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鳖的毛霉病,又称白斑病。病原体属于藻状菌目,霉菌科,毛霉菌属的霉。主要症状:鳖甲、四肢、裙边和颈部寄生着霉菌、出现斑点,早期仅出现在裙边部份,后部逐渐扩大,形成一块块的白斑,使得表皮坏死。产生部份溃疡。三月龄以内的稚鳖染上这种病死亡率很高,危害很大。成鳖患上这种病虽然死亡较小,但影响了它的正常生长,抑制了它的生长速度,增长了育成商品鳖的饲养时间。因此,对鳖的毛霉病应及时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杀灭鳖体表水霉菌的简便方法在人工养鳖过程中,由于运输、鳖相互厮咬等原因导致鳖体外伤,一旦消毒不好就会感染发病,特别是水霉病四季均能发生。水霉菌附着在鳖的颈部、四肢腋下。鳖患了此病活动阻力加大,食欲减退,消瘦,影响正常生长;尤以稚、幼鳖患此病,防治不当...  相似文献   

3.
1白霉病毛霉菌寄生在表皮.早期裙边出现白色斑点,以后逐渐扩散到四肢和颈、尼等处.形成一块块白斑。寄生处表皮坏死.并逐渐剥离。患病的稚鳖、幼鳖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但体长10厘米以上的盗很少致死。此病常年发生.5月至7月最流行。致病霉菌在流水池的新水中具有迅速繁殖的倾向.而在具有茂盛的浮游植物,尤其是青苔状丝状藻类的饲养水体中发病率很低。其它竞争性细菌的存在可抑制这种霉菌的生长,使用抗菌素类药物反而会促进此病发展,因此切忌使用抗菌素。防治方法:(l)放养前鳖地用生石灰清塘泥毒.放养时小心操作防止鳖体受伤。…  相似文献   

4.
鳖白斑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白斑病及其防治谭北平杨小林(湖北农学院,荆沙434100)温室养鳖由于放养密度大,换水周期长。致使水质较差,很容易暴发疾病。白斑病(又称白点病、毛霉病、白霉病等)是稚鳖养殖过程中一种较常见的疾病。若防治不当,便会导致大量稚鳖死亡。本文结合两个实例,介绍该...  相似文献   

5.
在稚鳖的养殖过程中。毛霉病是危害较大的病害之一,也是较特殊的一种。致病霉菌在流水池的新水中具有迅速繁殖的倾向,而在浮游植物丰盛的水体则发病率低。其它竞争性细菌的存在可抑制这种霉菌的生长。使用抗菌素药物反而促进此病恶化.我县水产良种场养殖的稚鳖今年1月份出现此病,病情迅速恶化,并出现死亡。笔者现将此病的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一)病因: 该病主要是毛霉菌寄生于稚鳖体表引起。 (二)流行情况: 此病常年发生,5-8月最流行,主要危害稚鳖,3月龄的稚鳖染上此病死亡率高达80%,患病稚鳖是因身体衰弱而死。 (…  相似文献   

6.
甲鱼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鱼收购及养殖过程中引起的死亡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 人为造成的死亡 收购的鳖种中,有些是钓捕的,有些是麻醉剂诱捕的,有的注射了水。这些鳖养一段时间就会死亡。钓捕的鳖,检查时可引动鳖的颈部,不能自如活动的即为此类鳖。麻醉剂诱捕的鳖,处于麻醉状态,四肢、身体园胖,一见就知道是注过了水,极易辩认。2 水霉病 由于运输、收集过程中受伤,伤口寄生霉菌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该病对稚幼鳖危害较重。主要见于鳖的四肢、颈部及腹下呈白色棉絮状,病鳖食欲减退,焦燥不  相似文献   

7.
白点病亦称白斑病、毛霉病,其病原体是藻状菌目毛霉菌科毛霉菌属的一种霉菌。该病在稚鳖养殖阶段极易发生,并且危害严重,一旦病原感染,会造成暴发性疾病,引起稚鳖大量的死亡。现将稚鳖白点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流行情况白点病在稚鳖驯养开食后30~45d...  相似文献   

