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田暗管排水所用的管材,在很长一段时问内是以粘土管、瓦管、混凝土管为主要材料。在四十年代由于塑料工业的兴起,排水暗管开始采用塑料管,到1975年,美国生产的排水管量,塑料管占60—70%,西德、比利时、日本等国,农用排水管中塑料管用量已达50%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响水县滨海盐土暗管排水改土试验区的工程布局和试验概况。通过为期 5a的田间试验 ,讨论了该地区不同暗管布置形式排盐改土的技术效果 ,分析了塑料暗管排水对三麦、水稻作物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的作用 ,给出了适用于滨海盐土地区的塑料暗管排水系统适宜布置模式  相似文献   

3.
滨海盐土地区暗管排水系统布置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响水县滨海盐土暗管排水改土试验区的工程布局和试验概况。通过为期5a的田间试验,讨论了该地区不同暗管布置形式排盐改土的技术效果,分析了塑料暗管排水对三麦、水稻作物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的作用,给出了适用于滨海盐土地区的塑料暗管排水系统适宜布置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1引言暗管排水技术有着较长的使用历史,我国的暗管排水技术有着很丰富的理论经验,在农田中得到了充分地使用。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暗管排水技术在农田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其建设情况以及对农田系统的应用效果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应该得到关注。2分析暗管排水的技术暗管排水技术是一种在农田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指的是通过人工开挖的地下水沟或者在地下埋下的管道,排除田间多余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土壤里的水分会通过管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防治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最优暗管布局方案,设计不同暗管埋设排水处理(CK:不埋设暗管,T1:埋深0.6 m、间距4 m,T2:埋深0.8 m、间距4 m,T3:埋深0.6 m、间距6 m,T4:埋深0.8 m、间距6 m),研究不同暗管埋设排水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同时引入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不同暗管埋设排水处理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暗管排水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影响显著,耕层土壤电导率(EC)和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1处理下降幅度最大;T2和T3处理番茄产量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142.58 t/hm2和137.99 t/hm2,两者差异不显著;T4处理番茄的综合品质最优,T2相对较差,而T3和T1差别不大;T3处理综合效益最优,投影值达到1.7475,T4次之,T2最差,投影值仅为0.2518。综上,暗管埋深0.6 m、间距6 m可用作设施农田最优的暗管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6.
1 暗管排水工程的建设规模及型式 自1995年度起灵武市就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始实施暗管排水工程,已完成6个年度的暗管排水工程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暗管排水面积2.4万亩,涉及灵武市五里坡、郝桥、郭桥、新华桥、东塔、梧桐树等6个乡8个片区.暗管排水型式均采用明暗结合,即在原农沟下铺设暗管,暗管直接汇入支斗沟,单条暗管长度一般300~650 m,间距为50~80 m,排水方式为自流排水.暗管排水施工工艺除2001年度梧桐树沙坝头片区为机械施工以外,其它片区均为人工施工,其中机械暗管埋深1.4~1.7 m,暗管外包料采用无纺布;人工施工暗管埋深1.2~1.5 m,暗管外包料采用塑料编织袋,塑料绳捆绑,人工缠绕,暗管铺设时外包30×30 cm2混合砂石滤料.  相似文献   

7.
暗管排水对涝渍地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涝渍地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中层土体水分过多,排水成为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关键措施,而暗管排水技术则是实现有效排水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埋管年期的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暗管排水处理能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和改善耕层土壤的物理环境,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但土壤的速效养分有所降低。因此,要加强对暗管埋设区的土壤培肥管理。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暗管工程施工成本,在实验室利用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PVC双壁波纹排水暗管的滤水结构。试验表明在粉砂、粉质壤土等弱透水性介质中,PVC双壁波纹排水暗管的开空率达到1.6%就可满足农田地下排水要求,砂砾滤料的铺设厚度不应于4.5cm,生产实际中砂砾滤料的铺设厚度宜取9~12cm。  相似文献   

