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诗歌的意境     
意境说诗歌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王昌龄“三境”说开“意境说”理论之先河;皎然的贡献在于将“三境”统一为一体,推进了“意境说”理论的发展;司空图“四外”说全面深刻地表述“意境”之内涵,对“意境说”的发展和成熟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严羽“以禅喻诗”选取了一个独特视角,开辟了“意境说”的新境界;王夫之“情景结合”学说,王士祯“神韵说”、王国维“境界说”使“意境说”臻于完善,标志着“意境说”诗歌理论的最终完成。“意境说”的形式受到佛老思想的浸染和影响,禅宗与“意境说”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意境”有两种境界:其一是情景交融;其二是“境外之境”。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诗歌的重要审美范畴,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说:“敌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象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此,严羽虽未直接提出“意境”二字,但已初露端倪。意是诗人心中所要表达之情思,境乃是诗人借以表达情思的外物,只有意与境完美结合,才能够产生最美的诗歌。在此,严羽认为“音”、“色”、“月”、“象”,皆为境,而何以更好的表达境便是要靠诗人的艺术才能。而最为高超的技艺便是创造出“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的淳美诗境。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格雷的诗歌《沧桑世事中的欢乐颂》虽是一首未完成作品,但因其语言流畅、意象生动、意境深远被选入著名诗歌选本《英诗金库》,广为流传。本文试用诗歌意境理论分析该诗呈现的物境、情境、理境及境外之境等,深入研究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与诗人情感的完美交融以及诗歌对读者的兴发力量。全诗意境悠远,如清泉自然流淌,暗扣主题,描述了一种普世的情怀:虽世事沧桑,但欢乐常在,且一切都是自然兴歇运化。  相似文献   

4.
皎然的诗论中关于意境论的建构不仅在唐代诗论中极具代表性,而且在整个中国诗歌理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意境理论中,皎然将禅之心境、道之意象、儒之比兴综合起来论诗,对后世意境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海兴造过程经历了自辽金至清代的800余年,其间正是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美学思想达到成熟并广泛影响各类艺术创作的时期。北海园林创作受到意境论美学影响,将营造意境作为造园的最高宗旨。该文在理论研究结合实地调研踏勘的基础上,对北京北海园林兴造理法中的意境论美学体现进行分析。重点是对北海园林造景中之意境追求在"意与境浑"、"境生于象外"、"写境与造境"三方面做出研究和例释。  相似文献   

6.
景观是城市意境呈现的重要载体,在城市与自然统一和谐、城市生态美学、城市人文关怀等方面上尤为重 要。20 世纪80 年代,孙筱祥先生提出了关于城市设计著名的“三境论”——“生境”“画境”和“意境”。“三境论”也随着 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景观设计中的呈现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在现代城市中,我们不应受到遍地 钢筋混凝土的影响而舍弃了人类生存应有的城市意境。本文将结合设计实例分析不同时期城市意境在景观设计中呈 现,并基于此对城市意境在景观中未来的发展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诗歌三千年历史上 ,获得“诗圣”称号的唯有杜甫一人。这不仅说明其诗歌艺术达到最高境界 ,而且肯定了他人格的完美、道德的崇高 ,包含着杜甫从诗品到人品都是最完美的这样一层含义 ,因为文艺作品首先是作者人格的一面镜子。诚如清学者王国维于《文学小言》中所说 :“无高尚伟大之人格 ,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 ,殆未之有也。”那么 ,什么是人格呢 ?据《辞海》解释 ,“人格”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心理学上指个人所独有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征 ,即个性 ;伦理学上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法律上则指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本文所论仅限于前两…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意境理论以老庄哲学为理论根基,又是逍遥思想在美学意义上的延伸。从意境论的内涵和进入意境的独特方式——“游心”等方面阐释了“游心于意境”的审美范式及其对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游心与意境,借助境中的物象表达对“道”、对个体生命的认知,并以此实现主体任性逍遥的精神自由。意境理论既成就了唐人的创作,更荫庇了一代代不必费心避开尘世,又可以保持一定审美自由的文人学士。从某种程度上说,“意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华夏民族在遵从儒家伦理的现世状态下,释放心智,实现精神自由的“家”。  相似文献   

