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植物的根、茎、叶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和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本研究以带有Epichloё内生真菌的布顿大麦(Hordeum bogdanii)(E+)和不带内生真菌的布顿大麦(E-)为试验材料,用50 mmol·L-1和100 mmol·L-1的混合碱(Na2CO3∶NaHCO3=1∶1)处理21 d后分别观察植物根、茎、叶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碱胁迫导致根的表皮出现皱缩和破裂,减小了根的维管束面积,增加了导管直径、表皮和内皮层厚度,并且E+的皱缩程度小于E-。碱处理使E+植株茎的气腔直径降低,表皮厚度升高。碱胁迫减小了叶的维管束面积和导管直径,增大了泡状细胞面积,且E+的维管束面积、导管直径和泡状细胞面积大于相同处理条件下的E-植株。内生真菌通过改变宿主植物根、茎和叶的显微结构,促进宿主植物在碱胁迫中加快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增加对细胞的保护和减少水分的散失以及提高植物的气体交换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盐浓度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光合色素和纤维素的影响,试验用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分蘖期带有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的布顿大麦4周后,测定各处理组(对照组、100 mmol/L组、200 mmol/L组、300 mmol/L组)布顿大麦的株高、分蘖数和光合色素、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结果表明:各组E+植株的分蘖数显著高于E-植株(P<0.05),对照组、100 mmol/L组、200 mmol/L组中E+植株的株高显著低于E-植株,300 mmol/L组E+植株与E-植株的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E+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高于E-植株,300 mmol/L组E+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高于E-植株(P<0.05)。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分蘖期布顿大麦纤维素含量逐渐下降,E+和E-植株的A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300 mmol/L组E+植株的NDF含量显著高于E-(P<0.05)。随着盐浓度升高,布顿大麦的分蘖数逐渐减少,株高和纤维素含量逐渐降低,光合色素含量呈现先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内生真菌侵染对结实期布顿大麦纤维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为布顿大麦的进一步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以结实期侵染Epichlo3属内生真菌(E+)的布顿大麦和未侵染(E-)的布顿大麦为研究对象,分别在50,100,150,200 mmol/L的混合碱中处理21 d,比较碱胁迫下E+、E-布顿大麦植株纤维和粗脂肪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碱浓度的升高,布顿大麦植株茎叶和根的粗纤维(CF)含量呈现增高趋势,除对照外E-布顿大麦植株茎叶和根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也呈现增高的趋势。碱胁迫下各处理E+植株茎叶和根的NDF、ADF、C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低于E-植株,两者茎叶和根的粗脂肪(E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内生真菌显著影响布顿大麦茎叶和根的NDF、ADF、ADL含量(P<0.05),碱处理显著影响布顿大麦茎叶和根的NDF、ADF、CF含量(P<0.05),碱处理和内生真菌互作显著影响布顿大麦茎叶NDF、ADF含量和根ADL含量(P<0.05)。说明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可以降低布顿大麦的纤维含量,有利于提高该草在食草家... 相似文献
4.
对来自新疆温宿县的布顿大麦采用PDA分离内生真菌,纯化后获得一株内生真菌菌株将其编号为WS1,对此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生物学和生理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布顿大麦内生真菌最适生长pH范围为7~9.菌株对9种碳源利用能力不同,菌株在淀粉、甘露醇、蔗糖、山梨醇、乳糖、麦芽糖、果糖碳源上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基本培养基,乳糖中孢子... 相似文献
7.
Epichloё属内生真菌与禾草建立互利共生关系,内生真菌能显著增强禾草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耐受能力,然而有关内生真菌对感染锈病禾草生长和生理特性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以带菌(E+)和不带菌(E-)布顿大麦为研究对象,比较锈病侵染条件下带菌和不带菌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差异。结果表明:E+布顿大麦分蘖数显著高于E-植株,而E+植株锈病感病率和相对含水量显著低于E-植株。同时,E+植株抗氧化酶活性(CAT、POD、SOD)、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E-植株,而E+植株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E-植株。另外,新疆温宿地区布顿大麦E-植株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E+植株,而甘肃临泽地区E+布顿大麦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却显著高于E-植株。由此可见,内生真菌能通过促进共生体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和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途径提高布顿大麦的耐锈病能力。 相似文献
8.
