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华南、西南、江南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齐穗至灌浆乳熟期,华南、江南、长江中游晚稻处于分蘖期,长江下游和江淮单季晚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田间病虫发生发展速度快。其中稻飞虱短翅型成虫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晚稻区增长速度快,局部虫量高,重发威胁大;稻纵卷叶螟在长江中下游晚稻区虫卵量较高,呈加重发生态势;稻瘟病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区扩展速度快,江苏局部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华南、西南、江南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齐穗至灌浆乳熟期,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处分蘖至拔节期,江淮单季晚稻处拔节至孕穗期。稻飞虱短翅型成虫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区田间虫量增长较快,重发威胁大;稻纵卷叶螟在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区世代重叠严重,呈加重发生态势;稻瘟病在西南局部,华南、江南晚稻区  相似文献   

3.
汪洋 《中国农资》2014,(34):24-24
<正>当前,华南、江南晚稻正处于分蘖期,江南一季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灌浆乳熟期,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田间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发生程度重于上年,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发生程度轻于上年。预计下阶段"两迁"害虫、稻瘟病、稻纹枯病等病虫害重发风险仍然较大。各地需高度重视,加强监测预警,实施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虫危害。以下为当前水稻病虫发生动态。1."两迁"害虫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稻飞虱在华南、西南、江南中稻区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受近期降雨偏多影响,江南稻区监测到较大诱虫峰,福建中  相似文献   

4.
<正>在今年8月19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中晚稻病虫害防治现场会,会议明确防控重点:长江中下游、江南、江淮单季稻和单双季混栽区重点做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的防治;西南单季稻区重点做好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枝梗瘟、谷粒瘟)的防治;华南晚稻区重点做好回迁稻飞虱和稻纵卷叶  相似文献   

5.
8月中下旬以来,受气温偏高、降雨频繁影响,南方中晚稻区“两迁”害虫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总体重于去年同期。截至9月2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分别发生2.73亿和2.26亿亩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3.8%和1.5%。综合分析田间虫源基数、水稻生长情况和气象条件等因素,预计下阶段“两迁”害虫在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单季晚稻区、西南东部迟熟中稻区重发态势明显.华南和江南双季晚稻区田间虫量将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南方稻区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水稻"两迁"害虫持续大量迁入,迁入虫量明显高于近年同期;加之今年水稻"两迁"害虫迁入期较上年早10-30天,发生世代相应增加,田间虫量明显偏高,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同期。据统计,截至5月28日,水稻"两迁"害虫累计发生面积3693万亩次,同比增加近35%。结合当前水稻生育期及下阶段天气情况综合预判,"两迁"害虫在南方稻区重发态势明显,各地需密切关注田间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适期指导农民开展防治。迁入虫量大5月份以来,受南方稻区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华南、西南和江南南部稻区监测到稻飞  相似文献   

7.
10.6亿亩次     
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截至9月5日.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8.4亿亩次。随着单季中稻陆续戍熟收割。专家预计长江中下游、江南和华南晚稻区灯下田间虫量将继续上升。目前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防治面积达到10.6亿亩次。  相似文献   

8.
山区单季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无害化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浙西南山区单季稻病虫害的发生趋势。稻纵卷叶螟频繁发生;二化螟连年中度发生,越冬虫量增加,发生期提早,为害明显加重;稻飞虱诱虫量与田间发生虫量逐年减少;稻蓟马成为秧田的重要害虫。病害方面,矮缩病严重发生;稻曲病和纹枯病发生程度加重。无害化治理技术以推广抗性品种、实施配方施肥等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田间病虫监测,适时防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改进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9.
《农家顾问》2012,(5):10
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发布的《2012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今年稻飞虱防控技术措施为:华南、江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稻区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水稻孕穗前注重发挥天敌自然控害和植株补偿作用,减少用药。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杂交稻穗期百丛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针对各地病虫害发生特点,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总结各地加强秋季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对象,要求各级植保机构要根据本地病虫害发生实际,明确主攻对象,分区域、分作物进行分类指导,控制重大病虫危害。江淮、黄淮、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单季稻区:以稻飞虱为重点,及时选择高效低毒药剂醚菊酯、吡蚜酮等防治。如黄熟期田间无水时遇稻飞虱大发生,可选用敌敌畏毒土熏蒸。对以褐飞虱为主要种群的稻田,应避免使用吡虫啉及其复配制剂。在防治稻飞虱时,视情加入井·蜡芽  相似文献   

11.
5月以来南方大部出现了6次明显降水过程,较高的相对湿度和适宜的温度极其利于迁飞性害虫的迁入和发生发展。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6~7月份,稻飞虱在华南、西南、江南南部稻区将达偏重至大发生.江南北部、长江中下游稻区虫口密度会增长较快。另据了解,水稻另一重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在广西等地区发生严重.需要及时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12.
当前,华南、江南早稻陆续进入孕穗抽穗期,江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大部中稻处于移栽至返青分蘖期。受早中稻生长前期稻飞虱等病虫发生基数偏高、降水偏多等因素影响,当前水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3.
《农家顾问》2012,(10):9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发布《关于切实加强秋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工作的通知》,预计水稻"两迁"害虫在南方中、晚稻区呈持续高发态势;稻瘟病在江南和华南局部晚稻区流行风险较高。江淮、黄淮、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单季稻区,以稻飞虱为重点,对达到防治指标田块,及时选择高效低毒药剂(醚菊酯、吡蚜酮等)防治。如黄熟期田间无水时遇稻飞虱大发生,可选用敌敌畏毒土熏蒸。对以褐飞虱为主要种群的稻田,  相似文献   

