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陇南市文县为研究区域,基于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保持变化,分析了退耕还林(草)政策对区域土壤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期间,耕地、林地、草地之间存在双向流转,其中,退耕还林还草区域多为山地旱地,山地旱地转为草地的面积占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74.05%,山地旱地转为林地的面积占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23.26%;(2)各地类的土壤保持服务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出:林地草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特征;(3)2000~2015年文县的土壤保持服务有明显提升,物质量总量增加了9.38×10~6t,总价值增加了6.09亿元。根据此研究结果评价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显示退耕还林(草)工程有效提高了文县土壤保持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为今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制定土壤侵蚀治理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探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李世东  吴转颖 《林业科学》2002,38(3):154-159
在将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划分为 2个大区 9个类型区的基础上 ,研究了每个大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基本技术思路和每个类型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张北县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退耕还林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一种有效途径 ,但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到区域粮食安全。本文以河北省张北县作为案例 ,对退耕还林还草可能对当地造成的粮食生产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该县各乡镇进行了粮食安全评价 ,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张北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调控机制 ,以确保退耕还林 (草 )工程持续、稳定、健康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生态资源配置,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从长期发展来看,退耕还林还草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有着重要作用。但在短期内,退耕还林还草虽然为生态恢复及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但对农户收入有一定影响。为解决农户收入问题,退耕还林还草连片地区的林业二三产业亟待转型发展。概述了退耕还林连片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地区林业产业转型难点,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连片地区林业二三产业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现状及实施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其试点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对策,为进一步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大加快了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的速度,加快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文章分析了陕北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针对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分析了黑龙江省15°以上坡耕地现状,明确可退耕地情况,总结了国家最新退耕还林还草相关配套政策。并提出黑龙江省退耕还林还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期为顺利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条件下的土壤干化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土壤干化的概念及其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和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不利影响 ,说明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化现象的出现是树 (草 )种选择不当和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 ,论述了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几十年来没有取得成效的原因在于人类活动的逆向作用 ,包括植被类型选择失当 ,群落生产力过高 ,忽视了生物多样性在植被恢复演替中的重要作用等。这些不合理的措施一方面导致了大面积低效低产林的形成 ,另一方面又恶化了植被赖以生存的水分生态条件 ,加速了土壤干化现象的出现。由于其对植被建设的严重不良影响 ,必然影响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建 ,在此意义上 ,解决土壤干化问题是目前退耕还林 (草 )工程面临的最为关键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6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中国退耕还林还草二十年(1999—2019)》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年来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15亿亩,成林面积占全球同期增绿面积的4%以上。按照2016年现价评估,全国退耕还林当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1.38万亿元,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标志性工程。据介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涉及全国25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435个县(含县级单位)。20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5174亿元,完成造林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现有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  胡玉平 《中国林业》2001,(22):22-23
退耕还林还草实行“三补两免两落实”政策,解决了当前退耕后农民在一个时期内的生计问题,同时缓解了农民在农业税、生活需要上的经济负担,一定程度地解决了造林种草种苗的费用。总的来讲,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较优惠,农民普遍欢迎,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但通过两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笔者认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相关政策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完善:一、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应以实际水平面积为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要求以实际的水平面积为准,但目前农户的承包面积并非是实际水平面积,而是传统的承包面积,是以指手为界或…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必要性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大举措。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并结合当前国家对退耕还林还草的优惠政策 ,提出了进一步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政策性最强、农牧民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文章以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为例,阐述了该镇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及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的经验及做法,以期为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进生态工程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继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在生态建设上的又一重大举措,随着这一工程在2002年全面启动,笔者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立的原则、经营模式、结合途径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已经在我区11个旗县实施一年了,这项工程进展如何?为总结试点旗县经验,进一步规范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自治区林业厅于元月7~8日在凉城县召开了全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员深入麦胡图镇和永兴乡的部分农户作现场调研。承担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程任务的盟市和旗县林业局长参加了会议,自治区林业厅曹文仲副厅长主持会议,邹立杰副厅长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试点示范工作是成功的,成绩是很大的,工程进展是顺利的。 据检查,按照2000年计划确定的任务,11个试点旗县该退的耕地全部退下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对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背景与发展概况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结合实际,对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年来,河北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805万亩,退耕还草5.8万亩。在建设京津绿色生态屏障,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2000年相比,我省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5个百分点,达到33.5%;2018年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1.6%,比2011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目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已经进入一  相似文献   

17.
四川洪雅县3种植被模式的土壤入渗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新世纪实施的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于1999年率先在全国启动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旨在防治水土流失、改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目前关于退耕还林的报道很多,主要涉及退耕区造林模式、退耕还林工程存在问题、建议以及三大效益如何统一等方面(徐振华等,2003;傅新红等,2003;杨时文,2002)。但是,退耕还林区不同植被模式对土壤入渗率影响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袁建平等,2001)。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要闻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贡献全球绿色净增长面积4%以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创造了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树立全球生态治理典范,其资金投入、实施范围、群众参与度均创历史新高,退耕还林还草贡献了全球绿色净增长面积的4%以上。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川中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已实施多年,生态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利用植被覆盖度分析方法对南充市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发现:退耕还林和温度与降水变化是南充市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南充市植被覆盖度低、较低、中等这三类的面积大量转换为植被覆盖度高和较高,较高植被覆盖度区域的面积则大量向高植被度的类型转换,这说明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我国植被生态环境恢复状况也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20.
四川洪雅县3种植被模式的土壤入渗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入渗性能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指标。以四川洪雅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实施的3种植被模式(模式Ⅱ苦竹+牛鞭草,模式Ⅲ撑绿杂交竹+牛鞭草,农耕地作为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渗透筒法对其土壤入渗性能进行定位研究。据实测数据初步得出模式Ⅱ、模式Ⅲ及对照土壤入渗率与入渗时间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三种植被模式土壤入渗率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苦竹+牛鞭草(模式Ⅱ)对土壤入渗性能的改良作用较大,农耕地居中.撑绿杂交竹+牛鞭草(模式Ⅲ)的改良作用直到目前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