZR/IAA和9月下旬的ABA/GA3比值,且均达显著水平。【结论】叶面喷施1 500 mg·L~(-1)多效唑、450 mg·L~(-1)矮壮素和2 000 mg·L~(-1)复硝酚钠均能显著增加南方红豆杉的大孢子叶球数量,这可能是由于处理改变了内源激素的含量和比值,特别是增加了ZR含量和ABA/IAA、ABA/GA3、ZR/IAA、ZR/GA3比值,降低了IAA和GA3含量。在生产中,可以据此结论进行适当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杂种山杨组培苗内源激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基因杂种山杨无性系为材料,非转基因无性系为对照,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不同基因型和不同生根类型组培苗的植物内源激素(IAA,ABA和GA)含量的变化,探究植物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间相互作用对转基因杂种山杨无性系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山杨无性系不同生根类型间在IAA和ABA含量上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不同生根类型的杂种山杨,赤霉素GA的含量始终处于高值水平,比较稳定,保持在400~500 ng·g-1左右.转基因组培苗内源脱落酸ABA的含量较低,在150 ng·g-1左右时,促进生根.内源生长素IAA含量在200 ng·g-1以下时,有利于组培苗的生根.非转基因植株在组培过程中均可生根,但分为直接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2种类型,直接生根类型的3种激素含量均高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低的IAA/ABA,高的GA/ABA和GA/IAA比值是植株生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长蕊杜鹃扦插内源激素变化及解剖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野生长蕊杜鹃半木质化茎段为试材,采用植物生长激素KIBA,KNAA和Hormodin对插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生根期内源激素IAA、GA3、ZR、ABA含量,对扦插不同时期插穗茎段进行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先快蘸液态KNAA(3 000mg·L-1),再迅速蘸取粉状Hormodin#1处理对插条生根具有显著影响,插穗生根率达到了81.25%;较高浓度的内源IAA含量有利于根原基分化形成,GA3含量上升与插穗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呈正相关性,低水平的ABA更有利于长蕊杜鹃扦插生根;插穗在根原基分化和愈伤组织形成时期消耗內源ZR,在不定根长出后自身合成ZR;通过对淀粉粒研究表明扦插期补充糖类物质是必要的,簇状晶体产生表明钙调控等生理机制形成。  相似文献   

9.
《林业科学》2021,57(1)
【目的】探究外源激素对日本落叶松体细胞胚发生不同培养阶段的影响,优化日本落叶松的体细胞胚发生条件并提高体细胞胚的质量,为研究外源激素调控落叶松体细胞胚发生的生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持,为落叶松的规模化繁育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首先确定生长曲线的延迟期、对数期和平台期,然后根据生长曲线,采用正交设计研究胚性胚柄团在2,4-D 0.15、0.30、0.50 mg·L-1、6-BA 0、0.15、0.30 mg·L-1和ABA 0、0.50、1.00 mg·L-1浓度下培养7天、14天、21天的鲜质量增长情况和14天的体胚发生能力,采用析因设计研究悬浮细胞在2,4-D 0.15、0.30、0.50 mg·L-1和6-BA 0、0.15、0.30 mg·L-1浓度下培养7天、14天、21天的细胞鲜质量增长情况和14天的体胚发生能力,结合鲜质量增长和体胚发生能力2种结果确定胚性胚柄团增殖和悬浮细胞生长的最佳激素浓度。最后,以不含GA3、IAA的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为对照,分别研究了GA3和IAA 0、10、20、30、40 mg·L-1对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结果】7、14、21天分别处于日本落叶松胚性胚柄团增殖和悬浮细胞生长的延迟期、对数期和平台期。在胚性愈伤组织增殖阶段,2,4-D、6-BA、ABA对胚性胚柄团增殖和体胚发生能力的影响显著(P0.05),最佳的激素浓度是2,4-D 0.15 mg·L-1+ABA0.50 mg·L-1;在悬浮培养阶段,2,4-D、6-BA组合对悬浮细胞生长和体胚发生能力的影响显著(P0.05),最佳激素浓度是2,4-D 0.15 mg·L-1+6-BA 0.15 mg·L-1; GA3、IAA对成熟子叶胚的数量的影响均显著(P0.05),10~20 mg·L-1GA3或IAA时成熟子叶胚数量显著升高,而更高的GA3或IAA浓度将会抑制体胚发生。