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照和沙埋对沙生针茅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沙生针茅种子萌发特征和休眠机理的研究,采用种子萌发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划破种(果)皮及切除不同比例胚乳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和模拟野外条件对不同沙埋深度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光条件下;移走胚乳75%时,种子萌发最快;不同沙埋深度以0.5 cm的浅层沙埋时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而休眠率最低;沙埋超过2 cm后,种子萌发率、幼苗出土率与沙埋深度呈负相关,休眠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沙生针茅种子为休眠型暗条件萌发类型。人工播种应以0.5~2 cm深度为宜。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0,(6)
对室内干藏、不同浓度赤霉素及野外埋藏处理的紫苞鸢尾(Iris ruthenica)种子进行了不同光照及温变条件下的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紫苞鸢尾种子存在非深度生理休眠;随室内干藏及野外埋藏时间延长,各种条件下其种子萌发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种子可能存在后熟作用;1 mmol·L~(-1)浓度GA_3处理对打破其种子休眠有一定的作用,作用大小随着种子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以上休眠特性可能是该物种种子适应山区环境,在新疆退化山地草原上实现种群扩张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田娇娇  刘彤  王瑞丽  刘延  魏玉蓉 《种子》2019,(8):21-26,30
以准噶尔荒漠3种十字花科秋萌植物(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条叶庭荠Alyssum linifolium、弯角四齿芥Tetracme recurvata)和2种春萌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棱果芥Syrenia siliculosa)种子为材料,研究在不同储藏时间和温度处理下,十字花科植物种子的秋萌特性,春萌的进化潜力和秋萌的原因。结果表明:1)温度显著影响5种十字花科植物种子的萌发,3个萌发温度梯度中,10℃/15℃、15℃/25℃萌发率相对较高,表明种子普遍喜高温环境下萌发。2)种子萌发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出现先增高后降低,储藏6个月时5个物种的萌发率最高,随着储藏时间的继续延长萌发率逐渐下降,表明大部分十字花科植物种子存在一定的生理休眠现象。3)2个春萌物种播娘蒿与棱果芥在3个温度梯度下种子均有萌发,表明能够春萌的物种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都具有秋萌的潜力,但此类物种抗寒能力弱,冬季低温会导致幼苗死亡,因此不选择秋萌。  相似文献   

4.
不同沙藏处理对水芹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叶安华  龙启炎  周国林  徐翠荣 《种子》2005,24(11):67-68
以日本水芹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沙藏时间、不同沙藏温度、不同种子与沙比例对水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沙藏时间、沙藏温度对种子萌发影响很大,而不同种子与沙比例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水芹种子存在休眠.为打破休眠,水芹种子沙藏层积最适温度为20~30℃,沙藏时间30 d.  相似文献   

5.
木兰科植物种子繁殖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木兰科植物种子繁殖中几个关键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内容主要涉及种子的采收与处理,种子习性研究,种子贮藏与播种等几个方面.研究概况表明:种子过早或过晚采收都影响种子的萌发率,种子萌发的早晚和萌发率的高低与不同的属有关;除极少数种外绝大多数种类的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其中种子各部位普遍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其休眠的重要原因,层积处理和激素应用对打破休眠、促进萌发有积极作用;播种通常采取随采随播的方式,种子贮藏常采用湿砂层积贮藏的方式,其贮藏效果比低温冷藏和干藏好,贮藏过程水分的适当供给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6.
聂小霞  康晓珊  陆婷  李伟  李峰  熊琦 《种子》2016,(12):70-73
为研究伊犁郁金香(Tulipa iliensis)种子的萌发特性,根据伊犁郁金香在自然环境中先经历夏季高温,再渡过严寒的冬季之后再萌发的特点,探讨夏季室温储藏、冬季低温贮藏的时间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及赤霉素(GA3)对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15/2℃是伊犁郁金香种子较为理想的萌发条件;新鲜伊犁郁金香种子在5℃条件下贮藏15d或在室温下储藏30d有助于打破种子休眠;800 mg/L的GA3对新鲜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较大.由此可见,低温是伊犁郁金香种子萌发的首要条件,种子的休眠类型为胚后熟引起的休眠,而种皮的机械阻碍作用也是引起其休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黑种草种子的吸水特性以及温度、光照和GA3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采收的黑种草种子吸水迅速,具有明显的迅速吸水期和吸水平台期,不存在吸水障碍;具有一定程度的浅生理休眠和热抑制现象,且为需光种子,在恒温条件下仅在10,15℃有少量萌发,其中交替光照下的萌发率显著高于黑暗处理;在15℃/25℃变温和交替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较高,但也仅有(61.5士7.6)%;0.1 mmol/L的GA3溶液可有效解除其休眠,使黑种草种子在15℃交替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从(33.5±2.2)%升高至(76.7±7.0)%.  相似文献   