8.
鳖与维生素E     
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简称VE。在植物的种子如黄豆、黑豆、棉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还有淡水藻类如螺旋藻。裸藻、栅藻等也含有VE。VE是动物饲料中不可缺少的维生素。鳖的一生中不能缺少维生素E。1.维生素E有增强整体抗真菌的作用。根据报道:人工饲养淡水鳗鱼,在维生素E充足时,则具有抗水生真菌的能力,因此,鳗鱼通常很少患水霉病。中华鳖也有类似的情况,当维生素E缺乏时,中华鳖的稚鳖、幼鳖容易患毛霉病、肤霉病、细囊病等。2.促进性腺发育,预防不育症。维生素E能维持脊椎动物正常的生殖能力,有促进性腺发育的功效。缺乏…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00,(12):47-47
稚鳖阶段由于体质相对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感染发病。尤其是温室养殖,由于高温、高湿、投饵量等养殖条件,导致发病率最高。温室发病稚鳖往往同时具备疖疮、腐皮、穿孔、卷边等多种疾病的症状,我们称之为“温室综合症”。   1病鳖症状   温室综合症是白点、腐皮、穿孔、翘裙边等疾病症状的综合表现,主要症状是:病鳖轻者可在腹部、背部、四肢等处表现白斑点、针尖、米粒、绿豆大小不等,重者颈部、背部、腹部、四肢等处长一个至数个芝麻至黄豆大小的白色疖疮,挤压疖疮可见有腥臭气味的黄色颗粒或脓状物,更严重表皮、四肢…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产》2000,295(6)
白斑病也称为毛霉病、白霉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病原是毛霉菌属的一种霉菌。严重危害稚鳖、幼鳖,传染快、死亡率高,在我国南北各个鳖养殖区都有发生。白斑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早春4-6月稚鳖、幼鳖越冬苏醒后和晚秋9-10月越冬前最为严重;流行水温是15-35℃,当水温在25℃以上最易发生;流行区域遍及我国南北,尤以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省市最为严重。该病的危害对象有:1.驯养开食后20-60天的雕鳖发病率最高,体长10厘米以上的幼鳖则极少有因该病而造成死亡者;2经过长途运输或者由于捕捞、放…  相似文献   

11.
1白点病的症状白点病是根据其发生的病状而命名的 ,又有白斑病、花斑病、毛霉病之称。病原为毛霉菌 ,此病菌属中温性真菌 ,在15~35℃都能生长 ,25~28℃是其生长最适温。病鳖主要症状是先在裙边或腹部出现零星小白点 ,逐渐发展成点状溃烂 ,并由变性组织形成白色渗出覆盖 ,严重时易发展成穿孔病。发病部位则展散到四肢、尾部、颈部 ,再后连成斑块状 ,使表皮坏死 ,产生部分溃疡。如挑下病变组织放置到显微镜下 ,可见有菌丝 ,菌丝之间的间隙短小。由于这种病原菌感染力强 ,传染极快 ,所以发病快并易形成暴发型 ,对稚鳖危害严重 ,如控…  相似文献   

12.
提高稚鳖成活率的措施目前正值稚鳖繁殖的高峰期。由于稚鳖个体小,适应能力差,病害多,养殖技术要求高,所以这一时期是养鳖周期中最关键、最困难的时期,为了提高稚鳖养殖的成活率,我们将着重探讨稚鳖养殖的技术措施。一、稚鳖的选择:稚鳖体质的好坏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无论是中华鳖、台湾鳖、还是进口鳖,都应选择无病、无伤、健壮、活泼、规格为3克以上稚鳖,并且规格越大越好。二、彻底消毒:1.彻底清塘:将池水排干,用水枪冲刷底泥,进水10cm,每亩用200克“鱼虫清2号”和200克“富氯”化水后全池泼洒。第二天进水至养殖水位。。2…  相似文献   

13.
健康养殖是以客观的养殖观念,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有效的疾病防治处理,使养殖品种健康生长,以创造出优良的养殖效益及社会效益。稚鳖期的高发病——“白点病”稚鳖孵出后最容易出现“白点病”,并造成大量死亡,这也是造成甲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为什么稚鳖容易出现白点病?稚鳖体表的粘膜非常薄,只有成鳖的1/10厚,稚鳖在运输和挑选过程中,粘膜层很容易受损伤,粘膜损伤后,就容易被细菌感染而得“白点病”。“白点病”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它们在水中大量存在,一旦体表受伤,马上就被这种菌感染而得病。二、如何防…  相似文献   

