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玫烟色棒束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昆虫病原真菌应用于害虫防治,其生长发育受多种生态因子影响,对寄主昆虫的致病过程复杂,并涉及多种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实践应用防效不稳定,限制了其应用。菌株改良虽可提高毒力并扩大其应用范围,但仍存在很多待解决或未知的问题。为了解目前国内外玫烟色棒束孢的研究现状,就其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及致病影响因子、致病过程及机理、菌株改良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以玫烟色棒束孢菌株为试验材料,首先确定菌株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和氮源组合,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蔗糖质量分数、蛋白胨质量分数以及培养时间对菌株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的影响,以明确玫烟色棒束孢最适液体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丝生物量最大时的培养条件为:蔗糖质量分数5%、蛋白胨质量分数1.5%、培养时间6 d;产孢量最大时的培养条件为:蔗糖质量分数4%、蛋白胨质量分数0.5%、培养时间7 d。适合菌丝生长的培养条件与适合产孢的培养条件是不一致的,可以根据目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3.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3,(7):728-731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可侵染烟粉虱的各个虫态,其中,烟粉虱2龄若虫对玫烟色棒束孢最敏感,处理7 d后烟粉虱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83.05%;不同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个孢子/mL)的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处理烟粉虱2龄若虫后,随着浓度的增加,烟粉虱的死亡率从60.60%增加到83.05%,致死中时LT50值从5.86 d减小到4.47 d;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致死中浓度LC50值减小,第7天的LC50值为2.61×104个孢子/mL。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可作为防治烟粉虱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4.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学特性、代谢产物、致病力及其致病机理和遗传变异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玫烟色棒束孢的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玫烟色棒束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环境因子对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凹玻片悬滴等方法研究了温度、湿度、光周期、初始pH值、紫外照射、高温胁迫及吐温-80浓度对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6℃左右,适温为23~32℃,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低于85%分生孢子不萌发。黑暗促进孢子萌发,光照抑制孢子萌发,但光暗交替时,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升高。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5~7,用0.05%~1%的吐温-80配制孢子悬浮液。经过48℃高温和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的萌发都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因此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95%以上,初始pH值为6,全黑暗培养。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当孢子浓度较高时(>1×107个孢子/mL),小菜蛾第2天便出现死亡高峰,第3天左右试虫基本全部死亡。此外,孢子浓度和温度越高,玫烟色棒束孢的毒力越强,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大于3龄幼虫,这说明玫烟色棒束孢具有防治小菜蛾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在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全基因组10 061个蛋白质序列的基础上,经过SignalP v4.1分析得到1 112个具有信号肽的蛋白序列;以此为基础用TMHMM v2.0分析得到1 030个跨膜数小于2的蛋白序列;1 030个具有信号肽的蛋白经过TargetP v 1.1分析得到1 001个定位为S的蛋白序列;最后经过ProtComp v 9.0分析,得到929个蛋白质定位于细胞质中的分泌蛋白序列。929个蛋白中包含半胱氨酸含量大于等于6的蛋白序列共495个,其中146个蛋白序列的串联重复序列大于或等于9。共137个蛋白在病原物-寄主互作数据库(Pathogen-host interaction database,PHI)中获得注释,其中91个蛋白为候选效应蛋白。挑取小于300个氨基酸的蛋白序列,共筛选到19个候选效应因子。最终从10 061个蛋白序列中筛选得到19个候选致病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8.
玫烟色棒束孢急性毒性及致敏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对玫烟色棒束孢菌粉进行急性经口、经皮、吸入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该受试物对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1;急性经皮I,D50(4h)〉2000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皮I.C50(2h)〉2000mg·m-1;对试验兔眼平均刺激指数为0;试验兔皮肤斑贴部位未出现红斑、水肿,致敏率为0%。因此,玫烟色棒束孢的急性经口毒性为微毒性,急性经皮及急性吸入毒性均属低毒性,对实验兔皮肤及眼无刺激性;致敏实验属I级弱致敏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株高致病力菌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菌株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及田间防控效果。【方法】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稀释成1×104、1×105、1×106、1×107、1×108mL~(-1),室内喷施法研究其对木虱低龄、高龄若虫与成虫的侵染致死效果;在笼罩条件下研究其在半田间条件下对柑橘木虱成虫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2种真菌制剂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病力高于高龄若虫。7 d后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高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6×104和5.2×104mL~(-1),对低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5×104和4.2×104mL~(-1),而对柑橘木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1.4×105和1.6×105mL~(-1)。在半田间条件下,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3.7×105和1.2×106mL~(-1)。同一孢子浓度对柑橘木虱的致死率室内效果优于半田间。2种真菌制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致死时间与孢子浓度有关,LT50随着真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为1×105~1×108mL~(-1)时,柑橘木虱成虫的LT50值为5.2~4.4 d;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浓度为1×106~1×108mL~(-1)时,柑橘木虱成虫的LT50值为5.3~4.9 d。【结论】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对柑橘木虱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柑橘木虱各虫态的死亡率与病原真菌的孢子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6,(7):1007-1010
对玫烟色棒束孢侵染烟粉虱成虫后其体内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的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侵染烟粉虱成虫后,烟粉虱成虫体内SOD,POD,CAT,GSTs和CarE活力都受到明显影响;SOD,POD,CAT,GSTs和CarE活力在感病前期均有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在接菌48~60 h时酶活力达到最大,然后酶活力开始下降,至84 h时均显著低于对照。可见,玫烟色棒束孢的侵染严重影响了烟粉虱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龟裂链霉菌( Streptom yces rimosus) 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最佳条件和该原生质体对抗生素的抗性结果。在 S生长培养基中加入φ= 1 % 甘氨酸进行菌丝体培养24 h ,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为:溶菌酶浓度φ= 3 % 、酶解温度28 ℃、酶解时间90 min ,其制备的原生质体数达到6 .0 亿个/ m L 以上;原生质体最佳再生培养基为 R5 再生培养,其再生率达到46 % 。  相似文献   

