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据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预测:2005年陕西果区苹果树腐烂病中等发生,老果园、管理粗放果园中等偏重发生;苹果早期落叶病、山楂叶螨中等偏重发生;轮纹病、炭疽病、桃小食心虫等中等偏轻发生;金纹细蛾一、二代中等偏轻发生,三、四代中等发生;苹果介壳虫在渭南及咸阳北部果区中等偏重发生,在其他果区中等偏轻发生;梨黑星病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2.
《果农之友》2009,(3):48-49
苹果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病害.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尤以我省渭北果区发生较重。不同苹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以感病品种如祝光、红玉、国光等为主的老果园,新梢发病率可高达30%-80%;而近20年来以新栽的元帅系、富土系、秦冠系列等较抗病品种为主的果园.该病的为害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3.
果树早衰果小、质差、产量低,直接影响果农的收入。苹果盛果期树管理好的丰产年限在30~40年。但目前我国很多果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甚至90年代栽植的苹果园,由于管理水平和自然环境所限,不少果园出现衰弱,甚至没有收入,严重的不得不刨除。如河南省豫西苹果产区的陕县张汴乡1985—1987年共栽植富士苹果18000余亩,由于早衰严重部分果园已经刨除,目前  相似文献   

4.
生产高档果品 再创苹果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初,由于市场的驱动,红富士苹果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因此苹果生产发展速度相当快。到1996年,我国的果园面积、产量都跃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果园面积也达到了0.25~O.3亩。由于许多果园栽前准备不充分,栽后服务不配套出现了苗木良莠不齐,管理水平差,产销脱节等现象。时隔五六年苹果生产出现了直线下滑的局面,小国光等老劣品种每公斤价格只在0.5~0.8元左右,普通红富士也不过每公斤0.7~2.0元左右。卖果难、存果烂的现象普遍发生,有些果农亏了  相似文献   

5.
李英娟  高华 《山西果树》2021,2(2):48-50
随着我国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苹果栽植面积增加,老果园更新换代,果实品质不断提升,对优质苗木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通过容器大苗培育来缩短建园缓苗期,使老果园在更新换代中实现快速建园、早果丰产.介绍了陕西省白水县容器大苗培育技术,为培育优质苗木以及农户快速建园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红富士苹果霉心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果区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变化,红富士苹果霉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调查,陕西洛川果区发病率为7.9%~14.2%,平均发病率12.39%。2013年4月23日苹果花期,洛川县发生降雨、冻害,个别果园霉心病果率达到15.3%。2014年4月21日,再次出现低温、降雨天气,霉心病果率为  相似文献   

7.
近2~3年来,陕西省各果区,特别是渭北高原地区,不论套袋还是套塑膜袋的苹果,均在萼洼部位发生黑点病,个别果园的苹果果面上也发生黑点病,苹果越大黑点越多、套袋红富士苹果尤为严重。有的失去商品价值,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8年苹果老果园改造,总结昭通苹果主产乡镇老果园改造经验和方法,制定了绿色食品——昭通苹果生产老果园改造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渭北旱塬老果区如今处于苹果产业转型期。为应对市场变化,由乔化稀植向矮化密植转变;由老品种向新品种转变;由追求产量向生产精品转变;由繁琐的管理向简单的管理转变等。旬邑县在果园管理的各个环节上都进行着探索性的试验。就施肥来说,要能减少化肥的投入,实现果园的最大效益。笔者通  相似文献   

10.
正苹果斑点落叶病也叫苹果轮斑病,在我国各个果区都有发生,尤其是环渤海湾和黄河故道果区发生比较严重。该病主要侵染叶片,尤其是幼嫩叶片受害较重,发病严重的果园病叶率可达90%。落叶率可达80%,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品质以及果树的树势与花芽分化。1危害症状苹果斑点落叶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早期落叶,也  相似文献   

11.
正辽阳市从1998年开始推广栽植‘寒富’苹果,目前全市‘寒富’苹果总面积达2100hm2,其中新建果园占50%,年产量2.5万t左右。近年来,一些老果园的‘寒富’苹果树相继出现树冠郁闭、通风透光差、优质果率下降及树势衰弱、腐烂病严重、结果期缩短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苹果老果园更新改造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作物(苹果)栽培的连作障碍问题,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叫法有所不同,如:日本称为"忌地",美洲称为"再植病",欧洲称为"病土",我国则称为"重茬病",山东省是我国苹果产业最发达省份之一,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据调查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时期建立的果园占苹果面积的30%左右,现在逐步进入淘汰更新阶段。老果园重茬障碍日趋严重,已影响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探讨老果园重茬问题以及改造老果园克服连作障碍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我国的苹果产业面临一场严峻的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革命"—老果园  相似文献   

