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 2 0 0 2年 ,我们在红富士苹果盛花后 2 0天先套上膜袋 ,6月再在膜袋外面套上纸袋 ,进行苹果双套袋试验 ,结果如下。(1)试验方法 该试验设双套袋、单套纸袋、单套膜袋、不套袋 (对照 ) 4个处理 ,每个处理套 30个苹果 ,重复 5次 ,随机排列。所用的纸袋为森全牌 ,膜袋为孟海牌。供试品种为红富士 ,5月 2 1日套膜袋 ,6月 11日套纸袋 ,10月 5日解纸袋 ,10月 2 1日带膜袋采收。(2 )试验结果 双套袋的红富士苹果为鲜红色 ,果面果粉厚 ,十分艳丽 ;单套纸袋苹果色泽没有双套袋苹果艳丽 ,果粉不明显 ;单套膜袋的苹果为暗红色 ,色泽不及单套纸…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苹果双套袋(先套膜袋,后套纸袋)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掌握和运用该项技术,解决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多方面开展了双套袋苹果效应的研究,对黄土高原区优质苹果生产有重要意义。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先膜再纸”双套袋技术,膜袋“温室效应”、“防护作用”和纸袋的“暗室效应”的优点完美结合,加上合理的配套栽培措施,可大大提高红富士苹果的品质,增加其收益;尤其对十年九旱的黄土高原生产精品苹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正>红富士是我县苹果主栽品种,1996年开始采取政府补贴方式引导果农套纸袋,但八月份遇持续降雨果面微裂,在干旱年份果实快成熟时在树上即发焉,商品率较低。后又试验套膜袋,较对比果个稍大,减少了烂果率,但果面没有套纸袋漂亮。近年来我县果农对红富士苹果在先套膜袋基础上,再套一个4-5分钱内黑双(单)层纸袋,这样生产的果实色泽艳丽,优果率达90%以上,2008年在膜袋果销路不佳情况下,双套袋苹果售价达到每公斤4元,且供不应求。现把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在苹果套袋之前 ,应先将整捆果袋放在较潮湿处 1~ 2天 ,使果袋返潮变得柔韧便于使用。树冠中果实的套袋顺序 ,应先上后下 ,先里后外 ,以减少碰落果实。果实套袋时 ,先撑开袋口 ,托起袋底 ,用口将袋体吹膨胀 ,使两底角的通气口张开。手执袋口下 2~ 3cm处套入果实 ,使果柄尽量深入袋口 ,然后从袋口的中央向两侧分别折叠紧 ,合拢袋口后撕开扎丝并反转 90°,将袋口上移接近果台 ,幼果悬在袋内中央 ,用扎丝旋转 1周扎紧袋口。注意 ,扎丝应尽量靠近果台扎紧 ,不要夹在果柄上 ,以防果柄受损引起落果 ;也不要将莲座叶套入袋中影响叶片光合作用 ;使… 相似文献
12.
13.
14.
16.
17.
水果套袋起源于日本,最初是防治食心虫,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生产技术,用于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和实现无公害生产。我国于8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这项技术,90年代渭北苹果基地广泛应用于生产。由于渭北旱原的大陆性干燥季风气候同日本的海洋性气候存在很大差异,苹果套袋在渭北各地表现问题突出,生产损失大。笔者于1995~1997年对苹果套袋工作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从理论上探索了渭北苹果套袋失败的原因,并提出苹果单层套袋新技术,1996、1997年进行苹果单层套袋获得成功,1998年小面积推广这一新技术,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19.
临沂地区位于山东最南部,全区苹果总产3亿kg,其中金冠1.2亿kg,占40%。近几年来,在我区中南部的沂南、首县、莒南、临沂、苍山等县市金冠果锈发生较为严重,一般年份锈果率80%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减少收入 5 000~6000万元。 B1990年开始对金冠进行了套袋防锈,1992年全区大规模地推广套袋果量达750万kg. 具体方法是:用报纸缝制成的32开或64开纸袋,在金冠谢花后(4月 30日)将幼果套入袋中,注意套袋时勿将叶片和副梢套入袋内,用细铁丝扎口,固定于结果枝上,5月中旬完成套袋工作。金冠采收时抽样调查,结果看出:套袋后无锈果除5月16日套袋效果较差外,… 相似文献
20.
果实套袋栽培20世纪初源于日本,起初在梨果上应用,以后陆续在苹果、桃、李、葡萄等树种上得到推广。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苹果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在富士苹果栽培中应用最普遍。我国苹果套袋栽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山东烟台首先引进日本套袋栽培技术,并很快得到推广。近几年国内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