12.
植物原生质体瞬时转化体系是一种高效、快捷的基因表达分析工具。为研究玉米生长条件对玉米原生质体活力和转化效率的影响,以玉米自交系Q319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L9(34)探讨了玉米的生长条件(光照强度、光照周期、生长温度和龄期)对玉米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上述四个因素都能够影响玉米叶肉细胞原生质体活力与转化效率,而光照强度的影响最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光照强度与玉米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活力及转化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玉米黄化苗原生质体转化效果最好,其原生质体活力及转化效率分别达到了100%和85%。另外,龄期为13 d的玉米黄化苗原生质体转化效率最高,龄期过小或过大,黄化苗的原生质体转化效率都会下降。  相似文献   

13.
贺婷  郭成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374-1376
[目的]对金耳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金耳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中酶体系、菌龄、温度、时间、渗稳剂的最佳用法。[结果]金耳原生质体的释放方式有3种类型:酶解初期的顶端释放、侧位释放和后期的原位释放。其最佳制备条件为:液体静置培养3 d的菌丝体,在1%纤维素酶+1%蜗牛酶+1%溶壁酶的混合酶液中,以0.6 mol/L蔗糖为渗稳剂,36℃酶解4 h,得到原生质体制备率达1.76×107个/ml;最佳再生条件为:液体静置培养5 d的菌丝体,在1.5%溶壁酶的酶液中,以0.6mol/L蔗糖为渗稳剂,33℃酶解3 h,得到原生质体再生率达0.22%。[结论]为金耳的原生质体融合、紫外线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研究等提供了有益支持。  相似文献   

14.
草菇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解法对草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液体静置培养4 d的菌丝,以0.6 mol/L的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溶壁酶质量浓度15 mg/mL,34 ℃下酶解3 h,原生质体制备率最高;草菇原生质体预培养16 h后涂布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率最高.同时,采用PEG法将潮霉素抗性基因转入草菇的原生质体中,经过抗性筛选,得到了具有潮霉素抗性的草菇转化子.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虫生真菌蝉花不同菌株之间产絮凝剂的差异及絮凝物的絮凝特性,以高岭土法对36株蝉花菌株进行了高产絮凝物的筛选及高产菌株的生长特性和絮凝性质的研究。实验筛选出稳定、高产絮凝物的蝉花菌株GZUIFR-6722,絮凝物活性物质是其胞外聚合物。该菌株在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积累和产絮凝物能力呈正相关。当菌株6 722絮凝物投加量为1.2 mL每50 mL时,絮凝效果较好,絮凝率可达91.47%。1%的CaCl_2能显著促进絮凝效果,絮凝率可达94.89%。颠倒次数、静置时间、温度以及pH对絮凝效果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阿维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维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在35 mL含0.5%甘氨酸的YEME培养基中接种孢子悬液,28℃、200 r/min培养40 h;3 000 r/min收集菌丝体,用10.3%蔗糖溶液清洗2次;溶菌酶浓度为4mg/mL的P缓冲液悬浮菌丝体,30℃下处理50 min完成原生质体制备。以50%PEG1000为促融剂,原生质体融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以西伯利亚白刺幼苗子叶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比较酶组合、渗稳剂甘露醇浓度、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其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酶解条件为1%纤维素酶OnozukaR-10+0.2%果胶酶Y-23+0.8mol·L-1甘露醇,28℃下酶解3.5h。而且,经过预处理的子叶,其原生质体得率优于未处理的。在MS+2,4-D1mg·L-1+6-BA0.5mg·L-1+0.7mol·L-1甘露醇的固液双层培养基中,原生质体能形成细胞团。  相似文献   

18.
茶薪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卫根  孙丽萍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147-148,150
以茶薪菇为出发菌株,对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酶浓度、菌龄、渗透压稳定剂以及酶解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茶薪菇原生质体产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第5 d的菌丝体,以0.4 mol/L KC l作渗透压稳定剂,加入0.20%混合酶(纤维素酶与蜗牛酶按1∶1混合)在25℃下酶解3 h,制备原生质体效果最佳,原生质体产出量可达2.5×107个/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