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近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内部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问题。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采用安徽省17个地级市2007年的数据,选取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等20个指标,对安徽省17个主要区域经济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显得日趋重要。根据河北省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状况,将其划分为4大经济区,利用变异系数法和基尼系数衡量了在新常态背景下人均GDP的发展状况,并结合Theil指数对河北省区域总体差异、区际差异及区内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比较三种方法衡量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定量分析结果均表明,区域差异呈现倒U型特征,区际差异是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依托京津及各经济区核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有利于缩小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龚君良  郑维列 《高原农业》2021,5(5):539-544
以林芝市作为研究区域,依据2014~2018年的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情况,选取相关指标,采用SPSS软件进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土地结构的变化对林芝市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GDP产值、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其中固定资产与交通运输用地呈正相关且显著.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居民点...  相似文献   

4.
一、河北省畜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1.农业产业结构层次明显且呈优化趋势.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产业结构构成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其中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是衡量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农业产值和农用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各指标灰色关联度的大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了反映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并分析了河南省各市农业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持续状况四个层面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了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994-1999年为波动阶段;2000-2003年为平稳阶段;2004-2008年为上升阶段;(2)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主要为人均耕地、劳力投入、复种指数、地均产量、劳均产值和非农指数。从长远来看,人均耕地和劳力投入的障碍度呈上升趋势,非农指数的障碍度呈下降趋势。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耕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谢华文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998-1002
文章从农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和住房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方面对广西6个农业经济区域和14个地市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广西农业经济区域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提出了鼓励各区域之间进行横向经济联合、以"龙头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统筹各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借鉴区内外或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成功经验等促进广西农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的区域差异,为认识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提供理论参考.基于1996~2008年的案板数据,从人均排放量、万元产值碳排放两个指标,对其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定量的分析,并建立各省区万元产值碳排放随着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依此计算出各省区万元产值碳排放的减排潜力.研究表明:碳排...  相似文献   

9.
陈雅芝 《农学学报》2013,3(12):60-63
为确定吉林省各市玉米机械化生产主导模式,提高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出玉米生产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农民购买能力、机械化水平及自然条件等5个因素是进行玉米机械化生产模式划分的主要因素,并选取玉米产量、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丘陵山区所占比重作为衡量指标。利用Q-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吉林省玉米机械化生产模式进行区域分类,将吉林省划分为3个区域。在分析各区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各区域玉米机械化生产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陈剑  胡静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2):45-47,5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县域经济又是县域经济的难点。依据增长极理论,通过1999~2008年间金寨县与安徽省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三次产业产值百分比和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百分比6个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出金寨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应以县域内资源为依托,在产业和地理空间两个层面上培育增长极,以此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力,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新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新农村经济发展指标进行降维提取,得到2个新农村经济发展主成分因子,同时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新农村经济发展综合指标及具体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1)农业科技投入与新农村经济的产出和投入水平,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呈显著正相关;(2)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人均农渔牧林产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99%的置信水平上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与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棉花产量在99%的置信水平上呈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也在0.85以上;与人均油菜籽产量、人均淡水产品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增加将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最后,从完善政策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和智力投入、引导投融资发展、鼓励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探析(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为3个不同的区域。筛选出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种植业产值比、林果业产值比、畜牧业产值比、渔业产值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油料播种面积比重和蔬菜播种面积比重等12项指标构成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整理得到3个区域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平均值,并结合各区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对3个区域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章志发  戴天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41-20243
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为3个不同的区域。筛选出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种植业产值比、林果业产值比、畜牧业产值比、渔业产值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油料播种面积比重和蔬菜播种面积比重等12项指标构成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整理得到3个区域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平均值,并结合各区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对3个区域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9个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比重、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和人均交通与通讯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厦门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最高,宁德地区最低;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体系;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大力提升区域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选取代表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将河北省11个市分成3个区域,然后选取2007—2013年市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3个区域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其作用大小在各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按作用大小排列依次为第1区、第2区、第3区;另外,人均资本、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人均化肥施用量、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也具有正向影响,而农业风险对农业生产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对河北省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通过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测算河北省2005—2017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数值2005—2017年每年都低于0.45,总体上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还处于较低状态;森林覆盖率、龙头企业(集团)数量、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社会总从业人员比重、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乡村从业人员比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对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影响较大。提出河北省从投资、生产经营及销售等环节上继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重视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提供技术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念  孙文生  王蔚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917-3921
河北省产业结构偏重,以工业为主,消费结构单一,过分依赖煤炭资源,导致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高碳经济”特征十分突出.在经历了过去若干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任务,惟有发展低碳经济,才是最有效的解决之道.从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划分的低碳区域、中碳区域、高碳区域中分别选取浙江(低碳区域)、山东(中碳区域)、河南(中碳区域)和山西(高碳区域)等4省,采用能耗效率、低碳效率、低碳环境和人民生活4方面的相关指标,评估比较了河北省和以上4个省份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揭示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不足,并对河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利用1996,2002,2009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统计和调查数据,综合运用Mapgis6.5,Arcview3.3空间分析工具,SPSS11.5中空间聚类(Hierarchical Spatial Cluster)等方法,分两个时段研究建设用地扩展分异特征及驱动力因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交通及特殊用地扩展速度加快,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扩展速度趋缓;而新增建设用地来源涉及所有其他地类,其中耕地贡献最高,达61.40%。1996—2009年建设用地扩展形成了潮白河沿岸及以西向中高水平扩展,而东部扩展缓慢,其鲜明对比格局形成3个建设用地高水平扩展空间连续的集聚中心,分别是以西南部天竺、后沙峪、南法信为主的空港经济圈;西北部高丽营、赵全营为主正在迅速崛起的重点镇区域;以及潮白河上游北小营、南彩为中心的奥运商圈。高水平扩展区域的首要驱动力依次为人均纯收入、村镇企业地均产值、城乡收入差异;中水平扩展区域驱动力依次为城乡收入差异、人口密度;而低水平扩展区域的驱动力集中于村镇企业地均产值。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西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对1985~2005年间有关工业和人口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在实证基础上定量化研究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并根据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理论,选取多个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因子,综合分析了西安市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化水平和非农产业就业、第三产业就业、第三产业产值、人均GDP、非农产业产值相关性较大。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安市的地域及社会经济特点提出四点对策,以期实现西安市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选取12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估了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把11个市分为3类,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为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