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日本鳗鲡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 《饲料博览》1996,8(6):36-37
日本鳗鲡的营养研究进展吉林农业大学水产系(长春130118)赵文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素有“水中人参”之称。鳗鲡养殖自80年代中期在我国沿海省份大规模兴起,目前已基本形成一稳定产业。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鳗鲡以...  相似文献   

3.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中国和日本最广泛养殖的鱼类之一。其养殖基于对天然玻璃鳗的捕捞,从而导致天然玻璃鳗资源逐渐出现严重的匮乏。为解决此问题,众多研究者致力于玻璃鳗的人工繁殖。主要阐述了30年来日本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在亲鳗催熟前需进行强化培育,雌、雄鳗达到性成熟需要不同的催熟药物和催熟时间,17,20-β-二羟孕酮(DHP)的催产效果较好;温度、盐度、水体离子含量等环境因子对胚胎和仔鱼发育影响较大;自由氨基酸、卵黄脂蛋白和硝化甘油是受精卵及卵黄囊期仔鱼的主要能源物质,磷脂是辅助能源物质;用鲨鱼卵冷冻干燥粉末添加复合维生素、磷虾提取液等制成的浆状饵料是仔鱼较适宜的开口饵料;胚胎发育进程为初孵仔鱼体长3.5mm,仅分化出咽,从第7天开始,仔鱼具有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并出现大幅生长,到100d时,仔鱼已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4.
日本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中国和日本最广泛养殖的鱼类之一。其养殖基于对天然玻璃鳗的捕捞,从而导致天然玻璃鳗资源逐渐出现严重的匮乏。为解决此问题,众多研究者致力于玻璃鳗的人工繁殖。主要阐述了30年来日本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在亲鳗催熟前需进行强化培育,雌、雄鳗达到性成熟需要不同的催熟药物和催熟时间,17,20-β-二羟孕酮(DHP)的催产效果较好;温度、盐度、水体离子含量等环境因子对胚胎和仔鱼发育影响较大;自由氨基酸、卵黄脂蛋白和硝化甘油是受精卵及卵黄囊期仔鱼的主要能源物质,磷脂是辅助能源物质;用鲨鱼卵冷冻干燥粉末添加复合维生素、磷虾提取液等制成的浆状饵料是仔鱼较适宜的开口饵料;胚胎发育进程为初孵仔鱼体长3.5mm,仅分化出咽,从第7天开始,仔鱼具有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并出现大幅生长,到100d时,仔鱼已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5.
人工繁殖条件下日本鳗鲡鱼卵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初孵仔鳗的开口饵料一直是实现全人工繁殖的难点,鱼卵的营养成分分析能够为开口饵料的设计提供帮助,因此,本实验对人工繁殖条件下获得的日本鳗鲡鱼卵进行了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日本鳗鲡卵中水分含量为82. 28%、粗蛋白质含量为10. 54%、粗脂肪含量为7. 24%、粗灰分含量为0. 78%。此外,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EAA)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氨基酸(TAA)含量为8. 07%,EAA含量为3. 19%,NEAA含量为4. 88%;依据FAO/WHO建议的氨基酸评分模式,分别对氨基酸进行氨基酸评分(AAAS)和化学评分(CCS),其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EAAI)为7. 79%。在日本鳗鲡卵中检测出27种脂肪酸,包括9种饱和脂肪酸(SFA)、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10种多不饱和脂肪(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41. 14%、18. 19%、40. 69%,其中C20:5n-3(EPA)+C22:6n-3(DHA)占脂肪酸总量的30. 25%。日本鳗鲡鱼卵中钾、钙的含量丰富,分别为1 698. 676 mg/kg和121. 268 mg/kg。高含量的DHA符合海水鱼类鱼卵的特点,低含量的氨基酸可能是限制初孵仔鳗生存的原因。研究中所获得的各营养素需求量为初孵仔鳗的开口饵料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欧洲鳗鲡与日本鳗鲡的染色体组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HA体内注射法,以肾组织为材料,结合扫描电镜研究,对区洲鳗鲡、日本鳗鲡的染色体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是:欧洲鳗鲡2n=38,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6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3对,端部着丝点染以体为10对,染色体总臂数(NF)为56,t3染爸体上有随体。日本鳗鲡2n=38,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数为5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5对,端产着丝点染色体为9对,染色体总臂数(NF)为58。对欧洲鳗鲡、日本鳗鲡的染色  相似文献   

7.
林茂  纪荣兴  陈政强  范红照  谢吉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41-22343,22517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在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氟苯尼考以混饲口灌方式给药,剂量为30mg/kg,药时数据利用DAS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药动学的房室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分别为0.329和0.4491/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44.266和12.690h。非房室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57.099和285.945mg·h/L,平均滞留时间(MRT0-∞)为18.370和14.227h,半衰期(t1/2)为12.341和9.919h,达峰浓度(Cmax)为15.92和20.39μg/ml,达峰时间(Tmax)均为4h。[结论]建议在鳗鲡中使用氟苯尼考进行治疗时可采用30mg/kg体重的剂量,给药间隔为12h,即每天2次。  相似文献   

