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长岛县北隍乡,从日本引进的虾夷扇贝试养成功,投放的30万只扇贝苗长势良好。这种扇贝属冷水性贝类,摄食量大,生长发育快,个体可达500多克,且营养丰富,是扇贝科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北隍乡位于长岛县的最北端,在夏季属于冷水交汇处,环境良好,水质肥沃,最适合虾夷扇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荣城县水产养殖场在县水产研究所的帮助下,进行了栉孔扇贝的养殖试验,经过两年多的精心饲养管理,已取得初步成功。栉孔扇贝俗名干贝蛤,是我国目前加工干贝的唯一品种。自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烟台养马岛引进美国海湾扇贝,进行高产试验。结果亩载量达4821.86公斤,创全国最高纪录。养马岛身居黄海,水温适宜,海区浮游藻类丰富,适于海湾扇贝生长。1986年6月,从外地引进海湾扇贝苗种47万粒,分设在岛后三个不同的试验点,采取筏式网笼吊养的形式把菌种一次性投入大海,  相似文献   

4.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筏式养殖近年来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暴露出新问题,本文根据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苗种质量、养殖密度、竞争性生物等方面探讨影响筏养虾夷扇贝生长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扇贝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20世纪70年代扇贝半人工采苗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20世纪80年代扇贝养殖业开始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1]。  相似文献   

6.
杂交栉孔扇贝试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唐玉卿 《水产科学》2003,22(2):37-37
杂交栉孔扇贝(又称蓬莱红)是青岛海洋大学与山东省蓬莱市长飞海珍品育苗有限公司用国外栉孔扇贝与山东当地栉孔扇贝杂交培育的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快、耐高温、成活率高等特点。大连晟鑫海产有限公司2001年7月末引进壳高约0 6cm的杂交栉孔扇贝幼贝60万枚,通过采取暂养  相似文献   

7.
试养罗氏沼虾初见成效我所近几年来,先后开展了淡水白鲳、革胡子鲶、罗非鱼、大口鲶、甲鱼、牛蛙等特种水产养殖,形成一定规模,提高了经济效益,去年我们又小规模的进行罗氏沼虾的试养,结果在0.5亩的小塘中获罗氏沼虾45.5公斤,显示出良好的前景,这在我市来说...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青虾试养变主养我场第一分场1994年有137亩池塘,在养鱼效益低无人敢承包情况下,着手试养青虾,通过认真科学养殖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1995年又扩大青虾养殖面积165亩,共养殖302亩,占全场池塘面积70%以上,由原试养改为主养。1995年产青...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对虾养殖的迅猛进发展,虾池的配套工程,沉淀池、送水渠、排水渠等面积不断增加,为了对这些水面进行综合作用,1987年我们选用从美国引进的养殖新品种—海湾扇贝,在虾池的送水渠中进行试养研究。半亩水面收获扇贝1025斤,平均壳高4.3厘米,纯收益459,元获得初步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加我市沿海的贝类资源,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台山市渔委与该市下川王府洲养殖场合作,投资近万无,于去年10月份引进栉孔扇贝苗13万多粒。经半年多的试养。已获得成功。目前成贝的规格达6~8厘米,已陆续大批上市,预计产量可5吨。  相似文献   

11.
<正> 对虾养殖,即在蓄水池、池塘和水槽中饲养海虾,起源于东南亚。数百年来,那里的渔农在潮汐鱼塘中,附带喂养野生对虾。近代对虾养殖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日本科学家开始进行日本对虾的人工孵化。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早期,渔民和育苗人员开始将大量虾苗提供给虾农,养虾生产由此得到推广。对虾养殖分孵化、中间暂养和养成三个阶段,暂养期介于孵化期与养成期之间,它有助于提高养成期的成活率,但由于人工孵化虾苗及野生虾苗均可直接放入养成池饲养。中间暂养并非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2.
正又到了南美白对虾丰收的季节,2016年10月,在浙江省象山新桥镇大塘港养殖区,工作人员正在将打捞上来的一网网生态南美白对虾装箱,运往广州市场。与往年相比,这批南美白对虾不仅个头大,而且产量高。象山县兴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经理唐英其告诉记者:"这是宁波首例利用生态草包试养成功的南美白对虾。"唐英其介绍,从2016年7月起,合作社从广州引进了生态养殖技术,今年南美白对虾的丰产丰  相似文献   

