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桃小食心中防治技术宋宪军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又名钻心虫、蛆窟窿、枣实虫等,是我国主要蛀果害虫之一,对蔷薇科、鼠李科植物果实威胁极大,尤其对枣果危害更重。桃小食心虫卵的孵化期为7—9天,幼虫孵出时,先啃食部分卵壳,孵出后在枣果上爬行...  相似文献   

2.
枣缩果病的防治牛步莲枣缩果病系细菌病害,病原菌属细菌植物门、肠杆菌科、欧氏菌属的一个新菌种──噬枣欧文氏菌。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枣果发育期有密切关系。枣果感病后,初期出现淡褐色斑点。后期果皮呈暗红色,果肉由淡绿色转赤黄色,果实脱水瘦小,一...  相似文献   

3.
缅枣是西双版纳的野生水果之一,大多分布在州内海拔900米以下的河边、园边、荒丘和疏林中。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傣族人民,很早就将它作为庭园经济林木来培植,有些村寨几乎户户农家庭园都种植缅枣。一年伊始的版纳早春,正是水果淡季,而熟透了的缅枣却点点红于绿叶之中,甚令人唾涎。版纳缅枣,傣语称为“嘛典”,属鼠李科植物,别名:滇刺枣、酸刺枣、毛叶枣、西西果等。品种分为大果、小果两类,其经济生态利用价值有下述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1995年—1996年对太原市枣属植物进行了资源调查,重点调查了枣树品种分布和栽培生产情况。共发现枣属植物两个种、三个变种,约60余个品种。  相似文献   

5.
<正> 安徽休宁县科技人员1985年10月在猕猴桃资源考察中,在五城区西田乡五龙山脉海拔1,150米处,发现一株25年生的大果型丰产软毛中华猕猴桃,单株产果1,700余个,重约72公斤。该树长势旺盛,植株高2米,树冠投影面积99平方米。每节着果3—5个,单果重50—80克的果数占全株总产量的80%左右。浆果圆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枣属(Ziziphus Mill.)各种间的亲缘关系,以近缘属枳椇为外类群,用ClustalX2.1对枣属下31个种和1个外类群的ITS区进行了序列比对,利用MEGA软件中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种间遗传距离,并运用PAUP和MEGA等软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蜀枣、山枣和大果枣间、枣和酸枣间、毛脉枣、无瓣枣和褐果枣间的遗传距离较小,枣属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107;种间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3.4%,核苷酸中平均G+C含量为63.7%;系统发育树显示毛果枣、小果枣、Z.calophylla为1个进化枝,大果枣、山枣和蜀枣为1个进化枝,酸枣和枣为1个进化枝,毛脉枣、无瓣枣和褐果枣为1个进化枝,Z.parryi和Z.celata为单独一个进化枝,bootstrap支持率达99%~100%。  相似文献   

7.
通过硒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枣树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试验,研究出在枣树生育期的关键季节,采用相适应的浓度和技术措施,对植株喷施SOD酶和硒微量元素。通过植株吸收和体内代谢运转,从而提高枣鲜果中SOD酶和硒的活量,开发出富含SOD和硒元素的新产品——"富硒SOD东美枣"保健食品,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疗"兼备的理想保健食品。人们食用后,既可获得鲜枣固有的营养成分,又可补充维护人体健康所必需的SOD活性酶及有机态植物硒。提高枣果的科技含量和品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滇刺枣属鼠李科枣属,约15个种,是一种野生枣,俗名有毛叶枣、酸枣、麻柯、西西果等。具有扎根、分蘖强和耐瘠耐旱等特性。据报道,滇刺枣有药用、饲料等价值。自我省引进孟加拉国紫胶虫后,滇刺枣成了紫胶虫优良寄主。但由于虫害的大量发生,使1—5年生的树得不到正常生长,往往重者干枯死亡,轻者光秃。目前调查、对云南元江、元谋等地的滇刺枣危害大的害虫是枣粘虫、绿鳞象(虫甲)、尺蠖等。现将对三种害虫的防治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9.
蓝靛果的人工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靛果又名鸟啄李、山茄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各省的山区半山区。在植物分类学上,蓝靛果是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10厘米;花期5—6月,花冠黄白色;果期8—9月,果实蓝黑色,近球形或椭圆形,长1.5厘米,果味酸甜。蓝靛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  相似文献   

