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任林  李光跃 《绿色科技》2019,(11):24-26
指出了休闲观光农业园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在实践中休闲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缺少规范法规支持,且由于以经济利益为首要导向,导致在开发过程中时常出现方案与结果偏离的现象。以绵阳原香香草园为例,分析了该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划设计改造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为类似园区编制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济南东部山区九鼎山生态农庄规划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沟谷型观光农业园区的概念及其规划思路,从园区定位、园区总体布局、景观规划、项目规划、设施规划等方面对沟谷型观光农业园区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九鼎山生态农庄规划实践进行例证,最后总结了沟谷型观光农业园区规划应注意的问题,以期指导沟谷型观光农业园区的规划。  相似文献   

3.
体验经济对观光农业景区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以游客为中心,突出个性化和差异化,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以南京凤凰山休闲农庄为例,提出"确定体验主题并进行相应功能分区,多感官整合各功能区,综合体验打造主看点"的设计基本框架和思路,总结出观光农业景观规划中体验设计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观光农业旅游的高级形式。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的变化以及休闲农业旅游自身的特点和功能,休闲农业旅游将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朝综合化、规模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另一种则是朝特色化、精致化的方向发展。崇礼县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发展的新途径和新亮点,但仍存在不少隐忧和问题。因此,县政府要加强扶植和引导休闲观光农业的科学开发,并成立相应的协调管理机构。要加强科学规划,将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与城乡旅游规划结合起来,培养专门人才,强化经营,做到突出特色,创建精品,推动崇礼休闲观光农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迎泽公园的概况,分析了公园存在着不能满足市民使用需求、不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能体现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等问题。提出了综合考虑公园远期效果、延续公园历史文脉的总体构思,在道路、植被、设施、防灾、抗震等方面进行规划改造,使改造后的迎泽公园呈现“迎泽新八景”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6.
基于类型学分析提出观光农业的类型框架,通过对关键鉴别特征的选取和识别,将现有的观光农业划分为5大基本类型;以沂南县双堠镇山水桃苑生态文化旅游区为例,通过对基地现状条件的综合评价分析,得出适宜发展的类型并应用于实际规划项目;对观光农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索,为镇域规划更新背景条件下的乡村旅游区发展建设提出规划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苹 《绿色大世界》2013,(4):118-120
总结了药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方法,以中国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园规划设计为例,对大学校园内的药用植物园的设计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探讨了如何创造一个寓教于乐的主题公园,同时对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从主题园概念入手,探索植物主题园的研究内涵,总结牡丹主题园规划设计理念与手法。并结合菏泽天香园实例,从总体布局、景观设计、种植分析等方面对牡丹主题园的规划设计进行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9.
秦桢 《园林科技》2020,(1):30-34
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进入了快速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尤其是近些年以来,城市化速度突飞猛进,资源和环境矛盾冲突激烈,对于棕地的研究也逐渐引起重视。美国环保署对棕地定义为:废弃、闲置或未被充分利用的工业或商业用地,由于受到实际或潜在的污染而使其扩建或重建变得复杂。城市中的棕地由于历史原因,通常位于核心的城市地带,严重影响现代化城市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城市棕地的解决也成为了各个城市重要议题。宁波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中国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城市之一,其运河系统由于长期用作工业用途成为了污染严重的棕地,本文通过对SWA事务所的宁波生态走廊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分析,研究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棕地改造的特征,并分析寻找我国棕地研究建设的大致趋向。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在区域需求导向下浙西南山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的策略与应用,通过对浙西南山区发展需求实际的分析,明确浙西南山区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区域就业结构、提供就近就业机会、丰富旅游产业内涵、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的需求;结合休闲农业园区自身产业优势,在理论层面指出满足西南山区发展需求的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策略;以文成县绿水尖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为实证案例,探讨在需求导向下相关策略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正邦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条件的分析,按照"五位一体"建设要求,围绕建设总体目标,提出正邦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良种繁育区、丰产栽培区、生态旅游区、精深加工与产品研发区,并确定其布局与规模,探讨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规划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12.
将体验运用到森林公园的旅游规划设计中,是森林公园突破传统旅游方式的有效途径,体验视角下的森林旅游因此被赋予新的内涵.以广西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连山景区为例,从体验视角出发,在分析景区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规划方案及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蔡雄彬 《广东园林》2011,33(6):19-22
立足休闲农业环境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功能及以农为本的精神,探讨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及体验活动设计的课题。透过头城休闲农场案例分析,探讨如何运用农业生产、生活、自然生态资源,设计休闲农场的体验活动,从中归纳出符合农业体验观念的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方法,同时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冲击,提供未来发展休闲农业及进行...  相似文献   

