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作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抗除草剂作物新品种、近年来研究发展迅速。草甘膦因其具有最优秀的除草剂特性而成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研究的首选对象,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已培育成功并大面积种植。将抗性基因导入油菜、烟草、番茄、棉花、玉米等作物也获得了表达。本文对草甘膦的作用靶标酶———EPSP合酶的发现,抗草甘膦突变的EPSP合酶基因及变异的EPSP合酶抗性特点,及其将快速催化草甘膦代谢成无毒产物的酶的基因导入植物,而获得抗草甘膦作物研究作了概况综述。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及其食品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发展抗除草剂作物的创制是植物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大多数抗性品种都是采用分子生物学与植物转移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而成,从而使每种植物细胞获得外源基因后繁殖成再生植株。在转基因作物中,发展最快的是抗除草剂作物,其中主要是大豆、油菜、玉米与棉花。1993年第一个抗磺酰脲类除草剂大豆品种在生产中开始应用,1996年抗草甘膦大豆品种推广,1998年抗草铵膦大豆品种试验种植,目前虽然已创制出各种抗不同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但以抗草甘膦作物的种植面积最大,如2000年美国种植抗草甘膦大豆面积3000万hm2,占…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安全性评价及对环境影响的检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杂草防治是大豆种植中的重要问题。美国、阿根廷等国家主要是通过种植抗草甘膦大豆,进而喷施草甘膦来消灭杂草。转基因抗草甘膦大疆在我国目前尚没有推广种植。为了保护野生大豆资源的多样性,研究抗草甘膦大豆的基因检测方法,对环境尤其是豆类近缘作物的基凶漂移愈来愈重要。本试验对从阿根廷引进的抗草甘膦大豆在田间种植后对大豆及其近缘种漂移可能性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南京点检测到发生基因漂移的野生大豆1株。这说明大豆与野生大豆发生基因漂移是可能的,同时也提示引种抗草甘膦大豆应有足够的安全控制措施,以免发生基因漂移而逸生为超级杂草。  相似文献   

4.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与环境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世界转基因作物发展速度迅猛,其中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作物产量都占有较大比例,其安全性也受到人们极大关注。文章通过对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多年的研究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研究文献,阐述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现状及其发展,并对其生物和环境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推广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优良品种,本文对新培育的抗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新材料SNT1进行了田间鉴定。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结荚期喷施41%农达(草甘膦)除草剂。观察和记载处理组和对照组除草剂处理后,大豆幼苗的枯死率,以及各主要生长发育时期和产量性状的表型。结果表明喷施除草剂后,非转基因对照组大豆(SN99-1)幼苗枯死率达98.86%,而转基因大豆SNT1仅有1.02%幼苗呈现受害症状。SN99-1和SNT1在主要生育期、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上差异不显著。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SNT1在大田条件下能稳定、有效抵抗草甘膦除草剂,且抗草甘膦性状的表达并未影响到其他农艺性状。转基因大豆新材料SNT1可进一步应用于培育综合农艺性状优异且高效抗草甘膦除草剂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的种植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年来,遗传工程的显著成就是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进行表达以改进作物性状:在此领域最突出的是抗除草剂作物的创制与推广.它已经并将继续引起杂草防治的变化以及除草剂使用、销售及新品种开发。抗除草剂大豆在抗除草剂作物中是种植最早、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  相似文献   

7.
草甘膦主要用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田间除草、非耕地除草、免耕作物种植。草甘膦一直占据世界农药销售额首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抗草甘膦作物的创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草甘膦的靶标与作用机制草甘膦是世界上生产吨位数与销售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除草剂品种,没有任何一种除草剂能像草甘膦这样成功,它是80年代早期第一个销售值超过10亿美元的农药。目前,全世界年销售20亿美元,1995年用药量约67100t工业原酸,年产1000t原酸的单位超过20家,孟山都是草甘膦的发明者与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公司。草甘膦作为一种广谱、传导性除草剂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外,还可用作小麦、大豆、玉米、油菜等作物的催熟干燥剂以及甘蔗收获前的增糖剂,并抑制禾本科牧草剪股颖(Agrostisstolonifera)抽穗及降低顶端休眠,从而提高其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从阿根廷引进的抗草甘膦大豆在田间种植,在四周50m范围内植野生大豆Y—8104,收获后第2年种植,通过喷施草甘膦,发现1株抗草甘膦野生大豆,因怀疑抗草甘膦大豆在田间种植,取其叶片提取DNA,再经过PCR检测,确认为阳性,可初步判定该株野生大豆为基因漂移植株。  相似文献   

10.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豆田主要杂草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是制约大豆生产的关键因子,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为大豆生产提供可持续稳产和增产的潜力.目前,我国转基因大豆至今还处于试验阶段,还不能商业化种植.2010年在中国农科院廊坊科研中试实验基地用5点取样法调查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呼交03-263、呼交06-698对豆田杂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豆田杂草种类及数量、田间密度(MD)、田间均度(U)、田间频率(F)和相对多度(RA)调查中,只有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呼交03-263豆田中狗尾草的F和RA显著低于亲本受体蒙豆12,其它杂草无显著差异.这说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呼交03-263、呼交06-698对豆田杂草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