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石灰氮在大棚黄瓜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大棚种植年岁的增大,黄瓜大棚的土传病害日趋严重,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根结线虫病、土壤板结、酸化严重黄瓜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夏季黄瓜大棚休闲时使用石灰氮进行土壤消毒,采取高温+石灰氮+有机肥(鸡粪)土壤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5.
 首次报道茄及红茄三子叶现象,通过自交、杂交,未发现三子叶性状具有遗传性; 在生长势、植物学特征、离体器官形成、开花结果习性等方面,三子叶和二子叶植株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林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12-112,114
介绍了三门县大棚红茄—芹菜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要点,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促进农业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灰氮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灰氮又名氰氮化钙,是一种古老的化学肥料,已有 100余年的使用历史.我国在 20世纪 60年代中期到 20世纪 70年代中期,石灰氮在农业上就有广泛的用途,如做水稻的基肥、调节土壤的酸性、补充植物的钙素.随着化肥工业的崛起,高效化肥品种的增加和普及,使石灰氮这个本具很多优点,且有发展前景的古老化肥品种逐渐退出市场被人们冷落.近些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石灰氮重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多种用途的探索,发现石灰氮是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极具利用价值的一种生产资料.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目前石灰氮在农业生产中的新用途,为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业生产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果桑同其他果树一样,1年只结果1次,很少有多次结果。而台湾培育的果桑新品种46C019和72C002,在自然条件下,一年春秋两季各结果1次,秋季产量约占春季的5%~20%,经笔者多年引种观察,该品种生长极为旺盛,结果枝发达,枝条细短,叶片少,产量高,第三年每667平方米产果量约2500千克,  相似文献   

9.
魏晓军 《新农村》2009,(3):17-17
普通果桑一般一年只结果一次,很少有多次结果。而台湾培育的果桑新品种46C019和72C002,在自然条件下,一年春秋两次结果,秋季产量约为春季的5%~20%。经笔者多年引种观察,该品种生长极为旺盛,结果枝多,枝条细短,叶片少,产量高,第三年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果量约2500千克,并随树冠增大,产量逐年提高。枝条在生长过程中,中下部芽体不断萌发,长出新枝条,同时伴随产生大量桑花,但由于营养生长旺盛,桑花逐渐脱落,结果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红茄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喉等功效,且含有大量抗病虫害的优良基因,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植物资源。介绍了该植物的繁殖方式、药用、防治病虫害、育种和食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以便更好的开发利用该植物。  相似文献   

11.
石灰氮在巨峰葡萄二季生产中的催芽效应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南宁栽培的巨峰葡萄为材料,探讨石灰氮在巨峰葡萄早造收获后促进其第二季萌芽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石灰氮促进巨峰葡萄第二季萌芽的效果明显,使冬芽比对照提早5~8d萌动,且提高了萌芽率。  相似文献   

12.
高山红茄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红茄达到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主要是选用适宜高山栽培的优良品种,培育壮苗,择地移栽,整地定植,施足基肥并以有机肥为主,加强通风透光、整枝摘叶、保花保果、肥水调控,以及着重抓好以病害为主的预防工作,适时采摘,提高商品性。  相似文献   

13.
玉米绥玉10高产栽培密度和施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绥玉10是继绥玉7之后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育成的又一个强优势早熟高产优质杂交种.2000~2001两年全省区域试验,11点次全部增产,平均产量8729.6 kg/hm2,比对照品种合玉17增产12.4%;2002年全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102.9kg/hm2,比对照品种龙单16平均增产17%,均居参试品种的首位.  相似文献   