14.
白斑病,又称白点病,豆霉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其特点是传染快,死亡率高,主要危害稚幼鳖。虽然一些书刊介绍该病的防治方法,但均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今年我试用了另一种治疗方法,不仅能一周内根治该病,而巨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一、流行情况白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8~9月和冬天室内加温最为严重,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对象是:1.出壳驯养喂食后两个月内的稚鳖发病率最高。2.经过长途运输或其他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稚幼鳖发病率也高。3.室内加温养殖,温度控制不好,也容易得此病。二、症状患病初期,甲鱼裙边,背…  相似文献   

15.
钱根山 《河南水产》1997,(3):17-18,14
随着甲鱼人工养殖业的蓬勃兴起,给养殖业增添了一定的活力,由于有些生产者不能全面掌握养殖技术,对甲鱼疾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结合有关资料,现将甲鱼常见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概述如下。1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 病源:水霉菌和绵霉菌等多种真菌 诊断:病鳖的四肢、体表、颈部及腹下可以明显看到大量白色棉絮状病菌,有时沾上污泥棉絮状病菌呈现淡黄色,病鳖食欲减退或不  相似文献   

16.
杨云林 《内陆水产》1997,22(2):25-25
近年来,由于工厂化甲鱼养殖的迅猛发展,甲鱼的疾病发生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稚鳖的养殖阶段,疾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如有不慎造成误诊,就会引起大量死亡,造成损失很大。我市曾有几个甲鱼养殖场,将稚鳖的“白点病”误诊为“白斑病”,引起稚鳖大量死亡,损失惨重。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两种疾病,现将有关鉴别诊断的内容介绍如下:一、两种病的体表症状不同“白点病”在稚鳖的背甲、腹甲、裙边、四肢,早期往往出现只有针尖或芝麻大小的“白点”,如不留心注意,常不易发现,随着病程的发展可以逐渐变大,呈疮痴状,用手指挤可挤出脓性内…  相似文献   

17.
罗发馨 《畜禽业》1999,(5):68-69
<正> 鳖病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二种类型,鳖病种类较多,经过本所养殖场的实践探索,最常见的有白斑病、白板病、红脖子病、出血病、疖疮病、红底板病、水霉病等,其它非生物性的鳖病不多见。 1 白斑病 1.1 病因 白斑病又称白点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稚幼鳖。 1.2 症状表现 患病初期,甲鱼裙边、背部、腹部有零星小白点,以后从一点增加到多个白点,甚至扩散到四肢,  相似文献   

18.
郑善坚 《内陆水产》1997,22(4):26-26
随着人工养鳖的迅速发展,鳖病日趋增多且不断在变化。1996年杭州地区普遍发生稚鳖的白点病,而去年稚鳖阶段广泛发生的白斑病相对发病率减少。稚鳖白点病据报道在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有发生,死亡率达30%-85%(程天印等,1995。伍惠生,1995。),笔者在1996年萧山中南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发生的一稚鳖白点病病例中,采用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短期浸泪与全池遍洒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症状患病的是规格15-40g稚鳖,在其背甲、腹甲、颈部及四肢基部等处,肉眼可见粟粒状白色斑点,在背甲上白点向外突…  相似文献   

19.
鳖白斑病和白点病是稚鳖期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且常并发、多见背部白斑、腹部白点的病灶、导致大量死亡,最高死亡率达90%以上。1994年北京某鳖场因该病发生稚鳖死亡2/5.经济损失40万元;同年沙市一稚鳖温室养殖场.由于该病造成稚鳖死亡90%以上;1995年此病全国大流行,1996年流行鳃腺炎病,1997年流行白底板病。1998年白斑病和白点病又有抬头趋势。驯养开食后20~60天发病率最高,体长10cm以上的幼鳖较少因此病死亡。1白斑病1.1白斑病的病原与诊断病原为毛霉菌(Mucorsp.),属真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产》2000,299(10)
在养鳖生产中,钟形虫是较常见的病害,从苏醒到冬眠,整个养殖周期都可能发生,从稚鳖到亲鳖都会出现,因为甲鱼养殖中常见的水霉病和钟形虫病,二者的外部形态相似,肉眼所见都是“生毛”,因此,很多人误将钟形虫病认为是水霉病,延误了病害的治疗,现根据长期鳖病诊治的经验,对鳖钟形虫病与水霉病的辨别和治疗方法做一介绍: 一、钟形虫与水霉病的辨别 钟形虫与水霉病都是体外寄生,寄生体表都出现“生毛”症状,在低倍显微镜下,钟形虫为吊钟状的虫体,一个个相连成串;水霉菌则是长条状光滑的菌丝,显微镜检查能准确地区别开来,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