8.
研究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消化道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组织化学性质,观察肥大细胞胞浆颗粒的异质性。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O(AB/SO)、甲基绿-派洛宁(MG—P)、和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等4种组化染色法。用阿利新蓝-沙黄O染色法显示日本鳗鲡消化道的肥大细胞效果较好;甲基绿-派洛宁(MG—P)、和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染色效果一般,被染的肥大细胞数量很少;改良甲苯胺蓝甚至观察不到肥大细胞。日本鳗鲡肥大细胞数量不多,主要分布于食管、胃和肠道等部位黏膜层的黏膜上皮下方、固有层结缔组织,少量分布在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并且有沿血管周围分布的特点;肥大细胞体积小,且多呈圆形、椭圆形、梭形及不规则形。AB/SO染色法效果最好,适用于日本鳗鲡肥大细胞的鉴定;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不适合于日本鳗鲡肥大细胞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采集分析大洋山、小洋山地区2011年1-4月玻璃鳗样本共84尾,着重分析其耳石微结构特征,为还原长江口地区玻璃鳗的早期生活史过程提供依据.样本平均体重0.130g/尾,3、4月样本平均体长5.80 cm,3、4月样本体重明显比1、2 月高,体长、体重呈线性分布.玻璃鳗耳石长轴半径均值为153.01 μm,最大为174.92μm,最小为131.55μm,月际间无明显差异,耳石长轴半径与体长、体重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玻璃鳗耳石大小与其生物学特征无关.样本平均日龄145.33 d,最大183d,最小117d,月际间无明显差异.耳石生长轮平均宽度1.06μm,在20 ~30 d及90 ~120 d之间分别有2个宽度峰值,120 d之后的耳石生长轮趋于细密,是柳叶鳗变态为玻璃鳗的标志.玻璃鳗耳石生长轮宽度的变化是营养条件、环境变迁和自身生理变化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忠实地记录了其早期生活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埋植包膜型雄烯二酮硅橡胶药条诱导雌性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 ,埋植包膜型药条 3次 ( 4 0d/次 ) ,塘养雌性日本鳗鲡平均成熟系数 (GSI)达到 ( 4 0 5± 1 8 1 ) % ,部分鳗鲡的性腺已发育成熟。埋植药条后的第 1 5、 40、 45、 60、70、 80、 1 2 0d ,实验组雌鳗血清促性腺激素 (GtH)含量分别为 ( 1 2 5± 0 38)、 ( 1 0 2± 0 2 7)、 ( 1 2 8± 0 2 6)、 ( 1 5 8± 0 2 8)、 ( 2 43± 0 34)、 ( 8 2 2± 2 1 8)、 ( 9 72± 2 5 4 )ng/mL ;而对照组血清GtH含量分别为 ( 1 1 8± 0 36)、 ( 0 87± 0 2 4 )、 ( 0 92± 0 1 8)、( 0 89± 0 40 )、 ( 0 93± 0 2 5 )、 ( 4 71± 1 35 )、 ( 4 82± 1 67)ng/mL。从第 45d起到实验结束 ,实验组雌鳗血清GtH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埋植药条还能使实验组雌鳗脑垂体GtH含量 ( 4 764 4± 1 0 2 4 9)ng/mg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雌鳗脑垂体GtH含量 ( 5 1 7 5±2 34 2 )ng/mg。  相似文献   

11.
日本鳗鲡的生物学特征及人工养殖技术郑建平(广东省肇庆市粮食局科技发展中心美国青蛙养殖场256020)日本鳗蛹(Anguillajaponica)属脊索动物队脊椎动物亚门、鱼纲、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日本鳗鲡(以下简称鳗鲡)肉质细嫩鲜美,内含多种维生...  相似文献   

12.
日本鳗鲡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江苏海安和广东中山等地送检的患爱德华氏菌病的日本鳗鲡中分离到12个菌株,经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和生化特性测试,证明了其中10个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选用其中4个菌株进行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注射菌液后的日本鳗鲡能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并导致供试日本鳗鲡100%死亡。对分离菌株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对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和杆菌肽比较敏感,而对红霉素、青霉素  相似文献   