13.
红螯螯虾试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螯螯虾自1990年开始引进我国以来,先后在广东、湖北,福建、海南、上海、江苏等地多点试养、繁殖,开展了不少科学试验与养殖探讨。但由于红螯螯虾具有一定区域适应性,仅靠其自然繁殖、种苗难以形成大批量,而且供苗季节性强。因此,目前苗少、价高,养殖成本大,难以形成商业性大规模养殖,仍处于探索养殖的阶段。 为了共同探讨红螯螯虾养殖实用技术及关键措施,现将我们三年试验试养实践体会,并参考国外有关资料小结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浙江乐清县在前年中国对虾人工越冬成功的基础上,去年又在水产科研单位的帮助下,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培苗,育出仔虾70多万尾,交县海水养殖实验场和南岙山、江边二个大队养殖场试养,而积约200亩。经五个月精心试养,于11月5~7日起捕,对虾总产量达三吨。除留少量软虾外,全部冷冻  相似文献   

15.
罗氏沼虾又叫马来西亚大虾、长臂虾,属长臂虾科沼虾属。原产于泰国、缅甸、印度、菲律宾等国的河口处。是淡水虾类中体型最长的一种,一般体长14—15厘米,重40—60克。最大体长40厘米、重600克。原中国农林科学院于1976年下达给广东、广西水产研究所进行试养。1978年春,我区水产研究所繁殖了12万多尾虾苗,至去年夏,共繁殖了三代,培育出虾苗70多万尾,除部分留在本区扩大试养外,还供给外省、市共13个单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长海县筏养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2015年4月—2015年9月,监测长海县大长山岛小泡子村前海养殖海区的水温、浮游植物,统计筏养虾夷扇贝的存活以及脓胞数量;2016年6—8月,设置14~17℃、18~20℃、22~24℃3个温度梯度和饥饿、107个/L、108个/L 3个饵料密度,研究虾夷扇贝在不同水温和不同饵料密度条件下的脓胞发生概率与扇贝死亡规律。海区调查结果表明,4月,浮游植物丰度最高,5—7月下降,9月最低;9月水温最高,月均22.85℃,6—7月,水温为16~20℃,1、2龄贝月均死亡率最高,出现脓胞的数量最多。室内试验结果表明,18~20℃试验组虾夷扇贝死亡率最高,出现脓胞的比例最高,且与另两组差异显著(P0.05),22~24℃试验组的虾夷扇贝死亡规律和另外两个试验组明显不同,病害和高温共同导致虾夷扇贝死亡;饥饿组在14~17℃和22~24℃2个温度条件下,死亡率及出现脓胞比例与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18~20℃,饥饿组死亡率及出现脓胞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病害是导致筏养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主要原因,水温和饥饿在不同时期加速扇贝死亡。  相似文献   

17.
<正> 塘沽区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从整体上说,是稳定、健康的,现已初具规模。首先,养虾业的迅速发展,对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副食品供应、安排劳动就业、以及出口换汇等都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从1987年开始,养虾生产受到外部经济条件变化、自然灾害和管理不善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高价格掩盖高成本的倾向,导致连续两年亏损(总额5331.56万元,其中直接亏损3201万元)。 1990年本区养虾工作出现了转机。这一年,坚持以适度投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目标,经过各级领导和广大虾民的艰苦努  相似文献   

18.
海湾扇贝具有生长快、周期短(6—7个月可养成商品贝)、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1982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美国引进试养,1984年福建省海洋研究所进行南移试养和育苗研究。我们于1990年11月19日,11月27日先后从罗源县育苗基地购引二批海湾扇贝苗,在沙埕小白露港养殖区进行试养。  相似文献   

19.
20.
<正>养虾看似普通,但要养好它也着实不容易。这些年,虽然从事养虾的人有很多,但真正能够靠养虾发财的却很少,往往好不容易取得一年成功,但第二年又不行了。说明我们还没有掌握规律,还有一些东西有待我们重新去认识和继续去摸索,包括一些传统的做法也要值得怀疑。下面就虾农朋友日常关心的一些问题,养虾多年的我,谈谈自己的经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