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循化县马鼻疽疫情防制达“净化区”标准。我们于1996、1999年进行了马鼻疽疫情监测。结果表明:我县马鼻疽防制工作仍保持着“净化区”标准的成绩。据资料记载,循化县1953~1988年共检马属动物37500匹,马鼻疽阳性138匹。在五六十年代,文都、道帏等乡马鼻疽感染率高,流行面广,是我县的主要疫点。1996年我们对文都、道帏、白庄3个乡的7个村进行了马鼻疽监测,受检率为100%,阴性率为100%。1999年,我们对上述3个乡的6个村进行了马鼻疽监测。监测采用马鼻疽菌素点眼法,按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马鼻疽病流行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到1919年。解放前,马鼻疽病在我省是马属动物的一种常见病,四季均可见,危害严重。解放后,各疫区及其高风险地区开展了“检、隔、管、治、杀”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临床患畜和检疫阳性畜逐年减少。1987年我省达到了马鼻疽控制标准,1998年,顺利通过农业部消灭马鼻疽考核验收。达标至今,我省每年坚持开展监测工作,全省均未发现一例阳性或疑似阳性马鼻疽病例,成功巩固了我省消灭马鼻疽防制成果。  相似文献   

3.
我省马鼻疽病的防治工作,自50年代开始,历经30多年。据1983年全省牲畜疫病调查,主要产马区马鼻疽阳性率已下降到0.1%以下,有的县已经连续二年没有检出阳性马,部分县已控制了本病。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以州、县为单位,再采取连续检疫三年、扑杀阳性马  相似文献   

4.
甘肃为全国军马和马属动物的重要产区之一,马鼻疽病流行时间久,面积广,损失大。早在1956年就开始了马鼻疽病防治工作。在以往二十多年防治工作的基础上,1982年开始,省畜牧部门把马鼻  相似文献   

5.
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 ,也传染给人类和食肉动物。我省最早的史料记载为清雍正十二年 ,黑河发生过马鼻疽。多年来 ,本病给我省养马业及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从 1949年到 1997年的不完全统计 ,47年间本病在我省的经济损失达 2 4.6 5亿元。下面是我们在防治马鼻疽实践工作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和肤浅认识。1 马鼻疽的感染源及其感染特点1.1 马鼻疽主要传染源病马、带菌马是主要传染源。马属动物最易感。马呈慢性经过 ,骡、驴呈急性经过。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感染。从发病率上看骡、驴最高 ,马次之。 1…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4年9月全省《关于马鼻疽防治工作的安排意见》的部署,兴海县于1985年5月到1987年5月连续三年展开马鼻疽检疫工作,检疫各类马属动物为:1985年受检数10741匹,受检率为85.16%,阳性1匹,阳性率为0.009%,阳性马已处理,1986年受检数10589匹,受检率为90.79%;1987年受检数12082匹,受检率为92.07%。三年检疫结果表明,我县初步达到颁布的净化标准。现将三年的检疫工作情况报告如下:兴海县是以牧为主的牧业县,畜群结构以羊为主,马属动物仅占第三位,徘徊在  相似文献   

7.
马鼻疽病是我县马属动物的主要传染病。其感染率由1958年的0.6%上升到1973年的12.35%,平均每年增长0.78%。金县409个生产队中,有217个生产队的马、骡、驴感染鼻疽病,占生产队总数的53.05%;感染率在10%以内的有122个生产队,20%以内的有56个,30%以内的有17个,40%以内有14个,50%以内的有3个,60%以内的有3个,100%的有2个生  相似文献   

8.
新疆昌吉马鼻疽达到区消灭标准庄秀琪(新疆昌吉州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站,831100)新疆昌吉州的马鼻疽防治工作,从1957~1994年,坚持防疫、检疫、治疗、扑杀病马,清净了马群,累计检疫马330957匹,检出阳性马5052匹,且对病马分别采取了隔离...  相似文献   

9.
马耳疽是50年代后期传入我县,流行达30多年,一度危害严重。从用年代开始,我县广大兽医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自1986年最后一匹病畜扑杀之后,已连续7年未见新发病例。回990年考核验收,达到《甘肃省马耳疽病防制效果考核标准》“消灭区”标准。现将我县的防治情况报告如下:一、流行征况我县马鼻疽症首次大流行是1957年由平凉驻军下放给静宁1020匹退役军马,带进疫源。1959年检疫检出阳牲畜210头(匹),感染率达0.4%,因当时条件限制,管理不严,致使疫情蔓延。70年代因新奋缺乏,从本省甘南引进役备时又先后两次…  相似文献   

10.
马鼻疽病的防制工作,从1956年开始到目前已近50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66年有的县检出阳性病马占受检马匹总数的12.87%,下降到目前的0%。  相似文献   

