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长期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某些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免耕农作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态管理系统,长期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土壤性质的变化及作物产量可以反映这一系统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长期(1970年-1994年)免耕与犁耕相比土壤容重并未增加,而表层(0-5cm)土壤有机C和有机N显著增加,并有随N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土壤pH随NH4NO3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业降低,免耕表层土壤的交换性Ca,Mg,K和可提取P与犁耕比较明显的表聚现象,交换性Ca,M 相似文献
3.
4.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退耕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青海省大通县选取退耕年限分别为5 a以内、5~10 a、10~20 a、20 a以上的青海云杉群落及其对比的青海云杉天然次生林及耕地群落,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分层取土样,对各群落表层和中下层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团粒、大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天然林地>退耕地>耕地,且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土壤孔隙状况和结构性能越来越接近于天然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CEC均表现为天然林地>退耕地>农耕地,而且与农耕地相比,退耕地土壤碱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且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偏向于天然林地. 相似文献
5.
人工梭梭林对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土壤通报》2008,(6)
通过对民勤西沙窝不同林龄人工梭梭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分析了人工梭梭林对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营造人工梭梭林后,土壤容重比流动沙丘容重减少3.5%~14%。在0~120cm范围内,土壤含水率显著低于流动沙丘的含水率,且林分密度与土壤含水率成负相关。土壤养分均比流动沙丘土壤养分为高。各林龄的林地含盐量及pH值比流动沙丘有所增高,土壤全盐量营林后的林地最高达0.185%,但对梭梭及其他荒漠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不构成危害。这些结果说明,在流动沙地,营造人工梭梭林既可防止风沙危害,又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氟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氟对潮土、黄棕壤pH、容重、玉米干物重和吸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可以提高土壤pH,使土壤结块,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少,加入氟1000 mg/kg,黄棕壤和潮土pH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77和0.52,土壤容重分别增加了26.98%和27.72%。氟对潮土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影响,加入氟600 mg/kg,氟对黄棕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氟对黄棕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影响,氟400 mg/kg对潮土碱性磷酸酶活性产生明显抑制。加入氟600 mg/kg,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氟对黄棕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较潮土小。脲酶活性对氟最为敏感,在黄棕壤和潮土中,分别加入氟200 mg/kg和400 mg/kg,土壤脲酶活性明显降低。玉米苗期,氟浓度在400 mg/kg以上,才会对玉米苗期干物质积累产生影响,加入氟1000 mg/kg,黄棕壤和潮土玉米幼苗干物重比对照分别减少了20.1%和9.8%,氟对黄棕壤玉米苗期生长影响比潮土大;随着玉米生长,氟对玉米干物重产生明显影响的浓度越来越低,在玉米拔节期,氟浓度在200~400 mg/kg时,玉米地上和地下部干物重比对照明显减少,氟对玉米根的抑制作用超过玉米地上部。氟对玉米吸钾量影响很大,加入氟浓度高于400 mg/kg时,玉米吸钾量明显减少。加入氟1000 mg/kg,潮土玉米含钾量与对照相比减少了43.7%,黄棕壤玉米减少了41.9%。潮土玉米吸钾量与对照相比减少了59.7%,黄棕壤玉米吸钾量减少了50.9%。 相似文献
7.
冻融对河北省深州市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冻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以河北省深州市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土壤含水率、全持水量、容重、饱和导水率、电导率、pH和有机质的变化,探讨冻融对0—20cm深度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20cm土层深度,冻融增加土壤的含水率,而对全持水量的影响较小;0—10cm土层深度,冻融增加了土壤容重与pH,降低了土壤的电导率和渗透性,该层土壤水盐运移呈特殊规律,土壤含水率与电导率呈相反变化趋势;对于10—20cm土层深度,冻融增加了土壤的渗透性和有机质的含量。在相关性分析中,0—20cm土层深度土壤容重与全持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有机质含量和导水率与其他性质无显著相关;0—10cm土层深度土壤pH与容重和含水率呈极显著相关,与全持水量呈显著相关;10—20cm土层深度土壤电导率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全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冻融对盐碱土影响的研究及盐碱土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雾灵山低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雾灵山低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研究农田、果园、绿化林、果农间作和未利用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雾灵山地区的土地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绿化林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为最高,而含水量最低;果农间作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最低;未利用地的含水量和容重最高,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其他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减少量有明显差异.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相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为丰富,全氮和有机质含量较为缺乏,其中绿化林的各养分均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10.
