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西昌市为研究区,基于DEM及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在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空间技术对提取的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地形位)与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处理,得到了4种地形因子影响下不同土地利用的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西昌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0.51%,草地、耕地、水田、建设用地面积接近,水体和其他用地类型所占比例较小;(2)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高程、坡度、地形位分级上呈现出阶梯变化规律;阳坡、半阳坡土地利用程度高于阴坡、半阴坡,水体不受坡向影响;(3)西昌市土地利用类型受地形因素较严格限制,当前没有出现因强烈的人为扰动及地质灾害等导致的极端大规模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班矢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实现坡向、坡度、海拔等地形因子科学、高效采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实践为例,详细总结了如何利用Arc GIS10软件对纸质地形图,通过扫描、矢量化生成高程栅格数据;利用高程栅格数据进行等高线加密、高程统计、坡向和坡度分析,以及利用坡向、坡度等地形因子实现自动区划图斑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承德塞罕坝地区的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在标准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地形因子对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并建立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坡度、海拔对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坡向对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具有显著影响(P0.05);就坡度而言,各等级林分LAI均值大小为缓坡斜坡陡坡平坡;就坡向来看,各等级林分LAI均值大小为阴坡半阳坡阳坡半阴坡;从海拔看,各等级林分LAI均值大小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且同一等级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从大到小均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F值检验表明:坡度、坡向、海拔三大地形因子分别与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且R20.7。将各林分类型LAI与地形因子综合分析得出影响林分LAI最大的是坡向,最小的是坡度。通过拟合模型,了解不同林分类型及同一林分类型与地形因子间关系,为塞罕坝地区叶面积指数求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数字高程数据构建了TIN数字高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构建了林地坡向、坡度级及海拔因子图层,最后利用空间连接工具对林地小班与各立地因子进行空间连接,生成具有相应立地因子字段的林地小班数据库矢量图层。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化高程模型(DEM)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关于DEM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以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形数据作为源数据,通过不同的内插方法得到DEM数据,再对DEM数据提取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对比分析不同的DEM内插方法对地形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坡度小于24°时,不同的DEM内插方法对坡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大于24°时不同的DEM内插方法不会对坡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内土地的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当地生产的发展,也关系到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环境的建设.通过对北京市土门西沟小流域内各树种生长状况和流域内自然条件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找出影响林种生长的限制因子,然后利用GIS作辅助手段,将坡向和坡度分别与经济林进行叠加计算,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市山区小流域内,坡向和坡度是影响各林种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运用GIS叠加计算后的结果划分出土地利用合理性的程度和数量,为小流域内林种、树种的改造和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提取了松花坝流域土壤侵蚀程度分级信息,以DEM地形数据为基础提取了研究区内的坡度、坡向等地形信息,从区域的角度定量分析了土壤侵蚀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土壤侵蚀与地形因子存在非线性关系,松花坝流域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坡度5°~25°的坡地,且侵蚀面积随着坡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当坡度超过25°时,侵蚀面积随坡度的上升而下降。在坡向因子变化条件下,土壤侵蚀指数平地土壤最大,阳坡半阳坡大于阴坡及半阴坡,其中在平地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会对土壤侵蚀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广州市森林火险评价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广州市森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并分析了可燃物类型、郁闭度、海拔、坡度、坡向和森林自然度6个林火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广州市1:10000地形数据、林相图和地理信息图等调查资料,对广州市森林火险进行了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森林各火险等级区面积比分别为一级区29...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M的森林景观与自然度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在Arc GIS支持下,建立乐东县数字高程模型(DEM)模型,提取海拔、坡度、坡位、坡向等各地形因子,将森林分为10种景观类型,并结合自然度与地形进行叠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森林资源景观分异频度与地形关系显著,各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有人工干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快速、精确获取小班高程等坡面地形因子值,在ArcGIS10.2下,将等高线矢量数据采用"地形转栅格"插值法生成DEM,基于DEM提取坡向、坡度栅格后分别转换成矢量离散点数据,将点数据与目标要素类数据采用"空间连接工具"叠加分析自动获取相应的坡面地形因子值。以获取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最大高程值为例,介绍坡面地形因子值自动获取的完整流程方法,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快速精确。  相似文献   

12.
