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择西南桦、山桂花、高阿丁枫、马占相思等4种云南热区乡土阔叶树种,在云南思茅市的江城、翠云、孟连等试验点上,开展了不同整地方式、不同种植带水平宽度、造林地施用不同肥种、混交林营造和造林地间作等人工林营建技术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火烧清理 带垦的整地方式是营造西南桦人工林一项不可忽视的技术措施,可促进西南桦人工林早期的生长;西南桦造林种植带宽度的最佳处理为8 m(带间距为2m,下同),其次为4 m。造林地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对山桂花幼林的径、高、材积生长影响非常显著,其排序为:N>NP>NPK>NK>P>K>KP>CK(不施肥);由于试验时间短,西南桦与马占相思、西南桦与高阿丁枫、马占相思与山桂花、高阿丁枫与马占相思4种混交林的营造效果尚未充分显现,需作持续的观测研究;而林地间作经营可以显著提高山桂花幼林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2.
云南热区西南桦人工纯林林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普文试验林场,通过对不同龄期西南桦人工纯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较,并以当地的山地雨林、林龄较为接近的西南桦次生林和黄水(黄牛水 水锦树)次生林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参照,作了对比分析;还对西南桦人工纯林林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与其土壤肥力状况及物理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纯林随着林龄的增长,其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先维持再积累上升的趋势;15年生的西南桦人工纯林林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水平与黄水(黄牛水 水锦树)次生林相近,随其林龄的增长,预计会超过黄水(黄牛水 水锦树)次生林而接近于山地雨林。西南桦人工纯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其土壤全N、水解N、速效K含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因此,西南桦人工纯林林地土壤的有机碳水平可用以指示其土壤的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3.
云南热区4种人工纯林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云南热区主要造林树种-山桂花,西南桦,马尖相思,高阿丁枫4种人工纯林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有效氮,PH值,水解酸,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等因素对4种人工森生长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云南热区几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 ̄1995年,在云南省普文热带树木园内,选择4种人工纯林,5种混交林,3种天然林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包括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等的含量,结果0 ̄60cm土层的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多呈下降趋势,除有效磷外,各林分类型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大巴山林区主要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林是目前陆地碳汇增长最主要的媒介之一,大力营造人工林可以成为固定大气中CO2、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对大巴山林区4种主要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人工林土壤各层有机碳含量在0.434%~2.341%之间,且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m深度内平均值分别为0.928%(马尾松)、1.566%(杉木)、1.537%(桉树);各类人工林1m深度内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45.4、125.9和79.9Mg/hm^2(1Mg=10^6g),大小分布序列为:桉树〉杉木〉马尾松。研究表明,减少人类干扰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提高该区域人工林生产力水平及生态系统碳储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探索科学经营模式是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云南热区具有优越的水热条件,是发展人工林的极佳区域,几代科技人员在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文章从乡土树种选育、人工林群落特征、种植模式、土壤管理、采伐剩余物处理、虫害防控等方面对在云南热区人工林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概述与总结,以期为我国热区人工林乃至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1993~1995年,在云南省普文热带树木园内,选择4种人工纯林,5种混交林,3种天然林(对照)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包括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等的含量。结果0~60cm土层的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多呈下降趋势,除有效磷外,各林分类型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特点及其研究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分类经营思想指导下的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策略以及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特殊性两方面论述了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特点;又从乡土造林树种的选择、人工林林分可持续经营效应的研究、热区阔叶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研究方面阐述了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状况,在总结其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发现了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扩展其研究层面及相关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云南热区主要造林树种———山桂花、西南桦、马尖相思、高阿丁枫4种人工纯林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有效氮、pH值、水解酸、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等因素对4种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较大。此外,1993~1997年,山桂花林分的土壤肥力呈上升趋势,与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相同,而西南桦、马尖相思、高阿丁枫3种林分的土壤肥力,1993~1995年呈下降趋势,1995~1997年有所回升,与山地雨林相同。幼林期的土壤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证明,4种人工林均可在云南热区造林经营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黄土高原刺槐造林后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本文以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10a,26a和35a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刺槐造林显著改变了有机碳在土层的垂直分布,主要表现为有机碳的表聚现象以及其在10~30cm土层范围内的显著减少;造林26a内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小于对照荒地,且都会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减小,但在35a时显著大于荒地,说明黄土高原刺槐林在造林后期会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增长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林龄的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桉树人工林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态有机碳和稳定态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折线变化,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态有机碳含量4a时最大,二者正相关性极强;稳定态有机碳在2a最大,4 a时下降幅度最大,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4a桉树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根系对稳定态有机碳的转化量最大.桉树根系可伸入1 m的土层吸收利用稳定态有机碳,反应其较强的吸收利用养分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土壤碳汇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从云南热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分析了云南热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可持续发展系统学原理,提出按照生存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等5个子系统构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本思路。同时,在分析了云南热区阔叶人工林可持续性经营所面临的突出矛盾的基础上,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提出了树种选择的适宜性原则,并提出了云南热区阔叶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中的空间适宜性指标确定和实施的7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土高原千阳县不同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为千阳县人工造林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于2012年在黄土高原千阳县调查了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刺槐Robinia pseudoaca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荒地4种样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的0~80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为毛白杨(4.83 g·kg-1)>荒地(3.55 g·kg-1)>刺槐(3.48 g·kg-1)>侧柏(3.42g·kg-1),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各人工林在0~3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密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而在30~80 cm土层范围内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不同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碳汇含量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利用毛白杨人工造林优于其它树种。  相似文献   

14.
