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植物源成分氧化苦参碱对台湾乳白蚁纤维素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为探讨氧化苦参碱在白蚁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6±1)℃,相对湿度65%±5%,黑暗无光照),供试台湾乳白蚁经饥饿处理2天后,用1%氧化苦参碱溶液处理滤纸后饲喂,分别于饲喂6 h、12 h、1天、3天、5天、7天收集台湾乳白蚁消化道,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还原糖法测定比较白蚁消化道的滤纸酶活性(FPA)及内切β-1,4-葡聚糖酶(EG)、β-葡萄糖苷酶(BG)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的比活力,并于7天后观测记录供试白蚁的质量变化与死亡率。【结果】在测定分析的时间内,除6 h处理组FPA和CBH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1%氧化苦参碱对台湾乳白蚁FPA及EG、BG、CBH的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1%氧化苦参碱对台湾乳白蚁纤维素酶活抑制率整体表现为FPAFG≥BGCBH,纤维素酶活性抑制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但是5天EG抑制率、3天BG抑制率、12 h CBH抑制率有所降低。台湾乳白蚁经氧化苦参碱处理7天后,活动水平明显减弱,工蚁质量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蚁死亡率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明确了1%氧化苦参碱对台湾乳白蚁FPA及EG、BG、CBH的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纤维素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是氧化苦参碱杀虫活性的机制之一。氧化苦参碱对台湾乳白蚁具有慢性致死活性,利用氧化苦参碱对台湾乳白蚁纤维素消化的抑制作用,研发台湾乳白蚁消化抑制剂应用于白蚁的防治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采用常规生物测定方法比较了5种糖不同浓度水溶液处理的松木块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的引诱力.结果显示:处理松木块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的引诱力与糖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其中20%葡萄糖溶液、30%麦芽糖溶液、50%蔗糖溶液、10%红糖溶液和30%蜂蜜溶液处理的松木对台湾乳白蚁的引诱力最强;15%葡萄糖溶液、30%麦芽糖溶液、50%蔗糖溶液和50%蜂蜜溶液处理可提高松木块对黄胸散白蚁的引诱力.上述糖溶液中,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引诱力最强的分别是50%蔗糖溶液和50%蜂蜜溶液.建议生产上使用该两种溶液处理松木块,以提高松木块对白蚁的引诱力.  相似文献   

3.
以马尾松木材为研究材料,以乙醇提取其主要的活性物质,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部,研究了台湾乳白蚁对各部分萃取液的取食偏好性。结果表明,台湾乳白蚁最喜食马尾松正丁醇部和水部提取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AcMNPV)悬浮剂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cnus Shiraki的毒杀效果,为今后生产上利用AcMNPV悬浮剂防治白蚁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用纯净水将AcMNPV悬浮剂稀释成不同浓度,分别将不同浓度的病毒液滴在滤纸上或与松木粉混合,然后供给台湾乳白蚁工蚁取食,最后统计工蚁的死亡率。研究结果表明台湾乳白蚁工蚁只以AcMNPV悬浮剂处理的滤纸为食时,其全部死亡时间与处理滤纸的病毒浓度有关。取食10倍液处理的滤纸时,工蚁在5 d内全部死亡;取食100倍、1000倍或10 000倍液处理的滤纸时,取食5 d后工蚁的死亡率分别为93.26%±3.89%,52.81%±3.37%和3.37%±1.12%。当强迫工蚁取食500~1500倍病毒液处理的马尾松木粉时,供试工蚁均在8~9 d内全部死亡;当把无药的马尾松木粉和500倍、1000倍、1500倍病毒液分别处理的马尾松木粉同时提供给白蚁取食时,处理后12 d供试白蚁的死亡率分别为100%,96.59%±1.97%和100%。这些数据说明AcMNPV悬浮剂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较好的致死能力,可以用稀释1500倍的浓度来感染觅食工蚁,以达到消灭台湾乳白蚁巢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黑翅土白蚁是一种重要的培菌白蚁,采食工蚁有取食菌圃物质的习性。研究菌圃物质、菌圃物质提取液、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对黑翅土白蚁采食工蚁的诱食活性,为研究开发食性引诱剂提供依据。【方法】从采食工蚁数量、泥被出现时间、泥被面积、泥被覆盖率及饵料被食率5个指标比较不同饵料对采食工蚁的诱食活性。【结果】黑翅土白蚁的副巢菌圃、主巢中层菌圃、主巢下层菌圃的诱食活性优于主巢上层菌圃、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和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P0.01);副巢菌圃在工蚁数量、饵料被食率方面优于主巢下层菌圃(P0.01);主巢上层菌圃在采食工蚁数量、泥被出现时间方面优于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P0.01),在饵料被食率方面与密黏褶菌松木粉差异不显著(P0.05);与前5种饵料相比,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在各方面都最差且差异极显著(P0.01)。