稻草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5年10个稻作季对灰泥田等4种土种,设置4个稻草还田土壤定位监测的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情况下,化肥配加稻草的处理比配方施肥(纯化肥)的处理,有使土壤有机质、全N、速产养分,阳离子交换量等含量提高的趋势。而肥力趋低的土壤,含量提高越显著。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磁场对土壤理化和机械物理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土壤磁效应的研究表明,磁场可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机械物理性质变化,在适宜的外加磁场作用下,土壤电位,土壤比表面,土水势,膨胀量,剪切力下降;土壤胶体电荷密度升高,土壤微团聚化作用增强,土壤结构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13.
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粘土矿物组成及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粘土矿物中层状硅酸盐与氧化物共存及晶质和非品质共存。土壤中含钾的粘土矿物主要有水云母、蛭石和绿泥石等。这些粘土矿物影响土壤钾素的固定和释放,进而影响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演变的关系。例如在云母风化初期,通常会出现水化云母,在钾比较丰富的条件下,就会出现伊利石;水化云母进一步风化并释放出更多的钾以后,则形成蛭石和蒙脱石。相反,蛭石和蒙脱石在吸收了钾离子并脱水后,也可以向伊利石及云母类矿物转变。 相似文献
14.
灌溉水质对土壤水力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研究了灌溉水质对田间原状土壤非饱和导率水率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质对土壤导水率有显著影响,随灌溉水矿化度增加,土壤导水率变大,而灌溉水钠吸附比(SAR)则有相反的作用,SAR愈高,土壤导水率愈低,本文还研究了灌溉水非常低的矿化度对土壤导水率产生的不可逆效应以及表土和度土导水率的差异,同时还研究了灌溉水质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具有适应性强、主根明显、用途广、速生丰产等优点。然而营造的人工马尾松纯林,树种层次单一,结构简单,针叶化明显,弱点逐渐暴露出来,导致林地地力衰退、林分抗逆性差、火灾频率增加,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大力营造混交林,增加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多层性,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林分的生态环境,提高生产力。营造马尾松混交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营林技术措施,而且涉及到对树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尤其是种间关系的全面了解。良好的混交模式应该既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增加产量,又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马尾松属阳性树种,林冠稀疏,透光度大,深根发达。 相似文献
17.
18.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red soils, white rendzina, light chestnut, dark chestnut, grey, black, and recent alluvial soils as mapped by Geze (1956) were compared statistically.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surface soil (0–15 cm) and upper subsoil (15–30 cm) in any properties. Red soi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thers in total N, CEC, and CaCO3 content. Recent alluvial soils were high in montmorillonite probably derived from the white rendzinas. The rendzina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vailable P and CaCO3 than any other soil. Black and grey soils, previously classified as one category, should be separated as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most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9.
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耕作措施对0~20cm土壤容重影响较大,深层影响较小。稳定入渗率呈现出强烈的时间变异性,从整个生育期看,翻耕都表现出较高的稳定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差异减小;不同负压下,翻耕稳定入渗率最高,免耕次之,铁茬最低,不同时期变化趋势一致;翻耕大孔隙较其它两耕作措施多,翻耕后,土壤大孔隙增多,比免耕和铁茬处理高65%左右,达到5%水平差异显著,免耕与铁茬差异不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耕作措施大孔隙比例有所下降,中小孔隙比例增加,大孔隙数目翻耕仍最高,从显著性看,与免耕和铁茬在5%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