9.
赵麦成 《河南农业》2007,(18):60-61
诗歌意境是诗歌中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五结合“即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品风格,把握意境:结合关键词,揣摩意境;结合人生体验,领会意境;结合意象,品味意境;结合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悟意境。“五结合“是鉴赏学习古代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学生视为拦路虎的诗歌意境学习,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茶禅一味"四字,最早出自北宋圆悟克勤禅师。千百年来,茶人和禅人各自领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形成了"茶禅一味"的四重境界,即:以茶助禅的物境,以茶入禅的意境,茶即禅禅即茶的悟境和无我无茶无禅的化境。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其文艺理论思想与创作实践融合的结晶,其115首的《人间词》闪耀着作者关于“意境”理论的光辉。文章从王氏的理论入手,选取其词作,着重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意境”理论在《人间词》中的表现:一是《人间词》对意境理论的实践;二是《人间词》所表现的“意境”理论的缺憾。  相似文献   

12.
宋初白体诗首兴,白体诗人范围甚广,有“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之说.时至真宗朝,随着白体名家李防、李至、王禹偁等人的去世,新朝文士纷纷进入文坛,使得昆体代替白体渐次成为诗坛中心.但不少诗人尤其是真宗朝的翰林词臣们的应制唱和诗作,无论是内容体制上还是语言风格上仍然具有白体诗的特征,甚至不少“典型”昆体诗人也由白体“脱胎”而来.宋初诗风更替具有渐次性与复杂性,西昆体与白体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的联系.总之,白体诗作在真宗朝没有消失,转入更深的层次的融合之中,并成为宋代诗歌的重要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酷爱山水的李白,以其与自然浑融一体的个性精神与思维表达方式,将盛唐山水诗推向了新的高度。本文主要从视野、形象、角度三方面分析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征,探讨其宏大境界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从北朝本土文人诗研究概况、“北地三才”研究、其他北朝本土诗人的研究、北朝本土文人诗艺术风貌的研究等方面,回顾了20世纪北朝本土文人诗研究状况。在20世纪前期和中期学界对于这一领域关注程度不足,而且存在一定偏见。20世纪后期一批有影响的专著论文陆续出版,标志着这一领域由冷趋热。学界的研究态度趋于客观和理性,研究对象更加丰富,研究角度也多种多样,但这一领域仍有待开掘。  相似文献   

15.
伟大诗人乔叟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继承了欧洲文学"框架故事"的伟大传统,构建了一个高度发展的叙事框架.独特的叙事框架把所有的故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故事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在辋川别业的营建过程中,王维寄情山水,在写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写意,创造了意境深远、简约、朴素而留有余韵的园林形式,使其成为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7.
匾额楹联是苏州园林中重要的文化要素,起着使花柳生色、山水含情的作用;通过分析其中取自名家名作精妙句子的集联,追溯其出处,了解其原意以及集而为联之后产生的新涵义和新意境,能够更好地体会集联属对工整、意脉流畅、意境浑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在园林观赏中获得更丰富、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8.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范例,与颐和园、留 园、抽政园并成为中国四大名园。意境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明清时期意境的理论也已经发 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承德避暑山庄可以说是那个时期已经集大成的园林作品。  相似文献   

19.
许悦  丁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39-6741
[目的]以期在现代的园林意境的营造中更好的继承文化,发扬园林意境的风格和作用。[方法]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和立意出发,总结传统园林意境的各种营造手法。[结果]提出在现代园林意境的创造中,应该将以人为本做为出发点,构建现代大文化背景下的园林意境;尊重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同时挖掘传统理念,丰富园林意境的设计内涵。  相似文献   

20.
叶芝是爱尔兰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驶向拜占庭》是诗人《塔楼》诗集中的一首。诗歌的语音、词汇、修辞、衔接和语境特征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修养,诗歌的情节变化反映出诗人思绪的流动过程和诗人自身的哲学思想和现实处境,揭示了诗人驶向心中的"乌托邦"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