在菌圃正己烷提取液、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构成的食物选择试验中,副巢菌圃提取液饵料与主巢下层菌圃提取液饵料诱食活性均优于杂交鹅掌楸外表皮、主巢上层菌圃提取液饵料、主巢中层菌圃提取液饵料及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P0.01);主巢中层菌圃提取液饵料与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诱食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优于主巢上层菌圃提取液饵料及杂交鹅掌楸外表皮(P0.01);主巢上层菌圃提取液饵料优于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P0.01);副巢菌圃提取液饵料在采食工蚁数量、饵料被食率方面优于主巢下层菌圃提取液饵料(P0.05)。【结论】菌圃物质和菌圃提取液(上层主巢菌圃提取液除外)的诱食活性优于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菌圃物质的诱食活性优于其提取液;副巢菌圃及其提取液的诱食活性最高;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的诱食活性优于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的诱食活性;菌圃及其提取液诱食活性的强度与菌圃的分布和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6.
唐再生 《桉树科技》2006,23(2):22-25
通过对白蚁为害地块的桉树萌芽条进行外植体组培诱导研究,结果外植体污染率大幅提高,甚至达到100%,导致诱导失败。分别对四种防治措施下外植体的组培诱导研究表明,用扦插方法繁殖优树萌芽条后,再进行诱导,可降低白蚁对外植体诱导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林业科学》2021,57(1)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2种白刺叶片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变化,以揭示白刺对盐胁迫的代谢响应机制,为有效提高白刺对盐碱地的持续生物改良及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唐古特白刺和西伯利亚白刺实生苗进行300 mmol·L-1Na Cl胁迫处理,蒸馏水处理为对照,采用GC-TOF-MS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盐胁迫对2种白刺叶片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影响。【结果】1)与未胁迫处理相比,盐胁迫后唐古特白刺叶片存在差异代谢物11种,其中8种显著上调,包括1种脂肪酸、5种有机酸、1种醇和1种碱基衍生物;而西伯利亚白刺叶片中存在差异代谢物108种,其中106种显著上调,包括51种氨基酸、22种糖、11种脂肪酸、8种有机酸、7种醇、5种生物碱以及2种维生素。2)通过KEGG注释可将唐古特白刺的差异代谢物富集到6条代谢通路中,拓扑分析筛选到与代谢物差异相关性最高的关键路径为硫代谢、TCA循环及二羧酸循环;而西伯利亚白刺的差异代谢物可被富集到46条代谢通路中,其中,氨基酸代谢多达13条,筛选到的关键路径为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C5支链二元酸代谢、泛酸和Co A生物合成。【结论】2种白刺对盐胁迫有不同的代谢响应机制。唐古特白刺通过以有机酸为主的11种代谢物参与盐胁迫响应,并通过加强以硫代谢为主的6条代谢通路来应答盐胁迫。西伯利亚白刺通过以氨基酸、糖、脂肪酸为主的108种代谢物参与盐胁迫响应,并通过加强以氨基酸代谢为主的46条代谢通路应答盐胁迫。西伯利亚白刺参与盐胁迫调控的代谢物较唐古特白刺种类更多,代谢途径更广,对盐胁迫的代谢响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绿化区内樟树的白蚁危害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喷液法和饵剂诱杀法对其进行防治并分析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樟树的危害率为47.6%,危害种类为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白蚁的发生情况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春秋季发生情况高于夏冬季节。喷液法处理操作简单,防治效果更优,但复发率较高;饵剂诱杀法的复发率较低,可回收利用,但防治效果低于喷液法。建议可采取两种方式交替处理白蚁,先以饵剂诱杀法处理。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预防白蚁蛀蚀木材的效果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采用河砂木块法研究了 15种药剂对白蚁的防治效果 ,48%毒死蜱、5 %锐劲特、48%毒死蜱 + 10 %安绿宝、2 5 %辛硫·灭扫利、5 %锐劲特 + 76 9%樟脑油、10 %安绿宝等 6种药剂 (或混配剂 )抗白蚁蛀蚀效果显著优于氯丹。野外试验了15种药剂 ,2 2个月后的结果表明 :48%毒死蜱单独使用或与 76 9%松节油等混配使用 ,可以保持木材近 2a仍不受白蚁蛀蚀 ;5 %锐劲特、2 5 %辛硫·灭扫利等药剂单独使用或与巴丹等混配使用 ,其效果也优于 70 %氯丹  相似文献   

10.