内生真菌对野大麦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外盆栽条件下,通过比较带内生真菌(E+)与不带内生真菌(E-)的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Trin.)Link)在不同NaCl浓度(0、100、200、300 mmolL-1)条件下的生长与生理指标变化,分析了内生真菌对宿主野大麦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盐浓度(300 mmol L-1)下内生真菌显著提高了宿主野大麦分蘖能力、生物量积累、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P<0.05),同时降低了丙二醛含量,说明内生真菌的侵入有利于提高宿主野大麦在室外盆栽条件下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9.
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是植物微生物和农业微生物研究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近30年的研究中,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内生真菌共生体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从野大麦内生真菌和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两个方面进行概述。1)野大麦内生真菌:包括内生真菌的分布、带菌率、检测及去除方法、生物生理学特性、形态及产碱多样性;2)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主要包括耐盐、耐旱、耐涝、耐寒、耐老化等非生物胁迫抗性和抗病、抗虫等生物胁迫抗性,以及外源物质对共生体的影响。本文展望了野大麦内生真菌资源的挖掘、提高共生体抗逆的机制(包括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以及利用内生真菌进行禾草与粮饲作物新品种选育;以发挥新共生体、新品种的多种抗逆性优势,以期为盐碱地改良、环境与生态修复等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环境胁迫对布顿大麦种子萌发及种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27
对布顿大麦种子在控制温度、水分 (PEG6 0 0 0 )和盐分 (Na Cl和 Na2 SO4 )等环境胁迫因子下萌发能力的研究表明 :布顿大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是 10℃ ,最高温度是 2 5℃ ,最适温度是 15℃恒温和 15 / 2 5℃、2 0 / 30℃变温。布顿大麦种子有一定的耐盐性 ,其耐盐性的高低顺序为 :Na Cl>Na2 SO4 ;种子萌发期耐盐临界阈值为 - 1.0 1MPa(Na Cl)和 - 0 .83MPa(Na2 SO4 ) ;高渗透势 Na Cl盐胁迫 (≥ - 0 .3MPa)下 ,胚芽和胚根长度均递增为正效应 ;高渗透势 Na2 SO4 盐胁迫 (≥ - 0 .3MPa)下 ,胚芽长度递增为正效应 ,Na2 SO4 盐胁迫对胚根的影响呈单一负效应。布顿大麦种子有较强的抗旱性 ,其萌发期抗旱临界阈值为 - 1.0 4 MPa;干旱对胚芽和胚根的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种子活力指标对盐和干旱胁迫的反应较发芽率敏感 相似文献
11.
Neotyphodium属禾草内生真菌和球囊霉属菌根真菌对野大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草内生真菌提高宿主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抗性的同时也促进植物生长, 丛枝菌根真菌促进植物根系对营养元素尤其是磷的吸收和贮存, 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中同时存在这两种共生体。本研究比较了温室条件下这两种共生体共存及单独存在时对野大麦生长的影响和其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内生真菌可抑制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内生真菌和菌根真菌均可显著增加野大麦地上生物量, 菌根真菌可显著增加其地下生物量。二者共存时野大麦的全N含量显著小于单个共生体的处理;仅带菌根的野大麦P含量显著大于二者共存时的处理, 内生真菌通过对菌根真菌的抑制降低了野大麦对P的吸收和积累。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内生真菌(Epichlobromicola)菌株WBE1的生物学与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真菌WBE1最适生长温度为22~25℃,4℃和35℃停止生长,最适生长pH为5.09~6.10的中性偏酸环境,对碳源的利用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麦芽糖D-山梨糖甘露醇蔗糖乳糖可溶性淀粉葡萄糖D-果糖,D-木糖抑制其生长;对可利用氮源的利用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胰蛋白胨牛肉膏蛋白胨酵母浸粉L-甲硫氨酸L-苯丙氨酸亮氨酸,不能利用硝酸钾、脯氨酸、草酸铵,钼酸铵抑制其生长,光照对菌丝生长无影响,CMA、OMA、PSA和PDA是菌丝生长较适宜的培养基,在WBA培养基上40d左右开始生长。菌株在PDA的前6周的生长速率呈增长趋势,第6周达最大值,第7周开始生长速率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3.
14.
