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运用SWOT方法剖析了海门市秸秆综合利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其中,从资源状况、政策环境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优势;从秸秆收集、技术水平、制品市场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劣势;从国家政策、生态环境保护、市场潜力等方面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机遇;从农时季节、天气状况和可见收益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威胁。基于此,提出海门市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利用路径、发展重点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内涵,综述了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工业原料化5种利用措施和秸秆综合利用措施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未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措施研究的重点问题,包括加强秸秆肥料化培肥土壤的机制研究;重视秸秆综合利用配套机械装置及储运体系的改进和开发;利用秸秆资源产出各种副产品的单独过程加“环”组“链”技术改进和开发;区域秸秆综合利用措施开发和效益评价,旨在为秸秆综合利用措施的开发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用则利,弃则害”的可再生资源,推动其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农作物秸秆营养组成、资源量和分布,以及当前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目前推行的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的发展重点和模式,提出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和建议,并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分析,认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存在一些客观的认识误区,对秸秆直接还田的利弊分析不够;秸秆收集难、运输难、储存难,秸秆综合利用难以走出田块和种植业行业内部,是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瓶颈;建议加强多途径秸秆利用引导,重视秸秆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推广应用,同时加强秸秆还田病虫害预防、小轻微型秸秆压缩机等技术难题突破。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认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尽快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效益;加强科技创新,积极示范推广高效、低成本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机具;加强组织协调,不断加大科研、推广、管理相结合的工作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日益突出。经过对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现状和焚烧秸秆的原因,并提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议。主要包括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科研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建立综合利用产业链等。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吉林省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落实重点区域帮扶、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探索多渠道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等措施,全面推进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进程。2016年年初确定的新增秸秆综合利用量200万吨、推进40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项目等目标已经全面完成,秸秆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高,秸秆露天焚烧状况问题得到了初步改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2016年3月,按照省政府秸秆综合利用专题会议  相似文献   

8.
<正>德惠市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寻秸秆综合利用有效途径,创新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着力引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项目,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商品化发展。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项目。全市已有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项目8个,包括国能生物质电厂项目,隽氏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物质天然气项目等;先后签约7个项目顺利建设中,包括生  相似文献   

9.
《四川农业科技》2014,(6):61-62
<正>为加强秸秆综合利用、落实秸秆禁烧的重大任务,近日,四川省农业厅会同环保厅在绵阳召开了成都平原地区秸秆禁烧工作推进暨联防联控联席会,研究部署重点区域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探索联动新机制和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时值小  相似文献   

10.
<正>为破解秸秆禁烧难题,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2014年,广汉市坚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道路,努力构建收运、加工、市场利用和综合补贴四大体系,打通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形成了秸秆多渠道综合利用格局,真正闯出一条秸秆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预计可实现秸秆禁烧率100%的工作目标。1政府引导,构建一体化收运体系秸秆收储运输是产业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广汉市先后引进3家秸秆收集加工企业,投资1200余万元,建立了6个秸秆收储加工点和2个临时收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