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饶昕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1,44(4):45-47
姚安县位于滇中半干旱区,在滇中地区具有代表性。文章在分析姚安县自然保护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姚安县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思路和方法,对整合优化结果进行了阐述,对周边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关系着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与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系统分析和平县生态现状、生态保护空间状况、整合优化前自然保护地体系情况,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问题处理及应保尽保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2022年,在对辽宁省营口市7处自然保护地类型、数量、规模、分布、管理现状等情况分析评价基础上,结合保护地内存在的空间交叉重叠、历史遗留、现实矛盾冲突等问题,根据营口市生态空间的分布特点和生态保护实际需求,提出了营口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研究结果可为推进营口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斌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1,44(1):53-55
文章以克什克腾旗为例,针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其他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的推进有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东明县境内保护地类型丰富多样,但境内的自然保护地既有交叉重叠,又有保护地规划范围不合理等现象,通过研究分析东明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提出了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思路,对东明县今后新建自然保护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七台河地区自然保护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该地区自然保护地重叠及矛盾冲突比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规则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为贯彻《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目的、对象、任务、原则等总体要求,提出了体系转换、整合归并、范围调整和区划优化规则,以及预案、确认和实施三步走的实现路径,探讨了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的分类分级分区管理以及治理支撑体系,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总体规划等基础工作,构建统一规范、管理高效、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借助MSPA方法和CEM,利用LCI从生态景观连通性角度评价浏阳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初步成果。研究结果显示:浏阳市自然保护地识别出30个重要生态源地斑块,占浏阳市土地总面积的43.27%,面积整体变化趋势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其中9号重要生态源地斑块面积最大,占核心斑块总面积的63.80%。结果表明,整合优化后浏阳市自然保护地生态景观连通性增强,基于生态景观连通性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初步成果合理。 相似文献
14.
唐扬龙周原驰岑伯军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23,(1):51-55
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以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5个自然保护地为例,通过调查评估、空缺分析和边界优化等方法,对该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地进行了整合优化预案分析,同时明确了明溪县各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优化了各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可有效缓解现有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历史遗留和现实矛盾冲突等问题,为推动明溪县自然保护地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从整合优化对象、目标任务等方面,系统梳理现有自然保护地以及现有自然保护地以外的保护空缺区,按照全覆盖要务,全部纳入整合范畴,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能够提升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水平。在对百色市永久基本农田和集体人工商品林分布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自然保护地调出矛盾斑块的面积尺度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百色市在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的集体人工商品林和永久基本农田小面积斑块数量多,面积<1 hm2的集体人工商品林和永久基本农田的斑块数占31.2%和24.4%;在[3,4)hm2尺度上,可以调出总斑块数量的70%~80%,占到总面积的70%以上的集体人工商品林;在[5,6) hm2尺度上,可以调出总斑块数量的70%以上,占到总面积的70%以上的永久基本农田;百色市最宜集体人工商品林和永久基本农田的调出矛盾斑块面积尺度分别为[3,4)hm2和[5,6)hm2。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围绕“四山八水”生态格局正在努力构建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具有喀斯特山地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省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地共314个,总面积456.88 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2.97%。分析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存在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面积占比相对偏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整合优化未达预期,综合利用研究匮乏等问题。藉此,提出逐步理顺体制机制,积极创建国家公园,稳步推进整合优化,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积极探索价值研究等自然保护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