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究乡村数字化对农业韧性的影响,利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西藏及港澳台地区,下同),采用熵值法测算了中国农业韧性与乡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协调程度,探究了乡村数字化对农业韧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业韧性水平与乡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乡村数字化可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业韧性提高;乡村数字化在农业韧性水平低的地区提升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农业会展是会展经济与现代农业结合的产物,伴随着数字经济的新趋势,数字化农业会展也成为农业会展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针对农业会展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研究与分析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及数据分析对农业会展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的机理及路径进行研究。【结果】通过数字化会展与农业会展的结合,突出了数字化农业会展场景线上化、主体广泛化、交易即时化的特征。【结论】通过对数字化农业会展驱动乡村振兴的分析发现,应当从促进数字化会展平台建设、推动线上线下会展有机结合、促进会展数字化与直播电商结合、加强数字化农业会展中的品牌建设等角度出发,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一部分,我国农村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低碳韧性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仍然缺乏足够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要提升农村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性,实现低碳韧性发展,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不断增加对农村的投资,提供了现代高效的技术,促进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为探索农村低碳、适应气候变化的发展道路创造了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中所提及的一项重大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为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专门出台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实现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和农业经济的融合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数字化与农业经济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文对数字化农业现状及数字化对农村经济产生的深刻影响展开了探究,提出了借助数字化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农业经济韧性及其影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采用构建农业经济韧性测度体系方法,以四川省为例研究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异质性,然后通过构建经济韧性指标模型,采用LM检验、Hausman检验、LR检验方法进行验证,研究农业经济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以地区市场规模、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环境规制强度等为主,建议采取对农业经济市场加以政策引导、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与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措施,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7.
为了进一步探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从生态环境污染、农业农村"生态、生产、生活"融合、产业与市场接口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支撑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能力、加强农业农村生态资源价值核算和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支撑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社会化经营与服务机制、大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措施建议,以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地区伴随着乡村生态振兴有了长效地发展,在经济发展、生态质量、绿色农业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成功,但依然面临着农村资源短缺、生态意识薄弱、法律制度及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局面。因此,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加强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将对乡村生态振兴战略引领下的农业绿色发展进行问题分析和实施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9.
生态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乡村生态治理已是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在乡村生态数字化治理过程中,存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治理主体协同不足、数字化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通过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方协作共治模式、强化技术支撑与培育乡村数字型治理人才等措施,将数字技术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1860年,天津开埠,作为经济腹地的华北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使得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生产结构也在相应地调整,而农户在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更加重视新兴农业技术的应用,以期获得更高的利润。在这一过程中,商品经济因素的不断增加,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也使得农业生产不断地市场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0年我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熵权法测算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构建以农地流转和农业科技创新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调节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1)2009—2020年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小幅递增趋势,且东部地区远高于其他地区;2)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其中农地流转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3)农业科技创新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其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地流转的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而在农地流转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则起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立足中国国情,积极引导老龄农户退出和流转土地,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研发投入以及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对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新发展理念,阐释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显著提高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但不同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强于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强于非主产区的空间格局,对农业及相关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影响更为显著;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落后地区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广度和深度,缩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区域差异以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中国农林上市企业经营绩效,基于中国农林上市企业2011—2020年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数字化水平对农林上市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水平对农林上市企业的经营绩效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其作用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特征,其中,对东部地区和小规模农林上市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效果显著,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上述实证结果依然成立。另外,数字化水平对农林上市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路径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水平主要通过优化内部治理、降低经营成本两条路径提升企业绩效。因此,农林上市企业在制定数字化管理决策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针对农林企业数字化管理政策时,要优先考虑农林上市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优化和经营成本的降低,政府应采用因地适宜的数字化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落实数字化保障政策,为农林上市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促进农林上市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概况并探讨乡村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影响。依据乡村数字经济的概念,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和乡村产业数字化2个维度构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对2011—2020年中国省级层面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和地区差异进行了探析,系统分析乡村数字经济对农业TFP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年递增,但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且发展趋于失衡;2)乡村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农业TFP增长;3)农业TFP增长分解指标发现,乡村数字经济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其对农业TFP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善农业技术效率来实现;4)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乡村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提升工业化水平促进农业TFP增长;5)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TFP增长越高的地区,乡村数字经济促进农业TFP增长的效应越明显,进而导致了地区间农业TFP增长差异。本研究可为乡村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其经济影响的评估和乡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夯实延边农业发展的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建设新农村成为了我国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对 农村经济进行合理管理已成为我国当前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分析农村经济管理对农 村发展的影响、农村经济管理现状、以及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决策支持系统是现代农村科普的有效途径,农业本体论是在农业术语基础上组成的知识集成系统。构建基于本体的农村科普决策支持系统要注意对现有软件调查分析研究,科学设计开发应用软件,全面做好各类信息数据建设和数据挖掘研究,经过运行测试后正式上网运行,并做好维护更新,保持系统的长期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以温氏集团为例,从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生活水平,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村民就业,提升村民养殖技术、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推动养殖产业现代化发展,发展绿色生产、降低环境破坏等方面,分析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得到企业发展目标应与农村发展目标相互相承,企业发展要以村民发展为前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要持续增强等启示.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青海省为研究对象,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2个层面构建一套包含10项准则、42项具体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6—2016年青海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探讨近年来青海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趋势、短板和不足。结果表明:青海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数从2006年的0.264到2016年的0.401,年均增长0.014,总体发展水平越来越好;农业农村现代化达标率从2006年的31%到2016年的44%,达标程度为中等。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2个层面来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达标率要高于农村现代化,但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达标率的增速要高于农业现代化。青海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难点是改善农村环境;重点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每千人拥有的农业科技人员、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农业投资占农村总投资比重和每万人拥有文化站数4项指标是青海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主要短板。鉴于此,青海省要快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制度创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业政策转型,强化有效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科技驱动能力;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