11.
我县这几年蚕桑生产发展比较快,连续8年产量持续上升,取得了很大成绩。总产茧从1982年的9.55万t增加到1989年的22.5万吨,平均每年以0.161万t的速度向上猛增,单产也逐年提高,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突破性阶段。但是蚕茧单产1989年春蚕盒产37.91kg,夏秋蚕盒产28.6kg,比前3年平均减少5.06kg,是近3年以来最低的一年(表1)。今年单产要比前3年低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一、忽视蚕病的防治由于几年来蚕茧生产稳步发展,蚕农忽视了对蚕病的消毒防病工作,轻视对蚕病的防治,特别是养蚕  相似文献   

12.
马鼻疽是马、骡、驴多发的一种传染病,也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本病很早以前就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我国在解放以前马鼻疽流行也非常广泛,曾严重危害养马业的发展,在解放后才得到有效控制.我们从2000年开始连续5年对内蒙赤峰地区的2 300匹散养民马进行马鼻疽检测,发现阳性病马27例,阳性率1.17%,其中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急性马鼻疽4例,急性病例数占病马数的14.8%.如此高的发病率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控制马鼻疽的进一步发展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做好马鼻疽等马病的防控工作,根据市农委下发的《关于印发〈2012年上海市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通知》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关于开展2012年上半年度本市马传贫和马鼻疽集中监测的通知》组织开展浦东新区上半年马鼻疽集中监测工作,现已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为了落实农业部《1 996- 2 0 0 0年全国消灭马鼻疽病的规划》,根据安徽省农业厅皖农牧医字 ( 1 999)45 3号文件《安徽省马鼻疽病防制效果考核实施方案》和 1 996年 1 1月在阜阳市召开的“安徽省马鼻疽病防制效果考核工作会议”精神 ,阜阳市 (指原阜阳市 ,以下同 )及所辖 9县市区都先后成立了“马鼻疽病防制效果考核小组”。 3年来 ,在上级部门支持下 ,通过兽医工作者的努力 ,对马鼻疽病进行了历史回顾调查和鼻疽菌素点眼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 999年 1 1月通过农业部验收 ,达到部颁消灭标准。1 发生及流行情况1 .1 传染来源  5 0年代…  相似文献   

15.
久治县是一个纯牧业县,畜牧业是久治县国民经济的主体。畜疫防治工作自1956年建立畜牧兽医工作站以来,历经40多年的艰辛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消灭了牛瘟、羊痘和牛肺疫。1989年,马鼻疽、马传贫经省、州考核验收达到了“非疫区”和“净化区”标准。1994年牛羊布病检测经省、州考核验收达到了“控制区”标准。控制和基本控制了家畜的口蹄疫、炭疽、出败、羊魏氏梭菌病和家畜寄生虫病,牲畜因疫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几年,无锡县农村蚕病有所抬头,1989年我县因发生蚕病而损失鲜茧33.5吨,减少收入36万元左右。对此,笔者最近调查了我县农村蚕病的发生现状,并对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一、当前农村蚕病发生的现状 1.白僵病:发病户数量多,全年各蚕期都发生,且流行于全县所有的养蚕村,目前,已成为威胁蚕茧稳产高产的主要病害。1989年中秋蚕期梅村镇有1786户发生白僵病,占总养蚕户数的36.7%,联心村三户养蚕户,因小蚕发生白僵病,致使2.75张蚕儿全部死亡。安镇乡安西村河北生产队,1988年中秋蚕共饲养蚕种5.25张,6户养蚕户,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业是我县农牧民赖以生存的主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牧民脱贫致富,乃至对稳定社会、增进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畜疫防治工作是保证畜牧业生产稳定、高产发展的关键。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畜牧兽医干部的艰苦努力,我县的畜疫防治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已有效的消灭和控制了牛瘟、牛肺疫、马传贫、马鼻疽、牛羊布病等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疫病。但是随着农牧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正确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  相似文献   

18.
马鼻疽是一种马品种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病畜逐渐消瘦,体外皮肤或者黏膜不同处出现特异性的大小不同的鼻疽结节或者溃疡,一般分为急性、慢性、开放性,其中急性和开放性难以治疗,甚至病畜死亡,病畜密切接触有可能传染给人。因此,对马鼻疽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方面的研究总结在发展马产业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县从1989年到1992年6月,牛出败疫情没有间断,流行面达全县11个乡镇,60个村,发病1084头,死亡816头,病死率为75.2%。病料经县兽医站化验诊断、确诊为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近四年来,疫区用疫苗注射,作者对流行病学和用苗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20.
我县自1985年发现传染性囊病以来,发病乡镇已由当年的19个扩散到1989年的39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90.7%,病鸡总数大增,已占门诊病例的三分之一。近年来,采用了复方炔诺酮治疗,其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并(继)发症危害仍很严重。又通过连续5年的临诊实践,掌握其在流行病学上的一些新趋向和防治方法,这对防疫措施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发病日龄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