以黑龙江省宾县为例,应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及DEM数据,在Arc GIS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完成地形因素和土地利用类型现状的叠加分析,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探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分布,为研究区域的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耕地和林地的面积之和比例为91.20%,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耕地所占面积最大,集中分布于平地、阳坡和低海拔区域上;林地面积次之,林地在坡度、坡向、高程分级中的各种级别上都有分布;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多集中在平地、平坡和低海拔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优面积比例为34.16%,林地占据较大比例,生态环境中和差的区域多为平原地带,面积比例分别为36.99%和9.65%。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管理决策、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3.
北京境内的明长城依山就势,多位于分水岭或山脊地带,或断层崖顶部。长城本体与其沿线森林景观共同构成长城景观。在不同地形梯度上分析长城森林景观的分布特征,对于掌握森林植被对长城的潜在影响,保护长城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作用。以DEM数据、北京市长城普查数据以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借助GIS技术,分别从高程、坡度、坡向3个地形因子上,在北京明长城沿线两侧设置3000 m缓冲区,定量分析该区域森林景观斑块的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地形位指数综合分析景观斑块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异情况。结果显示:(1)研究区1500 m以下中低山中,混交林和灌木林地受海拔影响较小,适宜性广;阔叶林趋向分布在海拔700 m以上区域,而其余景观则倾向分布在700 m以下区域。(2)在坡度梯度上,经济林、农地和其他用地倾向分布在坡度小于15°区域,阔叶林、疏林地和灌木林地趋向分布在坡度大于15°区域,而其余景观则倾向分布在5~25°区域;(3)各景观斑块空间分布受坡向变化影响显著,表现出不同的坡向选择倾向,其中,半阳坡和半阴坡区域景观多样性较高。(4)地形位指数显示,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灌木林地以及未成林林地...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分别论述提取小班的海拔域值、平均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的方法及算法设计,并举例计算,对所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后认为结果可靠、准确,能替代传统方法用于小班地形因子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帽儿山林场的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DEM并得到坡度图、坡向图,对各种地形因子进行分类,进一步研究帽儿山林场的森林资源在不同地形因子上的空间分布情况,为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比例尺航片的树种结构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凉水自然保护区2008年拍摄的198张航空像片和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为数据源,根据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原理,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tuoZo NT系统对航空像片提取生成比例尺为1∶10 000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同时,在GIS软件的支持下获取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信息并根据小班的树种结构,分析树种结构与海拔、坡度和坡向之间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吕佳进 《绿色科技》2022,(4):188-191
关中城市群在我国“一带一路”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其地形地貌进行研究,可为该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分辨率为30 m×30 m的DEM数据,运用ArcGIS软件,提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4个地形因子,采用均值变点法确定了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最佳邻域分析单元。结果表明:研究区坡向主要为东南坡、东坡和西南坡,各坡向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坡度以缓坡和低于25°的陡坡为主;主要为低海拔和中海拔地区;地形起伏度以丘陵为主,其次为平原。  相似文献   

18.
以大岭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DEM自动提取地形因子,获取坡度、坡向分布图;在其基础上,结合林班数据对森林资源空间格局进行相关分析,并着重研究优势树种(荔枝、杉木、速相思、桉树、马尾松)的适宜性坡度与坡向,发现其分布规律,为森林资源的进一步管理与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太阳直接辐射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所接收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是随地面的纬度,高程,坡度,坡向以及地形遮蔽等地形因子的变化而变化的。本文基于GIS技术,利用DEM获得地形因子,在GIS中建立了晴空太阳直接辐射模型。本模型的计算结果准确率达到90%,可应用于农业,林业,生物,生态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闽东高海拔山地地形因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策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120-122,128
应用地形5个因子在2个水平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闽东高海拔山地14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海拔>坡度,影响杉木人工林冠幅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影响杉木人工林枝下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海拔>坡向>坡度。坡形对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枝下高影响显著,坡位对杉木人工林树高影响显著。影响杉木人工林生长的最重要地形因子是坡形,其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和坡度(在45°以内)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