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植物细菌性病原都是种传的。因为侵染较早发生,且病原菌在田间分布较广,所以当病害由种子传播的时候,这些病原菌可导致严重损失。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细菌能够很快地传播,故少量的种传病菌亦可导致严重的病害流行,移栽的作物尤其是这样。在苗床上单株感病植物(如白菜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有潜力为侵染大量植物提供足够的病原菌。如果在移栽苗运出之前,  相似文献   

2.
大麦条纹病的重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条纹病是一种主要由种子带菌传播的系统侵染性病害,该病一旦发生,病株及其分蘖全部发病,对大麦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近几年来,该病在东台市某些田块发生严重,发病田块病株率一般在 10%~ 20%,最高田块达 50%以上.  相似文献   

3.
对于作物病害 ,无论是系统侵染型还是局部侵染型的病害 ,在选择与使用杀菌剂时首先应注意 ,在病菌入侵前或进入植物体的初期做好重点防治 ,阻止其危害日益严重。第二 ,依据病菌侵染规律 ,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作物病原菌传播的途径 ,按其病原来源及传播载体的不同可分为 :空气传播、种子或秧苗带菌传播、土壤或土杂肥带菌传播、有害昆虫和螨类传播等几大类。如蚜虫、飞虱等传播病毒造成的病害 (主要是病毒病 ) ,则应在带毒害虫危害作物前治虫 ,若带毒昆虫已吸食寄主汁液 ,再治虫已不能防病。种子带菌传播的病害 ,如禾本科作物的黑穗病、蔬菜…  相似文献   

4.
松田叶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属半知菌类尾孢属侵染而引起的,是我国南方各地马尾松、黄山松等针叶树苗的严重病害之一。1 发病特点 松苗叶枯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春暖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传播侵染。一般从7  相似文献   

5.
番茄溃疡病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泮华  张乐 《植物检疫》1989,3(1):31-32
1985年7月在北京市发现番茄溃疡病,其病原细菌为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michiganense,这个病害在国内未曾正式报道。寄主植物除番茄外,尚可侵染其它茄属植物。该病害为害严重,随种子传播蔓延,我国已列为危险性检疫病害。从病株和病果实上分离到病原细菌,其培养和生化性状与标准菌株完全一致。蘸根法接种番茄幼苗,7天后出现典型萎蔫症状。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火龙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高密度的种植和不科学的栽培管理使得火龙果植株病害突显。广东省湛江市台风频繁,大面积的伤口和高温高湿的气候为病害侵染和传播提供了适宜条件,使得该地区火龙果病害日益严重。在湛江市发现一种危害火龙果植株茎和果实的新病害——火龙果锈斑病,严重时果园发病率可达50%。本研究拟采用  相似文献   

7.
 向日葵霜霉病Plasmopara halstedii(Farl.)Berl.& De Toni自60年代以来,是我国向日葵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此病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及病残传播,受害植株引起严重矮化、畸形、不结实或结实率很低,以及幼苗枯死,是一个系统侵染的具有毁灭性的病害。本试验对该菌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豆茎溃疡病的研究进展及其检疫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大豆茎溃疡病的发生与分布,危害,病原菌特征,侵染循环与传播途径等,重点介绍了该病的检测方法;初步分析了该病害传入我国及在我国定殖与传播的可能性,认为该病害对我国的大豆生产具有重要的检疫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的分布,寄主范围,危害症状,病原菌特征,侵染循环与传播途径等,重点介绍了该病的检测方法;初步分析了该病害传入我国及在我国定殖与传播的可能性,认为该病害对我国的大豆生产具有重要的检疫意义.  相似文献   