园林树木白蚁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蚁是园林树木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湖南危害园林树木的白蚁种类达35种,其中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等4种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园林树木的白蚁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系统和综合地运用多种方法,才能达到彻底防治白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To explore counter-defense response mechanism of pine caterpillar ( Dendrolinus punctat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 to the induced insect-resistance of Chinese pine (Pinus tabulaeformis),the Chinese p...  相似文献   

12.
以木聚糖为诱导底物,对66株大型食用真菌进行液体发酵诱导培养,采用超薄层琼脂板扩散法和DNS测定法进行初筛、复筛,最终筛选出3株产木聚糖酶较高的菌株。检测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最终确定黑木耳LK8、玉田平菇、香菇236经木聚糖诱导,产木聚糖酶的最佳培养时间、pH值和底物木聚糖浓度分别为20d、7.5和1.0g/100mL;25d、7.0和1.0g/100mL;25d、5.0和0.75g/100mL,最佳条件组合时的酶活分别为:600.6IU/mL,672.5IU/mL,345IU/mL。并且,培养液pH值是影响诱导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黑液固形物和松木粉为原料,经炭化、磺化制备得到黑液固形物磺化固体酸(BLSBC)和松木粉磺化固体酸(WMBC),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红外光谱(FT-IR)及元素分析对2种生物质炭基固体酸进行表征,并将BLSBC和WMBC催化对苯二酚(HQ)烷基化合成2-叔丁基对苯二酚(2-TBHQ),考察了原料种类和炭化温度对生物基固体酸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固体酸催化剂200℃以内的热稳定性良好,功能基团—SO_3H被成功接枝;催化剂C元素含量的增加及H~+交换容量的降低则归结于温度的影响,同温度条件下WMBC的H~+交换容量高于BLSBC。HQ转化率随着催化剂的H~+交换容量的降低而不断降低,而2-TBHQ选择性则取决于H~+交换容量与羟基含量的协同效应;与商业催化剂Amberlyst-15树脂、732树脂相比,450℃制备得到的WMBC(WMBC-450)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2-TBHQ有最高的选择性(83.8%)和产率(57.6%)。  相似文献   

14.
