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钱学森1998年8月11日给刘恕先生的信中说:"沙产业的一套做法实际是高科技农业生产的试验,它现在已经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沙漠化地区取得成功";"沙产业实际上是未来农业、高科技农业、服务于未来世界的农业!"我们高兴地看到,钱学森院士以沙草产业理论为代表的沙漠观、草原观、生态观、发展观,从1984年提出,到22年后的2006年,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回应。在对沙漠认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沙产业”一词最早由著名学者钱学森在《农业现代化探讨》第36期(1984年5月24日)上发表的《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一文中提出。最初的定义是:一种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包括农业、林业、草业、海业与沙业五项。以后又补充了“治沙、防沙、制止沙漠化工程也是沙产业的一部分”。自此,标志着“沙产业”概念的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3.
沙中淘“绿”浅谈柴达木盆地沙产业的发展张胜邦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上搞农业生产。也就是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再加上水利工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前沿高新技术,在沙漠戈壁上开发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基地。柴达木盆地沙漠、戈壁面积较大,虽经40...  相似文献   

4.
武威沙产业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将创造上千亿产值”的“沙产业”理论,是利用沙漠面积大、阳光充足的有利条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发利用沙区多种资源,创建沙地农业型和非农业型产业,形成产品系列生产,以获取持续规模的效益。从国外情况看,目前以色列在沙区建立知识密集型“沙产  相似文献   

5.
腾格里沙漠前沿沙产业开发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沙产业理论发展过程 1984年冬,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次提出了“沙产业”概念。他认为沙产业是在“不毛之地”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学技术的全部成就,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转化太阳能,发展知识密集的农业型产业。沙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农业型产业,可以在我国15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上,为国家提供上千亿元的产值,为人类开拓新的食品来源。它的兴起将导致一轮新的产、世革命。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的张掖市和武威市,是在钱学森院士有关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在我国最早步入开发沙产业实践的地区之一。著名的“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这一发展沙产业的技术路线,就是在甘肃河西走廊,特别是张掖和武威两市群众大规模开发沙产业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的地膜覆盖、暖棚种植养殖、无土栽培、节水灌溉、经济林营造,甚至包括微藻的生产和应用,都已经搞得红红火火,不仅在千古荒原——“不毛之地”上建成了一片片新型绿洲,而且创造了“西菜东运”的奇迹。看似不毛之地,却是光热资源的富集区张掖和武威两市…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位杂志社的负责同志问我,什么是沙产业?怎样翻译成英文?虽然我从事沙漠治理工作几十年,又是钱学森院士倡导沙产业的积极响应者和实践者,但真的要用明快的语言讲述沙产业的概念,却犹豫起来了。我们只好向钱老请教。钱老把沙产业翻译成Deserticulture,并从沙漠科学化管理和高科技开发方面作了解释。”沙漠治理专家、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刘恕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了钱老对沙产业概念的规范表述。  相似文献   

8.
诠释沙产业     
1984年,钱学森教授提出的沙产业,主要是运用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农业体系,是在沙漠干旱地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阳光优势,实行节水、节能、节肥、高效的大农业型的产业。沙产业实际是高科技农业。有人认为,沙产业除了以高科技为支撑点的农业体系外,还应包括以此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其他产业(包括观光农业、沙漠旅游、防护林、沙生植物加工利用,以及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起来的沙区产业)。笔者认为,这与钱老提出的沙产业是不同的概  相似文献   

9.
武威是全国沙漠化面积较大,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土地沙化、干旱缺水、工业基础薄弱是武威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日照充足、沙区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劳动力充裕也是武威发展沙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武威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农业,希望在农村,潜力在沙区。二十多年来,在钱学森沙产业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以宣传钱学森科学思想为己任,以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生态与生计兼顾;治沙与致富双赢,推广成果,总结经验,跟踪典型,受到自治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自治区原党委书记储波2009年11月12日在协会领导的报告上批示:“发展沙产业、草产业就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自治区政府主席巴特尔2005年5月26日在沙产业专家座谈会上强调:“支持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自治区政协主席陈光林2008年3月对协会领导说:“钱学森的沙产业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协会搞得不错,政协支持你们报科研课题,建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沙产业"的重要论述,构想在沙漠戈壁发展农林生产,以阳光为直接能源,靠植物光合作用产出物质产品的农业生产过程,被称为"第六次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2.
绿色沙产业在民勤沙区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民勤沙区在沙漠化防治中如何加快沙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效益,根据钱学森沙产业理论,提出“绿色沙产业”的新模式,并在防沙治沙中探索其实施途径。通过创建产业基地,进行开发实践,认为该区具有发展绿色沙产业的有利条件,今后可以科学合理地开发该产业。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林业》2008,(6):4-5
1984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提出了创建知识密集型农业型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的理论。在钱老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区各地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统筹沙区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沙区日照长、温差大等有利条件,大搞知识密集型现代化林沙产业,向沙地要产出、要效益,实现了林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07年全区实现林沙产业总产值193亿元,比2005年增长70,2%,提前三年实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十一五”发展目标(183亿元)。其中重点沙区71,2亿元,占36,9%,  相似文献   

14.
沙产业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沙漠化日益严重,全力推进沙产业发展,以抑制和逆转沙漠化趋势,带动沙区经济发展是国家主管部门、沙区各级政府和沙区人民的基本共识。沙产业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倡导并在1984年就提出了,在我国西北地区要建立沙产业,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的戈壁沙漠上,充分利用光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提高植物光和作用的效率,推广使用节水,搞好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沙产业的内涵沙产业理论首先是沙漠和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沙产业是寓沙漠治理于开发之中,将环境保护、沙漠化的防治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林业》2006,(1):4-5
在11月19日召开的纪念钱学森归国50周年与沙产业草产业理论研讨会上,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高锡林,首次披露我区“十一五”沙产业发展目标。他说,全面搞好防沙治沙和大力发展沙产业仍将是我区“十一五”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生态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是生态建设的动力,加快  相似文献   

16.
开发沙产业提高荒漠化防治效益张奎璧本栏编辑程月华创建沙产业的理论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1984年提出的。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践,一个新兴产业开始崛起,依托现代科技平台,已初步表现出它所具有的强劲竞争力。同时沙产业理论的提出,对治沙科学研究与生产...  相似文献   

17.
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沙区位于乌兰布和沙漠的东北部,面积506万亩,地处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带,具有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水资源充沛、昼夜温差大、无污染等区域优势。按照钱学森院士提出的“多采光、少用水、新科技、高效益”的沙产业理论,2010年,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防沙治沙局与三家企业在乌兰布和沙区合作种植酿酒葡萄。  相似文献   

18.
陈莉 《甘肃林业》2004,(6):20-21
自1984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沙产业理论后.经过20年来的开发实践,武威市在沙产业开发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实践中实现了“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近年来,武威市依据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纽带,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沙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19.
30年前,钱学森以战略家的眼光与思维,从中国发展大计与民族利益的高度,科学地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沙产业理论提出遵循“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发展知识密集型沙产业、草产业,被钱学森预言为继农、林、草、海、沙五大产业之后,将在21世纪成为“第六次产业革命”.加快发展沙产业,对于防治荒漠化、缓解人地矛盾、培育沙区新增长极、推动西部大开发、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效利用沙区气候、生物、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通过产业化模式防沙治沙,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型沙产业,大力发展沙区清洁能源,积极培育工业型沙产业,打造“金色经济”,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实现科学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沙产业发展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产业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的全部成就,充分利用戈壁、沙漠地区的日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利用系统工程综合开发产品和产后加工,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有效管理体系,发展农业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自发展沙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