10.
比较七月鲜枣缩果病果实与健康果实内微生物的多样性,探讨枣缩果病与枣果实内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枣果微生物种群中,真菌是优势类群,株数占58.06%~60.98%,比细菌多出近20%,无放线菌。在幼果期,相对多度最高的4个属依次是交链孢属Alternaria、茎点霉属Phoma、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白熟期后,有8个属的真菌属于优势类群,相对多度最高的4个属依次为交链孢属、茎点霉属、枝孢属Cladosporium和单格孢属Ulocladium,镰刀菌属Fusarium、盾壳霉属Coniothyrium和曲霉属次之,而且病果中优势菌株的相对多度大于健果。果实发病后真菌占微生物的比例下降,细菌上升,而健果中则相反。健果中真菌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高于病果,随着果实的不断成熟,该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检疫性有害生物枣实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实蝇为国家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专性危害枣属植物,以幼虫蛀食枣果果肉进行危害,严重影响枣果的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综述枣实蝇的分类地位、分布与寄主、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野玫瑰又名刺玫果,属蔷薇科。它是落叶直立灌木,植株高达0.8—2米,根粗壮而长,茎下密生锐刺,叶子互生为奇数羽状复叶。花单生或簇生于新枝顶端,花色深红或玫瑰色,果实呈球形、卵形、椭圆形及葫芦形。其中椭圆形和葫芦形果实大而多,成熟的果实直径1—1.5厘米。花期5—6月份,果实8—9月份成熟,果色由橙黄逐渐变成深红。  相似文献   

13.
报刊文摘     
我国传统的收枣方法是用竹竿打落,既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又损伤果皮和树枝,影响枣果质量和来年的产量。如用乙烯利溶液催落枣果,可提高工效及果品质量。方法是:用40%的乙烯利配成200ppm 的溶液,在采收前4—6天,用喷雾器均匀地喷在枣树上,采收时轻轻震动树干,枣果便全部落在  相似文献   

14.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 Wa(?)singham)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俗名枣蛆。幼虫为害枣果,是枣实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该虫在我区为害日趋严重,虫果率常达80%以上,造成红枣减产和影响果实的经济价值,使枣产区人民在经济上遭受很大损失。所以,对桃小的防治是枣区人民急待解决的问题。作者于1983—85年,在桃小发生严重的行唐县,应用性诱剂适时指导,开展了综合防治试验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乔 《新疆林业》2010,(5):28-28
<正>枣缩果病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常与炭疽病混合发生,该病大发生时,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近几年在枣区有所发生。该病主要为害枣果,引起烂枣和落枣。在枣果着色期发病,主要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受害枣果先在果肩及胴部出现淡黄色晕圈,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水渍状内色病斑,中间呈圆形褐点,病区果肉松软萎缩,病果易早期脱落。病果个  相似文献   

16.
云南云杉大蚜Cinara alba Zhang属大蚜科、长足大蚜属,分布在四川西部甘孜、阿坝高山云杉林区,多见于海拔2900—3500米的阳坡人工幼林。危害云杉的一年生主侧梢,成若蚜群集主侧嫩梢,吸液危害,单枝虫口常在百头以上。主侧梢被害后,轻则变曲,重则枯死,几年后,被害植株形成丛状主梢,生长下  相似文献   

17.
<正>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原产于印度,是枣属植物的重要蛀果害虫,隶属于双翅目、实蝇科、实蝇亚科、实蝇族、咔实蝇属,2007年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1]。该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果肉进行危害,不蛀食枣核和种仁,危害时果面可形成斑点和虫孔,内部蛀食后形成蛀道,导致果实提早成熟和腐烂,被害  相似文献   

18.
谢青 《中国林业》2009,(10):52-52
近日,植物科考专家在湖北省竹溪县十八里长峡保护区1800米的枪刀崖发现了一种铁角蕨属新物种,经中国植物研究所张宪春教授鉴定为细茎铁角蕨。这是该区域继发现红豆杉、小勾耳茶、陕西羽叶报春后发现的又一新奇物种,这一物种的发现填补了该省植物标本史上无细茎铁角蕨的空缺,刷新该植物分布区的新记录,并对研究秦巴山区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广西林业》2021,(3):38-39
香花油茶(Camellia,osmantha)为广西林科院于2012年在广西南宁发现的山茶科山茶属短柱茶物种。研究表明,该物种有五大特性:(1)生长快,6年生植株株高可超过5米,为目前发现的山茶属植物中生长最快的物种之一;(2)抗逆性强,抗旱,耐强光,耐高温,且对炭疽、根结线虫等病虫害抗性强,田间病虫害发生率低;(3)造林易,根系发达,定植成活率高;(4)产量高,定植3年即能结果,果皮薄,含油率高,鲜果含油率可达10%,5年生单株最高产油量达2.64kg;(5)油脂优,茶籽成熟后不易霉烂,茶油酸价低至0.42。  相似文献   

20.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以下简称桃小)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乐陵枣区历年危害枣果的一大害虫,蛀果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时达50%以上。由于越冬幼虫出土期长,且受降雨情况的影响很大,在生产中如何确定经济有效的防治适期,是防治上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在1982—1987年利用性诱剂诱蛾,观察蛾量消长规律,以期达到预剂防适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