8.
石灰花楸种子休眠机理及解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石灰花楸种子休眠解剖结构基础、休眠影响因素和解除方法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花楸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形态发育完全,种皮木质化程度较高、透气性障碍显著,在种皮和胚中均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休眠类型为综合性休眠(PY+PD).低温层积40~45 d,石灰花楸种子萌发率可达85%以上,是解除休眠的有效途径.种子去除不同部位种皮、种胚、种胚去除不同量子叶处理,萌发率为18.33%~51.67%,种子萌发后幼苗多不能正常生长;种子经各种浓度和时间梯度的NaOH、H2SO<,4>和GA<,3>处理,仅75%H2 SO<,4>处理5 min可以打破休眠,种子萌发率为25.67%.  相似文献   

9.
李玉环 《种子》2017,(5):101-104
以破除休眠的狗尾草种子为材料,研究7个老化时间、相对湿度(20%、30%、50%、60%、80%)人工胁迫处理对种子萌发及幼苗胚芽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湿度条件,胁迫7、9、11、13d的种子萌发率逐渐降至0,表明增加胁迫时间抑制种子萌发.在80%湿度下胁迫4种时间的狗尾草种子萌发率变异系数、死亡率和休眠逐渐增高,胚根和胚芽鞘的长度均低于对照,表明种子出苗整齐程度和诱导进入次生休眠受高湿条件的影响,80%湿度为种子萌发力衰退的临界湿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紫椴种子萌发及萌发过程中物质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经层积处理解除休眠的紫椴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条件,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物质的动态变化,开展了紫椴在5种恒温和4种变温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研究,并选择萌发最适与最差温度重新进行发芽试验,探讨2种温度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物质的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椴种子适宜萌发的恒温条件为10℃和变温条件为15℃/10℃,温度高于20℃时,温度越高,萌发率越低。不同温度下储藏物质转化研究表明,高温下,淀粉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导致种子中的淀粉分解缓慢,可溶性糖和蛋白代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从而导致种子不能正常萌发。  相似文献   

11.
以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为材料,从种子的吸水性、浸提液活性的生物测定和GA3、ETH、IAA等外源激素浸泡处理等角度,研究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生活力均达到92.2%以上,但发芽率较低.宽叶雀稗和巴哈雀稗的发芽率分别仅为59.3%和10.0%,都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2)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的种皮均不限制种子吸水,但巴哈雀稗种子种皮对种子萌发有机械障碍.3)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及自身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内源抑制物含量较高.可知,宽叶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生理休眠,巴哈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综合休眠.4)GA3、IAA、ETH、H2SO4及复合处理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GA3、H2SO4及复合处理对巴哈雀稗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H2SO4处理5 min巴哈雀稗种子效果最佳,可提高发芽率35.3%.  相似文献   

