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正>大家都知道文物收藏界的故事多。张伯驹在倾家荡产获得陆机的《平复帖》之后,将其捐给国家,彰显一代收藏家的人格风范;后母戊方鼎被村民深埋地下躲过日寇魔爪,今日成为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北京人头盖骨下落不明,故事至今没有落幕。至于收藏品的买卖,则更离不开故事。很多专业的鉴定知识和标准,不是一般人轻易能弄懂的,用讲故事来说明藏品的来历、价值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农资行业需要讲故事吗?当然需要!化肥农药的科技含量很高,尤其是新产品、新概念不断出现的今天,农资营销不把产品的核心价值讲个清楚明白,简直就寸步难行。这也正是农资行业需要不断地对经销商进行培训的重要原因。我采访观摩过很多农资企业的营销培训,发现在营销技巧、技能中往往没有最接地气、最受农民欢迎的故事营销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社会上很流行讲故事,营销大师热衷于讲故事,某些领导喜欢讲故事,企业更喜欢请人编故事。早年有保健品企业老板,讲述自己得重病,后遇高人相救,为拯救中华民族传统技艺不失传,建立某某企业;之后类似的故事一再翻版升级,无非是自身的体会,或者孩子、家人的经历。自从袁隆平院士的事迹被广大群众知晓之后,众多种子公司,也开始讲述自己的技术团队是如何在野外发现一株野生品种,然后杂交得到如何表现良好的  相似文献   

3.
<正>有营销专家将营销成功的秘诀简化成三部曲:起一个好名字,讲一个感人的故事,做好一个样板市场。其中讲故事是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一个好的故事既是品牌的内含物质,又是品牌的传播载体。在某些行业,故事几乎无坚不摧。比如在古玩行业,讲故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级的。在古玩不假的前提下,如果没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也是无法打动人掏钱的。因为故事不仅将古玩相关的专业知识、历史背景浑然一体,还用一颗饱含人生风雨世态变幻的心去与你对  相似文献   

4.
正为职业农民授课具备故事思维、学会讲好故事,对授课效果来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通过对1000名职业农民听课效果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人们对讲课内容,文字性的东西,学员听后,记忆效果是3-5天就忘记了,但对于一个好的故事的记忆,可以达到3-6个月;可见,故事对于人们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过: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让传媒人学会讲故事,有点晚了;但如果到今天还不好好学会讲故事,传媒就死了!所以,讲好一个故事,你可以打动  相似文献   

5.
<正>上期我们说到化肥企业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因为缺乏故事性,使传播力打了折扣。这背后与企业领导对广告传播的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相当多的高层管理者对"故事"的作用并不了解和认同,更不会把讲故事也当做一种领导必备的能力。那么讲故事是不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能力呢?上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的一所中学经常在学生中间组织辩论赛。这天礼堂里的辩题是"是否该禁止吸烟?"一个高二男生抽到了为吸烟辩护的劣势一方,而反对一方的论述头头是道,他该怎么办?显然用任何说理和分析都无法占上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7,(8)
<正>儿时的我最喜欢看的就是格林童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说成了我的最爱。无论是童话还是小说,能够吸引我、打动我的都是里面有趣的故事。好故事无处不在,很多都成为产品营销的题材。想让产品卖得好,销得快,学会讲故事,巧妙利用营销包装是很好的途径。如同明星一样,很多明星都从普通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经过投资者的包装宣传,慢慢就有了故事(绯闻)、有了形象(名牌),有了个性(炒  相似文献   

7.
<正>农资企业发布会能讲故事吗?当然能。在经济领域有很多发布会纯粹就是讲故事。多年前笔者见识过很多,比如炒黄金、卖期货、推保险的发布会。他们用一个个美妙的故事打动人们大掏腰包。副作用是有人把"讲故事"与"忽悠"划等号了。其实,"故事型"发布会有很多科学合理的东西。它跟传播的规律有关,跟行业无关。只要企业行正走端,大可以引进吸收。有人会说:金融保险期货产品说明难度大,需要用故事  相似文献   

8.
采访刚开始的时候,孙柏华一直说他自己没什么值得写的,都是应该做的。即使后来说起,也都是说些别人的事情,我就请求他给我讲故事,于是他才慢慢地把那些记忆深处永远难以割舍的故事片段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9.
<正>《一千零一夜》是闻名于世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享誉世界民间文学之林。有谁会知道在中国河北冀中平原的一个小村子里,也演绎并流传着自己的"一千零一夜"。河北省藁城市长安镇耿村的"天方夜谭",是由村子里土生土长的200多位民间故事家共同讲述的四千多个故事组成的"民间奇观"。"讲故事"是耿村人自我艺术化的文化自觉的过程,也是他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文化行为。耿村有"故事家"(会讲50个故事以上的村民)100多人,会讲故事的200多人,被称为"故事窝""笑话村",被专家誉为"华北平原民间艺术一枝花"。改革开放后,耿村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国故事第一村"并由此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听过楚庄王的故事后,夫君或许会说:这样做企业岂不是太累?其实,会讲故事的领导才叫轻松呢。今天咱就说说领导现代企业的故事之道。现在我们的企业都在学习西方的各种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可以说学得惟妙惟肖。但当我们把大到战略规划、6Ω管理、SWOT分析,小到PPT运用应用到得心应手之际,西方企业已经开始返璞归真了。40年前,美国宝侨公司雇佣了一  相似文献   