白蚁对林业的危害与防治省生研所副研究员张树棠白蚁,群众俗称白蚂蚁,在动物分类上属昆虫纲,等翅目,是一种比较原始而对人类危害极大有社会性昆虫。迄今为止,我省已发现两种白蚁:一种为鼻白蚁科,散白蚁属的黑胸散白蚁(介休市下李候村),另一种为白蚁科、土白蚁属...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森林死亡是森林衰退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全球升温导致全球范围内尤其半干旱区极端气候频发,造成大面积森林死亡,对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等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森林死亡呈现出不同的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研究森林死亡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生态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样地网络实地调查与遥感分析是进行森林死亡动态监测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对森林死亡的定义、生态影响和监测方法以及气候变化与森林死亡之间的关系等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结果发现未来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深入分析干旱胁迫的时空特征,厘清干旱的季节性特征和融雪时间的变化等,并加强生物群系之间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和控制实验的研究,以揭示干旱和升温对森林死亡的作用机制。第二,研究干旱胁迫下树木的碳储存与利用机制以及生态水文过程等现象,深入探讨两者的耦合机理,并增加对大气CO_2、氮沉降、臭氧和干旱动态变化以及植物生产力、树液流动、菌根作用等的分析,构建和完善基于过程的树木死亡机理模型,以便能更准确地预测未来森林死亡事件的发生。第三,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体系,为大尺度上的森林死亡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台湾杉和秃杉2种珍稀树种的引种栽培,观测幼苗发育过程与形态特征,分析引种栽培效果,结果表明:台湾杉与秃杉2个珍稀树种的育苗、造林均较为容易,其场圃发芽率分别为16.7%和33.7%,当年苗高和地径分别为13.5 cm、18.0 cm和0.26 cm、0.20 cm;4年生时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1.37 m、2.64 m和2.70 cm、5.10 cm。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竹重组材防白蚁效果,研究分别在酚醛树脂合成前端和后端加入硼化物,制备竹重组材用改性酚醛树脂,并对改性酚醛树脂压制的板材进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改性酚醛树脂可将竹重组材抗白蚁等级从 8 级提高至 9 级以上;前端改性酚醛树脂压制的竹重组材抗白蚁效果和物理力学性能均优于后端改性酚醛树脂。  相似文献   

18.
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 mes sper-atus(kolbe)属等翅目、鼻白蚁科,为“社会性昆虫”,营群栖生活。体形,似膜翅目的蚂蚁,体色浅,近白色,故称“白蚁”。中国古代称“(?)”该虫分布广,食性杂。在我省烟台市主要危害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亦见危害活立木及农作物等。六十年代后期,曾在蓬莱师范猖獗成灾。笔者将近年来的调查研究资料加以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土壤碳现状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目前的全球土壤碳储量、密度及其分布规律,从全球升温、大气CO2浓度增加以及气候变化引起土壤侵蚀加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土壤碳动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林业科学》2021,57(3)
【目的】探究舞毒蛾取食对小黑杨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诱导防御的影响,为明确杨树抗虫性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寄主抗虫性提供基因材料。【方法】通过RT-PCR法获得小黑杨C4H和4CL基因全长序列,并进行基因特性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C4H和4CL系统进化树;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比较舞毒蛾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下小黑杨C4H和4CL活性,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2种损伤处理对C4H和4CL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从小黑杨转组文库中克隆鉴定获得2个属于p450家族的C4H基因(命名为C4H-1和C4H-2)以及1个多结构域蛋白超家族(AFD_class_I) 4CL基因,全长基因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 518~1 740 bp,编码505~579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8.00~63.03 kDa,理论等电点pI为5.63~9.0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小黑杨C4H-1与银白杨亲缘关系近聚为一类;而C4H-2与毛白杨、欧洲山杨、毛果杨×美洲黑杨和毛果杨具有较高同源性聚为一类,小黑杨4CL与毛果杨×美洲黑杨和毛果杨亲缘关系较近。舞毒蛾取食诱导小黑杨C4H-1、C4H-2和4CL基因表达量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6.86、1.15和1.50倍;而机械损伤诱导C4H-1基因表达上调,抑制C4H-2和4CL基因表达下调,分别为对照组的1.80、0.71和0.60倍。取食和机械损伤均能诱导小黑杨C4H和4CL活性增加,且取食诱导显著高于机械损伤。【结论】舞毒蛾取食显著诱导小黑杨C4H和4CL活性增加,可能分别来源于C4H-1、C4H-2和4CL基因表达量增加。舞毒蛾取食参与诱导小黑杨苯丙氨酸生物合成途径防御反应,可为进一步明确小黑杨诱导抗性机制以及探讨小黑杨木质素合成防御昆虫取食提供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