9.
自流式暗管排水具有快速降低地下水位、改土治碱、节约耕地等作用,经过对自流式暗管排水技术的试验应用研究,总结和提出了自流式暗管排水工程规划的原则、适宜条件及在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自流式暗管排水具有快速降低地下水位、改土治碱、节约耕地地等作用,经过对自流式暗管排水技术的试验应用研究,总结和提出了自流式暗管排水工程规划的原则、适宜条件及在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暗管工程施工成本,在实验室利用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PVC双壁波纹排水暗管的滤水结构。试验表明:在粉砂、粉质壤土等弱透水性介质中,PVC双壁波纹排水暗管的开空率达到1.6%就可满足农田地下排水要求,砂砾滤料的铺设厚度不应于4.5cm,生产实际中砂砾滤料的铺设厚度宜取9~12cm。  相似文献   

12.
在江苏省滨海盐土按不同埋深和间距埋设地下暗管,其降渍、脱盐作用主要表现在丰水期(7~9月)内,在试验范围内,10 m间距暗管的降渍效果最显著,但与15 m间距暗管的脱盐效果相差不明显;在较小间距(10 m)时,1.4 m埋深暗管的降渍效果优于1.2 m埋深,埋设间距≥15 m后,埋深对暗管降渍效果无明显影响,而在所有埋设间距处理中,1.4 m埋深暗管的脱盐效果均优于1.2 m埋深。综合比较分析各相关试验结果,并考虑暗管埋设的初期投资和后期维护成本,推荐间距15 m、埋深1.4 m为江苏滨海盐土降渍脱盐的地下暗管工程最佳布设参数。  相似文献   

13.
PVC双壁波纹排水暗管开孔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维渗流试验装置研究了PVC双壁波纹管用作农田排水时的适宜开孔率,试验表明:PVC双壁波纹管用作农田排水暗管时开孔率不必要求过高,控制在2.5% ̄3.0%之间即可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塑料暗管在农田使用中易于淤塞失效。为了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经济效益,合理设滤与有效的冲淤是非常重要的。经研究,塑料暗管的淤积与土壤、管了、滤层等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回填土不密实或土壤擀地轻,稳定性差,土粒易随水渗流入管造成淤积。试验说明塑料暗管的孔宽<1.1mm亦能较好防淤;稻谷壳比稻草防淤效果高83.3%。因此,稻谷壳可作为水稻产区的主要滤料。我们将塑料暗管从灌渠旁引出地面,用泵引渠水冲淤,15分钟可冲出管中淤泥的一半(约4.8-11.3kg),相当于开塞自流放水冲淤效果的十倍。  相似文献   

15.
暗管排水技术及其在苏打盐碱土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暗管排水技术是土壤改良中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措施,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用较多。本文对暗管材料的种类、铺设暗管的手段和参考指标、排水质量的预测、以及暗管排水技术在苏打盐碱土改良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而且对于吉林省苏打盐碱土改良来说,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为暗管改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暗管排水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暗管排水技术是一项降低地下水位、有效防治土壤盐渍危害的工程措施。与明沟排水相比具有排水效果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提高土地综合产出能力,节省土地,减少沟道清淤费用等特点。在暗管排水工程中应用,应从施工工艺、管材、管径、管道坡降、暗管间距、埋深、外包料、观测设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提高暗管排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应用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原理,对塑料暗管排水条件下分层土壤的水分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土壤水分分布结果和田间实测的土壤部面水分数据一致,应用该模型可以确定出试验区在一定外界气象条件下不同地下水降落速度时农田的受渍情况。  相似文献   

18.
排水除盐大棚群周围及大棚内部要采取完善的排水措施,每个大棚的周围要有深度为30~40厘米深的围沟,有条件的应埋设暗管,这样可排除一些土壤中的盐分。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技术暗管排水技术是一种能够达到节水控盐效果的新型水利土壤改良措施。其中,膜下滴灌技术在地上实施,暗管在地下铺设,既发挥了膜下滴灌技术节水、增产、增温、保水等优势,又发挥了暗管排水排盐零污染、占地少、寿命长、有效控制地下水位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农田暗管排水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及成本、效益计算,研究不同铺设方式暗管排水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暗管布设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有效提高了土壤表层pH值,降低了不同土层的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及饱和土壤导水率;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埋设暗管处理的番茄产量和水分生产率远大于对照,其中T2处理产量达35 693.1 kg/hm2.预计T1处理在暗管运行后1.45年可收回成本,T2处理在暗管运行后1.60年可收回成本,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