为详细了解玻璃化冷冻对绵羊卵母细胞中母源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分别玻璃化冷冻GV期和IVM 期(18、24 h)绵羊卵母细胞,解冻后进行体外培养.GV期和IVM期卵母细胞经过冷冻-解冻后,卵裂率(10.37%、23.17%、33.07%)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82.96%,P<0.01),且冷冻-解冻后的GV期卵母细胞卵裂率极显著低于冷冻-解冻后的IVM期卵母细胞(P<0.01).本试验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4种母源基因:Gdf9(生长分化因子-9)、Zar1(合子阻泄因子)、Mater(胚胎必要的母体抗原)、Dnmt1(DNA甲基化转移酶1)在不同处理后的绵羊卵母细胞中的mRNA含量.结果表明,4个基因的mRNA在GV期的表达量均高于IVM期的卵母细胞(P<0.01);经玻璃化冷冻处理后,4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升高,其中GV期含量最高(P<0.01).结果提示,绵羊GV或IVM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导致母源基因mRNA表达量升高,可能会对胚胎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以Epichloё bromicola内生真菌侵染野大麦形成的带菌(E+)和不带菌(E-)植株为研究材料,将其种植在从甘肃玛曲、榆中和临泽采集的土壤中,温室培养8个月。分析在不同土壤中种植3、6和8个月后,E+和E-植物的地上干重;及植物建立后6和8个月的土壤碳、氮、磷、pH、细菌丰度、真菌丰度、土壤氮循环中涉及的关键细菌,旨在探究内生真菌侵染野大麦对宿主生境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内生真菌的存在显著提高了野大麦的干物质量;相同带菌情况下(E+或E-),临泽土壤中干物质量最高,玛曲土壤中干物质量最低;三种土壤中E+植物的干物质量两两间差异显著,而在榆中和玛曲土壤中E-植物的干物质量差异不显著。内生真菌侵染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和氨氧化细菌的丰度。内生真菌对土壤总碳、微生物生物量碳、pH、细菌、真菌、反硝化细菌和氧化亚氮还原菌丰度的影响因土壤类型和植物生长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内生真菌对土壤总磷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各土壤类型之间差异显著,且随植物生长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变化。证实,Epichloё bromicola内生真菌侵染对野大麦生境土壤化学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且随着宿主植物生长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建议内生真菌对土壤的影响需长期实地研究,这有助于深刻理解驱动土壤性质变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设计1对引物,建立RT—PCR方法对β1基因mRNA进行鉴定;以GAPDH基因为内参,建立检测鸡β1基因表达水平的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1~20日龄雏鸡不同肠段组织8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从鸡肠组织成功鉴定出β1基因mRNA;检测内参基因GAPDH和目的基因β1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效率一致(扩增曲线斜率差〈0.1),满足使用比较Ct值法对B1基因mRNA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的前提;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及凝胶电泳结果提示该方法特异性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十二指肠和盲肠、10日龄雏鸡空肠和直肠、5日龄雏鸡回肠组织中β1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鸡肠组织中存在β1基因表达,并在不同日龄不同肠段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设计1对引物,建立RT-PCR方法对β1基因mRNA进行鉴定;以GAPDH基因为内参,建立检测鸡β1基因表达水平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120日龄雏鸡不同肠段组织β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从鸡肠组织成功鉴定出β1基因mRNA;检测内参基因GAPDH和目的基因β1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效率一致(扩增曲线斜率差<0.1),满足使用比较Ct值法对β1基因mRNA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的前提;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及凝胶电泳结果提示该方法特异性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十二指肠和盲肠、10日龄雏鸡空肠和直肠、5日龄雏鸡回肠组织中β1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鸡肠组织中存在β1基因表达,并在不同日龄不同肠段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为研究对象,用种子萌发法和盆栽法测定了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内生真菌(Neotyphodium)对这3种草坪草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试验中,野大麦草粉对3种草坪草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内生真菌显著增强了野大麦草粉对多年生黑麦草苗长、须根数和对草地早熟禾苗长的抑制作用(P<0.05);显著降低了野大麦草粉对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的发芽率及高羊茅苗长的抑制作用(P<0.05)。在盆栽试验中,野大麦草粉对3种草坪草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内生真菌显著增强了野大麦草粉对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的苗长和发芽率的促进作用(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