13.
《西北园艺》2006,(2):5-5
据有关部门预测,2006年4~5月份,陕西全省气温正常,果区降水偏少,对苹果早期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锈病等病菌侵染不利;6~8月降水偏多,有利于桃小食心虫出土及苹果早期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等病菌的侵染、扩散和蔓延。根据气象预测情况,结合各地植保站的病虫害越冬基数普查结果,预计2006年陕西苹果主要病虫发生趋势是:苹果树腐烂病中等发生,渭北部分管理粗放的老果园、树势偏弱的果园中等偏重发生;苹果早期落叶病中等发生;苹果白粉病中等偏轻发生,在乔纳金、嘎拉等中早熟品种上中等偏重发生;桃小食心虫中等偏轻发生;山楂叶螨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苹果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老果园相继进入衰老期,部分果园已经开始逐步淘汰。老果园所生产的果品质量相对不高,产量逐年下降,病虫害普遍发生,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果农失去了务果信心,导致全国范围内挖树成风。面对这种挖树潮,笔者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果业技术干部,思绪万千、五味陈杂,经过思考、调查,针对这股挖树风作如下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引领果农合理淘汰,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富士苹果轮纹烂果病药效试验近年来,在河北省南部果区苹果轮纹病猖撅,尽管生产者连续大剂量地使用多种杀菌剂,但甚不理想。1993—1994年,一般果园富士品种采收期病果率为50%以上,重者有产无收。1995年,在沙河市赞善办事处下郑村进行了富士苹果轮纹烂...  相似文献   

16.
<正>苹果再植病又叫重茬病,是指前作是苹果的老果园再植苹果幼苗,导致新栽幼树生长受到抑制或病害发生严重,果品质量差、产量低、树势早衰、寿命短的现象。苹果再植病在全世界主要苹果产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苹果产区已逐步进入更新换代时期,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果园可能会重复利用,苹果再植病将成为苹果产区的主要问题。有效防治苹果再植病,对老果园重复利用、稳定苹果产业具有重要意义。1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7.
苹果轮纹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苹果轮纹病是苹果果实和枝条的重要病害,为害果实造成烂果,为害枝条严重削弱树势,严重时造成死枝死树。苹果轮纹病在高温多雨地区发病严重。2001年,烟台地区苹果轮纹病大发生,一般果园烂果率在30%~50%,部分果园甚至绝收。1999年陕西岐山县‘红富士’苹果轮纹病烂果率一般在20%~30%,管理粗放的果园达50%~60%。本文综述了有关轮纹病的研究结果.为轮纹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苹果作为陕西渭北旱塬的农业主导产业,起步早、发展快、面积大、效益高,曾一度对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这一老果区的土壤问题对苹果产业提质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各种调查资料看,渭北旱塬90%以上的果园普遍存在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低(75%以上的果园有机质含量在1.2%以下)、有益微生物数量少(特别是蚯蚓的数量急剧下降)等问题。土壤有机质含量直接决定果实品质。为提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苹果产业的大力发展和苹果树龄不断增大,苹果品种不断更新,老果园改造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近几年实际调查和走访果农群众,总结出了一种苹果老果园改造新技术——三供一中心干新技术法。1苹果老果园改造采用新技术的好处1.1缩短了重新建园的期限一般用苗木建园到挂果至少需要4~5年才能完成,而改造新技术一般果园3年就开始挂果,至少可节省1~2年。1.2解决了重茬地的问题老果园挖掉重新栽植建园一般需要5~6年,而改造新技术当年就可完成,至少节约4~5年。并且解决  相似文献   

20.
苹果裂纹病害的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果面裂纹现象是近年来我国苹果生产上普遍发生的生理病害 ,不少果区称其为苹果裂纹病。除元帅系苹果抗病性较强之外 ,其它苹果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现象 ,而以富士系品种发病为重。 1 995年以来 ,该病时有发生 ,有些年份的发病率高达 5 0 %以上 ,成为影响我国精品苹果生产的制约因子。我们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及近年来的调查结果 ,分析了裂纹病的成因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期对我国苹果生产有所借鉴。1 发病因子造成苹果裂纹病的因子是多方面的 ,既有外界环境的影响 ,又有土壤肥力的作用 ,同时又与果园栽培管理密切相关。1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