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成渝中间地带。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川渝推进"一体化"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群崛起、区域毗邻地区政府合作机制构等推动了成渝中间地带一体化发展。成渝中间地带一体化建设面临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川渝"十四五"规划、川渝"东西对进"等机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统筹部署成渝中间地带"十四五"规划发展,构建一体化协同创新能力;完善成渝中间地带基础设施,构建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实施区域"经济带"发展战略,构建一体化经济走廊;加快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板块"建设,构建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体系;以加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一体化发展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涪江流域经济带是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和未来发展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之一。要把涪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城市群落集聚地,湿地公园集聚地,旅游休闲集聚地,绿色生态产业集聚地,美丽乡村集聚地。提出了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江清水到长江"的生态经济带;建设互联互通交通走廊,促进成渝"中部崛起";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涪江流域"城市群凸起";融入多边区域经济带(圈),努力把涪江生态经济带建成"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加强交流协作,构建"经络"合作机制。以期加快涪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发展。  相似文献   

3.
何洪华 《绿色科技》2020,(4):220-223
指出了成渝中间地带柠檬产业发展趋势就是把成渝中间地带打造为“世界柠檬之都”,这是时代大背景的需要,是巴蜀美丽乡村示范带的重要一环。把成渝中间地带打造成“世界柠檬之都”有优势、有劣势、有机遇、有挑战。提出了加快成渝中间地带柠檬产业发展的策略:以川渝合作为契机,打造“世界柠檬之都”;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柠檬产业链;运用大数据智能化升级柠檬产业,开启“智慧柠檬”新时代;打造国际柠檬节,促进成渝中间地带一二三产业联动;牵手外经贸集团,推进柠檬在国际市场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渝西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有重庆自贸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渝城市群的建设等,基于此,提出了渝西新型工业化发展应科学地编制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渝西工业产业发展;建设渝西特色工业园区,打造重庆西部工业中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川渝中间地带科技创新中心;努力促进工业与城市融合,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渝西城市群;创新渝西合作机制,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在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背景下,重庆资源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都倾向了西部区域,使得渝西片区从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得先机。渝西一体化建设面临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重庆战略向西等发展机遇;也面临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交通网络有待完善、城市建管参差不齐、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统筹部署渝西“十四五”发展,加快渝西主动融入主城都市区;加快重庆向西发展布局,打造重庆下一个增长极;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渝西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创新渝西合作发展模式,促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6.
何红  李孝坤 《绿色科技》2022,(9):196-199
交通作为城市间沟通的主要载体,是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探究成渝地区交通发展情况,运用ArcGIS软件,借助OD成本分析模型,对2010年、2015年、2019年成渝地区36个行政单元交通可达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高速公路和铁路架构起成渝地区的交通骨架,交通网络结构不断完善,网络密度渐趋增大,为城市联系提供了基础条件;道路网络空间格局“核心——边缘”结构凸显,成都和重庆中心区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受地理位置影响两大核心区的平均可达性稍低;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快速发展对可达性产生“乘数效应”,区域交通平均可达性不断提高,次级交通枢纽渐趋形成。  相似文献   

7.
区域协同创新受到经济基础、平台建设、要素流动、主体合作等多个维度、多个方面的共同影响,因此需要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既有政策支撑,又有经济、交通、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具有一定发展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滞后、创新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强化成渝中部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健全创新支撑体系、完善创新保障机制、提高创新合作深度和广度来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吕 《绿色科技》2021,(12):278-280
自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来,国家正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对于在新发展阶段促进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从而引领整个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寿区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既是重大使命,也...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迈入发展的新时代,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和世界高科技突飞猛进,江西竹产业如何抢抓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加快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资源大省向质量强省转变,促进竹产业提质增效,将其打造成现代农业主导产业,进而实现"两山"良性转换,将关乎其发展的未来。为此,剖析了江西竹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政策举措、培植新增长点、加大科技投入、开拓产品市场、做强区域产业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以加快推进江西竹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之轨。  相似文献   

10.
正1月26日,全国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座谈会在广东深圳举办。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指出,要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加快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步伐。2016年以来,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林业局启动森林城市群建设工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中原、关中-天水  相似文献   

11.
探究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冲突问题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成渝城市群201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土地利用冲突进行测算,通过空间自相关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其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以耕地、林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呈“三增三减”的变化趋势,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长明显。(2)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冲突整体以可控级别为主,但冲突强度有所上涨,并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不同土地类型冲突强度有所不同,冲突主要集中在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类型上。(3)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冲突影响逐渐增强,2010—2020年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冲突块基比由0.197上升至0.487,空间相关性减弱,自然因素对土地利用冲突的影响逐渐减弱。2010—2020年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冲突加剧,人类活动对冲突影响加强,后续发展中应加强土地监管和完善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发展城郊公路是落实"十三五"规划、推动城市发展、加快城郊交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也是完善乡村交通布局、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黑龙江省方正镇城乡村田间路硬化工程,提高了本区域交通的可达性和交通效率,同时本工程的建设也将完善区域公路网和综合运输网,促进了区域综合运输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下,全省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正面临保护与发展、生态与生存、任务与能力三对矛盾交织叠加的挑战。唯有守正出新,才能"稳中求进"进而开创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在保护与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林地供需矛盾极为突出。近几年,湖南省先后启动或持续推进了一批涉及交通、农业、扶贫等经济建设重点工程,这些重点建设项目要落  相似文献   

14.
纵览     
正国家林业局:到2020年将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据人民日报1月30日消息,从国家林业局获悉,我国正加快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全国有20多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到2020年将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据介绍,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中原、关中—天水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在《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将"着力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列为8项主要任务之一,并在珠三角开展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由于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采用熵权法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城市为基本单元,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16个城市2018年生态文明现状和空间格局分布。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主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不高,且差异显著。生态文明建设态势也呈现明显的中间塌陷,边缘不强;(2)科技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成渝城市群的中间及边缘城市,呈现出明显的规模较小,等级相近,综合实力强弱的特点。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讯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式进入我国城市群序列。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无论是对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还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充分认识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把握新特点、新要求1.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对“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判断。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的新论断,从十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指出,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林业发展的“相持阶段,一定要居安思危,振奋精神,既要把握促进发展的有利条件,更要认清和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8.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民营企业是骨干力量、先导力量。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潼南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民营企业效益总体偏低、民营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传统企业持续走低、民营企业研发力度不够、民营企业生产运营"困境"犹存等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强组织领导规划,提振民营企业发展预期;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重点,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民营企业发展方式,激活企业内生动力;加快转变民营企业发展方式,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连接地区之间的经济纽带,交通基础设施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差距、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在全面了解交通基础设施特性的基础上,从宏观、微观方面阐述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融合发展是市场化开放型经济的必然产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国有林区改革任务总体完成后,东北国有"林区"的内涵逐渐向国有"林"演变和回归,这种内涵上的变化也成为林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的一个关键变量,并客观上形成了林区与地方之间融合发展的积极条件。东北国有林区与地方之间的融合发展以一体化规划、协同性发展为原则,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打破林区与地方生产要素、制度要素、文化要素、管理要素等多重边界为基本前提。积极探寻东北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加快适应后改革时期持续深化国有林区定位布局常态,对国家生态建设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