14.
在今天人们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和兴起休闲旅游热潮背景下,具健康和文化知识传播的中药文化园是一种理想的旅游地,对于它们的规划设计方法也应该引起重视。本文提出基于文化体验的规划设计方法,并以广东怀集南药园为例,把地域文化、中医药文化、园林文化、神仙文化和观赏、休闲、药浴、药膳、品茶、闻香、识味等体验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文化体验型中药园。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观察等方法,以威海某城市公园为例,提出规划方案,强调城市公园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基于促进生态恢复、强化雨水循环管理、创造多功能生态休闲空间、构建绿色交通网络以及环境教育与文化价值的传播、景观美化与生态功能结合等目标,从而构建具有多功能性的娱乐休闲空间。研究结果显示,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可以显著提升公园的环境质量和社会功能,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多功能的娱乐休闲空间,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严军  周雨润 《江苏林业科技》2006,33(6):18-20,F0003
休闲会所景观是区域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文分析了会所景观设计中遵循自然观的重要性,并以南京银牛休闲会所景观设计方案为例,从设计理念、规划原则及功能分区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以设计出符合人们所需求、人与自然相融的休闲景观。  相似文献   

17.
潘延宾 《绿色大世界》2014,(11):110-112
以武汉市为例,探讨了滨江滨湖城市的湿地种植规划设计的研究方法。将滨江滨湖城市的湿地类型划分为大型自然湿地、较大型人工湿地和小型湿地,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制定了不同的种植规划设计方式。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城市湿地种植规划设计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陈霞 《林业科技开发》2006,20(4):100-103
北濠绿地是南通环濠河风光带建设的收关段,是东、南、西濠河景观的延伸和环通。在现代城市浓郁人文气息的影响下,在园林景观营造中,尊重历史演进过程中的生态足迹,挖掘古濠河的文化积淀,融合现代景观元素,探寻古韵与时尚的平衡,营建出人与自然亲密交流的绿色空间。为园林景观空间的古韵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的弱化一直是影响农林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实践基地建设及其运行存在的问题是加强实践教学的"瓶颈".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具有区域分布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以及跨越地理位置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同时,存在着"建"与"用"脱节、建设资金不足且来源单一、基地建设目标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低等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的弱化一直是影响农林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实践基地建设及其运行存在的问题是加强实践教学的“瓶颈”。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具有区域分布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以及跨越地理位置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同时,存在着“建”与“用”脱节、建设资金不足且来源单一、基地建设目标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低等问题。为此,福建农林大学提出“点面结合、校地共建、闽台合作”的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并探讨了“产教研三方协同保障,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农林综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具有高等农林院校与区域内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参与、协同保障、产学研高度融合等特点,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区域农林业技术“瓶颈”的突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形成以提高农林业共同体内聚力为核心价值的文化认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农林大学以洋中科教基地建设为试点,采取以下措施开展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①引入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彰显闽中闽北区域特色的农林实践教学基地;②建立“多方参与、协同保障”的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运行长效机制;③打造完整的农业基本技能和产业实践链条,提升农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水平;④拓展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功能,服务乡村振兴和教师发展。实践证明,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实践教学方面,实现了农林类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与区域农林产业的有机衔接,建立了农林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长效保障机制,促进了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多学科交叉,解决了开放性实践教学缺失问题;在新农科人才培养方面,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面向新农村、新农民和新生态的实践育人成效,为对台的农林业交流提供了窗口;在成果辐射与示范效应方面,为地方高等农林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