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进行了残毒桑叶饲养家蚕试验和防治桑园害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家蚕毒性中等,药后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13~15 d。该药剂500~1000倍稀释液对桑园害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60%辛硫磷乳油15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初期使用的浓度以1000倍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5种杀菌剂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对桑园褐斑病高效、对桑树及家蚕安全的低毒杀菌剂,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1%多抗霉素水剂和30%醚醇可湿性粉剂等5种药剂按常规推荐浓度及其推荐浓度的2、4倍在夏、秋2季分别喷施桑树,药后1、5、10、15、20 d观察其对桑树的危害情况,并采集药后5、8、11、14 d桑叶饲喂家蚕,进行上述药剂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2次喷施桑树均未对桑树产生药害。除30%醚醇可湿性粉剂375、750、1500倍液3个处理造成家蚕中毒、死蚕情况以外,其他药剂处理均未发现家蚕中毒现象。大部分药剂在药后5~11 d内采叶饲喂家蚕,未引起家蚕急性中毒死亡,但不同程度影响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药后14 d的桑叶对家蚕和茧质无明显影响。说明使用上述杀菌剂防控桑园病害时应严格按照推荐浓度使用,并以喷施药剂14 d为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3.
将经筛选的5种防治茶刺蛾药剂用于田间进行茶刺蛾防效比较,同时对三龄起蚕进行残毒试验,遴选适于茶桑混植生态园使用的兼容药剂。田间防效结果表明:0.3%印楝乳油、1.3%苦参碱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茶刺蛾效果较好,7 d后的防治效果为85%以上。1.1%烟百素乳油7 d后的防治效果达到79%。0.88%双素碱水乳剂7 d后的防效为86%;将5种防治茶刺蛾的药剂对家蚕进行残毒试验,结果表明:1.3%苦参碱乳油、0.3%印楝乳油、0.88%双素碱水乳剂等3种杀虫剂低浓度使用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较低,3龄起蚕取食喷施药剂桑叶的安全间隔期为7 d,可以在茶蚕混植区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家蚕饲喂期使用苦参碱、烟百素、溴氰菊酯、楝素和除虫菊素等5种药剂可以有效控制菱纹叶蝉。5种农药在安康使用量很低,残效短,菱纹叶蝉对它们十分敏感。且具有对家蚕残毒低的优点,是防治菱纹叶蝉比较理想的药剂,适宜推广。家蚕饲喂期防治菱纹叶蝉生产上推荐使用1.1%烟百素乳油1 200倍液;3%除虫菊素乳油800倍液;0.5%楝素乳油7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0.3%苦参碱乳油600倍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9种大田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作用,并根据田间推荐使用浓度进行初级风险性评价。[方法]参照《农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开展急性毒性试验。[结果]26%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家蚕表现为低毒,但属于高风险性;其余18种药剂对家蚕表现为低毒和中低风险性。[结论]26%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40%麦畏·草甘膦水剂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使用时多注意风向和喷药高度等因素,避免对附近桑园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噻嗪酮对家蚕残效期,分别用噻嗪酮的1000、500和250 mg/L药液喷施桑树,分别于3、7、21和25 d后采叶饲喂家蚕3龄起蚕,观察噻嗪酮残留药剂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噻嗪酮1000、500和250 mg/L药液喷施桑树后,其21 d桑叶中残留药剂对家蚕发育历期、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化蛹率等均无明显不良影响,此结果可为噻嗪酮用于防治桑园害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水稻灰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大发生,吡虫啉、毒死蜱等药剂抗性不断上升,防治效果下降,稻丰散作为一种替代药剂,推广面积正逐年扩大,该药对家蚕毒性如何,成了在蚕桑区推广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文章通过田间对稻丰散不同用量、不同距离喷雾试验,室内饲养,观察家蚕中毒表现,探讨研究稻丰散在稻区防治水稻害虫时对家蚕饲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玲  蔡健 《吉林农业》2010,(5):44-44
近年来水稻灰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大发生,吡虫啉、毒死蜱等药剂抗性不断上升,防治效果下降,稻丰散作为一种替代药剂,推广面积正逐年扩大,该药对家蚕毒性如何,成了在蚕桑区推广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文章通过田间对稻丰散不同用量、不同距离喷雾试验,室内饲养,观察家蚕中毒表现,探讨研究稻丰散在稻区防治水稻害虫时对家蚕饲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择50%二溴磷乳油、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进行防治桑树螟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药剂对螟虫的防效以及药剂处理桑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三个药剂对螟虫具有良好防效,宜在药后7d以后采桑养蚕。  相似文献   

10.
