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兔病毒性出血痛俗称“兔瘟”,具有流行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等特点,是危害养兔业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在农村中,许多养兔户因缺乏免疫防制意识,没有给兔只打疫苗,致使兔瘟仍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给养兔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应用本课题组研究建立的PPA-ELISA简接法,对孕期和产后不同阶段的RHD血清抗体测定,结果表明.仔兔通过胎盘及初乳获得母源抗体;抗体滴度与母兔相当;母源抗体在30天内降至阴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兔瘟是一种由兔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据2008年4月份对乐都县岗沟、峰堆、碾伯、马厂、高庙、雨润和寿乐7个乡(镇)的65户养兔户进行了调查.发病率高达85.26%(1265/1482),致死率高达93.83%(1187/1265),给养兔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彻底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扩散.对其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和采取了综合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因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极高,致死率100%,常呈暴发性流行,给养兔业造成极严重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危害养兔业的最严重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是雏鹅的最严重烈性传染病,雏鹅一旦感染、发病,若防控不到位,罹病和病死率可达95%或100%,尤以养鹅新区发生最为严重,养殖户必须高度重视.
一、病原和流行特点
该病的病原为细小病毒属的鹅细小病毒,主要存在于鹅的肝、脾、肾、心脏、血液、脑、肠管和肠内容物等处,在-20℃可存活2年以上,56℃的高温可抵抗3小时.自... 相似文献
10.
11.
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其主要特征是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淤血肿大和点状出血。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若两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13.
兔病毒性出血症发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兔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通过电镜观察和免疫胶体金-银法的监测,病毒最先侵害的靶器官是肝、脾和肺,然后到达全身血流,最后分布到其它器官。发现动物在感染后18~24小时,在肝、脾、肺、肾和肠上皮细胞、血管壁内皮细胞、循环的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的核内有病毒颗粒,其直径为32~34nm,无囊膜。感染后24小时直到死亡前,大部分病毒颗粒被释放到细胞浆和间质中去。初步认为本病是由于病毒血症对各器官的直接损伤,尤其对血管壁的损伤,导致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全身性出血。由于血液的丧失,继而使全身各器官发生缺氧,最终引起生命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
1病因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或称兔出血症。本病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征是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呼吸急促,死前发出尖叫声,口鼻流血。剖检可见支气管和肺部充血、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养兔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幼兔成活率低。山西省幼兔平均成活为5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兔出血症感染。据报道,此病以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特别是成年兔易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幼兔的感染死亡率也相当高,与日龄呈正相关,r=0.9698,p<0.01,相关关系极显著,感染此病的最小年令为出生后60日左右。在养兔生产中,该病一旦发生,即然立即进行兔出血症疫苗的防疫注射,仍不可避免地引起不同日龄兔的严重死亡。因此,减少或杜绝本病的发生,关键是做好防疫工作。科学的防疫时间,对幼兔来说,最好是做到与仔兔的断奶同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