11.
<正>农资企业发布会讲故事,意思其实是运用故事思维和故事表达把发布会搞得生动活泼、深入人心。它代表着一种形象思维、通俗表达,以及以情动人。把这种思维运用到传统的营销发布会中,可以是整体的重新构思与设计,也可以是细节的故事运用与借鉴。农资企业的营销活动本就具有参与人数众多、受众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特别适合采用故事性框架和技巧。如果要采用故事思维改造营销活动,有哪些手法可用呢?从框架上颠覆传统做法是最大胆的。所  相似文献   

12.
正公司更名是件大事,通常都是公司经营战略转型或升级的里程碑。比如苹果电脑更名为苹果公司就是一个转折点,代表公司的市场将突破电脑行业的局限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人的右脑具有自主性,能够独自思考并把创意图像化,通俗地说就是"会讲故事"。右脑作为故事讲述者的功能一旦超越左脑的语言局限就可能产生有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2月13日—17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美国。在诸多报道中,中新社发表的题为《习近平美国行官话民说话语方式充满故事性人情味》的报道最吸引我。从报道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是如何用两个小镇故事感动美国人的。习近平讲话的特点和魅力在此次美国之行得到了充分展示,他除了善于使用连老妪都能解的谚语简洁形象说明道理外,还敢于讲故事,并善于将具体而微的人物故事与这些宏  相似文献   

14.
<正>回想8年前第一次演讲时的激情澎湃、使出的洪荒之力,也是醉了。适逢暑假。原本要和儿子去大连的,却忽然接到袁主任的电话:"八月份有一个热爱家乡的主题演讲,经科校研究,决定派你参赛。""主任,我已订票准备外出,再说快四十了,形象、记忆力、激情都不如年轻人,就不讲了。"领导听出我的顾虑,给我打气:"比赛还有半个多月啊,相信自己,记住,激情是在参与中释放出来的。"单方面拒绝无效,问题来了——演讲稿要确定架构、选取事例、开场白、结束语……整个人都不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农业连队的枣农,我的任务就是种好自己承包的50亩红枣地.至于团里今年成不成立公司,搞不搞改制是你们领导该想的事.干部转不转作风也应当是你们领导考虑的事.像我这样的一线承包职工,如何种好红枣地,管理好枣园,如何让枣树增值增效才是我们职工该考虑的事.”3月11日,兵团一师七团召开了八届三次职工代表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兵团劳模、一师阿拉尔市人大代表、七团十五连女代表李春荣发言时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17.
<正>上期我们讨论了"用户故事"对品牌打造的意义和价值。也许有人会问:那些经典品牌的经典用户故事,要么是经过很多很多年积累下来的,要么是有故事高手在替他们搜集整理。没有多长历史、没有故事撰写高手,可怎么办?我想首先还是要打破一个误区:经典品牌的经典用户故事源自"有心",即有这个品牌意识。否则你就是陪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500年,谁的故事也"神马都是浮云",不留任何痕迹;第二就是要有正确的思路。打造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读到《齐鲁记忆——档案背后的故事》(以下简称《齐鲁记忆》)一书,打开之后,爱不释手,其中的五十多篇文章逐一卒读,合上书本,意犹未尽。该书以档案为切入点,围绕档案讲故事,打开尘封的历史,以独特方式展示历史原貌,让人们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增长了历史知识,受到思想教育。《齐鲁记忆》由山东省档案局联合各市档案局、各大企业档案馆共同编写,书中文章以讲故事的方式记录了辛亥革命以后至党的十八大  相似文献   

19.
正"大家好,我是常建立,非比寻常的常,建功立业的建。"全丰公司优秀的职业飞手常建立这样风趣地介绍自己。今年30岁的常建立,经过了读书、参军和社会就业的历练,显得有几分成熟,有一些思想,也有一点"文艺"。他很会讲故事,由他自述的一篇"飞手的故事",曾经发表在某一刊物上,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才情"。真挚地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常建立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相似文献   

20.
<正>从小我就喜欢读书。这个习惯,得益于父亲对我的培养。木匠出身的父亲每天除了和斧子、凿子这些家伙什打交道之外,闲暇时喜欢读书。那时,家里生活拮据,没钱买书,父亲会绞尽脑汁想办法借书来读,或捧着新华字典看得津津有味。年幼时我喜欢围着父亲转,岳母刺字、愚公移山……这些经典故事是父亲留给我最难忘的记忆。在我7岁那年,父亲调到学校后勤工作,作为员工,可以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书籍,这让父亲欣喜不已。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和父亲去借书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