13.
鳗鲡胚胎和早期仔鱼的耗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鳗鲡人工繁殖的胚胎6个主要发育期的耗氧量。总的变化趋势是随着胚胎发育时间的延长,耗氧量也在逐渐增加,二者裼 相关符合指数函数Y=0.1242e^0.0392。其中原肠期和出膜期是对水中溶氧量特别敏感的时期。同时,测定了早期仔鳗(孵出后1~4d)生长耗氧量,并对胚胎及仔鳗的耗氧特点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澳洲鳗鲡(A.australis)、欧洲鳗鲡(A.anguilla)和美洲鳗鲡(A.rostrata)成体为试验材料,应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4种鳗鲡的眼球、肌肉、肝脏、心脏和。肾脏5种组织的8种同工酶(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葡萄糖脱氢酶GC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醇脱氢酶A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氨酸脱氢酶GDH)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GDH在5种组织中均没有表达,7种同工酶(EST、LDH、MDH、GCDH、G6PD、ADH、SOD)在4种鳗鲡均表现出很强的组织特异性。4种鳗鲡的同工酶谱表型非常相似,在同一组织中同工酶的存在位点、表达形态、活性等方面是类似的,但也表现出一定的种间差异性。应用酶谱差异指数D对4种鳗鲡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提示日本鳗鲡和澳洲鳗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与4种鳗鲡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日本鳗鲡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媛  陈真锋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804-3808
利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显微技术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的消化系统进行形态学及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日本鳗鲡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组成.口咽腔较大,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内含较多的杯状细胞.食道、胃及肠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食道短,黏膜上皮包括复层扁平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胃膨大,呈Y形,由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成,盲囊部发达.胃壁黏膜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腺位于胃体部.肠道短,包括小肠和直肠,由前向后杯状细胞和黏膜褶皱不断减少.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内脂肪滴明显.胰脏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由许多腺泡组成,胰岛散布在外分泌部内.  相似文献   

16.
用10%醋酸提取日本鳗鲡肝脏、鳃、脾脏、胆汁、肾脏和血清中的抗菌活性物质,检测其对养殖鳗鲡常见的4种致病菌,即肠杆菌Enterobacter sp.(B01)、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B09)、气单胞菌属Aeromona sp.(B18)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 hydrophila(B27)的抑杀作用.结果显示:1)肝脏、脾脏、胆汁和鳃的样品对4株试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肾脏对B18、B27和B01三株致病菌有抑菌作用,血清仅对B18有抑菌作用.2)不同样品对同一种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差异显著(P〈0.05),按平均抑菌圈半径计算,其抗菌活性大体呈现为:肝脏〉鳃〉脾脏〉胆汁〉肾脏〉血清;同一样品对不同细菌的抑杀作用差异显著(P〈0.05).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上述各组织/器官的醋酸提取物中的活性组分,结果显示:肝脏、脾脏、胆汁和鳃样品中的活性组分(以杀伤指数大于50%计)主要集中于乙腈洗脱质量分数为19.4%~35.4%时,肾脏和血清中没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杀伤指数小于50%).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加快培育日本锦鲤亲鱼。[方法]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日本锦鲤亲鱼池塘培育和人工繁育的技术方法。[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对日本锦鲤亲鱼进行大量培育和繁殖。[结论]该文为日本锦鲤亲鱼的培育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利用形态解剖和整体骨骼染色的方法,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成鱼肌间小骨的形态、分布,以及早期发育阶段肌间小骨的形态发生和骨化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玻璃鳗阶段,日本鳗鲡的主轴骨骼和附肢骨骼均已骨化完全,但肌间小骨并未出现。在鳗线阶段,体长5.2 cm以上的日本鳗鲡椎体小骨、髓弓小骨和脉弓小骨均已出现。其肌间小骨的骨化顺序不同于其他鲤科鱼类从尾部向前依次骨化,而是从头部向尾部依次骨化。这提示鱼类肌间小骨的骨化可能与其不同的游泳方式有关,为今后研究肌间小骨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外源激素及环境因子对日本鳗鲡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开展了不同外源激素、剂量、注射针距以及环境因子对鳗鲡卵巢发育的影响的研究,在所试验的外源激素中,HCG和PT对鳗鲡卵巢催熟效果较好,LHRH-A和TOP则无明显效果。外源激素注射剂量越高,卵巢发育所需时间越短,但注射剂量过低,催熟率则急剧下降,采用注射剂量为0.5mgPT+150IU HCG/500g。在外源激素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注射针距7-15d,除卵巢发育所需时间随针距而延长外,总催熟率不变。超过15d,则催熟率下降,研究认为,鳗鲡卵巢成熟所需外源激素最低总剂量为3.5-4.5mgTP 1050-1350TU HCG/500g。试验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盐度,钙镁比以及PH,除温度高于24℃对卵巢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外,其它因子在试验范围内对鳗鲡卵巢的发育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开展了不同外源激素、剂量、注射针距以及环境因子对鳗鲡卵巢发育的影响的研究,在所试验的外源激素中,HCG和PT对鳗鲡卵巢催熟效果较好,LHRH-A和TOP则无明显效果。外源激素注射剂量越高,卵巢发育所需时间越短,但注射剂量过低,催熟率则急剧下降,采用注射剂量为0.5mgPT+150IU HCG/500g。在外源激素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注射针距7-15d,除卵巢发育所需时间随针距而延长外,总催熟率不变。超过15d,则催熟率下降,研究认为,鳗鲡卵巢成熟所需外源激素最低总剂量为3.5-4.5mgTP 1050-1350TU HCG/500g。试验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盐度,钙镁比以及PH,除温度高于24℃对卵巢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外,其它因子在试验范围内对鳗鲡卵巢的发育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