【结论】外源激素可有效调控日本落叶松的体细胞胚发生,适宜增殖阶段胚性胚柄团增殖和体胚发生能力保持的激素组合为2,4-D 0.15 mg·L-1+ABA 0.50 mg·L-1,适宜悬浮培养阶段细胞生长和体胚发生能力保持的激素组合为2,4-D 0.15 mg·L-1+6-BA 0.15 mg·L-1,添加GA3或IAA 10~20 mg·L-1可以显著提高成熟子叶胚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不育紫薇‘湘韵’扦插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育紫薇‘湘韵’半木质化枝条为试材,使用植物生长激素KIBA对插穗进行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不同生根时期内源激素IAA、ABA、GA3、ZR含量,研究‘湘韵’紫薇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紫薇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内源激素含量与不定根的分化与形成密切相关,高浓度的内源IAA有利于插穗根原基分化形成及生长发育;低浓度的内源ABA有助于不育紫薇的扦插生根;高浓度的内源GA3抑制了不育紫薇插条不定根的形成;内源ZR在根原基分化形成与根的伸长两个时期的作用不同,低浓度的内源ZR促进根原基分化形成,而较高浓度的内源ZR有利于根的伸长;高的IAA/ABA值有利于扦插过程中根原基的分化与形成,低的IAA/ABA值促进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伸长;高水平的IAA/ZR值有助于根原基分化形成,较低的IAA/ZR值有利于不定根的伸长;低水平的GA3/ABA值有利于根原基的分化形成,较高的GA3/ABA值促进不定根的伸长。  相似文献   

11.
麻疯树叶盘法高效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温室中1年生麻疯树顶端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和吲哚丁酸(IBA)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采用60天暗培养的方法筛选出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MS+5 mg.L-16-BA+0.5 mg.L-1IBA,该组合的不定芽诱导率高达75.8%。将该组合诱导出的愈伤组织接种至MS+1.5 mg.L-16-BA+0.05 mg.L-1IBA的固体培养基中,研究了赤霉素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最佳赤霉素浓度为0.05 mg.L-1,麻疯树叶盘再生率达到90.9%,平均不定芽个数达到4.6个。  相似文献   

12.
核桃子苗砧嫁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在北京门头沟区科技开发实验基地研究了核桃子苗嫁接技术和核桃子苗砧嫁接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2 000 mg·L-1GA3浸泡种子、摘心处理能显著提高砧木茎粗度;愈合环境温度控制在26 ℃,锯末含水量控制在410 g·kg-1,箱上打孔,嫁接成活率可达80%以上;子苗展真叶1 ~10片时,IAA、GA3、ZR含量与IAA/ABA值相对较高;砧穗愈合过程中,砧木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与IAA/ABA值先降后升再降,PPO活性呈相反趋势,IAA、GA3、ZR含量先降后升,ABA含量一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东北刺人参组培快繁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Nakai.)又称刺参,五加科(Araliaceae)多年生落叶灌木,其干燥根和茎均可入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材。近些年来,医药科研工作者对其成分及药理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其结果表明,根、茎入药有类似于人参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低血压和风湿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蒙古沙冬青子叶节丛生芽再生体系。[方法]以蒙古沙冬青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种子萌发培养基中6-BA浓度、子叶节萌发天数、丛生芽诱导的基本培养基及6-BA浓度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和外源激素对丛生芽伸长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6-BA的萌发培养基与不添加的相比能够显著促进子叶节的生长及子叶节丛生芽的诱导,且6-BA浓度在2.0 mg·L-1时,诱导率最高可达73.3%,平均芽数2.26个;(2)种子萌发天数对子叶节丛生芽的诱导有显著影响,萌发7 d的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率最高,诱导率为74.7%,但与萌发9、11 d的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率差异不显著;(3)MS和B5培养基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B5抑制褐化的效果显著好于MS;(4)采用1.0 mg·L-16-BA+0.3 mg·L-1IAA激素组合有利于丛生芽伸长,伸长率为60.5%;(5)不同浓度生长素组合均能促进丛生芽幼苗生根,1.0 mg·L-1IBA生根率最大,生根数最多。