10.
植物的抗性是植物健康的基本特性,而营养保障与平衡是植物抗性维护最为重要的基础,矿质营养元素对植物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与病害发生关系十分密切.本文提出了营养病害的概念,包括营养失衡引起的植物生理性病害——"非侵染性营养病害",以及营养失衡引发病原物侵染而导致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双因子联动"侵染性营养病害"2个方面.重点描述了侵染性营养病害的特征,分析了侵染性营养病害形成的机理,并提出了侵染性营养病害控制的对策.系统形成植物营养病害的概念,明确侵染性营养病害形成的机理,对丰富植物医学理论,推进植物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Thecaphora frezii引起的花生黑粉病是一种严重威胁花生生产的真菌性种传病害,在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均有发生,导致阿根廷花生严重减产,而我国尚无报道。本文概述了病原的分类地位、病害的侵染循环和传播途径、病原的检测以及阿根廷推荐的对该病害的控制方法,介绍了目前其他花生进口国采取的检疫措施,并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玉米黑束病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黑束病是苗期根部侵染,系统性发生的病害。由土壤、病残体、种子带菌传播。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采取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以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溉,清除病株根、茎残体等保健栽培措施可取得持续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星裂壳孢梨果腐病和苹果果腐病分别由Phacidiopycnis(缩写:Ph.)pyri和Ph.washingtonensis侵染所致,这两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尚未有发生为害的报道,前者在欧洲和北美梨和苹果产区为害严重,而目前后者则仅在美国报道.本文介绍了以上两种病害的发生分布、寄主范围、病原菌及其形态特征、侵染特点及为害症状、病原菌培养性状、生物学特性、分离和鉴定方法、致病性测定及简要的防治方法;初步分析了病害的传播途径.自2008年4月起首次并连续3次从佛山澜石口岸截获的美国进境苹果中截获星裂壳孢苹果果腐病(Ph.washingtonensis),根据此疫情本文阐述了梨果腐病和苹果果腐病在我国口岸检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烟草病毒病害是烟草的主要病害.发病普遍严重,在我国部分烟区造成严重的损失,威胁着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烟叶优质、高效生产的限制因素.烟草病毒病的种类很多,已报道的有20多种,病原的个体很小,其基本形态为粒体,大部分植物病毒的粒体为球状、杆状和线状,少数为弹状、杆菌状和双联体状等.烟草植物病毒没有主动侵染寄主的能力,自然状态下主要靠介体和非介体传播.病毒的介体生物主要有蚜虫、叶蝉和飞虱,土壤中的线虫和真菌以及杂草等.病毒的非介体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机械、有性和无性繁殖材料、嫁接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李界秋 《植物医生》2001,14(5):28-29
由于种植甜瓜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各地兴起了一股甜瓜种植热潮。但是 ,由于甜瓜苗期病害的威胁 ,常常造成幼苗生长衰弱 ,严重时 ,幼苗会成片死亡 ,被迫进行毁种、改种 ,既影响甜瓜的上市 ,也影响到整个种植计划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防治甜瓜苗期病害 ,培育壮苗是甜瓜生产中的关键。1甜瓜苗期病害的种类根据甜瓜苗期病害的病原性质不同分成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1.1甜瓜苗期的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环境条件或栽培技术造成幼苗生长发育不正常 ,统称为“非侵染性病害”。甜瓜苗期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有 :冷害———由于土…  相似文献   

16.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侵染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可以借助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的病害,具有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危害严重等特点。该病害一直威胁着我国西北、华北、黄淮和西南等地冬春麦区小麦生产。由于该病菌毒性变异频繁,易产生新的毒性小种,常常引起小麦条锈病的周期性流行。因此,了解条锈菌群体结构组成及变异情况,对于制定有效的条锈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大豆茎褐腐病的危害、病原菌特征、侵染循环与传播途径等,重点介绍了该病的检测技术,初步分析了该病害出入我国及在我国定殖与传播的可能性,认为该病害对我国的大豆生产具有重要的检疫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稞条纹病在门源县发生普遍而严重,1982年全县(含浩门劳改农场)种植青稞面积25万多亩,共损失青稞500多万斤。 青稞条纹病是种子带菌传播的全株受害的一种病害。开花时花器被侵染,使种子带菌。翌年播种后,病菌随植株生长而侵入生长点,发病严重时孕穗期即可造成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19.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检疫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金燕  谢关林  李斌 《植物检疫》2003,17(4):243-245
本文介绍了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国内外分布,寄主范围,危害症状,病原菌特性以及侵染循环与传播途径;初步分析了该病害传入我国及在我国定殖与传播的可能性,认为该病害对我国农作物特别是水稻具有重要的检疫意义。  相似文献   

20.
烟草气候斑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气候斑病是烟草叶片的一个非侵染性病害。各地普遍发生,有的年份危害严重,损失很大。1987年广西本病大发生。1988年我们虽竭力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然因条件所限,仍末能予以展开和深入。1989~1992年根据中国烟草总公司部署,广西更急需开展广西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通过广西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使我们进一步察觉本病虽是烟草的一个非侵染性病害,其危害程度竟比发生于叶片的一些侵染性病害更重。在广西烟草公司和广西农科院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下,从1993年起我们便正式开展此项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明确引起病害发生的确切原因,找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