《林业资源管理》2019,(6):108-114
为阐释刺柏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以及环境因子对有机碳的影响,分层采集0~80cm土层土样,测定有机碳和其他理化指标,分析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土壤有机碳和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36.01%)、有机碳密度(34.83%)和有效氮含量(47.06%)均占比较大。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密度、有效氮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H值呈负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以及田间持水量之间呈正相关。整个林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呈先陡降然后逐渐降低的模式,可通过改变林分结构,补种阔叶树种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云南热区七种乡土阔叶树种容器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热区乡土阔叶树种容器育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7种目的树种容器育苗的育苗基质配制、苗期施肥方法以及苗木质量分级标准,在育苗容器选择上,建议选择中、小容器,以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6.
对生长于云南西双版纳普文热区的11种人工林及分布于当地的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次生林3种天然林(作为对照)林地土壤所进行的连续3年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土壤交换性能、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温度动态变化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马尖相思人工纯林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均高于天然林,而高阿丁枫与马尖相思人工混交林、高阿丁枫与西南桦人工混交林,高阿丁枫人工纯林则低于天然林.表明前者可明显提高林地土壤的肥力,而后者则导致林地土壤的肥力下降.另外,营建山桂花人工纯林、西南桦与山桂花人工混交林可明显增加林地土壤的交换性盐基总量,提高盐基饱和度,降低水解性总酸度、提高土壤pH(H2O)值,而高阿丁枫与西南桦人工混交林、高阿丁枫纯林则相反,表明后者有导致土壤酸化的趋势.林地土壤物理性状较理想的人工林系山桂花人工纯林、西南桦与山桂花人工混交林、高阿丁枫与马尖相思人工混交林、西南桦与马尖相思人工混交林.揭示出,为防止林地土壤的肥力退化,在11种人工林中除高阿丁枫纯林、高阿丁枫与马尖相思及与西南桦混交林3种外,其余的人工林类型都较适宜于在云南热区经营.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典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城市5种典型人工林群落采样并布置室内恒温培养试验,观测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大小和动态变化过程,并比较了不同人工林土壤固碳能力高低。结果表明,城市不同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明显,表层(0~20cm)土壤中有机碳变化为桂花(OF)>池杉(TA)>香樟(CC)>竹林(BM)>草坪(LP),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为桂花(OF)>竹林(BM)>草坪(LP)>池杉(TA)>香樟(CC),且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培养期间不同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过程相对一致,培养前期有机碳日均矿化量相对较高,但随着培养时间延续迅速下降并在培养后期保持相对稳定趋势;回归分析表明,不同人工林土壤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变化与培养时间均符合对数关系;整个培养过程中有机碳日均矿化量、累计矿化量高低顺序为桂花(OF)>草坪(LP)>香樟(CC)>池杉(TA)>竹林(BM);不同人工林土壤固碳能力存在差异,有机碳矿化率大小依次为草坪(LP)>桂花(OF)>池杉(TA)>竹林(BM)>香樟(CC),表明草坪最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而香樟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云南热区“轮歇垦殖”与种植橡胶树对山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热区山地资源开发利用应以经济林或混农林业为主,既利用又保护,使生态与经济效益最佳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简略地介绍了印度腰果的产销和科技现状,腰果的开发价值,简析了云南热区试种腰果的经验,提出了在高起点上开发种植腰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澳洲坚果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分析结果,云南北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属于该树种的适宜和最适宜种植区。其种植原则以优良无性系及多品种混交为主;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形式与密度叶片营养诊断指导施肥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