14.
白背飞虱爆发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淮稻区白背飞虱呈迁入代至主害代的爆发型相,发生程度为基数决定型。根据白背飞虱历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和灯下虫量的逐步回归分析,证明江淮稻区主害代(2代)发生程度与迁入峰后7月15日白背飞虱总虫量显著相关(R2=0.7107),并分别建立白背飞虱预警指标。以为害损失5%以下为标准,主害代高峰期虫量为15头/穴,比原防治指标稍宽。由此提出病虫兼治的防治对策和技术规范,比原传统方法少用药1次。  相似文献   

15.
当前,长江流域、江淮、江南稻区单季稻大部处于孕穗、抽穗阶段,江南双季晚稻大部处于分蘖期,部分已开始进入拔节生长阶段。7月份以来,受台风和降水偏多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大部稻区稻飞虱发生明显重于2005年同期,江南北部和长江流域尤为严重。据各地调查,目前褐飞虱已上升为主要种群,灯下仍不断出现迁入峰、数量偏大,田间虫口密度增长迅速,达防治指标面积比率高,短翅型成虫数量大,为后期发生留下了较大隐患。  相似文献   

16.
1、发生情况,4月中旬以来,伴随着大范围的降水过程,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开始大量迁入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为害。主要表现为:华南、西南灯下稻飞虱迁入量比常年明显偏多,褐飞虱迁入期偏早、数量偏大,华南、西南中南部、江南南部田间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上年;华南、江南南部稻纵卷叶螟迁入期、迁入量与上年相当,部分地区已出现较高的卷叶为害。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气象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2006年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形势较为严峻,5—7月,稻飞虱在华南、西南、江南中南部稻区将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和江南大部、西南中东部稻区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蚜虫】在河北、山东大发生,华北、黄淮的其他麦区、江苏和安徽沿淮和淮北、四川、宁夏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西南和西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5亿亩。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调查,2013年秋季,蚜虫在黄淮、江淮、华北和西北麦区普遍发生,但虫量较低。平均百株蚜量,湖北为57.0头,北京为12.7头,陕西、山西、山东为3-5头,安徽、河北、宁夏、甘肃为2头以下,比历年平均值和2012年同期偏低40%-90%。目前我国各麦区普遍缺乏抗蚜品种,且种植密度高、氮肥用量大,对蚜虫种群增长十分有利。据国家气候中  相似文献   

18.
<正>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调查和专家会商分析,受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湿度偏大等因素影响,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呈重发趋势,预计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9.7%。迁飞性害虫重发威胁大。水稻“两迁”害虫发生期提前、发生代次增加。稻飞虱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大部稻区偏重或大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27.5%;稻纵卷叶螟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江南沿江湖库区偏重  相似文献   

19.
一、长江中下游区的特点 长江中下游区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6省(直辖市).平原与丘岗相间,河谷与丘陵交错,平原区河网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以及江淮、江南丘陵山地.大部分耕地在平原区,坡耕地不多.土壤类型以水稻土、黄壤、红壤、潮土为...  相似文献   

20.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其种植区域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实现两系超级稻两优培九大面积种植,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合理规划和选择最适宜种植区域。【方法】在南方稻区8个试验点连续2年进行区域生态适应性试验。根据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种植环境相协调一致的原理,采用生长解析方法,选择生育期(GD)、生长速率( )、灌浆速率( )和产量指数(YI)为分析要素,分析两优培九在中国南方稻区的适应性。【结果】GD、 、 都可以建立决定系数较高的环境模型,YI可以由GD、 、 综合表达。两优培九出穗的高温促进率,短日下为5级,长日下为3级,短日促进率为4~5级,为中等感光型,在华南双季稻区的生育期稳定性低于长江中下游稻区及江淮稻区。 等值线呈东南-西北走向,与该地区的夏季温度分布基本一致。长江中下游稻区和江淮稻区是 距平+10%的高值区,华南双季稻区为距平负值区。 除了受灌浆结实期的环境影响外,还受到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量(GW)运转的影响。 等值线基本呈纬向分布,距平-20%线在24°N以南,大致与两优培九作双季连作稻种植的北界一致。24~28°N为 距平负值区域,28~30°N为 距平正值区域,距平+20%区域在江淮稻区。因地势特点, 和 在四川盆地及洞庭湖地区有相对低值区,在云贵高原河谷和湘、黔、川交界的低山丘陵有相对高值区。两优培九YI在南方稻区自南向北递增,平均达到(10.01±2.71)t&#8226;ha-1。其中,华南双季稻区为(7.31±1.00)t&#8226;ha-1,华中单双季稻区为(9.34±1.28)t&#8226;ha-1,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为(11.93±2.04)t&#8226;ha-1,洞庭湖地区和四川盆地是7.5~9.0 t&#8226;ha-1的低YI区,云贵高原河谷地区有15 t&#8226;ha-1以上的生产潜力,南方丘陵也有10.5 t&#8226;ha-1的高YI区。【结论】在种植区规划上,两优培九宜作为一季中稻,继续向28~30°N华中单双季稻区北部最有利的生态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