14.
化肥减氮配施氨基酸肥料对春玉米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氨基酸肥料在化肥减氮条件下对春玉米生产的影响,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试验共设6个处理:N0,不施氮;U100,常规施氮量,N 250 kg·hm-2;U80,较U100减氮20%;U60,较U100减氮40%;A80,在U80的基础上配施氨基酸肥料;A60,在U60的基础上配施氨基酸肥料.分析不同处理下玉米产量、抽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对半旱地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进行了田间试验,以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了补灌、覆草和垄沟等栽培模式及0,120,240 kg/hm2施氮水平,对冬小麦连续2年(2004和2005年)不同生长期各部位氮素累积量的影响。【结果】在补灌模式下,2004和2005年成熟期冬小麦叶片和茎秆的氮素累积量较其他模式低,氮素分配率也较低,而籽粒的氮素分配率较高;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各生长时期冬小麦叶片、茎秆、颖壳和穗轴以及籽粒的氮素累积量,当氮肥施用量由120增加到240 kg/hm2时,除籽粒外,成熟期冬小麦叶片、茎秆、颖壳和穗轴的氮素残留量均随之明显增加。与不同栽培模式相比,施用氮肥对冬小麦不同器官中氮素分配的影响较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效率均呈降低趋势。在不同栽培模式中,连续2年补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的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以及氮肥生理效率均较高,而其他栽培模式下这3个指标年际间的变化较大。【结论】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冬小麦各生长时期不同器官的氮素累积量,但对氮素在不同器官中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与施用氮肥相比,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氮素的累积、分布无明显影响;冬季补灌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氮素效率。  相似文献   

16.
棉花协调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1996-2001年以棉花叶枝利用为核心技术的研究,协调果枝与叶枝、养分积累与分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研制创立了“壮个体、适群体、高产出”的“棉花协调栽培技术体系”;研究阐明了该项技术的高产优质技术原理:即“协调原理”和“反馈补偿原理”;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体系。该项技术经生产验证是行之有效的,该项成果的广泛应用,简化了棉花管理程序,提高了棉花生产品质,增加了植棉效益。  相似文献   

17.
连续4年春小麦氮肥后效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连续2年(2003~2004年)施用纯氮52.5、105、157.5、210 kg/hm2后再连续2年(2005~2006年)停施氮肥,前2年未被利用的氮素可使后2年籽粒平均增产25.4%;干物质在五叶期及以后时期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增加;植株吸氮量在后续第1年(2005年)各处理平均增加22.4%,第2年(2006年)各处理平均增加14.0%;氮肥4年累计利用率比4年连续施用氮肥的处理提高了7.8%~12.9%.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旱地土壤的水肥调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03~05利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常规对照(不覆盖无灌溉)、覆膜(覆盖地膜)和覆草(覆盖秸秆,4 500kg/hm2))和施用氮肥(施用纯N 0,120 kg/hm2)对土壤水分、温度及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覆盖秸秆和地膜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覆盖地膜明显地提高了0~2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而覆盖秸秆后,土壤温度一直处在较低水平。同一栽培模式下,施用氮肥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硝态氮淋溶量及土壤氮素矿化量。施用氮肥后,3种栽培模式相比,覆草模式土壤氮素矿化量最低;与常规模式相比,覆膜增加了土壤温度,但其土壤氮素矿化量并未增加。【结论】有必要进一步采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研究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抗万隆霉素的产生菌为新链霉菌菌株。选用可溶性淀粉、玉米淀粉、糊精、大米粉、玉米粉、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等8种碳源作为万隆霉素产生菌发酵培养的碳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比较适合于农抗万隆霉素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大米粉等,而比较适合于生产活性物质的碳源为大米粉和糊精。选用玉米浆、花生饼粉、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膏等动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氮源作为研究氮源的对象,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合于农抗万隆霉素产生菌生产和生长的氮源为玉米浆和酵母膏。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黑龙江省生产实践中广泛种植的8个优良品种,并在不同稀植处理下施三叶肥、花期肥,通过田间试验对稀植栽培下春小麦氮素转移、蛋白质含量变化、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处理下旗叶和籽粒的氮素含量变化呈交叉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龙麦29和克丰6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显著增加,其他品种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稀植与常规处理下各品种产量变化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