张磊  刘震  傅承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61-8261
[目的]有效控制家蚕真菌病的发生与蔓延。[方法]研究蚕药"防僵灵Ⅱ号"对家蚕真菌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全茧量、茧层量的影响。[结果"]防僵灵Ⅱ号"在稀释500倍以上时对家蚕常见真菌病的防治效果达100%,对家蚕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防僵灵Ⅱ号"对于家蚕真菌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是一种对家蚕安全的药剂。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蚕桑研究所(邮码:430070,电话:027-87389539研制的家蚕病毒防治药剂“脓病清”前不久通过了专家验收。该药剂对家蚕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及浓核病的防治效果在98%以上,是一种对人畜安全、无副作用的高效广谱蚕药。家蚕病毒防治有新药!湖北@董梁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新型杀菌剂42.4%健达SC(氟唑菌酰胺与吡唑嘧菌酯复配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比较了不同浓度药剂田间喷雾后不同时间对桑树及家蚕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2.4%健达SC 4个浓度处理对桑树均无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药后20 d,141和212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对2龄起蚕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是延迟了3,4,5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283和565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均对家蚕的生长历期有延迟作用,而且对眠蚕体质量有影响;家蚕取食141和212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后,其经济性状与清水对照和药剂对照(10%苯醚甲环唑WDG)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取食283和565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鲜蛹质量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和药剂对照。因此,在养蚕期间不宜在桑园及桑园周边农田喷施42.4%健达SC,使用后,其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20 d以上。  相似文献   

13.
选用10.8%阿维·哒螨灵乳油、40%丙溴·辛硫磷乳油、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24%溴虫腈悬浮剂、40%辛硫磷乳油、73%炔螨特乳油,按不同浓度在夏、秋两季分别喷施桑树,用药后5、8、11、14 d的桑叶饲喂家蚕。结果表明:2次喷施均未对桑树产生药害;除90%灭多威WP 1250、2500和5000倍液处理区有中毒蚕、死蚕外,其它药剂处理区均未发现中毒蚕。用多数药剂喷施后511 d的桑叶饲喂家蚕,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药后14 d的桑叶对家蚕和茧质无明显影响。因此,在桑园中防治害虫时要严格按照推荐浓度来施用药剂,且尽量在喷施14 d后采叶饲喂家蚕。  相似文献   

14.
6种杀虫杀螨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0.8%阿维·哒螨灵乳油、40%丙溴·辛硫磷乳油、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24%溴虫腈悬浮剂、40%辛硫磷乳油、73%炔螨特乳油,按不同浓度在夏、秋两季分别喷施桑树,用药后5、8、11、14d的桑叶饲喂家蚕。结果表明:2次喷施均未对桑树产生药害;除90%灭多威WP1250、2500和5000倍液处理区有中毒蚕、死蚕外,其它药剂处理区均未发现中毒蚕。用多数药剂喷施后5~11d的桑叶饲喂家蚕,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药后14d的桑叶对家蚕和茧质无明显影响。因此,在桑园中防治害虫时要严格按照推荐浓度来施用药剂,且尽量在喷施14d后采叶饲喂家蚕。  相似文献   

15.
孙家羿  杜经元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2):121-123,171
利用迪亚氧原子环境消毒灭菌器对家蚕7种病原体的杀灭效果进行了生物检测。结果表明:该装置对家蚕主要病原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效果,可以作为预防蚕病的辅助设施,但尚不能完全替代养蚕前或蚕期中的化学药剂消毒。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与其他2类对照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且根据风险商值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测试的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啶虫脒和噻虫胺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为 0.262、0.268 mg·L-1, 属剧毒级,而噻虫啉、吡虫啉、呋虫胺和噻虫嗪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分别为0.582、1.68、2.60、2.16 mg·L-1,均属高毒级。对照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马拉硫磷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分别为0.009 09、0.785、1 072 mg·L-1,分别属于剧毒级、高毒级和低毒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除马拉硫磷对家蚕的风险可接受外,其余8种杀虫剂均为不可接受。因此,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谨慎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以避免对家蚕生产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7.
