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八达岭林场16种林分类型水源涵养林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多样性特征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沟油松林、杂木林和黑桦林中多样性指数变化表现为灌木草本乔木,在其他群落类型中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一致;多样性指数在刺槐残次林、侧柏黄栌混交林、油松林、元宝枫林和华山松林中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华北落叶松林群落内部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天然恢复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宏图林场3个不同火烧恢复时期森林植被恢复的调查,以火烧迹地内生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调查区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烧迹地各层物种数随火烧后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层与灌木层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而草本层变化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逐渐降低;各层的物种多样性随火后恢复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之后逐渐处于平稳;各层的物种均匀度随火后恢复时间的推移也是先增加后下降,之后逐渐处于平稳,其中波动变化最大的是灌木层,说明火干扰对灌木层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对顺德区5种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窿缘桉、台湾相思与湿地松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针阔混交与阔叶混交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E a除外)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群落间乔木层差异显著,灌木层与草本层变化趋势相对较复杂,但针阔混交林群落与阔叶混交林群落之间,窿缘桉、台湾相思与湿地松群落间无显著差异;7种多样性指数中,乔木层与灌木层采用的研究指数幅度更宽广,可采用SP、SW与P指数测度物种多样性,草本层采用Jsp、P指数较好;提出了基于物种多样性的人工林群落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文成县石垟林场常绿阔叶林的不同样地、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群落垂直结构中,乔木层第2亚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显著大于第1亚层.乔木层与灌木层之间多样性各项指标总体无显著差别.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草本层,且差异极显著,群落均匀度差异显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多样性各项指标在群落各样地间均有一定的差异,相对而言,灌木层、乔木层的差异较小,草本层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地表火扰动的响应。结果表明: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 Shannon-Wiener 指数和 Simpson 指数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 乔木层 Pielou 均匀度指数变化不大,灌木层和幼苗层 Pielou 指数先增加后降低,但草本层 Pielou 均匀度指数波动较大,表现为先高后低再升高然后降低的特点,说明林火扰动对栎类群落林下草本层产生了重要影响; 栎类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幼苗层和草本层之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大多不显著,只有乔木层和草本层以及草本层和幼苗层之间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恢复阶段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层物种多样性特征变化不具规律性; 栎类群落林下灌木和草本层在过火后 10 年物种变化更替频繁,但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幼苗始终占据一定优势; 随着植被恢复的进程,灌草植被的变化是耐荫种逐步替代阳生种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化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NERN)的监测数据,分析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随纬度、经度和海拔的空间变化格局。植物多样性指标包括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k指数)、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和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结果表明:沿纬度梯度(从南向北),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草本层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先下降后升高。沿经度梯度(自西向东),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呈下降趋势;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灌木层的变化趋势与乔木层相反,草本层的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层次的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在海拔垂直梯度上,随着海拔的升高,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峰值偏向于低海拔;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似,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宝天曼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对宝天曼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在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明显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 ,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最大 ,灌木层次之 ,乔木层最小。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 ,草本层和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程度明显大于灌木层。灌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大于乔木层和草本层 ,草本层和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程度大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较大值出现在高海拔和低海拔群落 ,较小值多出现在中等海拔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的较小值多出现在中等海拔群落 ,但其较大值在各海拔群落都有分布。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较高值多分布在低海拔群落 ,较小值多分布在中等海拔群落 ;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各种指数以及草本层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粗糠树是果材兼用的多用途树种。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等方法对粗糠树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粗糠树群落乔木层树种构成复杂,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的特点。均匀度变化呈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优势度呈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海拔梯度中的变化趋势不同:乔木层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横“S”形变化趋势;灌木层的不同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不同;草本层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先下降后升高的“V”形变化趋势。落种发芽困难导致自然更新受阻、人为砍伐过度导致存量不断减少、存活率下降是粗糠树处于低危边缘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孟滦林场不同年龄杨桦天然次生林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14-120
以木兰林管局孟滦林场杨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年龄阶段(9a,18a,28a)及不同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组成情况,并使用Excel和Forstat软件计算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用SPSS 17.0软件分析各个指数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林内物种共计155种,隶属于50科104属,18a生林分内物种数量最多,为120种。白桦、山杨和棘皮桦为乔木层优势种,毛榛为灌木层优势种,草本层则以糙苏和乌苏里苔草为优势种;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9a<28a<18a;灌木层为18a<9a<28a,草本层各指数表现为28a<9a<18a,且均大于乔木层和灌木层。  相似文献   

10.
