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贫血病毒fchicken anemia virus,C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鸡主要的免疫抑制病之一。其特征性病变为胸腺萎缩、骨髓黄化、造血机能障碍和免疫机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是鸡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之一[1]。CIA主要发生于2~3周龄的雏鸡,病鸡的造血器官和淋病组织受损,主要导致贫血、免疫抑制,甚至造成死亡。1979年Yuasa N等[2]首次在日本发现,此后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发生。我国于1992年由崔现兰等[3]报道发现,近几年来各地又陆续报道有本病毒的存在,证实了国内鸡群中CIAV…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AV)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雏鸡的贫血、生长发育不良、渗出性皮炎和死亡,特别是可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及继发感染和双重感染,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仅美国养鸡业每年因本病所造成的损失就高达5000万美元以上。我国曾多次分离到CAV,在许多地区鸡群CIA血清抗体的阴性检出率也高达70%~90%,这证明鸡传染性贫血在我国已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4.
程泽华 《畜禽业》2003,(10):46-46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的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经常合并和继发病毒性、细菌性疾病,危害甚大。CIA曾被称为蓝翅病、出血性综合征和贫血性皮炎综合征。Tuasa于1979年首次在日本发现本病,并分离到病毒,之后相继在许多国家均分离到CIAV,我国于1992年从东北某地分离到该病病毒。据国内外的病原分离和血清调查结果表明,CIA可能呈世界性分布。1流行病学鸡是CI…  相似文献   

5.
高峰  张军霞 《畜禽业》2012,(4):59-60
<正>鸡传染性贫血病又名出血性综合征或贫血性皮炎综合征,是由鸡贫血病毒引起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骨髓萎缩变色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疫病。1传播自然条件下只有鸡对本病易感,不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本病。随着年龄增加,本病对鸡的易感性明显降低。主要发生在2~3周龄内的雏鸡,1~7日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它主要致4周龄以下易感雏鸡的发病和一定比例的死亡,其特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尤其是胸腺的萎缩和骨髓髓质的脂肪变性。由于CAV感染的靶细胞是胸腺的前T细胞、脾脏的成熟T细胞和骨髓中的成血细胞,所以感染CAV的成鸡仍然会出现一过性的免疫抑制[1],从而容易并发或继发其它病原的感染,如MDV、IBDV、NDV等。感染鸡对正常的疫苗免疫的反应性下降,从而导致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免疫失败,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AV)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雏鸡的贫血、生长发育不良、渗出性皮炎和死亡,特别是可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及继发感染和双重感染,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仅美国养鸡业每年因本病所造成的损失就高达5000万美元以上。我国曾多次分离到CAV,在许多地区鸡群CIA血清抗体的阴性检出率也高达70%~90%,这证明鸡传染性贫血在我国已广泛存在。日龄健康鸡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后,一般5~10d即可产生毒血症,建立免疫应答。而据试验显示,受CAV感染的雏鸡出壳时用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后,要7周左右…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iral hemorrhagic septicemia,VHS)又名鳟鱼腹水病(abdominal dropsy of trout)、埃格特维德病(Egtved disease)、肝肾肠道综合征(entero-hepatic-renal syndrome)、流行性突眼病(epizootic exophthalmia)、出血性病毒败血症(hemorrhagic virus septicemia)、传染性贫血(infectious anemia)、传染性肾肿大和肝变性(infectious kidney swelling and liver degeneration)、传染性肾水肿和肝变性(infectious renal hypertrophy and liver degeneration)、新鳟鱼病(new disease of trout)、恶性贫血(pernicious anemia)等。  相似文献   

9.
家禽免疫抑制性病毒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振书 《畜禽业》2004,(6):26-27
很多病毒感染可使动物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导致疫苗免疫失败以及继发感染发病率增加。本文主要介绍了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ALV)等病毒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机理,对如何防止和控制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感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甄志刚 《畜禽业》2006,(9):34-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嵯,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贫血是养鸡临床的常见病,由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所引起;该病随着鸡日龄的增长症状表现减轻,对雏鸡的影响最大;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耐高温,对酚类、醛类和氯制剂类消毒剂敏感;病鸡主要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免疫力急剧下降;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该病,临床预防需要加强引种管理和健全卫生防疫制度,病鸡群可使用广谱抗生素来预防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3.
李倩 《畜禽业》2023,(9):12-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是一种致病性较强的病毒,不仅严重损害鸡的呼吸道,还会对其他器官造成影响,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该病出现大规模传播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防治该病,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特别是在血清和分子水平上。对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和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刘华忠  罗萍 《畜禽业》2000,(1):16-17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anaemia virus.CAV)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性免疫缺陷病.该病毒首先由日本学者Yuasa等于1979年发现,相继在一些国家也发现该病,中国于1992年分离到该病病毒.此病通过垂直与水平传播引起临床与亚临床感染,对MDV、网状内皮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病毒、IBDV、NDV等的易感性增强,甚至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从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然感染主要发生于2~15周龄鸡,3~6周龄最易感,发病率为3%~35%,有时高达80%,而且感染率可达100%,死亡率差异较大,有时仅为5%,有时可达70%。近年来,该病被认为是与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并列的三大传染病,一是鸡只死淘率增加。二是免疫抑制,使  相似文献   

16.
孙述兰  孙元丰 《畜禽业》2002,(7):X037-X038
1病原鸡贫血因子.鸡贫血因子是一种类似于细小病毒的一种病毒,因目前对它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在病毒分类上的位置未定,故暂称鸡贫血因子.2流行特点2.1易感染动物雏鸡.2.2传染源病鸡和带毒鸡.  相似文献   

17.
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病临床发病较多,常见种类有鸡马立克病、淋巴白血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以及传染性贫血等;该病发生后,常造成疫苗免疫失败几率升高,极易发生继发感染,且治疗成本高昂,通过临床表现可进行初步诊断,实验室常采用血清法和分子生物学法进行检查;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 ,除此之外还应加强鸡群的管理和及时淘汰病鸡。  相似文献   

18.
谢志刚  刘文忠  杨旋 《畜禽业》2009,(10):87-88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危害各种年龄的鸡,发病率较高,以1~40日龄的雏鸡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也高。该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尤其以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最为常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等。IBV可导致不同日龄的鸡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雏鸡感染后常由于呼吸道或肾脏病变而引起死亡;产蛋鸡感染后产蛋量和鸡蛋品质下降,甚至死亡;肉鸡生产能力下降。同时,使饲料报酬降低,死淘率增加,给世界范围内的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传染病是当前渔业生产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鱼类几种重要病毒的病原学、流行、传播以及防控等相关情况。这些病毒包括水生双RNA病毒、β-野田村病毒、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毒、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