家蚕病毒病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蚕病毒病在养蚕生产中危害严重,因此药物防治在家蚕病毒病防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如此,目前对家蚕病毒病的研究仍然不多,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之中的就更少.为此,将家蚕抗病毒合成药物、多克隆抗体、弱毒苗、消毒剂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家蚕病毒病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家蚕蜕皮激素合成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鉴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昆虫变态发育的启动主要受前胸腺合成分泌的蜕皮激素所调控,而蜕皮激素的合成是由细胞色素P450基因催化完成。家蚕(Bombyx mori)是一种产丝昆虫,蚕业生产中如果能阻断或延迟家蚕蛹变态发育进程,将有利于改进蚕茧处理工艺,提高蚕丝品质。论文旨在鉴定参与家蚕蜕皮激素合成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从而为人为遗传调节家蚕变态发育提供靶基因。【方法】基于序列同源性比对,筛选家蚕及其他昆虫中参与蜕皮激素合成的P450基因。利用ClustalW软件,分析昆虫蜕皮激素合成相关P450基因的遗传发生关系。通过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数据分析及RT-PCR验证,调查家蚕蜕皮激素合成相关P450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利用RNAi技术分析Cyp314a1表达下调对家蚕变态发育的影响。【结果】家蚕基因组中有4个参与家蚕蜕皮激素合成的P450基因,即Cyp306a1、Cyp302a1、Cyp315a1和Cyp314a1。比较分析显示,这4个蜕皮激素合成相关的P450基因在家蚕及其他昆虫中都是单拷贝,而且每个基因的同源体在遗传发生树上能很好地聚成一类,表明昆虫蜕皮激素合成相关的P450基因及其负责的蜕皮激素合成通路非常保守。时空表达谱分析显示,在家蚕幼虫5龄第3天,Cyp302a1、Cyp315a1和Cyp314a1主要在家蚕幼虫卵巢、精巢和头部等组织器官中高表达;在幼虫-蛹-成虫变态发育进程中,Cyp302a1、Cyp315a1和Cyp314a1主要在蛹变态发育后期表达,其中Cyp314a1分别在上簇、化蛹及羽化前高表达,这与蜕皮激素滴度高峰出现的时期基本一致。Cyp314a1的RNAi导致家蚕不能正常化蛹及雌蛾卵巢发育异常,且降低了蜕皮激素信号通路关键基因HR3及Ftz-f1的表达。【结论】家蚕蜕皮激素合成相关的P450基因在进化上非常保守,其表达水平降低能引起家蚕蛹变态发育受阻,暗示蜕皮激素合成相关P450基因可以用作家蚕变态发育控制的靶标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采购市场销售的农药,采用食下毒叶法饲养家蚕进行中毒试验,系统观察了药剂处理家蚕后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鱼藤酮、敌百虫、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毒死蜱、敌敌畏、杀虫单、杀虫双、吡虫啉、吡虫.毒死蜱、百草枯、霜脲.锰锌、百菌清等13种农药家蚕食下毒叶后有典型中毒症状,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芐.乙、草甘膦铵盐、烟嘧磺隆.二甲四氯钠、苏云金杆菌对家蚕的风险性较低;家蚕急性中毒主要特征有吐液、头胸摆动、身体扭曲呈"C"或"s"形、静卧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游客采茶制茶、摘桑养蚕是观光生态园打造旅游品牌,吸引游客的重要途径。但游客在采茶作业中常常受到刺蛾类害虫的侵袭困扰,茶刺蛾防治时用药不当又会造成园区家蚕药害。在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治时要求AA级生产标准不施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借以减少环境污染。[方法]试验对防治茶刺蛾幼虫的十二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对筛选出的7种药剂进行了家蚕残毒试验,遴选出与生态茶园及周围环境高度兼容,自然降解快、持效长,对环境无污染的药剂。[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在桑茶混植的观光生态茶园防治刺蛾幼虫宜使用:0. 3%印楝乳油2. 3 mg·L~(-1); 1. 1%烟百素乳油8. 25 mg·L~(-1); 1. 3%苦参碱水剂8mg·L~(-1); 0. 88%双素碱水乳剂9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