关帝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物种多样性测度公式,对20块样地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分别计算物种多样数指数,结果各类群落的两种物种丰富度均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特点;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在样地中总的趋势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Pielou和Alatalo,在各层间表现出乔木层的均匀度偏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闽北地区天然常绿阔叶林中的栲树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闽北地区天然常绿阔叶林中的栲树群落植物物种繁多,多样性丰富。调查统计共有79种植物,其中乔木层20种,灌木层38种,草本层及层间植物21种。物种多样性指数(H)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J)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优势度指数(C)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综合分析表明该区的栲树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高,栲树在闽北地区适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定样地和样方法调查了小陇山林区百花林场3个实施不同经营措施的锐齿栎天然林林分特征和物种组成,运用4种常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对调查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锐齿天然林的灌木层相对于其乔木层和草本物种组成丰富,多样性高;长期封育后的锐齿栎天然林群落在3种天然林类型中物种组成最丰富,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Margalef指数值在3个林分中最高;近自然技术单株经营后的锐齿栎天然林各层次的物种组成相对较少,多样性较低,但其林分中保留的乔木树种个体较大;结构优化抚育后的锐齿栎天然林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介于二者之间.抚育经营措施对林分的影响与抚育经营强度密切相关,适当的抚育经营强度能够促进林分多样性提高,否则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经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邓素梅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20-23,30
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种间相遇机率、生态优势度等多种指标,将杉阔混交林群落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层,对不同层次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同,总的趋势是灌木层>乔木层>层间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丰富,但生态优势度高于灌木层,个体数量产生一定程度的集中,物种多样性低于灌木层;灌木层生态优势度最低,物种组成丰富,表现出最大的物种多样性;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简单,生态优势度最大,物种多样性最低;层间层植物物种数量低于草本层,但生态优势度也低于草本层,其物种多样性高于草本层。该群落中灌木层在保持群落多样性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4.
《林业资源管理》2016,(2):62-67
通过在太岳山好地方林场接石沟地区设立标准样地进行调查取样,研究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74种,隶属于32科60属,幼、中、近、成4个龄组群落垂直结构上植物种类分布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乔木层以华北落叶松纯林为主,灌木层主要物种为蔷薇科和忍冬科植物,草本层优势种主要有蛇莓、大油芒、细叶薹草等。3)林龄的变化对物种组成和物种重要值的影响明显;幼、中、近、成4个龄组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成熟林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值最大,最稳定;近熟林中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值最大,最稳定。  相似文献   

15.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将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草本层到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则增长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丛阶段和草灌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藤刺灌丛阶段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小对比因测度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物种多样性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在人为干扰较小的情况下,植物群落由草本植物占优势逐渐向灌木和乔木树种占优势转移,并最终形成喀斯特森林.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三交林场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调查方法,分析了在自然更新下的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油松人工林、灌木林、草本丛)下物种的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重度火烧后,草本丛的优势种重要值变化不明显,但喜阴耐旱的植物重要值显著升高;而灌木林主要以阳生耐旱草本植物占主要优势;油松人工林林分群落结构变化只是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一些物种的更替。(2)重度火烧后所有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对照样地,油松人工林在重度火烧后多样性明显升高,油松人工林草本丛灌木林地。说明重度火烧2a后,不同类型植被恢复仍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对龙马山滇金丝猴栖息地8个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对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群落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变化趋势呈一致性;灌木层和草本层均出现不一致性,主要是因为各林分起源不同。重点分析了物种多样性对滇金丝猴食性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北坡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北坡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东沟山区总体上物种种类简单,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上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趋势,即中间高度膨胀,且多样性峰值均出现在海拔1600~1800m处;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升高,略微有所上升,变化不明显;乔、灌、草总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沿海拔上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趋势。针阔叶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从而使海拔1600~1700m处出现乔木层、灌木层及总的物种多样性峰值。随海拔升高,林分郁闭度减少,从而使得林下草本多样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天然筇竹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大关县天然筇竹林为研究对象,随机调查30个20m×10m的样方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天然筇竹林植物物种丰富,共有维管植物94科180属257种; 2)筇竹林的分层结构中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但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乔木层和草本层; 3)筇竹林乔木—灌木和灌木—草本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极显著,而乔木层和草本层各多样性指数差异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在云南省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大树杜鹃(Rhododendron protistum var.giganteum)群落设置8块标准样地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大树杜鹃群落可分为4层,包括乔木上层、乔木下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共有植物14科,23属,30种;灌木层共有植物16科,22属,25种;草本层共有植物14科,21属,21种。大树杜鹃所在群落多样性较高,从群落不同层次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来看,其多样性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之间则互有交叉。乔木层平均高、平均胸径的变化与Margalef多样性指数变化一致,但平均高、平均胸径达到一定数值时,Margalef多样性指数不再上升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