[结论]最佳蒙古沙冬青子叶节丛生芽再生体系为:以在MS+2.0 mg·L-16-BA培养基中黑暗培养7 11 d的幼苗子叶节为外植体,在B5+1.0mg·L-16-BA培养基中诱导丛生芽,待丛生芽长约0.3 0.5 cm后,转入B5+1.0 mg·L-16-BA+0.3 mg·L-1IAA培养基中进行伸长培养,当丛生芽伸长至2 3 cm时,单株切下转入1/2 B5+1.0 mg·L-1IBA培养基中生根,该体系与愈伤组织培养相比能缩短培养时间,改善褐化严重、玻璃化等问题,可为蒙古沙冬青的扩繁及进一步开展遗传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复叶槭的茎段、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多种激素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叶外植体在各种培养基上均形成愈伤组织,但没有出现芽的分化。茎段外植体在多种培养基上均产生愈伤组织,但仅在MS+0.000 5mg.L-1TDZ+0.01 mg.L-1NAA培养基上出现再生芽,芽的分化率为22.8%,在MS+0.1 mg.L-1NAA上生根率为83.3%,移植后成活率为86.2%。  相似文献   

16.
杂交鹅掌楸离体培养中器官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杂交鹅掌楸的叶片、叶柄、无菌苗的茎段及其芽基部切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途径的器官发生及不定芽途径的直接器官发生培养。结果表明,多种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均能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其中无菌苗芽基部具有最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在MS 6-BA 2.0 mg.L-1 NAA 0.5 mg.L-1和MS 6-BA 4.0 mg.L-1 NAA 0.5 mg.L-1的分化培养基上能分化出不定芽。部分外植体在MS 6-BA 4.0 mg.L-1 NAA 0.5 mg.L-1的分化培养基上直接分化产生不定芽。器官发生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为抗逆基因工程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沟叶结缕草的组织培养和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组合对沟叶结缕草丛生芽诱导、增殖和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建立起沟叶结缕草试管无性系。以地下匍匐根状茎的顶芽为外植株,在MS 6-BA 2 mg.L-1 NAA 0.1 mg.L-1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形成,以MS KT 3 mg.L-1 NAA 0.1 mg.L-1作为继代增殖培养基,建立起丛生芽苗→不定芽发生→丛生芽苗速生试管无性系;以丛生芽苗基部为外植体,以MS 2.4-D 4 mg.L-1作为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基本培养基作为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建立起丛生苗→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丛生苗试管无性系。试管无性系室外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沟叶结缕草试管无性系的建立为细胞工程育种和基因转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美国枫香茎段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枫香(Liquidambar styraciflua L.)为金缕梅科(Hamanelidaceae)枫香属(liquidambar L.)落叶乔木。生长迅速,树高18~20m,夏末叶片变为红、黄、紫等多种混合颜色,红叶期长,喜阳,适合酸性至中性土壤,广泛分布于北美南部以及墨西哥、中美洲至洪都拉斯的高海拔山区,是胶合板和造纸的良好用材^[1],也是良好的造林绿化树种,很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余甘子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甘子 (PhyllanthusemblicaL .)为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叶下珠属 (Phyllanthus)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1] 。余甘子果可生食、渍制或榨取果汁 ,果具清热解毒、降血压、防治肝胆病、收敛止泻作用 ,是重要的中药材和制药原料[2 ] ,同时树皮为重要的栲胶原料。余甘子在干热河谷、石质山地等生态脆弱区已作为优良的生态经济兼用造林树种。我国余甘子良种化起步晚 ,虽然只有少数地区开始采用良种 ,但发展势头很快。近几年引进的国外品种已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