12.
滇真冈种子萌发的生态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苏文华  张光飞  张诚 《种子》2001,46(5):29-31
由于种皮的抑制作用,滇青冈种子有休眠现象,新鲜种子萌发率极低,变温有利于克服种皮障碍,提高萌发率。砂藏可解除休眠,不同种子解除休眠的时间长短不一,种子种群有较宽广的可萌发时限。滇青冈林地上种子在落到地面后的9个月内,由于虫害和鼠害全部损失萌发能力,没有种子萌发转化成幼苗。滇青冈种子直播造林,应在10月采种,杀虫处理砂藏至次年雨季前播种。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策略,设计储藏方式和温度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3种十字花科植物菥蓂、庭荠和条叶庭荠种子萌发影响.2个萌发温度(5℃/15℃、15℃/25℃)下,以室温干藏种子为对照,设置5种储藏处理(干种子:冬季室外干藏、冬季室外沙埋;吸胀种子:4℃、-10℃、冬季室外沙埋)及添加外源GA3的萌发实验.结果表明,1)5℃/15℃萌发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各储藏处理都显著延长了菥蓂和庭荠初始萌发时间,冬季室外沙埋干藏处理显著降低了庭荠种子萌发率.15℃/25℃萌发条件下,4℃、湿藏处理显著延长了3种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同时显著抑制条叶庭荠种子萌发;各储藏处理下菥蓂种子初始萌发时间显著缩短,对萌发率无影响.2)添加GA3可使各储藏处理下种子萌发进程由停滞状态转变为持续萌发.3)各储藏处理和对照中菥蓂和庭荠种子的潜在萌发率均超过50%,5℃/15℃温度下大量条叶庭荠种子腐烂或失去活力导致潜在萌发率低于20%;添加GA3对3种种子潜在萌发率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14.
PEG胁迫下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5种牧草饲料作物(草木樨、紫花苜蓿、鲁梅克斯、菊苣、高丹草)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0、5%、10%、15%、20%、25%、3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和抗旱指数4项指标。结果表明:PEG浓度对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有极显著影响(p<0.01),牧草种类间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低浓度PEG(5%~15%)对鲁梅克斯、高丹草种子的萌发和高丹草抗旱指数有一定促进作用,随PEG-6000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受抑制程度逐渐加剧,4项指标基本呈下降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干旱胁迫下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种牧草饲料作物在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强弱为:高丹草>鲁梅克斯>紫花苜蓿>草木樨>菊苣。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对萱草杂交种子萌发规律观察的基础上,以2种萱草杂交种子为材料,进行了4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实验,以期获得关于萱草萌发和休眠的内在科学价值,并能在萱草育种繁殖中实际应用.研究发现,5℃低温湿藏2个月后播种的处理萌发率最高,达到96%以上,且萌发速度最快,发芽最整齐;即采即播的种子萌发率也能达到80%以上,但萌发速度慢发芽不整齐;干燥低温和干燥常温2个月后播种的萌发率均低于20%.萱草种子的休眠可能与种皮障碍有关,保持种子湿润是影响萌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毛果胡卢巴、劲直黄芪、天蓝苜蓿、镰荚棘豆和窄叶野豌豆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以提高其萌发率,研究了0/10℃ 、5/15℃ 、10/20℃ 、15/25℃ 、20/30℃ 、25/35℃ 、30/40℃等7种发芽温度对西藏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在0/10℃条件下均无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随昼夜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毛果胡卢巴、劲直黄芪、天蓝苜蓿、镰荚棘豆和窄叶野豌豆牧草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种子萌发时滞最短,依次为2,2,2,3,4d;毛果胡卢巴和镰荚棘豆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5℃,发芽率分别高达95%和812.5%;劲直黄芪、天蓝苜蓿、窄叶野豌豆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发芽率依次为85%、912.5%和65%.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养殖产业是新疆的优势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在长时间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坚持放牧养殖方式,该种模式之下虽然能够节约养殖成本,但由于牧草生长存在很大的季节性,经常会陷入到夏秋季节牲畜健壮,冬春季节牲畜受弱,死亡率升高的局面,并且由于超载放牧,过量放牧使得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草场破坏比较严重,草场的生产能力严重变差,优质牧草的数量逐渐降低,对现代畜牧养殖产业和草食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一定威胁,严重制约了自治区现代畜牧养殖经济的健康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引导养殖户发展舍饲养殖模式,并加大人工种草范围。通过开展人工种草,生产优质牧草,满足牲畜动物的需求,减轻牲畜动物在操场当中的活动频率,给予天然草场休养生息的时间。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就新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然后论述了优质牧草种植的现实意义和牧草的施肥技术,希望对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扁蓿豆是青藏高原草甸化草原和草原化草甸草场上唯一的优良豆科野生种,通过对野生青藏扁蓿豆种子进行引种驯化研究发现,青藏扁蓿豆具有良好的生产能力,驯化3年后其干草产量达到7 716 kg/hm2,种子产量达到225.0 kg/hm2,自然越冬率迭96.3%,粗蛋白质含量达19.3%,粗脂肪含量迭5.1%,种植青藏扁蓿豆的地块,土壤全N、全P等成分有明显提高.在高寒地区建立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场改良时,选取青藏扁蓿豆作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草种,不仅能提高高寒草地牧草的蛋白质含量,改善牧草适口性,而且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罗布麻种子对NaCl溶液胁迫下的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沈潮  邓杰  田浩 《种子世界》2017,(3):22-25
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胁迫下,研究罗布麻种子萌发及复水试验后萌发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溶液浓度在150mmol/L以下对罗布麻种子萌发无影响。在150~450mmol/L浓度内,种子萌发显著下降;当浓度超过450 mmol/L时,种子几乎停止萌发,不同浓度Na Cl溶液与萌发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当解除高浓度Na Cl溶液对种子的胁迫作用之后,萌发率可达到50%以上,而且复水之后种子的萌发率加上高浓度胁迫下的萌发率可以近似达到在低浓度Na Cl胁迫下的萌发率,可得出高浓度Na Cl溶液可使罗布麻种子暂时性的休眠。  相似文献   

20.
不同钠盐胁迫对银沙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银沙槐(Ammodendron bifolium(Pall.)Jakovl.)种子在不同钠盐(NaCl、NaHCO3、Na2CO3)溶液中萌发情况的研究,旨在探索银沙槐种子在不同盐胁迫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种子的萌发率与3种钠盐溶液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3种钠盐均对种子的根长影响较苗高大;随着盐溶液胁迫时间的推移,种子的相对萌发势和萌发势不断上升;随着不同钠盐浓度的升高,种子相对萌发势、简化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都显著下降(p0.05)。综合以上各种萌发特征结果得出:银沙槐种子对3种钠盐耐受性为NaHCO3NaClNa2CO3;弱碱性盐可以促进银沙槐种子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